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刮痧ppt课件.ppt_第1页
腰背部刮痧ppt课件.ppt_第2页
腰背部刮痧ppt课件.ppt_第3页
腰背部刮痧ppt课件.ppt_第4页
腰背部刮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背部常见疾病及刮痧,主讲人:,背部刮痧的作用,1、背部按摩刮痧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作用于全身肌肉厚实部位,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可滋润全身肌肤,能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祛病强身,延年益寿。,。,2、刮试背部经络穴位疏通督脉,督脉是人体最大的血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五脏六腑的供血量,促进脏腑机能,从而达到美容保健的功效,再通过背部淋巴排毒的疏通背部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下水道,直通肾脏,排出体内毒素.刮试经络穴位排出体内痧毒。,3、刮痧后会进行适量的营养补充,以正气驱逐邪气,让身体处于最好的状态,不会造成依赖。既秉承传统刮痧的精粹,又加入科学的元素,所以称为营养刮痧。,刮 痧 效 果,痧 症 的 判 断,三 痧的表现症状,紫红色:湿热.风湿气垂. 肝热,紫色:湿热,紫黑色:湿气.邪气. 阴虚,红色:血热.肺热,颗粒状:宫寒.体寒.胃寒,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三段有痛点,腰背部必有疼痛,大肠,任脉,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胃经,小肠,肝经,胆经,背 部 体 表 投 影 区,胸腹 部 体 表 投 影 区,背部经络及分布,督脉,内膀胱经旁开1.5寸,外膀胱经,旁开3寸,刮拭方向,背部刮痧,刮拭背部(督脉、膀胱经),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 督脉阳脉之海 膀胱经人体最大的排毒 通道,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上焦: 肺 心,中焦: 肝胆 脾胃,下焦:肾 大肠、膀胱 生殖泌尿系统 坐骨神经,脊椎部刮痧后出痧与身体病症对应参考,五行对应图,土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食欲减退、腹鸣腹痛、脸部浮肿、口唇干、哈欠、呻吟;食欲不振、排便异常、倦怠不眠、下痢、腹胀、失眠、反胃呕吐、嗳气;食欲亢奋、唇干、乳腺炎、关节肿痛、腹痛、易饥、打嗝、胸胀闷;胫关节炎、胃部异常感、便秘、腹胀、失眠、反胃呕吐、脚冷。,金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肩背酸痛、皮肤异常、便异常、下痢肠鸣、咽喉干、情绪不稳;手脚发冷或淋痹、耳鸣、咳嗽、肩背痛、呼吸困难、皮肤异常、咽喉干;肩背酸痛、皮肤异常、痔疮、牙痛、头痛、咽喉干、便秘;肩膀酸痛、咽喉异常、肺尖部痛、气喘、咳嗽、头痛、痔。,水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后颈部僵直、坐骨神经痛、腰痛、晕眩、痔、脚痛、背部恶寒酸痛;性欲减退、排便异常、易倦、脚腰冷、四肢无力、耳聋鸣;脚神经异常、坐骨神经痛、背腰痛、头痛、眼痛、癫痫;生殖器病、喉干舌燥、情绪不定、脚部发热、血压不正常、下腹部异常、耳鸣、黑斑、浮肿。,火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头痛、耳鸣、重听、下痢、手足冷、下腹胀、身寒;心烦不安、语言障碍、心脏下部疼痛、上肢冷、眼黄、失眠、心悸;头痛、便秘、口疮、下腹胀、风湿痛、身热、容易出汗、胸闷;胸闷、胃胀、便秘、手心热、心痛、口干渴。,腹、腰部分论 一、腹部,刮拭方法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用刮板一边1/3边缘,从左侧依次排刮至右侧。有内脏下垂者则从下往上刮。,主治病症 肝、胆、脾、胃、肾、膀胱、大小肠病变,如慢性肝炎、胆囊炎、呕吐、胃痛、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泻泄、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不孕症等。,注意事项 1,饭前、饭后1小时内禁刮腹部。 2,腹部近期做过手术者禁刮。 3,肝硬化、肝腹水、肠穿孔者禁刮腹部。,二、背部,刮拭方法 背部刮拭方向是从上向下。骶部刮拭方向是由下向上。一般先刮背部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主治病症 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有穴位都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联系,刮拭背部可治疗和预防全身五脏六腑的病症。,注意事项 刮正中线时,手法宜轻柔(补法),以免损伤脊椎。身体瘦弱者、棘突突出者,可由上向下用刮板棱角按压两棘突中间部位刮拭。 两侧膀胱经用泻法刮拭,用力均匀,刮拭距离尽量拉长,中途不停顿。 背部刮痧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也可诊断疾病。如刮拭心俞、肾俞部位有压痛和大量痧斑时,则表示心脏和肾脏可能发生了病变。,腰酸背痛,腰脊痛又称腰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腰脊痛可见于任何年龄,是很多病症的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病及腰椎退行性病变均属本病的范畴。,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本病的基本临床特征。因病理性质的不同,而有种种表现。多缓慢发病,病程较久,或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疼痛性质有隐痛、胀痛、酸痛、绵绵作痛、刺痛、腰痛如折;腰痛可喜按,也可拒按;冷痛得热则解,热痛遇热更甚。可与气候变化有关,也可与气候变化无关。劳累后加重,休息则缓解。影响功能活动,使“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腰痛可固定,也可放射至其他部位,引起腰脊强、腰背痛、腰股痛、腰尻痛、腰痛引少腹等。在临床上一般就按病因将本病分为3型:风寒湿困、肾气亏虚、气滞血瘀。,一、风寒湿困 (一)症状 以腰部重痛、酸赢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胭,疼痛时轻时重,遇天寒阴雨发作为主要症状。,(二)治法 (1)选穴 阿是穴、委中、肾俞、腰阳关、风府。 (2)定位 委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阳关: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3)刮拭顺序 先刮颈后风府,再刮腰部的阿是穴、肾俞、腰阳关,最后刮?窝部的委中穴。,(4)刮拭方法 平补平泻。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风府穴,予以按揉,然后用刮板角部,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分别刮拭腰部肾俞、腰阳关、阿是穴,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出痧。最后刮?窝部的委中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二、肾气亏虚 (一)症状 以腰部重痛、酸麻,朝轻暮重,腰部捶、按后感觉舒适,肢体乏力,头发早脱,脉细弱为主要症状。,(二)治法 (1)选穴 肾俞、志室、太溪、委中。,(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委中: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3)刮拭顺序 先刮背腰部的肾俞、志室,再刮胭部委中,最后刮足部太溪穴。,(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腰部肾俞穴至志室穴,重刮,自内而外刮拭,出痧。再刮胭窝部的委中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足部内侧太溪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三、气滞血瘀 (一)症状 以腰痛每遇劳累而发,腰部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胭中常有络脉瘀血为主要症状。,(二)治法 (1)选穴 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夹脊。 放痧:委中。,(2)定位 水沟: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陵泉:小腿外侧,刍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委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次繆: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双侧各17个穴位。,(3)刮拭顺序 先刮面部水沟穴,再刮腰背部的夹脊、阿是穴、膈俞、次?,最后刮下肢的委中、阳陵泉。委中放痧。,(4)刮拭方法 平补平泻、委中放痧。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面部鼻唇沟中水沟穴,水沟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刮拭腰部夹脊穴,重刮,自上而下反复刮拭,中间不宜停顿出痧。刮拭腰部阿是穴、膈俞穴和次?穴,重刮,自上而下刮拭,出痧。,最后刮下肢胭窝部的委中穴,外侧阳陵泉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委中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或直接按揉?中有络脉瘀血之处,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四、病例 孙某,女,70岁,2007年8月6日初诊。近40年来腰部酸痛时作,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小便时有频数,未予诊治。近1个月来腰部酸痛加剧,并伴恶心、头昏,夜间尿频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膝软乏力,心烦失眠,遂来诊。神清气平,面色潮红,双肾区轻度叩击痛,爪甲略显苍白。,舌质偏红,有细裂纹,前部少苔根黄腻,脉细弦数。B超示:左肾84mm40mm,右肾76mm35mm,双肾缩小,髓质结构模糊不清。取肾俞、志室、太溪、委中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4周后,恶心、头昏、夜间尿频数、手足心热症状减轻。继续治疗4周后,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膝软乏力、心烦失眠症状明显减轻,每日能保障正常睡眠。,背部按摩手法,(一)、单边按摩 1 单面拇指重叠以椎旁1.5寸从腰部推至颈部 ; 2 双手掌成爬山状向上推至肩部; 3 点穴:手指点按肩井穴、肩中俞、天宗穴、肩髎穴、肩髃、肩贞穴 手掌揉按:肾俞,手肘点压:环跳穴 4 两拇指按压肩胛穴,后分开至两边; 5 双手拇指分理肩胛骨 ;,6 以三条线从腋下拉至手部,搓热手掌放松。 第一条:从腋下至手肘 第二条:以上臂内侧拉至手肘 第三条:以手肘内侧拉至手腋 7 顾客单手放置后腰部,美容师一手压住其手,另一只手向上搬动。 8 从腰部拉皮至肩部,随即手掌揉回腰部。,9 从腰部到腋下交替揉捏,并轻压背部至腰部 ; 10 双手掌重叠按压背部; 11 双手空心掌声轻叩背部; (二)、站至床头做整个背部按摩 1“8”字形拇指走按椎旁。 2大拇指从椎旁1.5寸,3寸分两条线从颈按至尾椎。,3用手掌交替揉至肩部。 4握掌推椎旁两侧。 5握掌横放推椎旁两。 6双掌横拉肩部。 7两手交替拉至颈部,揉按风池,颈部,肩部。 8.背部舒缓。,平衡营养 (一)保健是加法 (二)刮痧是减法 (三)健康三步曲 刮痧是外排,排毒是内排,调理是营养补充。,常见疾病的应用,一、便秘,症状:通常所说的便秘指习惯性便秘,是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主要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3天以上1次,粪便干结难解,重者排便艰难,干燥如粟,可伴有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少等症。注意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便秘。 刮痧疗法 取穴部位:脾俞、肝俞、大肠俞、天枢、大横、气海、支沟、足三里、上巨虚 操作步骤: 1、背部:刮脾俞、肝俞、大肠俞穴,轻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2、腹部:刮天枢、大横、气海穴,轻刮至出痧痕为止 3、上肢部:刮支沟穴 4、刮下肢部足三里、上巨虚穴,二、腹泻,症状:腹泻是因感受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使胃肠传导失司,以排便次数增多,质稀溏或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可伴有腹胀、腹痛等症。常见于急慢性肠炎或肠功能紊乱。急性腹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因饮食不当、受寒或情绪变化而诱发。 刮痧疗法 取穴部位:脾俞、肾俞、大肠俞、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操作步骤: 1、背部:脾俞、肾俞、大肠俞穴,用补法轻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2、腹部:中脘、关元、天枢穴,用补法轻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3、下肢部:足三里、上巨虚以得气感为度。,三、腹痛,症状: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胃脘与季肋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其疼痛性质各异,但一般腹壁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反跳痛。一般起病缓慢,疼痛发作或加剧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腹部X线摄片、B超以及有关实验检查有助于诊断。 刮痧疗法 取穴部位:脾俞、膈俞、中脘、关元、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步骤: 1、背部:脾俞、膈俞穴,以出现痧痕为度; 2、腹部:中脘、关元穴,以出现痧痕为度; 3、上肢部:内关穴; 4、下肢部: 、足三里、三阴交穴。,四、反胃,症状:反胃多因胃肠病日久,或腹内肿瘤等使痰食气血雍滞,胃之下管不利,胃气下逆所致。临床表现为脘腹痞满,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或食入不久即吐,呕吐物为末消化的食物。可见于奔门失驰缓症,各种急慢性胃病伴有幽门痉挛、水肿或器质性狭窄(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胃癌所致)或十二指肠受压等病。上消化道钡餐影、胃镜检查等可帮助诊断 刮痧疗法 选穴部位: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上巨虚、阴陵泉。 操作步骤: 1、背部:刮背部脾俞、胃俞穴、从上向下,用平补平泻法,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 腹部:刮腹部中脘穴; 3、上肢部:刮上肢部内关穴; 4、下肢部:刮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上巨虚、阴陵泉穴。,五、呕吐,症状:呕吐系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出现以胃内容物从口吐出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表现为呕吐食物残渣、清水痰液火黄绿色液体,甚则兼夹少许血丝,每日次数不等,持续或反复发作。伴有恶心、食欲减退、胸脘痞胀或胀或胁肋疼痛。可见消化系统疾病、中枢性疾病、药物刺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等。多有骤感寒凉、暴饮伤食、劳倦过度及情志刺激等诱发因素,或有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史 刮痧疗法 选穴部位:脾俞、胃俞、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 操作步骤:1、背部:脾俞、胃俞穴、以出现痧痕为度; 2、腹部:中腕、天枢穴、以出现痧痕为度; 3、上肢部:内关穴; 4、下肢部:足三里。,六、胃痛,症状:胃痛又称胃腕痛,以上腹胃腕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席。常伴有痦闷或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本症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均有关系。应注意与肠、胰、肝、胆、脾的病变及其心绞痛等引起胃腕部位疼痛的疾病鉴别 刮痧疗法 选穴部位:脾俞、胃俞、中脘、章门、气海、足三里。 操作步骤:1、背部:脾俞、胃俞穴,至出现痧痕为止; 2、腹部:中脘、章门、气海穴、至出现痧痕为止; 3、下肢部:足三里。,七、功能性胃肠病,症状:功能性胃肠病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肠运动及分泌功能失调,而出现以腕腹满闷、纳呆、口腻或口苦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多伴有心悸、气短、胸闷、面红、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手足多汗、多尿、头痛等自主神经失调表现的综合征。本病相当常见,以清壮年为多。 刮痧疗法 取穴部位:脾俞、胃俞、胃仓、肝俞、胆俞、中脘、足三里。 操作步骤:1、背部:刮脾俞、胃俞、胃仓、肝俞、胆俞穴,至微现痧痕为度; 2、腹部:刮中脘穴,至微现痧痕为度; 3、下肢:刮足三里穴。,八、尿路感染,症状:尿路感染是由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等直接侵袭泌尿系统所致。症见排尿频急不畅,滴沥涩痛,尿黄浑浊,或见血尿,少腹拘急,腰部酸痛,伴恶寒发热、心烦口苦、恶心呕吐等。本病发病急骤,病久或反复发作者常伴有低热、腰痛、下腹坠胀、疲劳等症。多见已婚妇女,每因劳累、情志变化、感受外邪而诱发。腰骶部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刮痧疗法 取穴部位:肾俞、次髎、膀胱俞、水道、中极、三阴交 操作步骤:1、背部:刮肾俞、次髎、膀胱俞穴,至出现痧痕为止; 2、腹部:刮水道、中极穴,至出现痧痕为止; 3、下肢部:三阴交穴。,九、水肿,症状: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可见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临床表现为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面波及四肢、全身。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