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针穴宝培训.ppt_第1页
课件:神针穴宝培训.ppt_第2页
课件:神针穴宝培训.ppt_第3页
课件:神针穴宝培训.ppt_第4页
课件:神针穴宝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 吴大为,神奇穴宝培训,吴大为,*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国家级心脑血管、糖尿病专家 *卫生部经络养生工程专家组专家 *中国和加拿大肿瘤医学协会会员 *国家级培训教材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师 一书副主编 *国家级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一级营养点餐师 具有二十年内科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肺心病、肿瘤等疾病,精通心理咨询及亚健康人群的合理营养配餐,吴大为教授出生于祖传中医世家,乃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御医叶天士的第九代传人,吴教授深谙中华传统医学,继承和发扬了祖国经络养生、食疗养生的诸多精华,尤其对由寒湿引起的各种病症的调理和治疗有极深的研究及造诣。,演 练,穴宝 (磁点穴器)是一种集采用高新技术研制而成的, 特效袖珍式医疗器械,被称为魔棒,绿色神针。 它把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针灸、点穴技术于先进的现代高新技 术“高能磁束”无电源电脉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具有:降压消 炎,止疼,舒经活络,促进微循环等作用,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经 络及脏腑的气血功能,起效果迅速,简单,安全可靠,无任何副 作用,不刺破皮肤,不传染疾病,被称为“绿色疗法”属国内外首 创。并受到国内外医生,专家和患者的高度评价及欢迎.有效率高 达98.4%.它是中国针灸技术的继承和完善,是对人类健康做出的 一重大贡献。,穴 宝,“穴宝”点穴器荣获“96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又于97年荣获“首例国际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 ,为国争光”“穴宝”点穴器它必须逐步取代针灸,成为千家万户,没有国界,人人都能使用的高效理想的治病、保健, 理疗器械,是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之“宝”使您确实感到:不用不知道,一用见其效。,经络是什么? 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行分肉伏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痛”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也就是说,生命之是否存在,决定于经络,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活动出了问题,疾病之所以得到治疗也是由于经络的作用,十分肯定地强调了经络在人体中的重要性.,点压法:将穴宝针尖用力压在穴位点上,用力大小使患者能承受为准。点压止痛的原理:改善微循环,血流加速,止痛。 滑动法:用穴宝在痛灶部位,上下左右圆周运动,使静磁变成动磁,改善局部的生物磁场增加疗效。 对刺法:用两支穴宝作用于身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里外。如:在右太阳穴上腹前后手心前后增加疗效,使用操作法,静疗法:放在穴位上磁束作用在经络上,随着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沿着一个方向运动中枢马上向病灶运送营养,迅速达到效果 振颤法:在病灶部位以一定的频率振颤使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打通经络平和阴阳从而达到目的,梅花法:在选定穴位单支或多支形成梅花形状点刺形成很大的磁场改变机体组织,细胞修复,主要针对:皮肤病,溃疡病,脉管炎。每日一次一周恢复。 切割法:均匀横切纵切螺旋。主要针对肿块,囊肿,肌瘤使肿块逐渐消退。,刮痧法:用一支或多支穴宝顺一个方向成45度角速度为30厘米每分钟,起到消炎,止痛,清除废物,清除体内多余脂肪如:背部,头部,腰部 推拉法:两支穴宝 在病灶两端,以对称方向动作,前者为拉后者为推,在病灶进行推拉动作以3045度角推拉,无透皮针磁束2000奥斯特是N极人是S极,对伤疤皮肤面部痉挛有疗效98%以上。,组合法:68支穴宝组合在一起如:梅花法和脑三针。 磁化法:小圈7圈半,大圈15圈,提拉9次,主要针对股骨头坏死,脑血栓,脑瘫激活细胞促进细胞内外交换吸收快,效果迅速。 提拉法:用68支穴宝或单支在病灶区进行向上猛烈提起,使其凹陷弯曲部位恢复原状。 夯激法:用多支穴宝在一个病灶强力20分钟快速提拉,一个穴宝2000奥斯特六支12000奥斯特。,苍龙摆尾法:一左一右摆动针尾,用于浅部催气。 白虎点头法:如甲状腺肿大效果特佳,上下点头,每次510分钟。 乌龟探穴法:一退三近,有如龟入土。缓解头痛,消肿消炎,对于流行性感冒立刻见效。,电脉冲法:是穴宝另一种功能,通过电脉冲开关打通经脉,并以神经传导去除疼痛,强健身体。 补泻:轻力为补,重力为泻。,经络常用、经外奇穴,头颈部奇穴 (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休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主治头痛,头晕,鼻炎,鼻窦炎,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颜面疔疮,舌下腺炎,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神经衰弱.,(太阳)外眼角和眉梢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牙痛,目眩,目涩,急性结膜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麦粒肿,神经血管性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高血压. (牵正)耳垂前放5分,和耳垂重点平.主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上迎香)鼻两侧.鼻唇沟上端尽处.主治头痛,鼻塞.鼻息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暴发火眼.迎风流沮. (安眠】乳突下凹陷处前5分.主治失眠.梦魇,癫狂,眩晕,项(xing)背腰骶部奇穴,【百劳】.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主治落枕,颈项部扭伤,颈淋巴结肿大.肺结核,百日咳,咳嗽,哮喘,气管炎,骨蒸潮热,盗汗自汗. 【血压点】第6,7,颈椎棘突之间旁开2寸.主治高血压,低血压. 【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5分.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背痛,上肢麻痹疼痛,荨麻疹 【瘰疠】第6胸椎棘突旁开5分,主治颈淋巴结核,颈淋巴结炎. 【气喘】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2寸.主治哮喘,胸痛,心悸.,【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糖尿病,胰腺炎,咽喉干燥.呕吐,腹疼. 【痔疮】第3,4腰椎棘突附近寻找充血点即是本穴.主治痔疮 【腰眼】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4寸处的凹陷处.主治腰痛,尿频,消渴,虚劳,消瘦,妇科病.,【华佗夹脊】从 笫1胸椎棘突下起至笫5腰椎棘突下止,每椎棘突下旁开5分,主治范围很广.除治疗腰背局部病症外,还治疗相应部位的内脏疾患.其中上背部的夹脊穴,治疗心.肺.甲状腺,乳腺疾病及上肢病症;下背部夹脊穴治疗肝、胆、胃、胰、肠、膈疾病;腰部夹脊穴治疗 肾大小肠、膀胱、子宫、外阴、肛门疾病及下肢疾病。 【腰奇】第2骶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癫痫。,胸腹部奇穴,【呃(e)逆】乳头直上与肋弓平齐处。主治膈肌痉挛、呃逆不止。 【胃上】脐上2寸,旁开4寸。主治胃下垂、腹胀。 【提托】脐下3寸,旁开4寸。主治子宫脱垂、痛经、下腹疼痛. 疝气痛、腹胀、肾下垂。 上肢部奇穴 【十宣】 两手10指尖端,距指甲1分处,共10穴。可用三棱针点刺处血,或用刮痧法急救。主治中暑、晕厥、中风昏迷、高热、咽喉肿痛、指端麻。,【四缝】十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1、2节指骨关节横纹的中心。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百日咳、咳嗽、气喘、肠道寄生虫症。 【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主治落枕、偏头痛、胃痛,咽喉肿痛、肩臂痛。 【肩前】肩锁关节内侧凹陷处和腋窝前面的皱襞连线之中点。主治肩周炎、肩臂痛、上肢麻痹、偏瘫。,【治痒】上臂外侧,肩峰直下,肱骨后缘与腋窝前皱襞相平齐处,也即三角肌下部。主治湿疹、 荨(qian) 麻疹、过敏性皮炎。 【肘尖】屈肘,在尺骨鹰咀突起的尖端。主治颈淋巴结核、颈淋巴结炎。,下肢部奇穴,【鹤顶】屈膝(xi)取穴,在膝关节髌骨上缘正中的凹陷处,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下肢瘫痪、无力。 【膝眼】屈膝,膝关节伸侧面,髌骨之下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左右两腿共4穴。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痛、腿痛。 【胆囊穴】足少阳胆经阳陵泉穴下约1寸处的敏感点。主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绞痛。,【阑尾穴】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下2寸左右的敏感点。主治急性或亚急性阑尾炎。 【百虫窝】髌骨内上角向上3寸处。主治皮肤瘙痒、qian荨麻疹、蛔虫病。 【肝炎】内踝尖上2寸。主治肝炎,每天 点六个强壮穴(独穴),(百会穴)为三阳五会之所,既足太阳经、手足太阳经、督脉、足厥阴经,聚会于此. (人中穴)有醒神开窍作用. (合谷穴)不但治疗大肠经病症,对头面部疾病均有治疗作用. (内关穴)有行气活血、清心安神作用,可强壮心脏功能. (足三里穴)为长寿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作用. (涌泉穴)可滋阴降火、宁神苏厥,有补肾的作用,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任脉(24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 下脘建里中脘丄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 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会阴穴位置: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中间,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中间 主治病疾:痔季、经闭、赤白带下、阳痿遗精、小便涩痛、神经疾病,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曲骨穴位置:下腹部、趾骨联合上缘的中点 主治病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阳茎痿缩、遗精、遗尿、小便淋涩 中极穴位置:下腹部,脐下4寸 主治病疾:脐下结块疼痛、遗尿症、尿闭、遗精、阴部疼痛、小肠疝气、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中气下陷、冲任不能因摄、阴部坠肿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子宫脱重 关元穴位置:下腹部,脐下3寸 主治病疾:泄泻、脱肛、遗尿症、尿闭、阳痿、遗精、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赤白带下、中气下陷、冲任不能因摄、阴部坠肿疼痛 石门穴位置:下腹部,脐下2寸 主治病疾:腹胀痛坚硬、泻痢不禁、功能性子宫出血泄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腹痛、水肿、尿频、尿急、尿痛、小腹疝气、尿闭,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气海穴位置:下腹部,脐下1.5寸 主治病疾:功能性子宫出血、赤白带下、月经不调、产后出血、小腹痛、遗尿、遗精、小肠疝气、泄泻、中气下陷、冲任不能因摄、阴部坠胀疼痛、不孕、中风不语、面神经炎、口斜眼歪、人事不省 阴交穴位置:下腹部,脐下1寸 主治病疾:脐周疼痛、功能性子宫出血、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腹痛、水肿、小肠疝气、阴部瘙痒多汗、产后恶露不止 神阙穴位置:腹中部、脐的中间 主治病疾:泻痢脱肛、腹胀肠鸣、水肿膨胀、面神经炎、口斜眼歪、中风不语、人事不省,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水分穴位置:上腹部、脐上1寸 主治病症:尿闭、尿频、尿急、尿痛、肝硬化腹水、水肿膨胀、胃虚胀、腹痛肠鸣 丅脘穴位置:上腹部、脐上2寸 主治病症: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呕吐反胃、腹坚硬有肿块、膨胀、消瘦 建里穴位置:上腹部、脐上3寸 主治病症:胃脘痛、呕递、腹胀、肠鸣、水肿、不思饮食 中脘穴位置:上腹部、脐上4寸 主治病症:腹痛、胃痛、腹胀、肠鸣、呕吐、吐酸、泄泻、黄疸、失眠、头痛、哮喘、虚劳、急性胃肠炎、荨麻疹、高血压、中风、子宫重脱重、神经疾病,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丄脘穴位置:上腹部、脐上3寸 主治病症:呕吐纳呆、胃痛、腹胀腹痛、反胃呃递、惊悸、黄疸、腹积坚硬、虚劳吐血 巨阙穴位置:上腹部、脐上1寸 主治病症:呃递上气、胸满气短、反胃吐酸、神经疾病、癔症、心悸、胸肋痛、急性胃肠炎 鸠尾穴位置:上腹部、剑突下、脐上7寸 主治病症:心悸胸痛、咽喉肿痛、腹胀、胃脘疼痛、神经疾病 中庭穴位置:胸部、胸剑联合的终点 主治病症:胸胁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反胃、小儿吐乳、咽喉肿痛异物感 膻中穴位置:胸部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病症:咳嗽、憋气、哮喘、胸痛、心悸、乳汁分泌不足、噎嗝,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玉堂穴位置:胸部前正中线平第三肋间隙 主治病症:胸痛、心悸、咽喉肿痛、咳嗽、憋气、哮喘 紫宫穴位置:胸部前正中线平第二肋间隙 主治病症:心悸胸痛、憋气、哮喘、咳嗽、 咽喉肿痛 华盖穴位置:胸部前正中线胸骨角的中点 主治病症: 胸胁胀痛、咳嗽、憋气、哮喘、咽喉肿痛 璇玑穴位置:胸部前正中线,胸骨柄的中央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胸痛心悸、咳嗽、憋气、哮喘 天突穴位置:颈部、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病症: 憋气、哮喘、咳嗽、咽喉肿痛、甲状腺肿大、哑嗓失音、不能言语、呃递、胃肠炎,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廉泉穴位置:颈部、正坐、微仰头、在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病症: 脑血栓偏瘫失语、舌肿流延、吞咽困难、哑嗓失音、不能言语、舌迟缓、口疮、咳嗽哮喘 承浆穴位置:面部、颜唇沟正中凹陷处 主治病症:神经疾病、哑嗓失音、不能言语、中风昏违、牙龈肿痛、口歪眼斜,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手太阴肺经络脉列缺(腕后摸侧的筋骨缝中) 生理功能:祛风通络、利气止痛 主治病症:咳嗽、憋气、哮喘、咽喉肿痛、面神经炎、口歪眼斜、牙齿疼痛、手腕无力、头痛,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手少阴心经络脉通里(掌后1寸陷中)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心悸胸痛、头晕目眩、咽喉肿痛、哑嗓失音、不能言语、腕臂痛,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手厥阴心包经络脉内关(腕横纹后对凹陷中)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宁心安生 主治病症:心悸胸痛、头晕目眩、咽喉肿痛、哑嗓失音、不能言语、腕臂痛,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手太阳小肠经络脉支正(腕横纹上5寸)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泻热安神 主治病症:主治神经疾病、颈项强痛、肘臂疼痛、手指掌痛、发烧,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手阳明大肠经络脉偏历(腕横纹上3寸)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 主治病症:手臂痛、两眼红肿、鼻出血、面神经炎、口斜眼歪、牙齿疼痛、咳嗽、喉痛,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手少阳三焦经络脉外关(手臂腕纹上2寸)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调理三焦 主治病症:发热、头痛、耳痛、耳鸣、耳聋、两眼红肿、胁肋痛、手指疼痛、水肿、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足太阳膀胱经络脉飞扬(外腂上7寸) 生理功能:疏经利窍、健筋利节 主治病症:头痛、目眩、鼻出血、腰背痛、痔疮、下肢麻木、浮肿,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足少阳胆经络脉光明(外腂上5寸)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泻热明目 主治病症:膝痛、下肢麻木、浮肿、目痛、夜盲、乳房肿痛,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足阳明胃经络脉丰隆(外腂上8寸) 生理功能:疏经祛疾、和胃止痛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腹胀、便秘、下肢麻木、浮肿、癫痫、水肿、咳嗽,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足少阴肾经络脉大钟(足跟后正中,大骨上两筋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理气止咳 主治病症:足跟疼痛、咳疾带血、憋气、哮喘、尿频、尿急、尿痛、腰肾强痛、视物模糊不清,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足厥阴肝经络脉(蠡)沟(内腂上5寸)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理血止痛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赤目带下、小肠疝气、尿频、尿急、尿痛、遗尿、下肢麻木、浮肿,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任脉之别络尾翳(即鸠尾穴、剑突下面) 生理功能:和胃降递、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胸痛、腹胀、神经疾病,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督脉之别络长强(脊骶骨端五分处) 生理功能:清热利湿、调理下焦 主治病症:泄泻、便白、痔疮、脱肛、腰痛、神经疾病,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脾之大络大包(渊腋下3寸) 生理功能:疏经理气、宽胸利膈 主治病症:胸胁痛、憋气、哮喘、全身疼痛、四肢无力,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打通任督两脉的好处 任督两脉是十四经的“水库” 任脉相当于女性的性激素 最“补肾”的非任脉莫属 第一性保健大穴关元 人体性命之祖气海(丹田) 人体命根子的大门神阙(肚脐眼) 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宽心顺气膻中穴,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从掐人中(急救)说督脉 督脉是总督,督促人体精、气、神的意思 强腰补肾来壮阳命门 祛除头痛太轻松风府 降血压不健忘,提升阳气防下陷,春夏秋冬的养生保命之穴,春季的保肝重穴太冲、鱼际、太溪 夏季的养心大穴阴陵泉、百会、印堂 秋季的护肺宝穴鱼际、曲池、迎香、 合谷 冬季的补肾精穴阴陵泉、关元、肾俞,手背部穴位点,手掌穴位点,针灸治病歌决,面口合谷收 ,心胸内关谋。 肚腹三里留 ,筋骨大椎求。 面口合合收:治疗面部和口腔的疾病,用合谷穴疗效显著。 心胸内关谋:治疗心脏病,乳房病用内关穴其疗效立竿见影。 肚腹三里留:治疗胃病,肠道病,血液病,痛经用足三里穴其效手到病除。 筋骨大椎求:治疗筋骨方面疾病,用大椎穴疗效最迅速。,1.头痛、头晕. 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中) 百会穴(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前发际向上4寸)与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之中点)对刺. 百会穴与强间穴(头部后发际直上4寸)对刺. 百会穴与上星穴(头部正中线,人前发际1寸陷中)对刺. 头维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风池穴(后发际二侧凹陷中左右各一寸). 风府穴(在头部后发际正中上1寸).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合谷穴(大拇指和食指骨与骨交叉点). 内关穴(在前臂,位于腕掌横纹重点向上2寸处).,理疗操: 双手按住全头穴位, 做5次鹰爪。 左手压住头顶,右 手揉风池穴5次做上 推动作。 大拇指按住大椎穴, 四指揉肩。 左手按胸,右手拍 全身督脉。 双手从肩头直拍至 手臂。,.,耳门,听宫,听会,翳风,2.神经性耳鸣,耳聋 耳门穴: 听宫穴: 听会穴: 翳风穴: 收尾操-1.敲耳骨36下. 2.双手对撮产 生热量做吸耳 动作6下. 3.按摩全头.,3.腿积水 一、用穴宝在双侧膝眼做圆周动作,直至把发炎部位露出,再做全膝盖圆周动作直至发红。 二、封穴:直刺下膝眼35分钟、上膝眼、鹤顶穴、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穴、太冲穴、申脉对照海、太溪对昆仑;背面点穴每穴13分钟 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正筋、上瘤、涌泉,双划脚心,拍全身后背直至脚心,4.胃病:服三粒沙棘油软胶囊静躺十分钟 1、在建里穴(脐上三寸)上做磁化静疗13分钟,小圈7圈半,大圈15圈,三次为一个磁化 2、点神厥、天枢、胃上.,5. 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尿痛) 1:命门穴至长强穴、 2:腰夹脊(命门穴至长强穴两侧旁开0.5寸)、 3.命门穴至长强穴两侧旁开1.5寸. 4.肾俞穴(命门穴两侧旁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