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井生产井百例分析-生产状况实例分析讲座(措施井下).ppt_第1页
注入井生产井百例分析-生产状况实例分析讲座(措施井下).ppt_第2页
注入井生产井百例分析-生产状况实例分析讲座(措施井下).ppt_第3页
注入井生产井百例分析-生产状况实例分析讲座(措施井下).ppt_第4页
注入井生产井百例分析-生产状况实例分析讲座(措施井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油水井补孔效果,第三节,一、油水井补孔措施,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大部分油层已水淹,油、水运动规律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这时,挖掘潜力,寻找剩余油,保证油田稳产是广大油田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目前,利用沉积相、精细地质研究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油层及油、水运动规律进行数字模拟来寻找富集油区、油层组,再根据剩余油分布状况,经补孔、压裂、钻加密井等措施挖掘潜力,使油井获更好、更高增油效果。因此,补孔是油田常用,较有效增产措施之一。 油水井补孔是将原钻遇而未射油层,经补射纳入本井或本层系开采。补孔后,调整了油水井开采厚度,层系的注采关系,从而获得更高、更好的开发效果。,二、补孔措施所针对的要点,1. 针对剩余油进行补孔,提高薄差油层的开发效果。,二、补孔措施所针对的要点,2.针对缺注、缺采的井、层进行补孔,完善注采系统,提高注采井组或区块的动用程度。,二、补孔措施所针对的要点,3.针对高压、憋压层进行补孔,治理压力异常层,合理调整压力系统。,4. 针对注聚区与开发试验区块,该区域水驱原井的层系进行互换,封堵相互干扰的层,补开水驱层系形成单一区块。,二、补孔措施所针对的要点,三、分析油水井补孔效果的目的,分析油水井补孔效果的目的:,四、分析油水井补孔效果所需资料,分析油水井补孔效果所需资料:,液面,含水率,工况,产液量,机泵参数,封补油层数据,五、分析油水井补孔效果的重点,分析油水井补孔效果的重点:,六、 影响补孔效果的主要因素,由于补孔措施有很强地针对性,评价、分析措施效果要针对方案进行。因此,影响效果的因素也要有一定针对性。影响效果主要因素:,补孔层注水,施工质量,补孔层物性,机泵状态,一 分析补孔见效井,1. 分析补孔见效井的目的,分析补孔见效井的目的:,(2) ;,(3) 。,(1) ;,检查补孔效果,达到目的否,分析效果,检验补孔方案,为补孔选井选层提供经验,实例,实例一,分析补孔效果寻找富油区,补孔增油 1. 基本情况 一口一次加密井,补孔前射开砂岩厚度13.2m,有效厚度1.3m。地质专家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以及油层、油水运动描述,分析该井区有的油层动用状况差,剩余油饱和度高,而且这部油层还处于有注无采状况。根据这一情况,如采取补孔可收到好的增油效果。由此,对其实施补孔,补开砂岩厚度5.9m,有效厚度4.0m。实施后收到非常好的增油效果。,实例一,2. 收集补孔前后生产数据 选取该井补孔前正常生产时相对稳定的生产数据与措施后初期及生产一段时间后的生产数据,及现场核实准确数据后填写到效果对比表中。如下:,补孔效果对比表 泵下入深度:8186m,3.对比补孔效果 将补孔后不同时期的生产数据、各项参数分别与补孔前进行对比。从而检查补孔后该井的增油效果及生产变化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实例一,补孔效果对比表 泵下入深度:8186m,初期 30 8 31 457.1 32.4 0 0 0,一个月 31 8 28 457.1 33.4 0 0 0,二个月 42 9 13 156.1 19 .4 0 3 0,差值,实例一,4. 逐项检查影响补孔效果的因素 该井补孔后产液量、产油量增加,含水率下降,各项生产指标都较好,液面补后上升到井口,上升了457.1m。从增油效果及生产状况检查,各项参数均较好。,1产液量,457.1m,30t/d,2产油量,7 t/d,3含水率, 3.1%,4沉没度,5泵效,32.4%,5.评价补孔效果 通过生产数据对比,该井补孔后初期及连续生产二个月,增油效果明显,各项指标向好,达到了补孔增油的目的。评价补孔:,实例一,实例一,6.分析补孔效果 从该井补孔层段开采厚度、注采关系和生产效果等方面进行补孔效果分析。,1)补孔增加出油厚度 通过补孔增加了该井的开采层数、出油厚度,提高了油井的产量。,2)补开的油层含油饱和度高 补孔后,该井含水稳定下降,产油量增加。从这一点看,补开的油层含油饱和度高,是剩余油富集层,措施取得了好效果。,实例一,1)机泵工作正常,抽吸效果好 补孔后,机泵杆工作正常,抽吸效果好,产液量大幅上升,保证了措施增产效果。,2)及时调参,提高排液效率 补孔后,液面大幅提高,供液能力高。为发挥生产能力又对其进行调参,提高排液能力,使参数更趋于合理。,实例一,1)补前有注无采,能量充足 补孔前,油层位于注采不协调区域,有注无采,注入能量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水驱效果较差。,2)补孔释放能量,产液量提高 补孔后,补孔层能量得到释放,产液量、液面有大幅升高,供液能力得以提升。,实例一,7. 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该井补孔后生产状况一直处于较好的状况。从措施后一段时间的生产数据变化看,沉没度高、含水上升快是该井目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液量,301.0m,12 t/d,2产油量,1 t/d,3含水率,1.8%,4沉没度,5泵效,14%,实例一,8. 下步措施 针对补孔后影响生产的主要问题,对该井采取以下措施。,补孔以增油为目的,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的一项调整性措施。主要:层系调整;注采系统调整;压力系统调整;单纯性增油调整。其目的不同,所取得的增油效果也不同。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必须要调的就是不增油也要上措施。所以,针对不同作用的补孔,补后生产变化状况也不同。,补孔见效井的其他表象,1.,补孔见效井的其他表象,在试验区块,为防止层间干扰对部分层封堵,对试验层补孔为层系调整。封补后采取相应措施见效状况:,实例二,分析补孔见效井封、补综合措施 1. 基本情况 根据油田试验需要,对试验区部分井相关油层进行封堵。封前油层15个、砂岩厚度21.6 m、有效6.2 m;封后油层3个、砂岩厚度5.3 m、有效1.7 m,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由此,对该区含油饱和度相对较高的油层进行补孔,补开油层6个、砂岩厚度9.9 m、有效3.2 m,同时对补开油层又采取了压裂增产。该井采取封、补、压收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实例二,2. 收集补孔前后生产数据 选取该井封堵、补孔前正常生产时相对稳定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再将措施后初期和一定长的时间的生产数据填写到措施效果表中。如下:,油井补孔效果表 泵下入深度:8346m,3.对比封堵、补孔效果 将封堵、补孔后不同时期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分别与补孔前正常生产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措施后该井的效果及生产变化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实例二,油井补孔效果对比表 泵下入深度:8346m,差值,初期 55 12 24 274.7 38.1 0 0 0,一个月 49 13 43 244.0 34.2 0 0 0,三个月 45 10 24 129.3 31.2 0 0 0,实例二,4. 逐项检查影响封堵、补孔效果的因素 该井封堵、补孔效果较好,泵况正常,产液、产油、沉没度大幅增加。开井一段时间后,生产状况稳定,各项生产数据均在合理范围内。,1 产液量,2 产油量,3 含水率,4 沉没度,45t/d,10t/d, 2.4%,362.5m,5 泵效,75.2%,5.评价封堵、补孔效果 该井采取封堵、补孔、压裂综合措施,开井后产液量大幅增加,含水下降,产油增加,沉没度上升。从措施前后生产数据变化看,封补压综合措施取得了:,实例二,实例二,6.分析封堵、补孔效果 该井从注采关系和生产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封堵、补孔效果分析。,1)补开油层动用状况差,含油饱和度高 补开的油层动用状况差,含油饱和度高。补孔后,含水下降,产油量增加。,2)完善注采关系,能量得以释放 补前为有注无采,注采不完善。补后完善了注采系统,能量得到一定的释放,产液量大幅上升。,实例二,1)补孔选层择准确 寻找剩余油是高含期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准确选择补孔层是措施效果的前提。该井补孔选层准确,含水下降,产油量增加。,3)排液能力提高,抽吸效果好 补孔后,该井更换了新的杆管泵,抽吸效果好,排液能力增加,泵率上升,产液量得以大幅上升。,2)压裂改造是提高产液能力的有效措施 补开的都是差油层,油层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通过压裂,对差油层进行改造,提高了供液能力。开井后,产液量、沉没度大幅上升。,实例二,7. 查找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该井封堵、补孔后措施效果好。三个月后,生产状况出现了一定变化。目前,主要生产问题是:液量、沉没度下降较快,供液能力降低。,1产液量,145.4m,10t/d,2产油量,2t/d,3含水率,0,4沉没度,5泵效,6.9%,实例二,8. 下步措施 针对封堵、补孔后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井采取以下措施。,2.,补孔见效井的其他表象,对只注无采或只采无注区,为完善注采系统所以进行的调整为注采调整。注水井补后见效状况:,补孔见效井的其他表象,油井补后见效状况:,3.,补孔见效井的其他表象,对只注无采形成的高压区对油田开发不利。为降低油层压力,使区域间压差相对均衡所采取的补孔措施为压力调整。补后见效状况:,4.,补孔见效井的其他表象,对个别水驱效果差,含油饱和度较高井区。为提高产油量进行的补孔为单纯性增油补孔。补后见效状况:,二 分析补孔见效差井,1. 分析补孔见效差井的目的,分析补孔见效差井的目的:,(1) ;,(2) ;,查找影响补孔措施生产效果的具体因素,检验是否达到补孔方案要求,提出措施,提高效果,(3) ;,(4) 。,分析见效差问题所在及产生原因,实例,实例三,分析补孔见效差井无增产措施 1. 基本情况 差油层水驱效果差,含油饱和度高,但仅采取补孔是不够的。补孔后,还要综合增产措施才能取得好的增油效果。 有一口开采薄差层的二次加密调整油井,射开砂岩厚度15.6m,有效厚度2.6m。根据沉积相研究、分析认为该井区还有油层动用状况差,含油饱和度高,如果补孔可增油。于是,对该井实施补孔,补开砂岩厚度4.8m,有效厚度3.2m,同为发育差的三类油层。,实例三,2. 收集补孔前后生产数据 选取该井补孔前正常生产时相对稳定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再将措施后初期和一定长的时间的生产数据填写到措施效果表中。如下:,井补孔效果表 泵下入深度:10527m,3.对比补孔效果 将补孔后不同时期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分别与补孔前正常生产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补孔后该井的效果及生产变化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实例三,差值,初期 6 1 2.2 195.5 15.6 0 0 0,一个月 4 1 1.0 145.0 10.5 0 0 0,三个月 3 1 1.8 137.9 9.1 0 0 0,井补孔效果表 泵下入深度:10527m,实例三,4. 逐项检查影响补孔效果的因素 该井补孔后,开采厚度虽有所增加,但产液、产油、含水、沉没度等生产数据变化不大,泵况仍为气体影响。从该井生产状况分析,沉没度低,供液能力小是补孔效果差主要因素。,1 产液量,2 产油量,3 含水率,4 沉没度,3t/d,1t/d, 1.8%,242.3m,5 泵效,40.4%,5.评价补孔效果 补孔后,该井产液、产油、沉没度稍有上升但增幅不大,含水下降。根据生产状况变化,没有达到预计的增油效果,从措施效果检查补孔措施:,实例三,实例三,6.分析补孔效果 该井从油层条件、注水效果和生产效果三个方面分析补孔效果。,2)地层条件差,自然产能低 该井补开油层条件差,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油层含油饱和度高,但自然产能低,增油效果不好。,1)补孔增加出油厚度 该井补开砂岩厚度4.8m,有效厚度3.2m,出油厚度增加,但都是地层条件较差的薄差油层。,实例三,2)注水见效差,供液能力低 该井注水受效、能量补充差,沉没度低,油井的供液能力不足。补孔层同是差油层,渗流阻力大,供液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1)注采关系完善,受效不好 该井补孔层为差油层,由于油层发育不好,注水见效差,注采系统不完善。,实例三,1)出油厚度增加,产液未提高 该井补孔出油厚度增加,油层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注水见效差,供液能力不足,产液量未得到有效提高。,3)沉没度低,泵效低 补孔后,该井机泵工作正常。但由于液面较低,气体影大,泵的充满系数小,产液量未能提高。,2)补开油层未采取有效增产措施 补开的薄差油层是富油区,含油饱和度高,但未采取有效增产措施,渗流条件未得到改善。开井后,沉没度依然较低,供液能力没有大的提高。,实例三,7. 查找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该井补孔后在低水平下生产。从生产状况看,主要存在问题是:沉没度低,供液能力不足,泵的抽吸效果差。,1产液量,57.6m, 3t/d,2产油量,0t/d,3含水率, 4.0%,4沉没度,5泵效,6.5%,实例三,8. 下步措施 针对补孔后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井采取以下措施。,补孔虽是一项调整性措施,但主要还是以增油,提高水驱效率为主。这样,检查补孔是否见效,效果好坏主要还是以增油状况进行措施评价。尤其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补开的多为水驱效果差的薄差油层,上面所举上例就为效果差的典型。当然,目的不同要有针对地进行分析。,补孔见效差的其他表象,补孔见效差的其他表象,影响补孔效果的问题及因素有多方面。但对某口补孔井来讲,只要出现一种问题都会影响到其效果。其常见问题及因素:,影响补孔效果的问题及因素,选层,地层条件,泵况,措施匹配,机泵参数,1.,补孔见效差的其他表象,2.,补孔见效差的其他表象,分析油井堵水效果,第四节,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由于窜槽、水线舌进或单层突进等原因,一些油井过早进入高含水或水淹。为消除或减少水淹造成的危害,所采取的一系列封堵出水层的井下工艺措施统称为油井堵水。 油井堵水与补孔都作层系、层间、平面调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实施的主要措施,尤其在中高含水开采期作为调整三大矛盾的首要措施。,油层,油层,一、油井堵水工艺,二、油井堵水目的,油井堵水其目的是:,三、油井出水原因,油井出水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由于油层不均匀性,使得注入水及边水沿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不均匀突进。油井在纵向上形成单层突进;在平面形成舌进,使油井、油层水淹。,当油层有底水时,由于井底压力下降,油水平衡关系失衡,破坏了油水界面形成锥形升高叫“底水锥进”,底水锥进造成油井水淹。,油层之间的含水层由于固井质量不好,管外窜使油水层连通;或由于误射水层,使得油井出水。,四、油井堵水方法介绍,油井堵水方法主要有:,机械堵水工艺分:,四、油井堵水方法介绍,机械堵水工艺分:,四、油井堵水方法介绍,根据形成的封堵方式,化学堵水工艺分:,四、油井堵水方法介绍,封窜工艺分:,四、油井堵水方法介绍,五、机堵、化堵方法的采用,根据油井出水原因的不同,采取的堵水方法也不同:,为控制个别高含水层,消除合采时的层间干扰,暂时性封堵高含水层,发挥中低含水层作用;在条件许可,可随时解封进行生产。,机械堵水:,主要是针对以后不再准备生产的油层,在搞清出水层位后进行的长久性封堵。如:对夹层水、下层水、水淹层的堵水。,化学堵水:,六、分析堵水效果的内容,分析油井堵水效果的内容:,2,3,1,七、分析油井堵水效果所需资料,分析油井堵水效果所需资料:,八、分析堵水效果的作用,分析油井堵水效果的作用:,1.通过堵水效果分析,认清油井主要出水层及水驱方向。,2.通过堵水效果分析,调整、完善堵水层段的注采系统,防止有注无采现象出现。,3.分析堵水后水的流动方向,更好地提高注入水的驱油效率。,一 分析堵水见效井,1. 分析堵水见效井的目的,分析堵水见效井的目的:,(2) ;,(3) ;,(1) ;,检查堵水效果,达到目的否,分析效果,检验堵水方案,为堵水选层提供经验,(4) 。,分析平面调整效果、水驱方向改变,实例,实例一,分析堵水见效井机械堵水井 1. 基本情况 一口于20世纪70年代初投产的一次加密调整油井,全井射开12个小层,砂岩厚度22.0m,有效厚度9.5m。经20多年开采含水达到92.4%,进入特高含水期采油。但通过分层找水测试,发现该井有三个油层压力高、产液量高、含水高,为主产层。而其余油层由于条件差,渗流阻力大,由于层间干扰出液少,为中低含水的二、三类油层。通过分析认为,如果封堵主要出液层有利减缓层间矛盾,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作用,降低该井含水提高产油量。,实例一,2. 收集堵水前后生产数据 选取该井堵水前正常生产时相对稳定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再将措施后初期和一定长的时间的生产数据填写到措施效果表中。如下:,油井堵水效果表 泵下入深度:11528m,3.对比堵水效果 将堵水后不同时期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分别与堵前正常生产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堵水后该井的效果及生产变化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实例一,油井堵水效果对比表 泵下入深度:11528m,差值,初期 78 12 22.8 746.9 50.8 0 0 0,一个月 81 10 21.1 797.1 53.1 0 0 0,三个月 76 9 18.6 841.5 49.8 0 0 0,实例一,4. 逐项检查影响堵水效果的因素 该井堵水后出油厚度减少,产液量、沉没度有较大幅下降,但各项参上基本是合理的。由于接替层含油饱和度相对较高,含水下降,产油上升。从该井的生产状况看,各项生产数据都在合理范围内。,1 产液量,2 产油量,3 含水率,4 沉没度,5 泵效,5.评价堵水效果 该井堵水后,产液、含水、沉没度大幅下降,而产油上升。根据生产变化,从增油降水效果,该井堵水:,实例一,实例一,6.分析堵水效果 该井从油层变化、施工效果、注水效果和生产效果四个方面分析堵水效果。,1)油层、出油厚度减少 该井封堵三个油层,出油厚度减少,产液量及沉没度明显下降。,2)层间矛盾减小,接替层含油饱和度高 封堵了高压、高含水层,层间矛盾减小,发挥了含油饱和度高的中低渗透层接替作用,产油量上升。,1,实例一,施工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堵水效果。该井封隔器密封状况较好,封堵住高压层,产液量变化明显,为堵水取得好效果奠定了基础。,2,施工质量好,产液变化明显,实例一,1)接替层注采系统完善 堵水井接替层注采系统完善,能量补充较好,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施工完开井后,产油量增加。,2)接替层具有一定的供液能力 堵水后液面虽然明显下降,但沉没度仍保持在300m以上,接替层具有一定的供液能力。,3,实例一,1)产液下降,产油上升,实现稳油控水目标 堵水后该井产液大幅下降,而产油上升,取得稳油控水效果。堵水后产水量下降,这样减少了无效水循环,提高注水的有效率。,4,生产效果分析,3)泵况正常,抽吸效果好 该井堵水后机泵工况正常,泵抽吸效果好,泵效在合理范围。从而保证了产液量,产油量也得到提高。,2)提高动用程度,改善中低渗透层的开发效果 堵水后层间矛盾减小,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作用,提高差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中低渗透层开发效果。,实例一,7. 查找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该井堵水后生产基本正常。从目前生产情况,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液面下降较快,堵水三个月后下降946m,供液能力下降;二是含水上升快,生产三个月含水上升42百分点 。,1产液量,94.6m,2t/d,2产油量,3t/d,3含水率,4.2%,4沉没度,5泵效,1.0%,实例一,8. 下步措施 针对堵水后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井采取以下措施。,实例二,分析堵水见效井堵压结合措施 1. 基本情况 一口于20世纪70年代初投产的一次加密调整油井,全井射开16个小层,砂岩厚度27.8m,有效厚度12.8m。经多年开采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采油。通过分层找水测试,该井主力油层为高产液、高含水层,而其余油层就为中低含水的薄差油层。如果封堵主力出液层,其他油层由于条件差不产液,很难达到稳产作用。由此,对其堵水的同时,对其他差油层采取压裂措施,保证该井产油量的稳升。,实例二,2. 收集堵压前后生产数据 选取该井堵压前正常生产时相对稳定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再将措施后初期和一定长的时间的生产数据填写到措施效果表中。如下:,油井堵压效果表 泵下入深度:8586m,3.对比堵压效果 将堵压后不同时期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分别与堵前正常生产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堵压后该井的效果及生产变化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实例一,油井堵压效果对比表 泵下入深度:8586m,差值,初期 118 6 22.1 665.3 38.4 0 0 25,一个月 115 6 20.0 671.5 35.4 0 0 25,三个月 120 6 22.8 605.8 40.4 0 0 25,实例一,4. 逐项检查影响堵压效果的因素 该井堵压后出油厚度减少,但压裂措施使剩余差油层渗流阻力减小,虽产液量、沉没度有较大幅下降,而含水也大幅降低,产油量不但没降反而有所上升。从该井堵压措施后生产状况,基本在合理范围内,只是沉没度较低。,1 产液量,2 产油量,3 含水率,4 沉没度,5 泵效,5.评价堵压效果 该井堵压后,产液、含水、沉没度大幅下降,而产油稳定上升。根据生产状况变化,从稳油降水效果分析该井堵压:,实例一,实例一,6.分析堵水效果 该井从油层变化、施工效果、注水效果和生产效果四个方面分析堵水效果。,1)油层、出油厚度减少 该井封堵三个油层,出油厚度减少,产液量及沉没度明显下降。,2)层间矛盾减小,接替层含油饱和度高 封堵了高压、高含水层,层间矛盾减小,发挥了含油饱和度高的中低渗透层接替作用,产油量上升。,1,实例一,施工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堵水效果。该井封隔器密封状况较好,封堵住高压层,产液量变化明显,为堵水取得好效果奠定了基础。,2,施工质量好,产液变化明显,实例一,1)接替层注采系统完善 堵水井接替层注采系统完善,能量补充较好,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施工完开井后,产油量增加。,2)接替层具有一定的供液能力 堵水后液面虽然明显下降,但沉没度仍保持在300m以上,接替层具有一定的供液能力。,3,实例一,1)产液下降,产油上升,实现稳油控水目标 堵水后该井产液大幅下降,而产油上升,取得稳油控水效果。堵水后产水量下降,这样减少了无效水循环,提高注水的有效率。,4,生产效果分析,3)泵况正常,抽吸效果好 该井堵水后机泵工况正常,泵抽吸效果好,泵效在合理范围。从而保证了产液量,产油量也得到提高。,2)提高动用程度,改善中低渗透层的开发效果 堵水后层间矛盾减小,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作用,提高差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中低渗透层开发效果。,实例一,7. 查找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该井堵水后生产基本正常。从目前生产情况,主要存在问题:一是沉没度降低,三个月下降了946m,说明供液能力小于排液能力;二是含水上升快,三个月含水上升42个百分点 。,1产液量,94.6m,2t/d,2产油量,3t/d,3含水率,4.2%,4沉没度,5泵效,1.0%,实例一,8. 下步措施 针对堵水后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井采取以下措施。,二 分析堵水见效差井,1. 分析堵水见效差井的目的,分析堵水见效差井的目的:,(1) ;,(2) ;,分析施工质量对效果的影响,针对问题,提出措施,(3) ;,分析效果差问题所在及原因,(4) 。,检查堵水层选择准确否,2. 影响堵水见效的主要因素,影响堵水效果的问题主要在方案及施工质量上。其常见的影响因素如:,影响堵水效果的问题及因素,方案编制,施工质量,接替层状况,实例,实例二,分析堵水见效差井接替层差 1. 基本情况 一口于上世纪60年代投产的油井,经过40多年开采,目前含水已经高达92.3%。经分层找水测试,大部分油层都为高含水层。为控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降低油井产水量,决定采取堵水措施。方案制定堵掉大部油层所剩油层较差,将原电泵抽油改为小排量螺杆泵采。方案经几次实施,才成功堵住高含水层,但由于接替层少而且不出油,使该井因无液被迫关井停产。,实例二,2. 收集堵水前后生产数据 选取该井堵水前正常生产时相对稳定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再将措施后初期和一定长的时间的生产数据填写到措施效果表中。如下:,油井堵水效果表 泵下入深度:8632m,3.对比堵水效果 将堵水后不同时期的生产数据及参数分别与堵前正常生产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堵水后该井的效果及生产变化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实例二,油井堵水效果对比表 泵下入深度:8632m,差值,四个月 284 22 923 4368 1150 175,初期 284 22 923 4368 1150 175,二个月 284 22 923 4368 1150 175,实例二,4. 逐项检查影响堵水效果的问题 该井堵水后出油厚度减少,产液量、产油量、沉没度大幅下降,油井因无液可抽不能正常生产。从这一点说,接替层不出油,没有接替能力使油井停产。,产液量,产油量,含水率,沉没度,泵效,22 t/d,0,92.3%,184t/d,0,5.评价堵水效果 经反复几次施工才将高含水层堵住,但由于种种因素将低压层同时陪堵进,堵水后仅仅剩余三个薄差层,虽下入螺杆泵生产而因无液停产。堵水虽使产水量大幅下降,但产油量也降为0,而油井不能正常生产。根据措施效果评价,该井堵水:,实例二,实例二,6.分析堵水效果 该井从施工效果、注水效果、生产效果和油层变化四个方面分析堵水效果。,施工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堵水效果。该井封隔器密封状况较好,封堵住高压、含水、产液量层,剩余油层不出油,沉没度降到泵吸入口以下。,(1),施工质量好,产液下降明显,实例二,1)接替层注水效果差 堵水井接替层虽注采系统完善,但由于地层条件差,吸水状况不好,油井见效差。,2)接替层供液能力低 由于见不到注水效果,能量补充不足,没有沉没度,接替层无供液能力。,(2),实例二,1)封堵主力油层,接替层不出油 堵水后主力油层被封堵不产液,接替层因地层条件差而无生产能力,油井不出液。,(3),生产效果分析,3)泵况正常,无液可抽停产 该井堵水后机泵工况正常,因无液可抽而停产。,2)控制出水量的同时也控制了产油量 该井堵水使出水量下降了262m3/d,同时产油量下降22t/d。,实例二,1)堵水使油层、出油厚度减少 该井封堵了大部高压、高含水主力油层,剩余少量的薄差油层,层数、厚度减少。,2)接替层薄、差,无有效增产措施 该井接替层差、薄而少,无法采取有效增产措施,起不到接替作用。,(4),实例二,7. 查找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该井堵水后因无液可抽而停产。目前主要存在问题:无供液能力。,1产液量,0,0,2产油量,0,3含水率,0,4沉没度,5泵效,0,实例二,8. 下步措施 针对堵水后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井采取以下措施。,堵水以增油为目的,并调整、减缓层间、平面矛盾的增大。堵水后,从层间、平面矛盾变化;注采协调状况;同层系井组间相连通油井产油变化状况分析其效果。但就本井生产状况变化也要分析堵水效果差所存在的问题及因素。接替层少、差是堵水井常遇到的问题,只是一个典型实例。,堵水效果差的其他表象,1.,堵水效果差的其他表象,堵水方案的实施主要在施工质量。如果施工上封隔器不能很好密封堵水既无效。堵后生产状况变化:,2.,堵水效果差的其他表象,对层层高含水堵水,只是降低油井产水量,对单位或区块含水指标起到作用。而单井生产状况变化:,分析维护性措施效果,第五节,一、油水井维护性措施内容,油水井维护性措施主要包括:,机采井检泵,注水井调整,油水井大修,调整注水方案,机采井调参,二、机采井检泵,机械采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故障,如杆管断脱、凡尔漏失、油管漏失、卡泵、泵磨损、电泵烧、电缆击穿、测压阀漏等,要恢复正常生产就需要采取检泵施工。 检泵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查清影响生产的问题、故障,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要排除故障,恢复井正常生产。 这里,检泵主要是抽油机井检泵;电泵井检泵;螺杆泵井检泵。,三、机采井检泵的常见原因,泵/管漏失,杆/管/泵断脱,严重结蜡,产量下降,卡泵,方案需要,四、分析、对比检泵措施的内容,分析、对比检泵措施的内容及所需资料:,液面,产油量,含水率,示功图,产液量,机泵参数,五、评价检泵效果的依据,评价检泵效果主要是检查检泵后的生产效果是否达到、接近或超过原正常时的生产水平。达到为检泵见效井;否则,为见效差井。,六、检泵措施的分析重点,分析检泵后生产水平恢复状况,是否达到正常。,检查机采井施工作业对检泵措施的影响情况。,分析检泵前后供、排液能力变化,检查机采井生产状况是否达到更好。,1,2,3,一 分析检泵见效井,1. 分析检泵见效井的目的,分析检泵见效井的目的:,(2) ;,(1) ;,(3) 。,分析见效因素,分析检泵前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检泵前后供排液变化,2. 对比检泵数据,对比检泵措施的数据时与其它措施有所不同。针对检泵前,要准确收集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生产数据。既:,实例,实例一,分析检泵效果抽油机检泵有效井 1. 基本情况 机械采油井出现故障或影响生产的问题,在地面无法排除时就需要通过检泵来恢复井的正常生产。 这里有一口抽油井,由于磨损出现泵漏失,产量明显的下降。经检泵施工,超过了原来的生产水平。,实例一,2. 收集检泵前后生产数据 选取该井检泵前生产正常时相对稳定的生产数据,同时还要选取不正常时的生产数据填写到措施前数据表中。再将措施后初期和一定长的时间的生产数据填写到措施效果表中。如下:,机采井检泵效果表 泵下入深度:10315m,3.对比检泵效果 将检泵后不同时期的生产数据、各项参数分别与检泵前不正常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该井的效果及生产变化情况。与正常时生产数据只作评价,不作对比。 具体数据如下表:,实例一,差值,六个月 45 8 41 4415 310 0 0 0,机采井检泵效果表 泵下入深度:10315m,三个月 50 8 29 4238 343 0 0 0,初 期 67 8 11 3264 457 0 0 0,实例一,4. 逐项检查影响检泵效果的因素 该井检泵后产液量、产油量、泵效增加,各项生产指标恢复较好,沉没度在590.0m。从检泵后的主要生产参数检查,均在合理范围。,1 产液量,2 产油量,3 含水率,4 沉没度,5.评价检泵效果 该井检泵后,产液量、产油量、泵效比不正常时有很大提高,已恢复到正常时的生产水平,供、排液关系合理,达到了检泵恢复产量的目的。从生产效果分析检泵属,实例一,实例一,6.分析检泵效果 该井从施工效果、生产效果和供排液变化三个方面分析检泵效果。,施工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泵效果。该井通过施工更换了新泵,恢复到检泵前正常时的抽吸效果,产液量明显上升。,施工质量好,产液明显上升,实例一,1)较不正常时,生产水平大幅上升 该井与检泵前不正常时比,产液、产油、泵效大幅上升;含水、沉没度下降,各项生产参数合理。,2)检泵恢复正常时的生产水平 该井与检泵前正常时比,各项生产数据相近,说明生产水平已完全恢复正常,达到检泵目的。,实例一,1)检泵前排液能力下降,层间矛盾加剧,含水上升 检泵前,排液能力下降,沉没度上升,层间矛盾加剧,使得该井含水上升,产油下降。沉没度升,说明供液能力没有发生变化。,2)检泵恢复排液能力,供排液关系恢复正常 检泵后,排液能力恢复正常,沉没度下降,减小层间矛盾。该井检泵后含水下降,产油上升,供排液关系恢复正常。,3)检泵前后供排液平衡 检泵前,排液能力下降,沉没度升高;检泵后,排液能力增加,沉没度降低。说明该井供排液能力基本平衡,连通注水井注水效果好,能量补充基本能达到排液需求。,实例一,7. 查找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该井检泵开井初期产液量较高,而后虽有所下降但仍恢复到检前生产水平并趋于稳定。从检泵后生产一段时间后的对比数据看,目前主要问题是沉没度相对较高,还有一定潜力可以发挥。,1产液量,115.1m, 22t/d,2产油量,0t/d,3含水率, 3.0%,4沉没度,5泵效,14.7%,实例一,8. 下步措施 针对检泵后影响生产的主要问题,对该井采取以下措施。,二 分析检泵见效差井,1. 分析检泵见效差井的目的,分析检泵见效差井的目的:,(1) ;,(2) ;,(3) 。,查找影响检泵效果的具体因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措施,提高效果,实例,实例二,分析检泵见效差井施工质量差 1. 基本情况 在施工作业时为防止油井井喷,采用不压井作业,往往在泵的底部装有一种装置,既井下开关。井下开关在抽油井生产时处在打开状态,当需要施工作业时将井下开关关闭,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压井施工。如果施工时下入井下开关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打开,就会使抽油井无法恢复正常生产。当有一口检泵井,在作业完起抽恢复生产后,量油时发现该井不出液。,实例二,2. 收集检泵前后生产数据 选取该井检泵前生产正常时相对稳定的生产数据,同时还要选取不正常时的生产数据填写到措施前数据表中。再将措施后初期和一定长的时间的生产数据填写到措施效果表中。如下:,机采井检泵效果表 泵下入深度:7985m,3.对比检泵效果 将检泵后不同时期的生产数据、各项参数分别与检泵前不正常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该井的效果及生产变化情况。与正常时生产数据只作评价,不作对比。 具体数据如下表:,实例二,机采井检泵效果对比表 泵下入深度:7985m,差值,初 期 32 4 0 342 0 0 0,一个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