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体表定位学演示稿.ppt_第1页
课件:体表定位学演示稿.ppt_第2页
课件:体表定位学演示稿.ppt_第3页
课件:体表定位学演示稿.ppt_第4页
课件:体表定位学演示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表定位学,肩背部和下肢部,2131组制作,肩背部,肩胛上神经的体表定位 肩胛下动脉的体表定位,2.肩胛骨 肩胛冈 肩峰 内侧角(上角) 下角 喙突,(1) 肩胛上神经的体表定位: 起于臂丛的上干(C5,C6),位于臂丛的上侧,向上外方行,经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的深侧,至肩胛切迹处,与肩胛上动脉邻接。此动脉经肩胛横韧带上侧至冈上窝,然后转至冈下窝。而肩胛上神经则经肩胛横韧带下侧至冈上窝。在此该神经发出分支支配冈上窝、肩关节及肩锁关节。继而伴肩胛上动脉绕过肩胛颈切迹至冈下窝,支配冈下肌。,肩胛上神经卡压症 - 病因 肩胛上神经卡压可因肩胛骨骨折或盂肱关节损伤等急性损伤所致。肩关节脱位也可损伤肩胛上神经。肩部前屈,特别是肩胛骨固定时的前屈,使肩胛上神经活动度下降,易于损伤。肿瘤、肱盂关节结节样囊肿,以及肩胛上切迹纤维化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主要原因,有报道认为,肩袖损伤时的牵拉也可致肩胛上神经损伤。各种局部脂肪瘤和结节均可压迫肩胛上神经的主干或肩胛下神经分支,引起卡压。,临床表现:患者常有肩周区弥散的钝痛,位于肩后外侧部,可向颈后及臂部放射,但放射痛常位于上臂后侧。患者常感肩外展,外旋无力,进行性病例可有冈上肌萎缩。然而,多数病例无明显的肌萎缩,因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有创伤或劳损的患者肩部以锐痛为主,肩部活动时可加重,疼痛可为持续性,严重者影响睡眠。无明显的肌萎缩。抬臂困难或患侧手不能达对侧肩部。 肩胛上切迹部压痛或位于锁骨与肩胛冈三角间区的压痛是肩胛上神经卡压最常见的体征,斜方肌区也可有压痛。如肩胛切迹处卡压,压痛点在肩胛切迹处,肩外展、外旋肌力减弱;冈上肌、冈下肌萎缩,特别是冈下肌萎缩;由于有肩胛上关节支支配肩锁关节,可出现肩锁关节压痛。如肩胛冈盂切迹处卡压,则疼痛较肩胛上切迹处卡压轻,压痛位于冈盂切迹处,局部除冈下肌萎缩外,其他表现不明显。,肩胛上神经卡压症 - 治疗 1.基本要求 肩胛上神经卡压的治疗仍以手术松解为主。保守治疗如休息、理疗、止痛药物的应用,以及局部封闭治疗也可选用。对以创伤或牵拉引起的肩胛上神经损伤,早期可保守治疗。如为明确的慢性卡压,应早期手术治疗,进行神经松解及肩胛上切迹扩大术。,2.手术疗法 肩胛上神经卡压松解术常采用三种入路:后入路、前入路和颈部入路。后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手术步骤如下:(1)麻醉与切口:麻醉:全身麻醉 取侧卧位。切口:从肩峰开始,沿肩胛冈向内侧延长至肩胛骨的脊柱缘,长约10cm。 (2)手术步骤:游离切口上侧皮缘,切开深筋膜 辨明斜方肌止点,顺切口方向切断该肌止点。找到斜方肌与冈上肌的肌间隙做钝性分离,向下分离达肩胛骨的上界,继续向外侧分离,找到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血管。将肩胛上血管向外侧牵开,充分显露肩胛上神经可能存在的卡压因素,如肩胛上横韧带及各种纤维束带等,并对卡压因素进行松解。将肩胛上神经游离、牵开,用骨凿对肩胛上切迹进行扩大。术后将肢体远端悬吊,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2)肩胛下动脉的体表定位: 在肩胛下肌下缘附近起自腋动脉,走向后下方,主要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前者伴随胸背神经行走,分布于前锯肌和背阔肌;后者迂曲后行穿三边孔,至冈下窝,分支营养附近诸肌。,肩胛下动脉,下肢部:,股动脉的体表定位 胫前动脉的体表定位 胫后动脉的体表定位 坐骨神经在股后部的体表定位 股神经的体表定位 腓总神经的体表定位 腘绳肌的体表定位 足背动脉的体表定位,腰丛的神经分布,(1)股动脉的体表定位: 屈髋并稍外展、外旋位,由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的连线中点,划一直线至股骨内收肌结节,此线的上2/3,即为股动脉的体表定位,2019/8/24,13,可编辑,(2)胫前动脉的体表定位: 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之间的中点与两踝之间的中点划一连线,即为胫前动脉的体表定位,(3) 胫后动脉的体表定位: 自腘窝中点正下方约7-8CM处至內踝与跟腱的中点,两者之间的连线为胫后动脉的体表定位。,胫后动脉,(4) 坐骨神经在股后部的体表定位: 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股骨两髁连线的中点,此二点的连线为坐骨神经在股后部行径的体表定位,股后部的坐骨神经,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的外侧面)的疼痛。,许多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诉述发病是与一次突然的腰部“扭伤”有关,如发生于拎举重物,扛抬重物,长时间的弯腰活动或摔跌后。因此,当需要进行突然的负重动作前,应预先活动腰部,尽量避免腰部“扭伤”,平时多进行强化腰肌肌力的锻炼,并改善潮湿的居住环境,常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应及时就医,卧床休息,并密切配合诊治,预后通常是好的。,西医疗法 一、药物疗法 (1)急性期:泼尼松10毫克,每日3次,服药710天后,疼痛逐渐缓解,逐渐减量停药。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天静脉滴注710天。 (2)止痛剂:小剂量阿司匹林1.0克,每日3次;布洛芬200亳克,每日3次。 (3)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100毫克,每日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00300毫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 二、封闭治疗 常采用1一2普鲁卡因与泼尼松龙各l毫升椎旁封闭,35天后重复注射。 三、手术疗法 如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可行椎间盆摘除术。,中医治疗 【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 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 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5)股神经的体表定位: 是腰丛中较大的神经,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髂腰肌前面进入股三角,位于股鞘外侧,下行约3cm即分为多支: 1.股神经前皮质(分布于股前面下2/3的皮肤) 2.隐神经(亦为皮神经,伴股血管行经股三角,进入收肌管,继穿出该管,在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出现于膝关节内后方) 3.肌支(发出许多小支,支配缝匠肌、股四头肌与耻骨肌)。,股神经,(6) 腓总神经的体表定位: 起于第4-5腰神经及第1、2骶神经的后股,是坐骨神经的分支,沿腘窝外上界斜向至腓骨头前下方,绕腓骨颈,穿腓骨头 长肌分为緋深神经和腓浅神经。,腓总神经,(7) 腘绳肌的体表定位: 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 起自坐骨结节,向下分为二组,在膝后区向两侧分开,构成腘窝的内上壁和外上壁,并分别止于腓骨头、胫骨干内侧上部、胫骨内侧髁后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