女性生命历程与职业生涯.ppt_第1页
女性生命历程与职业生涯.ppt_第2页
女性生命历程与职业生涯.ppt_第3页
女性生命历程与职业生涯.ppt_第4页
女性生命历程与职业生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女性生命历程与女性职业发展,只要有一个女人 南希史密斯,只要有一个女人 觉得自己坚强 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 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 因而不愿再伪装坚强,只要有一个女人 讨厌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 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只要有一个女人 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 想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只要有一个女人 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 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只要有一个女人 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 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只要有一个女人 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 想享受烹饪乐趣而得不到满足,只要有一个女人 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 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第一节女性生理和心理特征与职业选择,一、女性职业选择的生理特征 1、生育的自然分工使男女两性生理结构存在差异。 2、女性的大脑容积虽然较男性小、但女性大脑的灰质较多,男性大脑中的白质较多。 3、女性与男性相比具有较小的骨头肌肉比。 4、男性的空间视觉能力较女性强,二、女性劳动保护,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两人对女性心理的分析体现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观念:被动性、受虐性和自恋性,弗洛伊德,叔本华,二、女性职业选择的心理特征,传统对女性心理的认知: 感性、被动、自恋 男性气质:认知主体/自我/独立性/主动性 主体性/理性/逻辑/阳刚 精神/抽象/突变性/自由/智力 文化/文明/掠夺性/生产性/公众性,女性气质:认知客体/他者/依赖性/被动性 客体性/情感/价值/非逻辑/阴柔 肉体/具体/连续性/必然/体力 自然/原始/被掠夺性/生殖/私人性,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性别心理差 异性中公布了她们对人们公认的50项 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的研究结果:完全 证实的2项,不足以确定的6项,40项缺 乏科学根据。 两性的心理特征类似性大于差异性。,甲、乙两人在街上行走,甲最先听到有人在喊他们,乙最先看到喊他们的人。问:甲和乙谁更象女性? 在辨别方向上,甲总是比乙强。别人问路,甲的回答往往使人满意;乙的回答却往往使人不得要领。问:甲和乙谁更象女性? 甲、乙均是全班同学公认的高材生;但甲花在学习方面的时间总是比乙多,在涉及历史、地理一类学科时,其考试成绩总是超过乙。问:甲和乙谁更象女性? 甲、乙两人同行几十里山路,途中甲总是喊累,乙却无所谓。到目的地后,甲兴致勃勃地逛街去了,乙却坐着不想动。问:甲和乙谁更象女性?,作为夫妻,甲总是叽笑乙优柔寡断。在面临决策时,乙总是反复考虑;甲则总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见解,尽管说不出什么道理,但事实证明,甲经常是对的。 甲、乙两人每次测试后都喜欢估计自己的考试成绩。结果表明:甲的估计往往偏高;乙的估计往往偏低。甲和乙谁更象女性? 在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方面,甲和乙的看法不同。甲认为重要的是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乙则认为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做。问:甲和乙谁更象女性?,1男性与女性的心理特征并无绝对差异,只有相对差异; 2性别心理差异只有趋向分析意义,并无个体分析意义,,“我们应该有信心,特别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要付出什么代价,这种事情必须办到!” -居里夫人,“我不相信有哪些特质是特别男性化 的我们只是受到这样的教育罢了。 我相信男性特质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潜 能,不光是男人,女性气质也一样。我 钦佩力量、人格、正直、自我肯定、信 心、敏锐、柔软、宽容、果断、能通 融、有远见、客观、有主见、情感丰 富。” -美雪儿海蒂 反叛男性气质(1)_读书频道_新浪网.htm,课堂讨论,反叛女性气质。 你时候感觉自己不够女人 味? 你认为中国传统女性的哪些 气质是你喜欢的?而哪些则 不是? 你欣赏的女性气质是怎样 的?,社会因素扩大两性的心理差异 社会认为竞争性强的职业不符合女性气质; 后天教育影响两性心理特征 对两性的刻板印象误导工作安排,社会学习理论运用“直接强化”概念解释对儿童性别行为的塑造。人民网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htm,(1)“美的角色”。 “作为女性,其价值就在于美丽、年轻。 媒介影响下,女性形象被模式化了: 性感、被动。实质上强化出了女性被 观赏性和易操纵性的刻板印象。 (2)“贤妻良母”。 “太太”牌抽油烟机“没有油烟味,只有 女人味”。这暗示着女性在家里自然或 理当是家务料理者的刻板印象。,(3)性工具或商品 这种带有性暗示的广告在强化女性的行 为特征的同时,严重削弱了女性丰富的 内在特质。,三、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影响,1、女性刻板印象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成长 2、被观赏性成为评价女性的标准,外在美成为衡量女性价值的砝码。实质上是对女性人格的否定。 3、美只有一种模式或标准。 4、虚幻的“女性美”标准误导女性消费 5、电视广告无视女性的发展与贡献,人类学家海伦费希认为,女性将是21世纪的“第一 性”,随着新女性时代的到来,一个全新的女性话语 世界即将构建。这并不是在倡导女权主义,这是一 种中庸的完善女性话语世界的新的思想体系。人类 学家认为,男性的特点可能使他们在工业社会略胜 一筹,但在电子商务、网络社会的新背景下,男性 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国际广告协会主席卡波尔到中 国讲学时,最重要的观点是:“以男性为主的消费主 义正在向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平衡。”,女性意识的实质是对女性自身的独立人 格、独立的存在价值、创造能力及优势 的肯定,2019/8/5,25,第三节女性生命周期特征与职业发展,一、职业女性生命周期特征与职业发展阶段 女性的生命周期包括: 出生、学龄前、初潮、就业、结婚、生育、 子女成长独立、退休、绝经、丧偶、死亡。 传统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女性生命周期 0岁出生 0岁出生、断奶 1岁断奶 6岁开始看年幼的弟妹 6岁开始上学 10岁学干活 11岁干家务活, 参加家庭经济活动,传统社会的女性生命周期 西方社会的女性生命周期 14岁行经 12岁行经 15岁结婚 16岁法定性交年龄 17岁离开学校 18岁生第一个孩子 18岁成长为劳动力 19岁第一个孩子断奶 21岁生第二个孩子 22岁第二个孩子断奶 23岁结婚 25岁生第三个孩子 25岁生第一个孩子,离开工作岗位 26岁第三个孩子断奶 28岁生第四个孩子 28生第二个孩子 29岁第四个孩子断奶 33岁第一个孩子离开家庭 34岁生第五个孩子 34岁第二个孩子上学 35岁第五个孩子断奶 35岁重新参加经济活动,传统社会的女性生命周期 西方社会的女性生命周期 37岁生最后一个孩子 38岁最后一个孩子断奶 39岁当祖母 44岁绝经 48岁丈夫死亡 53岁最后一个孩子离家 53岁绝经 60岁退休 69岁丈夫死亡 78岁自己死亡 女性生命周期模式内在地影响着女性职业发展阶段。女性职业认 知、职业教育和职业选择一般是在20岁左右完成,职业发展主要时 期是在育龄阶段,女性生命周期中初婚初育年龄和生育率对职业发 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二、教育年限与职业发展阶段特点 (一)女性的文化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到就业年龄和就业状况。受教育年限与就业年龄成相关,也与职业选择范围、职业地位正相关。 (二)女性受教育年限与生育率呈负相关。 (三)女性受教育年限与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呈正相关。 (四)女性受教育年限与婚姻适应度呈正相关,三、女性职业发展道路的特点,两个高峰和一个低谷 两个高峰:一是女性就业后6-8年左 右,即就业而未生育前,另一个是36 岁以后的10余年间。 一个低谷:两个高峰之间,通常是 生育和抚养孩子的8年时间。 婚姻状况对女性职业发展峰值 高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影响 远远大于婚姻对男性的影响。,2、向上运动较男性困难 “三少二低一窄”:任正职少、任高层少、任主要岗位少;各级人民代表中女委员比例低、各级党政领导女性比例偏低;女领导干部分布面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2000年城镇在业女性中,各类负责人只占6.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也只占22.8%。大多数妇女从事的是秘书、服务员、保管员等工作,女技术人员、女工程师、女厂长、女经理简直是凤毛麟角。可见,社会转型期妇女在高层职业岗位比例偏低。,3、走专家型路径的女性比例较高 小女子”身居要职 盘点中国女性高官从政之路 _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_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门户.htm 4、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男性 高,1996年经合组织部分国家女性在非全日工中的比例 国家 非全日工中女性比例% 加 拿 大 71 法 国 83 联邦德国 90 意 大 利 62 日 本 70 瑞 典 87 英 国 89 澳大利亚 79 资料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报告集,中国劳动与社会保 障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20页。,中外女性职业发展特点的比较,(一)中国女性就业率高; (二)中国女性生育期就业率高; 20-44岁生育期内女性就业率:中国内地:88%, 美国68.3%, 日本5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