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针刀减肥.ppt_第1页
课件:针刀减肥.ppt_第2页
课件:针刀减肥.ppt_第3页
课件:针刀减肥.ppt_第4页
课件:针刀减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梅博士、副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攻肥胖病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多年来,对肥胖病的临床和理论深有研究,尤其擅长运用针刀、刃针、穴位埋线、体针、电针、耳压、拔罐等法治疗肥胖病,临床疗效显著。,肥胖症的针刀治疗,肥胖病前言概述,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发病机制多被认为与遗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代谢与营养不平衡等有关。 肥胖病的患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迅速增长,并呈低龄化趋势,成为全球性严重影响健康的流行病。,肥胖病前言概述,在我国,2004年10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表明: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人数;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患病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肥胖病前言概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996年上海市成人肥胖发病率为13%,儿童发病率为11%。肥胖儿童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危险度:婴儿为14%,7岁儿童为41%,1013岁儿童为80%。 肥胖病患病率基本趋势是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0岁以后逐渐上升,5060年龄段达到最高,70岁以后又逐渐下降。,肥胖病前言危害,肥胖不仅影响美观、使日常生活不便,更为严重的是常易并发多种疾病。 WHO根据文献报道估计,肥胖可高度增加型糖尿病、胆囊疾病、血脂混乱、代谢综合征等的危险性;中度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骨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险性;轻度增加某些癌症、生殖激素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力下降和出生缺陷等疾病。,肥胖病前言危害,2005年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1/4,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肥胖将成倍增加,防治工作迫在眉睫。,肥胖病前言-肥胖病的治疗现状,1、西药治疗取效快,减重明显,但副作用大,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反弹率高。 2、中药治疗副作用小,反弹率低,但取效慢,疗程较长。,肥胖病前言-肥胖病的治疗现状,3、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简便价廉等特点。 但毫针减肥次数较多,每次时间较长,病人常常因为工作、生活、学习繁忙而不能持之以恒。 因此,寻求简便、显效、省时的减肥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针刀减肥应运而生,风靡了整个减肥界。,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现代医学认为肥胖病有: 1、单纯性肥胖 2、继发性肥胖,一、单纯性肥胖病 是指因机体内能量摄入大于消耗,使脂肪在体内储存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 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主要与家族史、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剩有关。 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我们通常所说的肥胖均指此类肥胖。,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有两种方式: 1、增生性生长,通过前脂肪细胞的有丝分裂使脂肪细胞数目增多。 2、肥大性生长,由于脂肪在细胞内大量沉积而使细胞体积增大。,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在人的青春期以前,有两种生长方式,青春期以后,脂库的细胞数目稳定不变,如营养过剩,则出现肥大性增生。,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在人的一生中只有3次: 胎儿期:在妊娠30周至出生前; 乳儿期:为出生后到1岁末,也有可能超过1岁以上; 上述两期称为“敏感期”。 青春期:敏感程度不如上两期。,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脂肪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少量纤维母细胞及少量细胞间胶原物质组成。 脂肪细胞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内并不全是脂肪,而是含脂肪约80%,含水约18%,含蛋白质约2%。 一般情况下,肥胖人脂肪组织比瘦人脂肪组织含水多,深部脂肪组织比皮下脂肪组织含水稍多。,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单纯性肥胖病又可分为: 1、体质性肥胖(幼年起病型肥胖) 2、获得性肥胖(成年起病型肥胖),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1、体质性肥胖(幼年起病型肥胖症)多与患者自幼营养过度和肥胖遗传因素有关,多见全身性肥胖。 2、获得性肥胖(成年起病型肥胖症)多见中老年人肥胖,由于营养过剩,脂肪细胞肥大而非脂肪细胞数目增加所致,以躯干肥胖为主。,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二、继发性肥胖(病理性肥胖) 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下丘脑-垂体的肿瘤、炎症、创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胰岛素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包括药物性肥胖。,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研究表明,肥胖的发生涉及饮食、代谢因素、遗传因素、分化转录因子、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激素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并非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最终导致肥胖的发生。,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1)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双亲肥胖者,其子代肥胖的发生率高达70%-80%;单亲肥胖者,其子代的肥胖发生率约为40%-50% 。 肥胖基因(obese gene 即ob基因),ob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肥胖,并首次发现瘦因子(Leptin),它是ob基因的表达产物。,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2)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可调节食欲、能量的代谢。现代研究表明,下丘脑有两个调节摄食活动的区域: 下丘脑外侧区(LHA)是摄食中枢(饥饿中枢),电刺激此区可使动物进食。 腹内侧核(VMN)是饱食中枢,电刺激此区可使动物拒食。,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3) 内分泌系统 肥胖病中女性多见,尤其多见于产后、绝经期后或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提示可能与雌激素有关。,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4)其他 饮食过多、不良饮食习惯(过食甜食、肉类、西式快餐、零食、夜宵、喜饮酒、不吃早餐或餐次减少、狼吞虎咽或边吃边做事等)、运动不足、年龄(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职业(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孕产因素、社会因素(如生活水平提高)、疾病性肥胖、病后性肥胖(过度滋补)、药物性肥胖、体力活动突降性肥胖(如运动员)等。,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防治主要有: 饮食控制(包括减少摄食量和改善饮食结构)、运动以及药物治疗,这三种方法常常综合使用。 其中,药物治疗作用大多是通过各种途径抑制食欲和增加能量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1.拟儿茶酚胺类递质作用(拟交感作用)药物;2.拟5羟色胺作用药物;3.同时拟上述两种作用的药物;4.中枢兴奋剂;5.激素类药物;6.脂肪酶抑制剂等。 上述药物虽然都有一定的减肥作用,但都有显著的副作用。服用减肥药物导致的各种副作用,甚至死亡事故时有报道。,肥胖病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第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及中药新药治疗肥胖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一、中医诊断标准 主要临床表现:形体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多食善饥,疲乏无力,情志抑郁,或烦燥易怒,或腰酸阳痿,月经不调,尿黄便结,舌苔黄或白腻,脉滑或沉细。各年龄组都可发生,中年以后多见。,肥胖病的诊断标准,二、西医诊断标准 (一)肥胖度法(标准体重法): 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100% 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体重的测量:使用同一体重秤,每次于治疗前穿同样的衣服脱鞋称体重。,肥胖病的诊断标准,如果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肥胖度)的20%以上,即肥胖度为20%或以上,可为肥胖诊断指标之一。 轻度肥胖:肥胖度为20%30% 中度肥胖:肥胖度为30%50% 重度肥胖:肥胖度大于50%,肥胖病的诊断标准,(二)体重指数(BMI)法: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如果体重指数(BMI)25, 可为肥胖诊断指标之一。 轻度肥胖:BMI为2530 中度肥胖:BMI为3040 重度肥胖:BMI为大于40,肥胖病的诊断标准,(三)脂肪百分率(F%)法: 脂肪百分率(F%)=(4.570/D-4.142)100% D为体密度,成人D测算: 男性D=1.0913-0.0016X 女性D=1.0879-0.0013X X=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 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 如果脂肪百分率(F%)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可为肥胖诊断指标之一。,肥胖病的诊断标准,(四) 腰臀围比值(WHR)法: 腰/臀比值(WHR)=腰围/臀围 当0.72时,可认为是肥胖。 当大于1.0(男)、0.9(女)时,肥胖带来的并发症比较明显。,肥胖病的诊断标准,体围的测量:用塑料软尺测量。姿势:患者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抬头挺胸,腹部放松。 胸围:与两乳头相平的水平周长。 腰围:与脐相平的水平周长。 腰上围:与十一肋下缘相平的水平周长。 腰下围:平脐下2指(医生食中指并拢)宽的水平周长。 臀围:臀部最隆起部位的水平周长。 股围:大腿腹股沟皱褶处的水平周长。 臂围:与腋横纹相平的水平周长。,肥胖病的诊断标准,(五)观察临床一般情况 设计“肥胖专科门诊病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诉、减肥史、并发症、既往史、个人史、月经生育史、主要症状和体征等。观察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记录患者的食欲、饮水量、情志、月经、大小便、舌苔、脉象等情况。 于首次治疗前测量并记录,一个疗程结束后全面测量记录,并与前记录相比较,疗程中尽量少测量。,肥胖可引发一系列合并症,增加并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胆石症、脂肪肝、痛风、关节炎等的可能性。肥胖者心理上可表现出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肥胖的并发症,肥胖病的并发症,(一)高脂血症 中、重度肥胖者中有90%以上伴有血脂升高,并发高脂血症。 血脂是指血浆中所含脂类的总称,主要包括:1、胆固醇和胆固醇脂;2、三酰甘油及少量二酰甘油、单酰甘油;3、磷脂,主要是磷脂酰胆碱,还有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神经磷脂等;4、非酯化脂肪酸,即游离脂肪酸。,肥胖病的并发症,正常人空腹时血脂含量(mmol/L): 血清胆固醇(Tch)3.10-5.70;胆固醇脂(chE)2.17-4.28;游离胆固醇(FchE)0.78-1.71;游离脂肪酸(FFA)0.30-0.90;三酰甘油(TG)0.56-1.70;磷脂(PL)1.90-3.50,肥胖病的并发症,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血脂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而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脂含量呈上升趋势。 具体地说,肥胖人血浆中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 这些变化在中、重度肥胖人群中表现最为明显。儿童肥胖并发的高脂血症,是以三酰甘油升高为多见。,肥胖病的并发症,(二)高血压 肥胖患者中有30%-50%并发高血压,超重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高血压为肥胖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肥胖病的并发症,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大量增加,脂肪中血管增多,有效循环血容量、心搏出量、输出量及心脏负担均增高,这就要求心肌做功需要更多的耗氧量,从而使心脏负担加重,长期以往,左心室肥厚,出现血压升高。 研究表明:当增加相应体重的10%时,收缩压要升高约0.87KPa(6.13mmHg),血浆胆固醇增加约0.312mmol/L,空腹血糖增加约0.111mmol/L。,肥胖病的并发症,(三)冠心病 肥胖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5倍,其死亡率可达30%-4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本病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压密切相关,而肥胖患者常常伴有这两高。,肥胖病的并发症,肥胖患者体内脂类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血脂过多地沉积在血管壁上,就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尤其是冠状动脉发生硬化时,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这样血流会减少,心脏本身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冠心病。,肥胖病的并发症,(四)糖尿病 肥胖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4倍。 40岁以上的糖尿病者约有70%-80%有肥胖病史。 糖尿病的发病率与肥胖成正比。,肥胖病的并发症,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起病前摄食过多,刺激细胞过度而失代偿时发生糖尿病。 肥胖者脂肪组织对胰岛素较不敏感,糖进入肥大的脂肪细胞膜时需较多胰岛素,于是脂肪越多者,对胰岛素要求越多,使细胞负担过重终至衰竭,出现糖尿病。,肥胖病的并发症,一般肥胖患者初期空腹血糖正常,糖耐量试验在服糖后3h或4h有时出现低血糖反应,因迟发性高胰岛素血症所致。 随病情发展糖耐量逐渐下降,餐后2h血糖高于正常,然后空腹血糖升高,终于出现糖尿病。 当体重恢复正常时,糖耐量可恢复正常。,肥胖病的并发症,(五)胆石症、胆囊炎 肥胖患者胆石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男性肥胖者胆石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女性则近3倍,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更为明显。,肥胖病的并发症,由于肥胖者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升高,其肝脏分泌的胆固醇必然增多,当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多达到一定浓度后,胆固醇析出,在胆囊黏膜分泌黏液增多、胆囊排空障碍等条件下,便形成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的胆结石。 胆结石形成后,会造成胆汁排泄受阻,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即胆石症。 胆石症可发生胆绞痛,继发感染时出现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肥胖病的并发症,(六)脂肪肝 据统计,临床上约有50%的肥胖患者并发脂肪肝,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更易并发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许多肥胖患者是通过B超检查才发现脂肪肝的。,肥胖病的并发症,正常人的肝脏含有4%-7%的脂肪,其中一半为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 肝脏不断地将进入肝内的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新合成的三酰甘油很快以脂蛋白(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形式释放入血液循环中。 当肝内三酰甘油的合成和转运失调时,中性脂肪在肝内大量积聚时,就形成了脂肪肝。,肥胖病的并发症,(七)妇科病 肥胖妇女约有50%伴有月经异常,尤其是重度肥胖者可高达80%。 月经异常与人体内游离睾酮增高、卵巢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发育障碍、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系统的调节紊乱有关。,肥胖病的并发症,肥胖者常常并发不孕症。 其主要原因是排卵障碍,表现为无排卵、排卵少及排卵延迟。 其机制是雌激素储存过多或芳香化酶缺乏,导致雄激素中间代谢产物积蓄,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肥胖病的并发症,肥胖妇女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病率增高,对母婴威胁极大。 肥胖孕妇由于有高胰岛素血症,易发生巨大胎儿,羊水过多。 肥胖孕妇由于腹肌无力,易发生过期妊娠、难产、滞产和生产大出血。,肥胖病的并发症,(八)痛风 肥胖患者痛风发病率高出正常体重人的50%。 痛风是指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中尿酸升高引起的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肾实质损伤和肾尿酸结石。 肥胖者肾脏尿酸排泄减少,体内尿酸合成增加,若肥胖同时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肾病,更容易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的发生。,肥胖病的并发症,(九)精神心理障碍 当今社会肥胖不合时尚,还会引起许多精神心理上的障碍。 肥胖的人往往很难在商店买到合适的衣服。 肥胖给病人带来的是缺乏社交性,不易求职,甚至难于结婚成家,因此会产生一种被社会遗弃、受人鄙视的感觉。,肥胖病的并发症,调查发现,肥胖儿童有行为缺陷,表现为社交能力低下和行为问题严重等方面,如不肯讲话、感到不自然,或容易发窘、害羞、胆小、茫然漠视,或性格孤僻、动作迟钝,或精力不足,甚至闷闷不乐、悲伤或抑郁。 肥胖者身体反应变得缓慢,易于遭受各种外伤、车祸等意外,易发生骨折及严重的肢体受伤。,肥胖的危害,(一)影响寿命,若体重超过正常体重810kg,其中将有20%-25%的人会缩短寿命;若超过正常体重20kg,大约50%的人会缩短寿命;若一个人超重20%-30%,其寿命可能减少4年。因此,身体发胖不是“发福”,而有是害。 肥胖者的脂肪在血液中含量增高,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弹性下降,可导致高血压和冠心病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二)影响呼吸,肥胖易并发肺泡低换气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原因是胸腹部脂肪过多,呼吸活动受限,肺泡通气不足所造成。 肥胖者在睡眠中常打鼾,是因为熟睡中咽后壁肌肉松弛,舌根阻塞口咽部,呼吸时气流与它们磨擦产生振动而引起。,(三)影响血糖,血糖增高说明胰岛素不足,如糖尿病;或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糖降低说明胰岛素分泌过多,如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 单纯性肥胖者,在开始阶段胰岛素多呈升高趋势,渐渐地下降,直到后来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产生糖尿病。,(四)影响血脂,肥胖者常常脂肪代谢紊乱,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脂蛋白等血脂成分普遍增高。,(五)影响血压,肥胖患者的氧消耗量、心搏出量、循环量增加,血管收缩压升高。 由于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引起钠的潴留,使血压升高。肥胖者心、脑血管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正常体重的人,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六)影响生育,肥胖使女性的各种激素分泌失去平衡,导致月经异常,卵巢功能不全和子宫发育不良,引起不孕症。 此外,因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可刺激内分泌系统,使雌激素或催乳激素含量增加,从而诱发乳腺癌。,(七)影响免疫力,肥胖者体内的微量元素,如血清铁、锌含量都比正常体重的人低。 铁、锌与免疫力有密切关系,铁、锌降低时,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八)影响日常生活,肥胖者氧气消耗增多,过度肥胖,会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肥胖者行动迟缓,反应缓慢。 当出现严重肥胖时,可见易疲劳、气短、懒动、走路气急、关节疼痛、活动困难、甚至丧失自理能力。,肥胖对其他疾病亦有影响,易产生许多并发症,如胆石症、胆囊炎、脂肪肝等。 重度肥胖者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椎间隙骨质增生、下肢骨关节炎、扁平足。 肥胖与某些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男性多见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女性多见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胆囊癌等。,经 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 络,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等组成。 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使人体脏腑组织器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命名 :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结合手足、阴阳、脏腑。,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规律 :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凡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一、十二经脉,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一般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侧)、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则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衔接规律: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衔接;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衔接;阴经与阴经在(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衔接。,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 “奇”有异的含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属络脏腑,又无表里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额部;督脉行于脊背正中,上至头面。带脉横围于腰腹,状如束带。,腧穴的定位方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固定标志 2活动标志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常用的“骨度”折量寸见表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3种: 1. 中指同身寸 : 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 拇指同身寸 :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 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腧穴定位方法在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互相结合。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折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并用手指来比量,从而确定腧穴的位置。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少医家积累了丰富的取穴经验,对有些腧穴总结出简便快捷的取穴方法,有人称之为“简便取穴法”。,肥胖症的针刀 治疗,前 言,针灸减肥治疗次数较多,每次时间较长,病人常常因为工作、生活、学习繁忙而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寻求简便、显效、省时的减肥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 针刀减肥应时而生,针刀减肥以其显效、省时、价廉、安全席卷了整个减肥界。,一、肥胖病的辨证分型,(1)胃肠实热型:形体肥胖,食欲旺盛,嗜食肥甘厚味,渴喜冷饮,怕热多汗,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型:形体肥胖,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体困重,腹胀便溏,尿少肢肿,舌淡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或滑。,一、肥胖病的辨证分型,(3)肝郁气滞型:形体肥胖,胸胁少腹胀满,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舌质暗红,苔白或薄腻,脉弦细。 (4)脾肾阳虚型:形体肥胖,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畏寒肢冷,面浮肢肿,腹胀便溏,阳痿阴寒,舌淡胖,苔薄或腻,脉沉细无力。,(5)肝肾阴虚型:形体肥胖,头昏眼花,头胀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低热,舌质红或尖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微弦。,一、肥胖病的辨证分型,二、治疗原则,针灸减肥重在调经通络、发汗、化痰、祛湿、利尿、通便; 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任脉经、膀胱经经穴为主,辨证取穴; 调整内分泌、调节食欲、调节体脂动员机制、建立和巩固新的代谢平衡点、建立机体良性循环,达到真正健康减肥的目的。,二、治疗原则,针刀减肥取穴思路同针灸: 辩证取穴 循经取穴 对症取穴 局部取穴 上述四者相结合,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1) 主穴: 中脘-脐直上4寸 天枢-脐旁开2寸 水分-脐直上1寸 外陵-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食指) 上巨虚-足三里下3寸,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2) 辨证论治治则及配穴:,(3)对症取穴 便秘:天枢、支沟、照海、承山 汗出量多:肺俞、胃俞 嗜睡:照海、申脉 腹胀:小肠俞,下巨虚 心悸气短:神门、内关,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4)局部取穴: -局部减肥时加用。 取穴思路: 减肥经脉经穴 一般经脉经穴 阿是穴(脂肪堆积明显处),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4)局部取穴: 上臂肥胖:肩髃、肩髎、臂臑、肩贞、曲池、肥胖明显处每隔2-3cm定一穴(阿是穴)。 上腹部肥胖:上脘、中脘、梁门、下脘、水分、滑肉门、天枢、上腹部在足阳明胃经(前正中线旁开2寸)、足太阴脾经(前正中线旁开4寸)线路上,每隔3cm定一穴。,(4)局部取穴: 下腹部肥胖:天枢、外陵、归来、气海、关元、带脉、下腹部脂肪较多的隆起处或沿足少阴肾经(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足阳明胃经,每隔3cm定一穴。 胸背部肥胖: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肝俞、胆俞、脾俞、天宗、胸背部脂肪堆积较多处。,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4)局部取穴: 腰部肥胖:带脉、章门、天枢、大横、水分、滑肉门、气海、腰部脂肪堆积处。 臀部肥胖:环跳、白环俞、承扶(臀部下垂)、阿是穴。,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4)局部取穴: 大腿肥胖:殷门、髀关、血海、梁丘、风市、在足太阳膀胱经(大腿后侧)及足少阳胆经(大腿外侧)、足阳明胃经(大腿前外侧)位于大腿的循行路线上每隔4cm定一穴。,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4)局部取穴: 小腿肥胖:委中、承筋、承山、阴陵泉、丰隆、在膀胱经于小腿部位的循行线(小腿后侧)上每隔4cm定一穴。,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针刀取穴临床思路: 1、全身减肥-主穴+辨证配穴+对症取穴 2、局部减肥-主穴+辨证配穴+对症取穴+局部取穴 注意:如所取穴位较多,可将穴位左右交叉取穴分成两组。,三、针刀减肥辨证取穴处方,1.定点、消毒: 患者取仰卧或俯卧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皮肤,定穴,在确定的穴位处用龙胆紫做一记号。 用碘伏消毒。医者带无菌手套。选用4号一次性针刀。,四、针刀减肥操作,(2)进针: 定向 :使刀口线(刀刃方向)和大血管、神经及肌肉纤维走向平行。 进刀角度:使针刀垂直于进针处的皮肤。,四、针刀减肥操作,(2)进针: 挟持进刀法(多用):以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其余三指作为支撑,压在进针点附近的皮肤上(防止刀刃刺入皮肤后过深而损伤深部重要神经、血管、脏器) )(或以掌根部为支点,用腕力) ;左手拇、食二指挟持消毒干棉球或小纱布,挟住刀身下端,露出刀刃少许,将刀刃轻轻固定于进针点上;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刀快速刺入皮下。,四、针刀减肥操作,(2)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其余三指作为支撑,压在进针点附近的皮肤上,使刀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快速刺入到皮下。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腹部等)腧穴的进针 。,四、针刀减肥操作,(3)操作:快速进刀到皮下,缓慢深入,进入脂肪层,有进皮后的第一个突破感即停(深筋膜层,有阻力感时快速小力突破),然后纵行或横行摆动34下;再将刀缓慢提至皮下,在经络循行路线上稍微改变针刀角度(315度),再缓慢深入,进入脂肪层,有进皮后的第一个突破感即停,纵行或横行摆动34下;,四、针刀减肥操作,(3)操作: 再将刀缓慢提至皮下;如此反复35次: 在肌肉脂肪少处:即可出针。 在脂肪堆积较多的腹部、大腿等部位:将针提至皮下后倒置针身(平刺),在脂肪层逆经络向前推切23针,同时作左右摆动;,四、针刀减肥操作,(3)操作: 再缓提至皮下,再推切摆动;如此反复35次呈扇形,出针。还可在脂肪层作分层次作推切、摆动。或在脂肪堆积部位每1cm左右刺一针行密集刺,对脂肪颗粒粗大的或局部形成团块、硬结、条索的可行纵行切割、横行摆动进行疏通松解。,四、针刀减肥操作,(4)出针后: 如有出血或操作过程中有刺痛,则出针后按压针孔1分钟左右。 如无出血和刺痛,出针后可不按压。有的可加拔火罐,留罐5分钟。 注意:针眼处贴上创可贴;或碘伏消毒待干即可。,四、针刀减肥操作,(5)疗程: 一般每5天一次,六次为一疗程。 休息10天即可进入第二疗程。 在第二疗程中,操作方法同第一疗程,如遇平台期(体重不降)可采取: -加大手法操作量,或结束后不立即出针,而是留针刀在穴位10分钟后起针。,四、针刀减肥操作,(1)防止感染:针刀治疗后当天避免穴位浸水,对创口贴过敏者8小时后即可揭去创口贴,或针后用碘伏消毒待干即可,对体质比较弱者或糖尿病者可适当预防性服用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五、针刀减肥注意事项,(2)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或脏器: 针刀进针时有血管神经走行部位的,针刀方向与血管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在胸背部进针刀时严格控制针刀深度。腹部进针刀时可用手先捏起腹部的皮肉(脂肪的厚度),再按此厚度进针。 对皮肤较松弛的部位用舒张进针法。 小腹部处治疗前先排空大小便。,五、针刀减肥注意事项,(3)针刀术后: 穴位出现酸、胀、重等反应是正常反应; 若有出血,则可多按压(按而不动)几分钟;若出现皮下青紫,一般半月左右消失,无需特殊处理。,五、针刀减肥注意事项,(1)凡皮肤有溃疡、破损或过敏处不宜针刀治疗。 (2)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血糖不稳定时不宜针刀治疗。 (3)空腹、过饥、过饱、大病尚未恢复时、月经期、大汗时不宜马上针刀治疗。 (4)有严重高血压、心脏患者不宜针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