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ppt_第1页
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ppt_第2页
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ppt_第3页
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ppt_第4页
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优势原理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可以划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为代表)。 古典国际经济学经济学的主要特征是劳动价值论,新古典国经济学的主要特征是要素禀赋理论,古典和新古典国际经济学都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都是假定完全竞争与规模收益不变。 新贸易理论认为当代大量国际贸易的基础并非源于比较优势,而是来源于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理论评价与比较以及比较利益的分解,第1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一、产生背景 二、基本观点 三、政策主张 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一、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1418世纪,全盛于16至17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二、基本观点,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安徒安德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 4、国家干预经济。,三、政策主张,1、奖出限入政策 2、保护关税政策 3、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不足之处: .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即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因此,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 .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在当代的影响: 尽管重商主义的贸易观是明显错误的,但是,除了1815年至1914年间的英国以外,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曾彻底摆脱过重商主义的影响。 在当代世界仍然有重要影响,发展中国家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最早的版本。新重商主义政策在美国与其他许多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早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第2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已经成为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自由贸易对英国最有利。,(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概念,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解释说明: 劳动生产率=产量/劳动 A国 X 6/2=3 Y 5/31.67 B国 X 8/3 2.67 Y 7/2=3.5 显然两国完全专业化生产。 A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后应该生产 X 产品 B国在生产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后应该生产 Y产品 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绝对成本差异,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X1,X0,X,O,Y1,Y0,Y,A,C,D,A,Tw,Y,B,Y1,X1,X0,X,C,B,D,o,Y0,Tw,(a),(b),出口X,进口Y,进口X,出口Y,区分生产点和消费点,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 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 2、绝对利益假说是李加图比较利益假说的特例。 3、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按照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的说法,劳动价值论只能适用于原始的简单物物交换经济,不适用于复杂的经济。,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与发展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例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些贸易。大多数世界贸易,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无法用绝对优势解释。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事实上,绝对优势可以看作是一般化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况。,第3节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二、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三、对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 四、 机会成本与比较利益,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 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 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17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所谓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他商品相对来说更为便宜合算。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称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假设条件,(1)使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的模型 (2)市场处于完全竞争之中,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要素(劳动)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隐含着用一种要素进行生产);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效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价值;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在此假设条件下,李嘉图证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基本内容,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加国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由于英国劳动生产率在布匹生产上是美国的1/2,而在小麦生产上仅是美国的1/6,因此,英国在布匹生产上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布匹和小麦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小麦的绝对优势(6:1)比布匹的绝对优势(4:2)大,因此,美国在小麦生产上有相对优势。英国布匹生产的绝对劣势要小些,因此,英国在布匹生产有相对优势。,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贸易所得:可通过这个例子证明比较优势原理,即证明了英国与美国通过专业生产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均可获利。当且仅当美国6单位小麦至少可以交换到英国布匹4码以上,12码以下(4C6W12C,不包括4码与12码),交易发生。从而说明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劣势,互惠贸易仍会发生。,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 当一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绝对劣势与另一国的相同,这种例外就会发生。如在英国1小时劳动不是生产1单位小麦而是3单位小麦,则英国相对美国在小麦和布上均是1/2的生产率,那么英国和美国将无比较优势,因而两国之间不会有互惠贸易发生。 因此,需对比较优势原理的表述稍做修改:即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绝对劣势,仍有互惠贸易的基础。除非对两种商品而言,一国的绝对劣势比例与另一国相同。,考虑货币的比较优势:如果英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效率均低于美国,当且仅当英国的工资比美国工资低得多,以至于布匹的价格在英国相对低,而小麦的价格在美国相对低。 以美元计价的小麦与布匹在英、美两国的价格 产品 美国 英国 1蒲式耳小麦 1.00美元 2.00美元 1码布匹 1.50美元 1.00美元 (美国工资率为6美元小时,英国工资率为1英镑小时,汇率为1英镑2美元) 这种情形下贸易仍会发生,因为英国劳动率的低效率(12)已被其低工资率(13)所远远补偿。当然这里还取决于汇率。(如汇率为1英镑1美元或3美元),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的假设:(1)仅有两国和两种商品;(2)自由贸易;(3)一国之内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国家间无劳动力流动;(4)生产成本固定;(5)没有运输成本;(6)没有技术革新;(7)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这意味着: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或是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劳动均占一固定比例;以及劳动是同质的。这两条假设是不现实的。,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理论:1936年哈伯勒(Haberler) 成功地应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 根据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1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 其结论是,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 例如,在上个例子中,美国多生产1单位的小麦,必须放弃23单位布匹,那么小麦的机会成本就是23单位布,而英国多生产1单位的小麦,必须放弃2单位的布,即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为2单位布,因此,小麦的机会成本在美国要比在英国低,美国在小麦生产上相对于英国有比较优势,英国在布匹上有比较优势。,三、对比较利益说的评价,比较利益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成本相对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绝对劣势国家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比较优势理论图解,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a)Country As close and open economy equilibrium (b)Country Bs close and open economy equilibrium,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固定成本是指,每生产1单位某种商品必须放弃的固定数量的另一种商品。它的前提是,(1)生产资源或要素是完全替代品或者在两种商品中各要素比例固定;(2)同一要素的所有组成是相同的或确切地说具有同等质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美、英两国小麦、布匹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美国 英国 小麦(百万蒲式耳年) 布匹(百万码年) 小麦(百万蒲式耳年) 布匹(百万码年) 180 0 60 0 150 20 50 20 120 40 40 40 90 60 30 60 60 80 20 80 30 100 10 100 0 120 0 120,根据上表可做出下图所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120,布,100,80,60,40,20,30,60,90,120,150,180,美国,120,100,80,60,40,20,20,40,60,小麦,小麦,英国,布,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显示每一个国家要想多生产一些小麦,就必须放弃一些布匹的生产。直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不变的机会成本。,A,A1,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指,每多生产1单位小麦必须放弃的布匹的生产量。这可以由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转换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得出,这个斜率有时被称为边际转换率。 基于价格等于成本及每个国家都生产两种商品的假设,小麦的机会成本等于小麦与布匹的相对价格(Pw/Pc)。 前面例子中,美国:Pw/Pc23,相反Pc/Pw3 21.5。英国: Pw/Pc2,相反Pc/Pw1 20.5。美国Pw/Pc低于英国,因此,美国在小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同样,英国Pc/Pw值低于美国表明它在布匹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在固定成本下, Pw/Pc值只是由本国的生产或供给决定的,在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不考虑需求。 总之,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由转换曲线的斜率决定)是比较优势的反映,这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只能消费它可生产的商品,因此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同时也是消费可能性曲线。人们的偏好或需求决定了该国事实上选择生产和消费的商品组合。 贸易所得的分析:(美国70单位小麦交换英国70单位布,专业化生产增加了50单位的小麦和20单位的布,是两国可以共同分享的贸易所得),180,110,90,120,70,60,布,小麦,E,A,美国,120,50,40,40,60,70,布,小麦,英国,A1,E1,对比一般贸易模型与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1、生产可能性边界,图12,两种生产要素,一种生产要素,2、相对价格线,图12,相对价格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完全重合!,3、社会无差异曲线,两个模型一样,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2-1,(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在封闭均衡状态下,A、B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A国X商品国民供给曲线的导出:,O,X,PA,A国X商品国民需求曲线的导出:,O,X,PA,(三)国际均衡价格,A国X商品过剩供给曲线的导出:,图2-2,图2-2,当Pw=P1PA时, A国在A点完全专业化生产X产品,出口X产品,在b图中为 右边曲线部分, X总产量不变,其出口量变化是由相对价格所造成的出口愿望的变动所引起。 当Pw=PA时,A国可以在a图生产可能性曲线AA上的任何一点进行生产,或进口 或出口X产品,因而这一段过剩供给曲线水平,在横轴上就是处于-XA与 之间。,ax是A国一单位 劳动所生产的X 产品的数量。,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位于,,,和,之间。,bx是B国一单位 劳动所生产的X 产品的数量。,(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三)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本国(A国,图1- 8)与外国(B国,图1- 9)同时存在的情形:,(四)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图2-5,(五)贸易利益,从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定:贸易后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国福利水平;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判定:以A国为例,开放后放弃1单位Y的生产,转而生产X,再用X与B国交换Y,所得的Y商品数量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迈克道格尔(MacDugall)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以1937年为例,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表2- 4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表2- 4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1),表2- 4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2),资料来源:迈克道格尔(1951)。,FIGURE 2-4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ie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斯特恩(Robert Stern)的实证检验:比较1950年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英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证明在1950年,所观察的39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假设检验,但到了1959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本章小结,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后经李嘉图和穆勒的发展和补充,日趋完善。 亚当斯密从各国生产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