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常用消毒药械的应用与使用方法,1,监测目的: 一、加强病原学监测 二、加强耐药性监测 三、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四、医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训 五、采用先进的细菌分型检测技术,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2,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监测内容 1.环境监测采样原则 2.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 3.皮肤黏膜的微生物学监测 4.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5.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 6.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7.医疗用品的微生物学监测 8.血液和腹膜透析所用的水及透析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9.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0.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11.环氧乙烷灭菌的效果监测 12.辐射灭菌的监测,3,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监测注意事项 1.做好检测前、中、后各种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院感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3.提高认识、精密细致、保证质量。,4,一、手及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皮肤粘膜) 。 2 、采样面积及方法: (1) 手的采样: 棉拭方法、洗脱法 (2) 皮肤黏膜采样: * 不规则的皮肤黏膜处可用棉拭子直接采样或用相应面积的规格板采样。,5,3 、检测方法: (1) 细菌总数检测: (2) 致病菌检测:大肠、金葡 、铜绿假单胞菌 、溶血性链球菌 、沙门氏菌属。 4 、 结果计算: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30X2(cm2) 5质控标准: (1)医务人员手标准见后表。 (2)皮肤粘膜消毒合格标准:,6,二、物品和环境表面的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面积100cm2 ,取全部表 面;100 cm2,取100cm2 。 3、采样方法:同皮肤黏膜; 若 门把手等不 规则物体表面(小型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4、检测方法:按手及皮肤黏膜检测方法。,7,二、物品和环境表面的监测: 5、结果计算方法: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平均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 (1)同皮肤黏膜: (2)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8,三、室内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根据其采样原理分为:平板暴露 法、微生物采样器法。 平板暴露法: * 采样高度: 距地面1.5m(80-150cm)。 *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 室内面 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均距墙壁1m,9,* 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或血平板(直径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 5min,盖好立即送检。 * 检测方法:将采样平板置37 培养48h,计数并鉴定细菌。 * 结果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10,* 注意事项:采样前应关好门窗、空调,在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再进行采样。 * 平板暴露法简便经济易操作,能采集到10um左右的大粒子,但不能作精确定量,其准确性比空气采样器法差。,11,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 * 目前使用的采样器种类繁多,各有利弊,购买时应选择: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捕获率高 、易消毒、 噪音低的产品。 * 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要点要求并推荐使用的有Lwc-型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FA-型多级撞击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两种。,12,* 采样注意事项: 将采样器放在室内各采样点,距地面高度1.0-1.5m左右,离门窗和人员流动1.0m以上,采样人员应远离采样器(最好在待检测的室外)或与采样器保持约50cm的距离,以免将操作者自身散发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采到,影响监测结果。 * 结果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m3) = 平均菌落数(cfu) 每分钟采气量(L)采样时间(min),13,* 另外介绍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一、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 边 区分别检测; 2、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 方 法检测(按室内面积大小布点);,14,3、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 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个/皿。 4、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 随机采样,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个/m3。,15,二、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 0.8m 的任意高度上; 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 3、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 之上0.25m;,16,三、布点方法: 1、 I级洁净手术室: 手术区(100级)5点:双对角线布点 周边区(1000级)8点:每边内2点,17,三、布点方法: 2、 - 级洁净手术室: 手术区(1000-10000级)3点: 单对角线布点 级周边区(10000级)6点: 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 级周边区(100000级)4点: 每边内1点,18,三、布点方法: 3、 级及送风口分散布置的洁净手术室: 面积30m2 4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面积30m2 2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19,四、采样注意事项: 1、在100级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应对着气流 方向;在其他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均向上; 2、采样后的培养基条或培养皿,应37 条 件下培养24h,并计算菌落数; 3、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 后1位; 4、新房验收时,应最后做空气、物表细菌检 测。,20,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物理监测: 是利用紫外线强度照射仪直接读出其辐照度值的方法。 * 监测方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W/cm2)。 * 结果判定: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 新灯辐照强度90W/cm2为合格; 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W/cm2为合格; 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W/cm2为合格。,2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 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22,* 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应稳定在220V5V,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60-70%,室内保持清洁干净无尘,紫外线灯应无灰尘和油垢,以免影响辐照强度。 化学监测:又为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 * 监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min,观察指示卡色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23,* 结果判定:当指示卡中间光敏涂料的颜色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与周围标有灯管强度70W/cm2)的标准色块相一致,则判为紫外线灯管合格,当变至与周围某一相应色块相同时,则判定所接受紫外线照射剂量已达到该项消毒要求。 * 注意事项:因指标光敏涂料的颜色变化后,放置时间过久,指示卡会变淡,应及时记录判断结果;指示卡应用黑色纸包装,置4冰箱内贮存,以免光敏涂料遇日光照射不稳定变色,而影响监测结果。,24,2.生物监测: * 监测方法: * 结果判定:自然菌杀灭率均90.00%,试验组杀灭率均99.90%判为消毒合格 * 注意事项: 测试前,应先用95%乙醇棉球擦除紫外线灯管表面表尘和油垢,并保持室内洁净无尘; 测试人员勿直视紫外线灯管,并应穿戴防护衣、手套、眼镜、在有人工作的环境中,空气中臭氧浓度 0.2mg/m3。,25,五、消毒液的监测: (一)监测方法: 1 、有效成分测定(滴定法): 2 、使用中浓度(试纸法)监测: 1)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当溶液有效成份1000mg/L或对固体消毒剂检测时,为取得较准确的结果,可稀释至20500mg/L浓度后,再检测;测试纸应置阴凉、避光、防潮处保存。,26,(二)戊二醛浓度测试卡: * 使用方法: * 注意事项:不要使用过期的戊二醛试纸,不适用含酚戊二醛的测试。 3 、细菌含量监测: * 采样时间: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27,采样量及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含相应中和剂的稀释液(盐水)中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营养肉汤即可; 检测方法: 涂抹法: 0.2ml(20 7d) 1ml消+9ml盐水 0.2ml(35 3d)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cfu50,28,倾注法: 1ml消+9ml盐水 0.5ml(20 7d) 0.5ml(36 3d)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cfu20 * 结果分析: * 注意事项:正确选用中和剂,采样后1h内检测,29,(二) 质控标准: * 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生长。,30,常用消毒剂的中和剂及其使用浓度 消 毒 剂 中 和 剂 及 其 使 用 浓 度 甲 醛 亚硫酸钠,0.10.5;氨水 双甲酮(0.11.0)吗啉(0.61.0) 戊二醛 亚硫酸钠(0.10.5);甘氨酸(1.0) 过氧乙酸 硫代硫酸钠(0.10.5) 含氯类 硫代硫酸钠(0.11.0); 季铵盐类 吐温80(0.53.0);卵磷脂(0.3) 硫代硫酸钠(0.10.5); 亚硫酸钠(0.10.5) 碘(溴)制剂 亚硫酸钠(0.10.5); 卵磷脂(0.10.3) 硫代硫酸钠(0.1);半胱氨酸(0.1) 酚 类 吐温80(110);卵磷脂(0.10.3); 洗必太 卵磷脂(1.02.0) 汞制剂 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半胱氨酸(0.1); 醇 类 吐温80 酸 类 碱类 碱 类 酸类,31,六、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 一般采用无菌试验法,但因其操作繁锁,监测周期较长以及受抽样量大等因素的限制,故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常规监测法评价医疗器械灭菌效果。,32,1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 采样。 2采样方法: * 小件物品: 用无菌操作方法将待检的缝合针、针头、手术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各5支,分别投入5mL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六、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33,* 注射器则取5副在5mL无菌肉汤中分别抽吸5次后马上送检; * 对手术钳、镊子等大的医疗器械在无菌操作下取2份以上用沾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反复涂擦采样,并将棉拭子投入5mL无菌生理盐水中; * 对一些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擦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采样后马上送检。,34,3. 检测方法: 4结果判定:平皿无菌生长为灭菌合格。 5 .注意事项 : * 此为每月一次的常规监测; 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不在其中; * 若消毒因子化学消毒剂时,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35,医疗器械质控标准: *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生长。 * 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36,七、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 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 *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 菌落计数:,37,结果判断: 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 致病菌检测: * 判断标准: 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 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后内镜:应无菌生长。,38,八、血液透析液的监测 : 1采样时间: 每月1次。若采样结果超标时,须重复检查;怀疑或确定病人在治疗中有热原反应和菌血症时,应随时检测。 * 一般水处理系统流程: 自来水粗滤进水加压泵砂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水软化器(树脂置换)反渗透装置储水罐出水加压泵紫外线消毒(透析用水采样点)输送管道病人透折机,39,2采样方法: 透析用水:透析用水出口,即自来水经粗滤、砂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水软化器(树脂置换) 、反渗透装置、储水罐、出水加压泵、紫外线消毒等步骤处理后的出口; 透析液:即透析用水与A、B液混合后进入透析器的液体(进入人体透析之前的液体)。,40,* 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反渗水出口、贮水罐出口等。 3质量标准: * 透析用水:细菌总数 200cfu/ml; * 透析液:细菌总数 2000cfu/ml,并不 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另介绍美国人工脏器协会(ASCIO)和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的透析用水标准。,41,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1)工艺监测(每锅): * 仪表监测:每半年报检1次,并记录存档。 * 清洗与包装:常用的包装材料有:全棉布、一次性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如纸塑包装),带孔的金属或玻璃容器等。,42,* 能拆卸、有筛孔及管腔类物品:注射器 包装时,管芯应抽出,剪刀和血管钳必 须充分撑开,以利灭菌因子接触所有物 体表面。 * 正确的装载: * 市售的无孔铝饭盒和搪瓷盒,不得用来 装放待灭菌物品。,43,* 下排气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积的80%;预真空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的装载量又分别不能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而影响灭菌效果。 * 同类物品尽量放在一起灭菌,若必须将不同物品装放在一起时,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44,(2)化学监测:即灭菌过程监测(每包) * 包外胶带:新规范要求:化学指示胶带 应贴封包外,指示灭菌包是否灭菌; * 包内化学指示卡(剂):灭菌包每包内 或难消毒部位的包内中央放置化学指示物。,45,(3)生物监测(每月): 生物监测指征:按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 (AAMI)指出的医院管理规范中要求: * 新灭菌设备的验收; * 大修后的验收; * 无菌人体移植器材灭菌时的检测; * 常规监测,每周1次最好每日1次; * 周期性质量控制。,46,生物监测法:指示菌株为耐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或SSIK31株),菌片含菌量为5.0105cfu/片5.0106cfu/片,在1210.5条件下,D值(杀灭微生物达90所需的时间)为1.3min1.9min, KT值(杀灭时间)19min, ST值(存活时间)为3.9min。,47,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中的指示菌片,置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液培养基中,经561培养48h观察初步结果,7d后观察最终结果(生物指示管取出后,在56培养424h,观察颜色变化)。检测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48,(4)快速高压灭菌器检测: 快速高压灭菌器分下排气、预真空和正压排气法三种。 检测要求: * 灭菌物品要求裸露; * 灭菌后的物品不能储存,无有效期; * 灭菌时间、温度见教材表; * 下排气和正压排气法不做B-D试验,只做 生物监测; * 预真空:则B-D试验和生物监测均做。,49,常用消毒药械的应用及配制方法 一、消毒剂发展史 1200年:燃烧硫磺 1811年:二氧化氯 1860年:苯酚 1820年:漂白粉 1839年:碘酊 1892年:甲醛 1904年:甲.乙.丙.丁.戊醇 1949年:环氧乙烷 1954年:洗必泰及季铵盐 1957年:碘伏 1962年:戊二醛 1970年:过氧乙酸 1977年 :氯化异氰脲酸 1978年:过氧戊二醛 1997年:邻苯二甲醛,50,消毒剂发展趋势 * 有机卤素化合物取代无机含氯消毒剂 * 稳态过氧化氢取代过氧乙酸 * OPA取代甲醛、戊二醛 * 双长链季铵盐取代单链季铵盐 * 复合高分子醇取代乙酸洗必泰及季铵盐 * 生物酶、噬菌体、质粒等生物消毒剂的开 发与应用 化学消毒灭菌技术进展 1、新种类灭菌剂: 2、新种类消毒剂: 3、老药新用:,51,二,医院常用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 1.至少可杀灭结核杆菌, 即中效消毒水平, 且要求能快速杀灭细菌繁殖体。 2.杀菌作用受有机物的影响小。 3.使用浓度对人体无毒,不污染环境。 4.使用方便,价格便宜。,52,*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及亲脂性病毒,去除有机物; * 具有一定的渗透消毒能力; * 消毒所需时间应在15min之内; * 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及酸碱性影响小; * 消毒效果受拮抗物质作用少; * 实际无毒或低毒性; * 无残留或低毒性; * 对皮肤无刺激并无过敏性反应; * 酸碱度(PH值)与皮肤的PH相近; * 原材料来源丰富具价格低廉; * 产品剂型方便使用,携带与运输。,手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53,三.消毒药械应用原则 (一).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 .关键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的方法处理; .半关键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中效或高效消毒法; .非关键性物品,应清洁,必要时消毒. (二).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 量和危害性选择: .对受到致病性芽胞菌、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效的消毒方法;,54,.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效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效或低效消毒方法;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或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对受到朊毒体污染的物品,可选用高压 蒸汽灭菌方法;,55,(三).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 1.耐热、耐湿物品, 如金属、玻璃、棉织 物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畏热、畏湿物品和精密仪器, 可选用环氧 乙烷、低温蒸汽甲醛及等离子体技术灭菌; 3.畏热、耐腐蚀医疗器械,可用过氧化物类、 醛类消毒液浸泡消毒或灭菌; 4.有些物品的质材可吸附某些化学因子: .器械浸泡灭菌时,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 性的灭菌剂; .选择表面消毒方法时,应考虑表面性质特 点;,56,(四).根据杀菌因子(消毒方法)的特性选择 (五).使用合格的器械和药剂: 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使用管理: 索证: .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备案凭证; .省级质量跟踪卡。,57,(六).保证消毒灭菌质量及效果监测: (七).注意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防止 再污染 (八).注意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其他因素: 除浓度和作用时间外,如 温度:温度不仅是热力消毒的决定因素,对其他消毒方法亦有重要影响; 相对湿度(RH):室内环境空气消毒和气体熏蒸消毒灭菌,对相对湿度有很大依赖性;,58,酸硷度(pH): 不同消毒剂对酸碱度要求不同; 有机物: 在消毒工作中,把含有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类物质称之为有机物; 化学拮抗物: 化学消毒剂其活性易受性质相反 物质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程度:污染程度越严重,消毒难度越 大; 消毒剂种类:消毒剂可分为灭菌剂、高效、中效 和低效消毒剂; 穿透力:物理和化学因子对物品穿透力各有不同,在密闭环境中穿透力越强消毒效果越好; 微生物种类与抗力:,59,微生物对消毒药械的抗力由强到弱顺序: 1、朊毒体:疯牛病病原体,一种感染性蛋白质, 2、细菌芽孢:以炭疽杆菌芽孢为代表 3、分枝杆菌:以结核和龟分枝杆菌为代表 4、亲水性病毒:以鼻病毒、甲肝为代表 5、真菌孢子:以酵母菌类、白色念珠菌为代表 6、细菌繁殖体:以金葡、大肠为代表 7、亲脂性病毒:以乙肝、流感病毒为代表,60,三、消毒剂的正确应用与配制 使用化学消毒剂应注意的问题 * 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掌握和了解消毒剂的基本性质和使用方法; 使用合格的消毒产品 选择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并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的产品 ; 正确掌握消毒剂使用浓度及计算方法 ,加强配制的准确性;,61,严格在规定期限内使用 消毒剂应按用多少配多少、何时用何时配的原则进行使用; *对易分解挥发的消毒剂,应控制购入及贮存量; 注意消毒作用时间; 注意消毒剂的毒性作用; 防止消毒剂再污染;,62,常用消毒剂的配制使用及注意事项 戊 二 醛 、概述: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市场上出售的戊二醛含量为2550%,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其灭菌浓度为2%。,63,1、常用剂型有: * 2%硷性戊二醛: * 2%强化酸性戊二醛: * 2%强化中性戊二醛: * 适酶、适滴:为一种酶清洗剂和戊二醛消毒剂,腐蚀性较前三种弱;适应于精密仪器及窥镜的消毒,只可用2周。,64,2、使用方法: * 浸泡法 灭菌:2%戊二醛加盖浸泡10h 消毒:2%戊二醛加盖浸泡一般20-45min * 擦拭法:新消毒技术规范已取消此方法 3、注意事项: * 杀菌效果受pH影响,PH7.5-8.5时最好; * 对碳钢制品有腐蚀性,金属器械及内窥镜消毒灭菌时,应加防锈剂;,65,* 对皮肤粘膜有轻度刺激,可引起过敏性皮炎 *接触其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并防止溅入眼内或 吸入体内; * 盛药容器必须加盖,并每周消毒1次,活化后保存和使用时间为1-2周; *配制时,不可用60以上热水稀释原液,器械等物品浸泡后必须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66,*器械消毒灭菌处理前必须用酶清洗剂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后再浸没于消毒液中,以免导致致消毒剂稀释失效; *保证足够的浓度和消毒灭菌时间; *配制及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消毒剂浓度检测; *不能用于空气、皮肤和手的消毒。,67,含 氯 消 毒 剂 1、定义: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者为含氯消毒剂。 2、有效氯:不是指氯的含量,而是指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即用一定量的含氯消毒剂与酸作用,在完成反应时,其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重量氯气的氧化能力,因此,有效氯能反映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大小。有效氯越高,消毒剂消毒能力越强。,68,3、使用方法: 含氯消毒剂对环境物表消毒剂量与时间表 浸泡或擦拭消毒 一般污染 严重污染 (mg/L) (min) (mg/L) (min) 预处理:有效氯 250-500 10以上 500-1000 30 低危器材: 500 30 1000-2000 30 中高危器械: 1000 30 2000-5000 30,69,4、注意事项: * 粉剂和水剂均不稳定,易挥发,应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配制时应测定有效含氯量,并现用现配,且在有效期内用完; * 消毒剂有腐蚀和漂白脱色、损坏的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 浓度高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氯臭味,配制时应戴口罩、手套; * 有机物可消耗消毒剂中有效氯,降低其杀菌作用,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70,* 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 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 * 对餐具果蔬消毒后,应用净水冲洗干净。,71,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 1、概述:二溴海因是一种释放有效溴的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属高效、广谱消毒剂。属高水平消毒法制剂. 2、适用范围:可用于饮水、污水和优越池水的消毒、医疗卫生单位环境消毒和诊疗用品消毒、餐、茶具、果、蔬消毒等。,72,、使用方法 * 消毒液的配制:加有助溶剂的国产二溴海因消毒剂有效溴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911:2025 EN-FR Audio,video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 Routine electrical safety testing in production
- 【正版授权】 IEC 61340-4-6:2025 RLV EN Electrostatics - Part 4-6: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Wrist straps
- 2025至2030中国电疗仪器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吸烟者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猪浓缩饲料行业发展趋势与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物流监控系统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新舟60培训课件
- 井下开采安全培训课件
- 商业培训中的学习心理技巧
- 教育心理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的学生动机研究
- 护理警示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低压电工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风电设备及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实践制作“龙骨水车”模型课件-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 供应链计划员考试题库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儿童舞蹈课件模板
- 2025新疆新型储能发展概述与展望报告-国网新疆经研院
- 2025年高考四川卷物理高考真题+解析(参考版)
- 铁路换枕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