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源和树木是罗布泊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有水土滋养中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到了公元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塞,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干旱,草木枯死,人口外迁,楼兰古国被漫漫流沙吞没,国都变成了废墟,国土变成了荒漠。罗布泊成了生命的禁区,尝试探究:塔里木河下游淤塞致罗布泊周围环境恶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 提示:整体性。,了解 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表现。 掌握 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成因。 应用 用整体性的原理解释自然地理现象和指导生产、生活。,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人类利用_,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_的。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_,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尽量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思考: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有无相关?反映了什么? 提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致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抬高,形成地上河。反映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联系。,自然资源,相互影响,整体性,1教材P70“图33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和“图34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提示:此两图分别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个角度来展示地理环境的要素,比如气候、河流、土壤、地貌和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作用。,图33展示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关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等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和生物循环联系在一起。 图34小尺度范围而言,某一要素的变更容易对其他要素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环境的变化。,2教材P72“图36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提示:该图中左上方的圆形图示表示的是土壤的构成,土壤由固体部分(矿物质、有机质)和孔隙部分(空气、水)组成;该图中向下的蓝色箭头代表的是土壤中化学元素的淋溶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作用;该图中向上的蓝色箭头代表的是土壤中的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3教材P74“图37乔木发达的根系” 提示:乔木的根系发达,分布较深,那么乔木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所以一般来说森林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还不如草原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黑龙江晨报2011年8月15日报道 黑龙江省黑土地在经过50多年的耕作后,如今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减少、黑土层变薄的现状,亟需通过相应措施进行改良。 据介绍,黑龙江省黑土地开垦初期,自然黑土腐殖质层的厚度一般在3070厘米,深的可达100厘米以上,但由于多年的耕翻和土壤侵蚀,加之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利用,使黑土层每年减少0.40.5厘米,一些地方的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6070厘米减少到目前的2030厘米,有的已不足“一犁土”。土壤侵蚀的结果使黑土逐渐向黄土、沙化的方向演化,或不能耕种。,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从黑土地退化的原因分析说明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 2据上述材料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义。,【例证1】(1)读图,、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 )。,某地区三种土壤有机质 含量垂直分布示意图,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2)上题中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而变化图反映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 (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地形,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植被不同而出现差异,答案 (1)D (2)A,【对点练习1】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首民歌,为我们唱出了历史上当时黄河流域的景象。 材料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1 500年前从北朝时就传唱的游牧民族之歌 。,(1)“坎坎伐檀”之“檀”主要对土壤的作用正确的两项是 ( )。 A加速径流导致土壤侵蚀 B流入土壤的水分减少 C“檀”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 D“檀”覆盖使土壤免受烈日曝晒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已成为 了历史,现在的草原并不如想象的绿,许多地方露着黄土, 其成因正确的项是(多选) ( )。 A过度放牧 B滥砍乱伐 C盲目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解析 (1)“檀”即树木,树木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表现为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和烈日暴晒而不易被侵蚀。 (2)“天苍苍”描绘的是内蒙古东部草原的景象。该地地处气候过渡地带,又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存在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盲目开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现象,导致土地荒漠化甚至沙化严重。 答案 (1)CD (2)ABCD,.如何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土壤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和人类活动。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 (2)气候与土壤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间接影响: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特别提示】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发育 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和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质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增厚。,(3)生物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人类活动和土壤 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农业生产活动。,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消极影响:过度利用,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盐碱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读漫画“把云留住”,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不当的人类活动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2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探究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合理的利用资源?,【例证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结合右图,回答(1)(2)题。 (1)关于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蒸腾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大 A B C D,(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答案 (1)B (2)A,【对点练习2】右图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C动植物遗体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2)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大面积破坏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 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加 造成南极臭氧空洞扩大 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物种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A B C D (3)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的大片的生物礁,近年,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CO2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密切关系,这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独特性 D复杂性 解析 读图即可解答。 答案 (1)B (2)A (3)A,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出发,人类应该如何合理的利用资源 含义: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相互协调或平衡关系。系统内任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合理利用资源正确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理论认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这是因为: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3)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4)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课堂小结】,教材P71活动 提示:1.覆盖草皮的土堆沉积在土堆边沿的泥土较少。 2可以就地取材,比如用稻秆来覆盖进行实验,可证实的原理是植被对于土壤的保护作用。 3斜坡上的土壤如有覆盖物,则土壤保护较好。 4.,教材P73活动 提示:1.成土母质指风化物,不具备肥力,不能生长植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的长期作用下,可转化为土壤。 2说法正确。因为气温高,湿度较大的热带地区,化学分解作用和生物分解活动比较频繁,因而土层较厚。 教材P75活动(上) 提示:1.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 2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教材P75活动(下) 提示: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因素如下图:,2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发育而成,发育程度较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陶瓷机械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收营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操作安全知识培训心得课件
- 2025年面点烹饪师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4年玩具设计师、制作工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2024年安全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2025公需课数字中国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试题库与答案
- 2024年全国执业兽医(动物、畜禽病理学)专业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5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化妆师高级《化妆师技术及化妆品安全使用》从业资格证考试题与答案
- 2025至2030国PLM市场深度调查与未来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抖音公会合同协议
- 防电气线路老化不规范
- 2025中国建设银行房屋按揭贷款合同书
- 2025年《儿童脑性瘫痪》标准课件
- 电缆线路防外破施工方案
- 场地租赁协议场地租赁合同
- Module1 Unit I want a hot dog,please(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下册
- DB23/T 3657-2023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 报告审核制度及流程
- 《全球变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