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儿童肥胖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ppt_第1页
课件:儿童肥胖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ppt_第2页
课件:儿童肥胖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ppt_第3页
课件:儿童肥胖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ppt_第4页
课件:儿童肥胖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环境对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的META分析,答辩人:刘卓娅 导 师:余毅震 教授,主要内容,研究背景,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的肥胖发生快速的增长以及相关疾病发生率也急剧增加;同时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青少年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原因的调查,揭示其危险因素,为指导青少年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制定行之有效的肥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研究内容,通过体格检查资料计算BMI,筛查超重和肥胖,肥胖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第二阶段:在获得知情人同意后,选取3182个家长-学生对进行问卷调查。,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北省黄石、孝感、恩施、十堰四个地区进行抽样。在每个地区抽取农村和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各一所,以班级为单位,对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且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第一阶段:体格检查 由专门的体检医生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测量过程中要求受试者空腹、脱鞋,并只穿轻薄内衣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采用立柱式身高坐高计和杠杆式体重计,读数均需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每项指标均测量两次,取均值;如两次测量结果相差超过0.5cm,再做第三次测量并计算两次接近测量值的均值。,第二阶段:采用自行编制的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调查表,对受检者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主要项目有:学生性别、年龄、城乡、家庭类型、家庭月收入、家庭饮食消费、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早期营养状况、父母肥胖情况、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及睡眠时间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身体活动,营养知识,饮食行为,调查问卷,样本地区构成,第一阶段:从13个检测点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中取得有效样本5318人(其中男生2690人,占50.6%,女生2628人,占49.4%);,第二阶段: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以上调查对象3182名(其中男生1604人,占50.4%,女生1578人,占49.6%)。,性别、年龄、年级构成,下表所示为第一、二阶段受试对象的年龄分布,其中19岁年龄组人数较少,故与18岁年龄组合并。,学校分布,本调查选取各地初、高中及小学学生,结果见下表。,第一阶段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7.9%,肥胖检出率为3.2%,其中城乡男女四群体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城男分别为10.8%和4.1%,城女分别为7.5%和1.8%,乡男分别为9.2%和4.4%,乡女分别为4.8%和2.3%。结果见下表。,不同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类型学校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第二阶段结果:肥胖原因分析,饮食行为 1.不吃或很少吃早餐:在过去七天内,12.1%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男生为11.3%,女生为13.0%;男女生食用早餐的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 ,P0.05);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吃早餐报告率分别为71.9%、58.6%和60.1%。,2.每餐主食摄入量:6.0%的学生每餐主食摄入量超过250g以上,其中男生报告率为8.9%,女生报告率为3.1%,男生高于女生,且差异呈显著性(Z=-22.33 ,P0.05);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餐主食摄入量超过250g报告率分别为4.8%、6.2%和7.1%。,3.偏食行为:60.2%的学生有偏食行为(如不吃蔬菜、水果或肉类),男生为61.3%,女生为58.9%。不同类型学校学生中,偏食行为发生率岁年纪上升有明显增高趋势,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偏食行为报告率分别为58.8%、59.1%和62.3%。,很少或不喝牛奶或豆浆:51.5%的学生很少喝牛奶或豆浆,男生为50.7%,女生为52.4%。每天都喝牛奶或豆浆发生率岁年纪上升有明显下降趋势,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报告率分别为25.3%、15.7%和7.3%。,边看电视边吃饭:3.5%的学生总是边看电视边吃饭,其中男生为3.9%,女生为2.9%;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该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2.8%、5.1%和2.6%。,经常吃甜食:11.5%的学生经常吃甜食;女生经常吃甜点报告率明显高于男生,经常吃甜点的报告率随着年级的上升而明显的下降。,经常吃快餐:3.3%的学生经常吃西式快餐,男生为3.0%,女生为3.6%;经常吃西餐的报告率呈随着年级上升而下降的趋势。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该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4.4%、3.1%和2.5%。,经常入睡前进食:11.9%的学生经常在入睡前进食,男生为12.9%,女生为10.8%。男女生在入睡前进食报告率上没有显著差异。,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筛查出超重和肥胖学生作为病例组,而其他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每餐主食摄入量、喝牛奶或豆浆的频次、边吃饭边看电视、吃零食、吃甜食、吃快餐食品、睡前进食等方面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饮食相关行为的比较,生活习惯,睡眠不足:小学生睡眠不足为98.9%,男生为99.2%,女生为98.6%;中学生睡眠不足为76.5%,男生为76.6%,女生为76.3%。睡眠时间: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发生显著高于中学生( P0.05);而不同性别的睡眠不足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19/8/6,31,可编辑,静态活动:,1.看电视时间过长:每天平均看电视时间2h的发生率小学生为13.6%,中学生为13.5%,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小学男生为17.3%,女生为10.0%;中学男生为17.9%,女生为8.9%,且性别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2.上网时间过长:23.5%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小学生上网时间2h及以上的为33.7%,中学生为23.5%;男女生上网时间2h及以上的比例相差不大。,睡眠时间、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不足的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睡眠时间充足的1.515倍;上网时间长的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平均上网时间短(2h)的1.518倍。,父母体型与学生超重肥胖的关系,BMI不同分组(BMI24为超重或肥胖)的中小学生超重报告率呈显著差异,母亲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肥胖的危险性是母亲体重正常的1.460倍,而父亲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父亲体重正常的2.031倍。,出生情况及早期营养状况,将被调查者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0.05)。,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得分情况,分别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营养知识调查,如选择正确记为1分,选择错误或不选记为0分,共计9分。 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分病例组为(6.770.99)分,对照组为(6.481.09)分,病例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病例组为(6.301.13)分,对照组为(6.221.09)分,差异无显著性。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家长及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0.432,P0.05,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是超重肥胖为应变量,选取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家庭月收入、家庭每月饮食消费、父母亲体型、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每餐主食摄入量、经常甜点、经常吃零食、经常吃快餐、入睡前进食、睡眠不足、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上网、家长营养知识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总是吃甜食、出生体重超过4000g、每餐主食摄入量超过200g,入睡前进食、睡眠不足、体育锻炼不足共七个危险因素进入模型,OR值分别为2.086,1.212,1.539,1.262,11.693,1.456,1.517。,第三阶段结果:肥胖干预对策分析,文献筛选过程:共检索到中文文献984篇和英文文献227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筛选出9篇有关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的的进行Meta分析。筛选流程见下图。,文献筛选流程,纳入文献基本情况,Meta分析结果,对纳入篇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个独立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 =50.70,P0.05),采用Dersimonian-Laird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RR为0.79(95 %CI为0.650.97),总体效应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随机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综合各研究的效应指标,合并RR 值为0.74(95 %CI为0.680.79),与随机效应模型结果相似, 一定程度上反应其合并结果较为稳定,可靠性好。,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按干预措施和干预年限进行分层,结果发现,分层分析后,部分分组仍然存在异质性,对干预措施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以健康教育为主结合运动治疗和饮食控制的综合干预明显要好于单一健康教育,因此不同干预措施是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按干预年限分层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干预年限越长越低,干预效果越好。,分层分析结果比较,发表偏倚的识别,肉眼观察漏斗图中的各研究的点基本对称分散于两侧;失安全数为160.6,远远大于5K+10=55,即需至少161篇阴性结果文献才能否定肥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论,表明本研究发表偏倚得到了有效控制。,漏斗图,结论,1.湖北黄石、孝感、恩施、郧县地区城乡男女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情况均低于2005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数据。 2.文化程度低、总是吃甜食、出生体重超过4000g、每餐主食摄入量超过200g,入睡前进食、睡眠不足、体育锻炼不足共七个因素均为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3.应采用长时间、多手段联合使用的方法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进行干预。,总结,本研究在取得经验的同时也发生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还可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1.问卷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如饮食行为中吃零食、甜食、早餐等只调查了频次,却没有针对具体的摄入量及早餐的质量调查;生活习惯中对于静态活动的调查项目中缺少对学生课余完成家庭作业、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