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1页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2页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3页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4页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汝丽 2016.03.1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静脉输液治疗现状 在2009年,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年输了8瓶,85%的护士超过75%的工作时间用于输液操作。 2012年输液报告:中国输液达到130亿瓶袋,人均10瓶。 因此,静脉治疗是目前临床护士最多的技术操作。,血管壁的结构,相关内容,一、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局部并发症 2、全身性并发症 二、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处理,局部并发症,静脉炎,体液外渗/渗出,胶带灼伤,血栓形成,血栓静脉炎,注射部位感染,蜂窝组织炎,神经损伤,血肿,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静脉炎,定义:静脉壁内膜的炎症,一种进行性并发症。 类型: 化学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拔针后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的原因,1.无菌操作不严格 2.药液过酸或过碱 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4.由于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 5.刺激性较大的药液 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炎的分类,1.红肿型 2.硬结型 3.坏死型 4.闭锁型,静脉炎,1.红、肿、热、痛 2.滴数减慢 3.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 4.静脉呈条索状 5.穿刺点出现脓性分泌物,临床表现,PH值,血液PH值为7.35-7.45 pH6.0-8.0:内膜刺激小 pH 8.0为碱性:使内膜粗糙,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加 pH9.0为强碱性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1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线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低渗溶液: 340mOsm/L如10%葡萄糖,12,渗透压,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 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高度危险 600mOsm/L 中度危险 400-600mOsm/L 低度危险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 成化学性静脉炎,13,渗透压,临床观察发现,常规静脉滴注20%甘露醇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1.67% 20%甘露醇-渗透压1098mOsm/L 当甘露醇滴速为10ml/min。当输入高渗性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静脉炎分级,静脉炎的级别是判断静脉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标准有助于区分、记录、管理、追踪静脉炎和评估质量进步。,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静脉炎,病人状况 年龄、免疫、疾病、皮肤、营养、既往静脉穿刺情况 液体和药物 渗透压、Ph值和种类、以为微粒 输液装置 导管的规格、长度和材料 穿刺部位、留置时间 穿刺者的导管置入知识和技巧,相关因素,应用标准化量表评估静脉炎的症状和体征 确定是否存在病因 评估及记录患者对护理措施的反应 拔除血管通道器材时,监测48H以便发现输液后的 静脉炎 护士应该参与有关静脉炎的质量改进活动 护士应积极提倡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应采用统一的标准极端其发生率 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静脉炎的例数/留置外周静脉导管的总例数*100%,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 1.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 2.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3.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4.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5.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 物质,细菌性静脉炎相关因素,原因:感染所致 相关因素 1.操作者洗手不彻底 2.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 3.皮肤消毒/消毒剂使用不良;污染溶液(包装破损、效期) 4.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 5.剃毛 6.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多次穿刺,血栓性静脉炎相关因素,1.反复穿刺使导管前端出现劈叉、毛刺、皱褶、形成微血栓 2.静脉内膜划伤、形成微血栓、 3.运动过度,血液回流形成血栓 4.血压过高,导致血液回流形成血栓 5.非正压封管,导致血栓形成 6.未封管或封管保留时间超过标准 7.老年人皮肤、组织松弛、拔针后不能马上愈合 8.拔针后伤口没有及时处理造成感染,静脉炎的预防 1.严格无菌操作 2.合理选择工具 3.合理留置时间 4.预防用药、局部、全身 5.使用带有过滤装置的精密输液器 6.长期输液者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 7.避免在同一部位的一条血管反复穿刺,预防与处理静脉炎 一、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充分的血液稀释首选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刺激性的药物输注后及时进行冲管 合理酸碱溶液稀释,预防与处理静脉炎,满足输液的前提下,选择最细最小的导管 避开关节部位穿刺 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 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他固定辅助工具,二、机械性静脉炎预防,预防与处理静脉炎,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消毒程序 密闭式固定 避免二次穿刺,三、细菌性静脉炎预防,预防与处理静脉炎, 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穿刺角度大,避免划伤血管肉膜 穿刺速度稍慢,避免刺破血管后壁 使用留置针时,脉冲式进行封管 并按时封管,四、血栓性静脉炎预防,预防与处理静脉炎,满足输液的前提下,选择最细最小的导管 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 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覆盖无菌敷料,提醒病人要防水 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伤口防护,五、拔针后静脉炎预防,渗出和外渗的定义,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区别:外渗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渗出和外渗原因,针头脱出 持续滴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拔针后外渗 钢质穿刺针/导管材料过硬穿透血管后壁 固定不良导管滑出血管至皮下 关节部位穿刺过度活动,针头刺破血管壁或脱出 穿刺技术反复穿刺静脉 穿刺点上段原有穿刺点 药物刺激性栓塞形成,导致液体从穿刺点溢出,渗出和外渗的原因 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的药物 1.高渗性溶液;50%葡萄糖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2.阳离子溶液;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等 3.碱性溶液: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硫酸妥钠等 4.缩血管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 5.垂体后叶素等 6.化疗药物:发疱性药物和刺激性药物 7.发疱性药物: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8.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渗出和外渗的症状和体征,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 2.患部肿胀,皮肤紧绷、发亮,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 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或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甚至自穿刺点渗液 4.无回血或浅粉色回血 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值径大于15cm,呈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的液体渗出,外渗/渗出分级,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血肿,发生原因: 1.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 2.穿刺时用力过大 3.过度消瘦或年老病人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 4.对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血药的病人 5.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6.进行静脉穿刺失败后立即在肢体上绑上止血带 7.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正确,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血肿,症状: 1.注射部位周围皮肤颜色改变,呈青紫色 2.注射部位周围肿胀 (1)充分熟悉静脉的解剖特点及其与之相伴行的动脉间的解剖关系,防止盲目穿刺出现血肿 (2)如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穿刺 (3)拔针之后勿立即在肢体上绑止血带 (4)拔针后在注射部位加压以预防血液进入皮下组织下 (5)已形成血肿者,根据血肿范围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胶带灼伤,发生原因 1.在病人的皮肤上粘了太多的胶布或张力黏贴胶布 2.固定夹板时把胶布贴在病人的皮肤上 3.使用某些种类的胶布 4.病人对胶布过敏 症状: (1)贴胶布的部位有灼伤感或痒感 (2)患部发红 (3)当撕除胶布时有皮肤的损伤,预防与处理胶带灼伤,1.避免在皮肤上使用过多胶布,避免张力粘贴胶布,可适当使用绷带 2.使用固定板时将胶布粘在固定板上 3.涂上皮肤 保护剂或将纱布放在皮肤上在粘上胶布 4.在患部涂无菌膏药促进皮肤损伤愈合 5.避免在患部贴胶布,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血栓栓塞 发生原因: 1.静脉内膜损伤 2.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 症状 (1)肢体肿胀 (2)溶液无法依所设定的滴速滴注,当血栓阻塞静脉血管时滴速会减缓 (3)溶液停止不滴 (4)血栓所影响的部位会感动疼痛,通常会在静脉上摸到一个坚实的肿块,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血栓静脉炎,发生原因:输注刺激性的溶液和药物,针头的斜面损伤静脉 症状:病人体温突然上升,沿着静脉血管走向的疼痛、压痛,可能注射部位周围皮肤颜色的改变、注射部位药液渗漏等。,预防与处理血栓静脉炎,1.避免重复多次的穿刺 2.选择有大量血液供应的静脉血管进行注射 3.避免损失静脉 4.稀释药物 5.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6.确定针管的口径小于静脉的内径 7.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注射 8.拔除针管时应小心而且应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拔出 9.拔针后应在注射部位上按压止血 10.发生静脉炎时将输液通路换到另一条静脉注射进行,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注射部位的感染,发生原因:1.无菌技术操作不严 2.使用非无菌的物品 症状:病人体温突然不升、注射部位有脓性分泌物并有炎症的表现,出现疼痛、肿胀、局部变红或局部皮肤颜色改变等。 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 2.检查所使用的物品是否无菌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4.保持所使用物品的无菌 5.确切的皮肤消毒 6.适当当地固定针柄或蝶翼 7.在注射部位上盖上无菌敷料 8.发生感染时收集渗液送检,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蜂窝组织炎,发生原因:1.未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2.所使用的物品遭到污染 症状:病人体温上升、患部出现疼痛、肿胀、 发热等炎症表现; 预防措施: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