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紧急措施.doc_第1页
应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紧急措施.doc_第2页
应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紧急措施.doc_第3页
应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紧急措施.doc_第4页
应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紧急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应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紧急措施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9 页应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紧急措施应对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紧急措施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者潮湿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可燃、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遇湿易燃物品不需要明火,即能自动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钾、钠以及三乙基铝(液态)、碳酸钙(电石)等。有的遇湿易燃物品与酸反应更加剧烈,极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这类物质达到一定数量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等湿性灭火剂扑救。这类物品的这一特殊性给其火灾时的扑救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遇湿易燃物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1首先应了解清楚遇湿易燃物品的品名、数量、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以便采取相对应的灭火措施。2在施救、搬移着火的遇湿易燃物品时,应尽可能将遇湿易燃物品与其他非遇湿易燃物品或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遇湿易燃物品,应将遇湿易燃物品迅速疏散,转移至安全地点。如遇湿易燃物品较多,一时难以转移,应先用油布或塑料膜等防水布将遇湿易燃物品遮盖好,然后再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上水。如果遇湿易燃物品堆放处地势不太高,可在其周围用土筑一道防水堤。在用水或泡沫扑救火灾时,对相邻的遇湿易燃物品应留有一定的力量监护。3如果只有极少量(一般50g以内)遇湿易燃物品,则不管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仍可用大量的水或泡沫扑救。水或泡沫刚接触着火点时,短时间内可能会使火势增大,但少量遇湿易燃物品燃尽后,火势很快就会熄灭或减小。4如果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或泡沫等湿性灭火剂扑救。遇湿易燃物品起火应用干粉、二氧化碳扑救,只有金属钾、钠、铝、镁等个别物品用二氧化碳无效。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和蛭石等进行覆盖。水泥、沙土是扑救固体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比较容易得到的灭火剂,且效果也比较理想。5对遇湿易燃物品中的粉尘,如镁粉、铅粉等物质的火灾,切忌使用有压力的灭火剂进行喷射,这样极易将粉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应对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的紧急措施氧化剂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释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会燃烧,但能导致可燃物、易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可燃物、易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高温、震动或摩擦都较敏感;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高温、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从灭火角度讲,既有固体、液体,又有气体。既不像遇湿易燃物品一概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也不像易燃固体几乎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有些氧化剂本身虽然不会燃烧,但遇可燃、易燃物品或酸碱却能着火和爆炸。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苯甲酰等)本身就能着火、爆炸,危险性特别大,施救时要注意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同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有的可用水(最好是雾状水)和泡沫扑救,有的不能用水和泡沫,有的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遇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1迅速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扑救。2尽一切可能将不同类别、品种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品与其他非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品或易燃易爆物品分开、阻断,以便采取相对应的灭火措施。3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时,应尽可能切断火势蔓延方向,使着火源孤立起来,限制其燃烧的范围。如有受伤和被困人员的,应迅速积极抢救。4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水泥、干砂进行覆盖。用水泥、干砂覆盖时,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开始,尤其是从下风处等火势主要蔓延的方向覆盖起,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逼近。5由于大多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遇酸类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因此,专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这类物品的单位和场所,应谨慎配备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遇到这类物品的火灾时也要慎用。应对毒害品火灾的紧急措施毒害品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毒害品主要是经口吸入蒸气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的,如无机毒品有氰氧化钠(山奈)、三氧化二砷(砒霜);有机毒品有硫酸二甲酯、四乙基铅等。有些毒害品本身能着火,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有的本身并不能着火,但与其他可燃、易燃物品接触后能着火。这类物品发生火灾时通常扑救不是很困难,但着火后或与其他可燃、易燃物品接触着火后,甚至爆炸后,会产生毒害气体。因此,特别需要注意人体的防护措施。遇到毒害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1毒害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中毒和伤亡事故。施救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投入寻找、抢救受伤或被困人员,并采取清水冲洗、漱洗、隔开、医治等措施。严格禁止其他人员擅自进入灾区,避免人员中毒、伤亡和受灾范围的扩大。同时,积极控制毒害品燃烧和蔓延的范围。2施救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采取全身防护,对有特殊要求的毒害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3积极限制毒害品燃烧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严格避免毒害品溅出和毒害产生而造成灾害区域扩大。4遇到毒害品容器泄漏,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用水泥、泥土、砂袋等材料进行筑堤拦截,或收集、或稀释,将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严禁泄漏的毒害品流淌至河流水域。有泄漏的容器应及时采取堵漏、严控等有效措施。5毒害品的灭火施救,应多采用雾状水、干粉、沙土等,慎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酸碱一类灭火器灭火。6严格做好现场监护工作,灭火中和灭火完毕都要认真检查,以防疏漏。应对腐蚀品火灾的紧急措施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物品等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腐蚀品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毒性、易燃性、氧化性。有些腐蚀品本身能着火,有的本身并不能着火,但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后能着火。部分有机腐蚀品遇明火易燃烧,如冰醋酸、醋酸酐、苯酚等。有的有机化合物遇热极易爆炸,有的无机酸性腐蚀品遇还原剂、受热等也会发生爆炸。腐蚀品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它会通过皮肤接触给人体造成化学灼伤。这类物品发生火灾时通常扑救不很困难,但它对人的腐蚀伤害是严重的。因此,特别需要注意人体的防护。遇到腐蚀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1腐蚀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施救人员在采取防护措施后,应立即投入寻找和抢救受伤、被困人员,被抢救出来的受伤人员应马上采取清水冲洗、医治等措施;同时,迅速控制腐蚀品燃烧范围,避免受灾范围的扩大。2施救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采取全身防护即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腐蚀品的特点,在扑救腐蚀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防腐蚀的面具、手套、长筒靴等。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3扑救腐蚀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的溅出而扩大灾害区域。同时,注意做好腐蚀品防腐稀释措施。4遇到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的同时应采取堵漏措施。腐蚀品堵漏所需材料一定要注意选用具有防腐性的。5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浓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6严格做好现场监护工作,灭火中和灭火完毕都要认真检查,以防疏漏。应对放射性物品火灾的紧急措施放射性物品系指具有能自发、不断地放射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觉察到,但却能严重损害人的生命健康的射线、射线、射线和中子流等的特殊物品。对这类物品的火灾必须采取有组织、有指挥、有预案的施救行动,必须采取特殊的能防护射线照射的措施。遇到放射性物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1迅速将人员疏散撤离,远离射线照射灾区;禁止无组织、无指挥的个人施救行动。避免人员伤亡和受灾范围的扩大。2在灭火施救时,应先派出精干人员携带放射性测试仪器,测试辐射(剂)量和范围。测试人员应尽可能地采取防护措施。对辐射(剂)量超过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写有“危及生命、禁止进入”的文字说明的警告标志牌。对辐射(剂)量小于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写有“辐射危险、请勿接近”的警告标志牌。测试人员还应进行不间断地巡回监测,防止放射性物品泄漏。3对辐射(剂)量大于0.0387C/kg的区域,灭火人员不能深入辐射源灭火。对辐射(剂)量小于0.0387C/kg的区域,可快速出水灭火或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扑救,并积极抢救受伤人员。4对燃烧现场包装没有破坏的放射性物品,可在水枪的掩护下,佩戴防护装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