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ppt_第1页
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ppt_第2页
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ppt_第3页
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ppt_第4页
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FLUID INCLUSIONS),参 考 书 目,何知礼,1982,包体矿物学,地质出版社 Roedder, 1984, Fluid Inclusions, Mineralogy Society (有中译本) Shepherd, Rankin, & Alderton, et al., 1985, A Pratical Guide to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Chapman and Hall (有中译本) 刘斌,朱思林,沈崑,2000,流体包裹体热力学参数计算软件及算例 卢焕章,范宏瑞,倪培,张文淮,等,2004,流体包裹体,科学出版社,流体包裹体 FLUID INCLUSIONS,A、流体包裹体显微镜岩相学研究,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识别 流体包裹体的镜下特征的认识 认识流体包裹体的不同物理相态 掌握流体包裹体的物相分类和成因分类,二、基本原理,1. 均匀体系。包裹体形成时,被捕获的流体是均匀体系,即主矿物是在均匀体系中生长的。 2. 封闭体系。充填(滞留)在晶体缺陷中的流体为主矿物封闭,形成独立的封闭体系,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和内部物质的逸出。 3. 等容体系。包裹体形成后,体积基本恒定不变,保持等容体系的特点,因而可以利用各种与之有关的物理化学相图。,三、流体包裹体分类,(1)根据矿物捕获流体的种类分为从均匀流体中捕获的包裹体和从非均匀流体中捕获的包裹体两类; (2)根据成因分为原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以及变质作用形成的变生包裹体四类; (3) 根据包裹体的物理相态可以分为固体包裹体、热水溶液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三类。热水溶液包裹体可以进一步分为纯液相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含液体CO2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7大类,而熔融包裹体还可以分为非晶质熔融包裹体、晶质熔融包裹体和熔融溶液包裹体3类。,流体包裹体分类 根据相态,四、仪器、试剂和实验材料,Leica或Olympus偏光显微镜数台,配备有10倍双目目镜和4倍、10倍、20倍、50倍和63倍物镜。 需要配备10套用于进行包裹体测试的流体包裹体样品,包括各类矿床的石英、方解石、萤石、石榴子石等矿物以及磨制好的薄片。 准备统一规范的实验报告用纸。,五、流体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研究,1、将双面抛光薄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将镜头提到较高高度,然后徐徐降低直至眼睛所见的薄片中物体景象清晰为止。选择洁净透明度好且结晶程度好的晶粒观察,最好选择无色或浅色晶粒。如果在一个视域中找不到理想的,可以换个视域再找。 2、遵循从低倍到高倍镜下观察的顺序,先用低中倍(10)物镜扫描,多发现主矿物颗粒中具有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或呈条带状的小黑点,小于10m的包裹体通常呈小的暗色斑点成群或枝蔓状出现,然后转换成较高倍数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3、将流体包裹体与矿物包体、以及与粘片树脂中的空气泡相区别。,4、对于要作进一步研究的包裹体一定要定位、编号。要记录其周围引人注目的标志(如解理、裂隙、杂质等的特征)与该包裹体的相对位置,以便用时易于找到。 5、流体包裹体镜下特征的观察。主要内容有:包裹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数量、产状及分布特征;相态、成分、充填度;各类包裹体的识别等。 6、绘制镜下流体包裹体的素描图,测量和估算流体包裹体的体积,描述和记录流体包裹体的镜下特征,估算流体包裹体的充填度。 7、对于热水溶液两相包裹体,要根据包裹体中液相所占体积与包裹体总体积的百分比来确定包裹体的充填度。,8、对于含CO2包裹体,CO2常与气体水溶液形成三相包裹体,这要根据润湿特征进行判断。水溶液润湿性最大,所以常与包裹体壁直接接触,并充填所有凹穴和不规则处。三相包裹体中液相CO2总是位于水溶液中,呈半环状或圆环状包围气泡。包裹体中物相的润湿先后顺序依次为:水溶液、液体CO2、气体。,9、对于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要注意区分捕虏矿物与子矿物,鉴定子矿物的种类。 第一,检查某一世代的各种不同粒度包裹体中相的比例是否基本稳定,因为捕获的有稳定液/固比例的捕虏矿物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捕虏矿物与它们的主包裹体相比,往往异常地大。一般来说,地质样品中单个的包裹体内只能有一种矿物发育成一个晶体,出现最普遍的是强碱性卤化物,特别是NaCl和KCl。从光学性质来看,二者都是均质体,并具有典型的立方体晶形,而其它盐类矿物都是非均质体,呈板状、板条状、针状或纤维状。,六、注意事项,1、先升高镜头,将薄片放在载物台后,然后徐徐下降镜头,注意不要速度太快, 以免损坏薄片。 2、先装上低倍物镜,如(4或10),在视域中找到目标后,浏览流体包裹体的分布及数量,然后再换更大倍数的镜头。在换装镜头时,要小心翼翼,避免镜头磕碰。 3、如果目镜或物镜镜头不清晰,不要用手或其它工具搽拭,应用专用的镜头纸或专用麂皮搽拭。由于包裹体很小,在显微镜视域中不仅应水平移动薄片,以看清片子中的包裹体,而且应上下移动镜筒,也会在不同的深度上发现包裹体。要注意的是,上下移动镜筒时要清楚移动的方向,避免在向下移动时使镜头接触和压坏载物台上的薄片。,4、学会用显微镜的测微尺测定包裹体的大小,用目估和与经计算作出的标准图形对比得出相应的充填度数值。 5、要充分描述样品中的包裹体。除了对包裹体类型、形状、大小及丰度进行描述外,还要认真观察包裹体的成因判据,确定原生、假次生和次生包裹体。观察子矿物的光学特征、液相CO2和有机相的识别依据、包裹体出现的不同相和相体积的相对比值,这些是估算包裹体组成、密度、近似均一温度和进一步鉴定这些包裹体相的基础。当样品中存在多组或多世代包裹体时,用手绘素描草图是非常必要的。,七、数据记录与处理,用记录本或专用表格记录或绘制流体包裹体镜下的特征。 记录内容为:样品名称,样号,包裹体的形状(规则与不规则,是否是负晶形等)、大小(以m为单位)和颜色;数量、产状及分布特征(以确定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相态、成分、充填度。 制作及填写流体包裹体镜下特征与均一温记录表。,九、思考题,1. 试述流体包裹体测温研究的三个理论假设。 2. 负晶形包裹体的涵义是什么? 3. 何谓包裹体的充填度?,B、流体包裹体冷冻法测盐度,掌握流体包裹体冷冻法测温的基本原理 掌握冷冻法测温和通过冰点测定流体盐度的技术 对于H2O-CO2-NaCl多相包裹体,学习使用笼形物均一温度测定盐度的技术,二、冷冻法基本原理,冷冻法指在包裹体冷却到室温以下时观察液相向固相转变(即固化)过程。 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冷台上改变温度,观察包裹体所发生的相变过程,并与已知体系实验相图对比,测定包裹体中流体所属体系和流体成分。由于冷冻时,流体包裹体具有亚稳定特点,只能在比预计(理论值)低的多的温度下才形成新相。过冷却现象的存在,就使冷冻过程中的相变温度不具实际意义。因此冷冻法一般采取迅速冷冻包裹体,然后再以一种控制的速度使温度上升,全部相转变过程的研究和相变温度的测定都是在致冷后回温溶解的过程中进行的。,FIG.4-2. Vapor-saturated phase relations in the NaCl-H2O system. I = ice; L = liquid; HH = hydrohalite; H = halite; P = peritectic(包晶 反应点) (0.1C, 26.3 wt.% NaCl); E = eutectic (-21.2C, 23.2 wt.% NaCl). The halite solubility curve extends from the peritectic to the NaCl triple point (801C).,Vapor-saturated phase relations in the NaCl- H2O system at low temperatures(Bodnar,2003). I=ice; L=liquid; HH=hydrohalite; H= halite; P=peritectic (0.1C, 26.3wt.%NaCl); E=eutectic (-21.2C, 23.2wt.%NaCl).,三、 仪器和试剂,Linkam TH600冷热两用台,使用温度范围:180600。以及与之配套显微镜及温度测量仪器等。 液氮5瓶,培养皿30个,丙酮和酒精各5瓶。 磨制好的流体包裹体两面抛光薄片,从玻璃载玻片上脱离分成多个小片(直径20mm)。 准备同一规范的实验报告用纸。,四、 测盐度步骤,1. 冷冻台的校正 冷冻台校准是测温分析一个重要步骤。主要原因是温度探测器必然离开被测定包裹体一定距离,所测温度可能比包裹体相变温度高或低。此外台体工作温度与室温差别也是构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校正的步骤是选择标准熔点试剂,通过测点标准试剂的冰点,绘制校正曲线图。将测定的温度同这条曲线相对照,就可以估计真实温度。,2. 冷冻参数的测定,(1) H2O-NaCl体系包裹体 023.3wB%NaCleq.包裹体的冷冻测试。 a) 冷却包裹体直到溶液冻结。冷冻时,理论上包裹体应在-10形成冰,然后继续结晶直到-20.8。随后剩余液体转变为NaCl2H2O(水石盐),包裹体完全冻结。实际上由于亚稳定直到约-90才产生固结作用。而且由液体到固体的转变瞬时发生,有时肉眼难以识别,仅见气泡突然消失或变形,凝固体是透明的,多少有些斑点或呈棕褐色。,(1) H2O-NaCl体系包裹体 b) 始熔温度(低共结点)TFM的测定 加热回温过程中,包裹体沿着同一轨迹返回,达到t2(-20.8)NaCl-H2O体系低共结点温度时,水石盐熔化,出现液相。这一方面使光线容易透过,另一方面液体湿润了NaCl2H2O和冰晶表面使它们变的光滑,又增加了透明度,总得效应是在一瞬间整个包裹体腔变亮。由于产生的液体量少,始熔可能是难于或者实际上常常是不可能识别的,通常根据包裹体呈现出完全粒状化外貌识别,此时的温度为始熔温度(TFM)-相当于低共结点温度。,(1) H2O-NaCl体系包裹体 c) 冰点的测定和盐度的确定 在t2点,水石盐熔化,剩下冰液体,随着温度上升,冰不断熔化,直到t1处(-10)最后冰晶熔化为止,这时的温度就是冰点的温度(TM)。如果在此期间温度在几分钟内保持不变,较小的晶体就会消失并逐渐形成单个的大晶体,并以圆形或小板状的晶体为特征。由于冰的晶体折射率比液体低,所以低突起显著。但是在盐度非常低的情况下,折射率的对比度减弱,致使最后冰晶消失温度难以记录。,低盐度包裹体冷冻法测温主要相变的显微照片,这些相变发生在萤石中的一个含15wB%NaCl 当量的两相水溶液(液+气)包裹体中,是在冷冻/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包裹体长度约30m。,冷冻后: (a)+20的水溶液+气泡,在-90(t3)时,气泡突然消失并发生凝固作用;加热后: (b) -78包裹体呈现出玻璃状的有细微小斑点的外貌,并且在底部的右侧角落 可以看到气泡的轮廓; (c) 20.8(t2)初熔温度(共结温度)TFM,包裹体变暗并且成为完全粒状的; (d) -19:进一步熔化产生大量低突起显著的小的圆形冰晶体;气泡被冰弄的模糊不清。,注意: 因为液体的折射率与主矿物萤石的折射率 相似,所以包裹体壁变为不可见的,而冰的晶体却形成了圆齿状的边界; (e) -15:有效的熔化留下三块冰晶和突出的气泡。注意:这时液体的折射率比萤石低因而包裹体壁重新变为可见的; (f)-12; (g)-10.5:单个的微小的冰晶体附于气泡上;(h)-10(t1)最终的冰熔化温度(TM)。,(1) H2O-NaCl体系包裹体 通常,对于以含NaCl水溶液为主的包裹体,可以通过查阅H2O-NaCl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其盐度。也可以根据所测得的冰点温度从NaCl-H2O体系的冰点盐度数据查的盐度近似值。根据Potter等(1978)提出的公式可以计算溶液的盐度: wB0.00+1.76985-4.238410-22+5.277810-43 式中wB为溶液中的NaCl质量百分数wB%,为冰点下降温度,计算得到的NaCl-H2O体系冰点盐度数据。当冰点确定之后,也可以从该表查到相当于NaCl盐度的近似值。,(1) H2O-NaCl体系包裹体 23.326.3wB%NaCl包裹体的盐度测试。 如含25wBNaCleq.包裹体的性状与包裹体A相似,在过冷却状态下冻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液体首先在共结温度-20.8形成,这时冰熔化,剩下水石盐液体。始熔后形成的水石盐一般呈细粒状并呈大量微小晶体出现,由于水石盐晶体折射率高,以高突起为特征。与冰不同,它是慢慢地聚结成一个单个晶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石盐继续熔化,在-7最终熔化。该点为TFM。根据NaCl2H2O晶体的熔化温度TFM,在水石盐熔化曲线上求出NaCl的浓度。,气液包裹体在冷冻时的情况,(2) H2O-NaCl-CO2体系包裹体,大多数包裹体归入此类。H2O-NaCl-CO2类型适用于在室温下含有显著数量的液 体CO2和水溶液相的包裹体。对CO2来说,液体CO2可能在冷冻之后才出现。这些包裹体最难分析。因为冷冻中至少可以产生5个相:水溶液、冰、气体水合物、固体CO2 、富CO2液体的富CO2气体。在室温下,水溶液流体和富CO2相是完全不混溶的,而且表现出似乎它们是分离的H2O-NaCl和CO2的包裹体。但是在冷冻后,由于气体水合物或者称之为“笼形物”的形成,各相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些气体水合物固定了大量气体和水,从而干扰了剩余水溶液和非水溶液成分的特点。,相变过程:18时包裹体含有水溶液、CO2液体和CO2气体的典型三相形式。冷冻过程中气泡不断扩大直到-28水溶液相似乎冻结为止,同时,固体在液体CO2相的中心形成放射状结构。这是由于笼形物形成所致。笼形物是无色、均质物,特别难以观察。除了液体CO2/水溶液界面的轻微弯曲和CO2含量减少以外,这个转变是很容易被漏掉的。在进一步冷却过程中,水溶液相在-48时经历第二次冻结,这时固化作用很容易看到。水溶液相变成半透明,而且围绕气泡的笼形物表层也破裂并形成一种扭曲的椭圆形态。最后在-102时CO2相冻结,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白色固体CO2物质和较暗的CO2蒸气泡。此时包裹体中含有固体CO2、CO2气体、笼形物和冰(注意:上述温度值应用于这种特殊的包裹体且由于过冷却而代表了亚稳定的相转变)。,(2) H2O-NaCl-CO2体系包裹体,加热过程中,在-57.0,出现最初的液体CO2,而且液相继续形成直到-56.7(TmCO2)时CO2完全熔化。在-1.5时最后冰晶熔化(Tm),气泡显然仍是扭曲的,并且由一种看不到的固相(笼形物)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在+9时笼形物溶解(TmClath),同时伴随着液体CO2的出现富CO2的气泡此时变成完整的圆形,周围是液体CO2。在进一步加热过程中CO2在+30.1(ThCO2)时均一成液体状态。在这种样品中可以测定四个数据:TmCO2 Tm,TmClath,和ThCO2。 在正常冷冻过程中,只有溶解在水溶液相中的CO2受到笼形化作用,在液体CO2/水溶液界面上才会形成笼形物,并且起到一种物理障的作用。但是,如果刚好在笼形物形成温度以下把温度固定几个小时,这时CO2和H2O之间的反应就会趋于完全。笼形物例外地在水溶液相中形成明显的板状晶体,但是通常其折光率是那样接近流体,以致这些晶体总是看不见。,(2) H2O-NaCl-CO2体系包裹体,实验资料表明,固体CO2熔化的区间是实际存在的,但所用的TmCO2 和ThCO2值与纯CO2无显著区别。说明使用TmCO2-ThCO2图解是可行的。但是在笼形物形成作用中,水从水溶液相中移出,这样就增加了剩余溶液的盐度。因此冰的最终熔化温度(Tm)异常低,也就不能作出正确的盐度估计。 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可以使用笼形物熔化温度来测定盐度。 当NaCl存在时,CO2水合物的熔化温度(TmClath)向H2O-NaCl-CO2共结点方向下降,下降幅度与盐的数量成正比。这样最终的笼形物熔化温度就是水溶液相盐度的函数(注意:只有当笼形物与CO2和CO2气体处于平衡时,这个方法才有效。,在典型的冷冻/加热循环过程中H2O-NaCl-CO2包裹体内发生的各种相变,冷冻时:(a) -28,笼形化(第一次冻结),包裹体含有水溶液、CO2 气体、CO2 液体和CO2 笼形物; (b) -48,水溶液冻结(第二次冻结),包裹体含有冰、CO2 气体、CO2 液体和CO2 笼形物,液体CO2 在-102凝固,此时包裹体含有冰、笼形物、固体CO2 和气体CO2。 加热时:(c) -74固体CO2 以一个明亮的非晶质体出现在气泡拐角处,剩余部分为CO2 气体。 (d) -57,固体CO2 初熔,固体CO2 呈圆形粒状出现在液体CO2 中,在接近-56.7时,完全熔化(TmCO2)。 (e) 2.0,冰开始熔化,释放出的水与剩余液态CO2 反应更多笼形物; (f) +4.3+4.5时,冰最终熔化(Tm); (g) +9.5,笼形物最终熔化,释放出来的CO2 围绕气泡存在; (h) +30.1,CO2 相均一成液态(ThCO2)。,五、注意事项,(1) 对于NaCl-H2O体系,冷冻法适用于盐度023.3wt%稀溶液的测定,当盐度高于23.3wt%时,溶液的盐度就不能根据冰点来测定了。因此,NaCl-H2O体系的冰点最低不会低于-21.2,即相当于盐度为23.3wt%时的冰点。低于盐度为23.326.3wt%NaCl的溶液,可以通过回温时见到的淡黄色的NaCl2H2O八面体晶体,该晶体与水并存,随着温度升高逐渐熔化而消失,根据消失温度通过相图投影法可以确定盐度。也可以根据刘斌和沈昆(1999)提出的公式计算盐度: S26.205220.117622t1.24551210-3t21.0525154.238410-4t3 式中:S为盐度;t为NaCl2H2O晶体的熔化温度()。 也可以通过查表得出盐度(刘斌,沈昆,1999)。,(2) 地质上所观察到的盐水包裹体是非常复杂的水溶液体系,NaCl可能是其中的最主要溶质。在进行实际流体包裹体冰点测定时,往往不能单独获得每一种溶质造成的冰点下降值,只能测定所有溶质联合的冰点下降。所以冷冻法所获得的的盐度实际上是多组分溶质的综合结果,以相当于NaCl的浓度表示。 (3)地质样品内盐水溶液包裹体中流体除了NaCl-H2O体系以外,常见的还有KCl-H2O、NaCl-KCl-H2O以及NaCl-CaCl2-H2O、NaCl-MgCl2-H2O、Na2CO3-H2O、NaHCO3-H2O、 NaCl-Na2CO3-H2O、Na2CO3-NaHCO3-H2O等体系。如果根据其它性质能够确定流体包裹体中是以Na2Cl-H2O体系以外的组分为主时,则应根据相应的体系实验数据来确定其盐度。,六、思考题,试述冷冻法测温的基本原理。 对于盐度为23.326.3wt%NaCl的包裹体,应如何测定盐度? 如何测定H2O-NaCl-CO2体系包裹体的盐度?为什么?,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试均一温度的技术 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试盐度的技术 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试CO2-H2O包裹体部分均一温度的技术,C、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均一法是流体包裹体测温的基本方法。矿物形成时所捕获的流体呈均匀的单一相,充满了整个包裹体腔,随着温度、压力的下降,包裹体中流体收缩系数和主矿物的收缩系数不同,从而产生了气泡。同时,某些流体可能发生不混溶作用,变成两种互不相互不相溶的液体,或者在此温度压力下降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降低,部分溶质过饱和,进而形成子矿物晶体。因此室温下多数包裹体为多相体系。在室温下,用人工的方法将包裹体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同时内压增大),相态将发生变化,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多相消失,变成了原来的单相流体。均匀时相转变瞬间的温度称之为均一温度。这一温度经过压力校正后可以得出近似的矿物形成温度(捕获温度)。,均一法原理,三、 仪器和试剂,1、Linkam TH600冷热两用台,使用温度范围:180600,以及与之配套的显微镜及温度测量仪器等。培养皿30个,丙酮和酒精各5瓶。 磨制好的流体包裹体两面抛光薄片,已经从玻璃载玻片上脱离分成多个小片(直径20mm)。 准备同一规范的实验报告用纸。,四、 测温步骤,1. 包裹体的选择 (1)包裹体要有代表性。要确定主成矿期或成矿阶段和生成顺序。然后多观察几个视域,对所选包裹体作记号和编号,确定包裹体类型。每类包裹体测1015个数据,使它们有一定的代表性。 (2)主矿物选择。石英中包裹体最发育,因此,多选石英作为主矿物。其它透明矿物如黄玉、萤石、石膏、方解石、辉石等都可作为测温分析的主矿物,多数金属矿物在显微镜下看不到包裹体,半透明金属矿物如闪锌矿、辰砂甚至铬铁矿等,在抛光程度好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包裹体。观察时应选未经风化、洁净和透明度、结晶程度均好的晶粒进行观察和测试。,2. 均一温度测定方法 均一法测温前,现制作包裹体均一温度记录表格(实验一)。均一温度一栏中还可以将子矿物均一温度、CO2部分均一温度等列入。如果是用冷热两用台测同一包裹体,则需测定和记录均一和冷冻(冰点)温度对。,3、均一温度测试步骤, 根据工作目的,选择欲测包裹体。对同一类型的包裹体宜选择具一定外形的、体积相对较大、腔壁较薄、相界线清楚的包裹体进行测定。 将欲测包裹体按类型进行描述记录和照相,并按原生、次生、液体、气体和多相包裹体等依次观察测定和记录。对多相包裹体要进行单独详细记录,尤其注意子矿物的光学特征、子矿物的熔解温度、变化特征及多相包裹体的最后均一温度。 打开冷却水循环系统和保护气装置,升温、观察、记录相态变化及均一途径和均一温度。要反复观察各相消失温度,准确地测定均一温度值。,4、不同类型包裹体温度参数的测定,(1) 两相(LV)水溶液包裹体 LVL,通过气泡消失均一成液体的方式。如果知道了均一温度和流体成分(盐度),可以计算整体的密度。 LVV,富气包裹体或气相体积占5060以上(充填度0.50.6)的包裹体。通过液相消失而均一成气体。加热过程中气泡逐渐扩大,直到充满整个包裹体空间。要测定均一温度(Th),需要准确辨认充满包裹体的瞬间。由于暗淡气泡会迅速地与暗淡包裹体边缘汇合,准确辨认这一瞬间较困难,所有对均一成气体的包裹体Th值测定易造成误差。 临界均一,显示出临界均一化的包裹体。根据液体与气体之间弯月面逐渐消失观察。与接近临界点的成分和密度吻合。,(2) 含子矿物包裹体的均一 室温下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加热时,易溶盐子矿物开始溶解。溶解速率与它们在液相中的溶解度有关,钾盐(KCl)子矿物比相同质量石盐(NaCl)子矿物溶解温度要低。对饱和NaCl-H2O体系来说,石盐子矿物最终熔化温度Tm(NaCl)直接与溶液盐度(wB%NaCl)成正比。出现不止一种子矿物时,应参考合适的混合盐类体系。首先必须正确鉴定子矿物,其次是了解混合盐体系中各类矿物溶解度,记录每种盐类子矿物溶解温度。 含NaCl子矿物包裹体在加热时出现三种均一方式。 气体先消失,而后通过石盐消失而均一。 石盐先消失最后通过气体消失而均一。 石盐的溶解和气体的消失是同时发生的。Tm(NaCl)=Th=t3。具有这种习性的包裹体被认为是在沸腾的流体中形成的。,FIG.4-5. Solubility of NaCl in water under Vaporsaturated conditions calculated using the FORTRAN program SALTY (Bodnar et al., 1989),FIG.4-6. Series of photomicrographs depicting the three different modes of homogenization possible for halite-bearing fluid inclusions. All inclusions have a salinity of 40 wt.% NaCl, and the scale bar represents 25 micrometers for each Inclusion(Bodnar, 1994).,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A)(a)+20;(b)+83;(c)+106,Th; (B)直径约30m 的包裹体:(a)+20; (b)+221;(c)+244,Th; (C)长约70m 的包裹体:(a)+259;(b)+296; (c)+301,Th。气泡自始至终保持清晰。,均一成气态(L+VV)的富气包裹体测定,自始至终可以观察到气泡逐渐扩大进入液体末端至均一化完成的情况。包裹体(a)和(b)的长分别为5m 和10m。,石英中含石盐包裹体经石盐消失而最终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