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诺贝尔生理学奖血型.ppt_第1页
课件:诺贝尔生理学奖血型.ppt_第2页
课件:诺贝尔生理学奖血型.ppt_第3页
课件:诺贝尔生理学奖血型.ppt_第4页
课件:诺贝尔生理学奖血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0年卡尔兰德斯坦纳 (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主要内容,诺贝尔获奖者的介绍 研究过程 血型系统的介绍 新生婴儿溶血症,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人类血型。(KarlLandsteiner),美籍奥地利著名医学家。 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继续留校学习化学。他因1900年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而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1943年逝世。,2001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第八届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国际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四家旨在提高全球血液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倡导,将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每年的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研究过程,1900年兰德斯坦纳在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时发现了甲者的血清有时会与乙者的红血球凝结的现象。这一现象当时并没有得到医学界足够的重视,但它的存在对病人的生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威胁。兰德斯坦纳对这个问题却非常感兴趣,并开始了认真、系统的研究。 经过长期的思考,兰德斯坦纳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血人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病理变化,而导致受血者死亡?1900年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他终于发现了人类的血液按红血球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体分为许多类型,于是他把表格中的血型分成3种:A、B、O。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在一起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凝血、溶血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人体内,就会危及人的生命。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第四种类型,后来称为AB型。到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现代血型系统正式确立。兰德斯坦纳也因贡献的意义重大,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O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上两种抗原都没有,但血清中同时存在两种抗原的抗体。,A血型的人,红细胞表面含有A抗原,在他们的血清中存在着对抗B抗原的抗体;,B血型的人,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血清中存在有对抗A抗原的抗体;,AB型的人红细胞上存在有A和B两种抗原,而在血清中既无抗A抗原的抗体,也无抗B抗原的抗体;,全适受血者与全适捐血者,AB型血的人的红血球表面同时有A型及B型抗原;他们的血清不会产生对抗A或B型抗原的抗体。因此,AB型血的人是全适受血者。 O型血的人红血球表面A或B型抗原都没有。他们的血清对两种抗原都会产生抗体。因此,O型血的人是全适捐血者。,人类血型,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2019/8/20,9,可编辑,血型的分类,其他血型系统 HLA血型系统(白细胞抗原 ,糖蛋白) MN血型系统(MN抗原,即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 ) P血型系统(P1抗原 ),常见血型,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Rh血型系统也称为恒河猴血型系统。 Rh因子的有无可以区分Rh阴性和Rh阳性两种血型,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凝集原者,为Rh阳性。反之为阴性,ABO与RH输血原则,每个人的红血球上只可能有或没有Rh因子,以+或-表示。通常会与ABO结合起来,写的时候放在ABO血型後面。当中O+型是最常见。ABO 血型中配合Rh因子是非常重要的,Rh+的血捐给Rh-的人会导致溶血,不过Rh+的人接受Rh-的血是没有问题的。 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RH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新生儿溶血症,母胎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胎儿从父方遗传所获血型抗原(如Rh和ABO血型抗原)为母方所缺乏,分娩过程中该胎儿血型抗原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该血型抗原的抗体(IgG类),再次妊娠时后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而引起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抗原性的强弱、个体的免疫反应、胎儿的代偿能力和产前的干预措施等因素。Rh溶血病临床表现较为严重,进展快,而ABO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数较轻。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而ABO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 症状:胎儿水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Rh血型不合溶血病,多数是母亲为Rh阴性,但Rh阳性母亲的婴儿同样也可以发病。第一胎发病率很低,因为初次免疫反应产生IgM抗体需要26个月,且较弱,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多数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故第一胎常处于初次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当再次妊娠第2次发生免疫反应时,仅需数天就可出现,主要为IgG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并能迅速增多,故往往第二胎才发病。Rh系统的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引起。 若母亲有过输血史,且Rh血型又不合,则第一胎也可发病。,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多数是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少数为母亲A型、胎儿B型或AB型,或母亲B型、胎儿A型或AB型时发病。因为A或B型母亲的天然抗A或抗B抗体主要为不能通过胎盘的IgM抗体,而存在于O型母亲中的同种抗体以IgG为主,因此ABO溶血病主要见于O型母亲、A或B型胎儿。 ABO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这是因为食物、革兰阴性细菌、肠道寄生虫、疫苗等也具有A或B血型物质,持续的免疫刺激可使机体产生IgG抗A或抗B抗体,怀孕后这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