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内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ppt_第1页
课件:内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ppt_第2页
课件:内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ppt_第3页
课件:内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ppt_第4页
课件:内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的护理,1,2,【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临床表现特点。 (2)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措施。 2教学难点 (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诊断/问题。 (2)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评价,3,(一)神经系统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脑、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 内脏神经,一、解剖、生理、病理要点,4,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5,(二)内囊 1.内囊区:包括壳核、内囊、丘脑。 2.内囊的神经纤维:影响大脑病灶对侧身体。,6,(三)脑血管 1.大脑中动脉 与颈内动脉相通,并直角发出较细的豆纹动脉供应内囊区血液。,2.椎动脉、基底动脉 供应脑干和小脑血液。,7,(一)头痛 (二)意识障碍 (三)言语障碍 (四)感觉障碍 (五)运动障碍,二、常见症状护理要点,8,头痛,头痛是指从眉以上至下枕部之间(包括额部、顶部、颞部和枕部)的疼痛。颅内的血管、神经和脑膜以及颅外的骨膜、血管、头皮、颈肌、韧带等结构受挤压、牵拉、移位、炎症,血管的扩张与痉挛、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等均可引起头痛。此外,全身性疾病和神经症也可以引起头痛。,9,1.护理评估 (1)病史:了解家族史、平时睡眠情况等。 (2)起病:急缓、持续时间、性质、部位、程度、伴随体征等。 (3)有无颅外因素:如眼源性、鼻源性头痛等。 (4)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 (5)病人心理状态。,10,2.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头痛 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脑部器质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2)焦虑 与反复头痛有关。,11,(1)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头痛情况及有无神志、瞳孔的改变,有无伴随喷射性呕吐。 (2)避免刺激 避免刺激性光线、饮食,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用力排便等诱发头痛的因素。对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头痛应积极检查,尽早治疗。,3.护理措施,12,(3)指导自我减轻头痛的方法。 1)血管扩张性头痛:采用头部冷敷以收缩血管。 2)脑出血病人:头部降温以减少脑组织耗氧、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 脑梗死病人:头部禁用冷敷以免影响脑的血液供应。 3)肌肉紧张性头痛:进行热敷及按摩以缓解肌肉痉挛。 4)血管性头痛:压迫颞额部动脉或颈总动脉,可减轻。 5)低颅压性头痛:采取去枕平卧位,可减轻。 6)高颅压性头痛:病人应卧床休息,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通过渗透性利尿降低颅内压。 7)注意避免头痛诱因,保持环境安静,器质性病变导致头痛要密切观察病情,与医生及时联系,配合治疗。,13,(4)用药护理 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服药。告知止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让病人了解药物依赖性或成瘾性的特点,如大量使用止痛剂,滥用麦角胺、咖啡因可致药物依赖。 (5)心理护理 指导病人转移注意力、缓慢深呼吸,听轻音乐、引导式想象。告知尽量避免情绪紧张、用力动作、失眠、噪声等,以免诱发或加重头痛。,14,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意识障碍 意识是指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 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减弱、缺乏反应或反应异常的一种精神状态。,15,1.护理评估 (1)病史 (2)意识障碍的程度 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 (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常见有去皮质综合征、无动性缄默症、植物状态等。 (4)有无伴随症状及体征 (5)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 (6)病人心理状态,可通过语言反应、疼痛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应、角膜反应来判断,16,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也可评价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及程度,17,2、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意识障碍/慢性意识障碍 与脑组织受损、 功能障碍有关。 (2)潜在并发症:压疮、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有受伤的危险 与昏迷病人长期卧床或谵妄有关。,18,3、护理措施 (1)病情监测 严密监测并记录生命征及意识、瞳孔变化;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与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和脑疝发生,观察有无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的表现。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平卧时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性义齿;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肩下垫高,使颈部伸展,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备好吸痰器,以便及时吸痰,必要时做好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机的准备工作,防止痰液淤滞呼吸道。,19,(3)生活护理 1)饮食: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便秘。鼻饲流质者应喂食前后抬高床头防止食物反流。 2)大小便护理:保持会阴部的干燥与清洁。 3)预防并发症:对昏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预防窒息;每23小时翻一次身,同时给病人叩击背部,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做好大小便护理,导尿病人要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预防尿路感染;昏迷病人慎用热水袋,防止烫伤。谵妄躁动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和自伤、伤人;有幻觉的病人,要防止走失和伤人毁物; (4)心理护理 (5)意识恢复训练,20,言语障碍,言语障碍可分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 失语症指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 构音障碍指由于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无力及运动不协调所致语言障碍。,21,1、护理评估 (1)病史 起病情况,既往语言能力及是否方言。 (2)目前语言能力 评估语言障碍程度,障碍类型(失语症或构音障碍 )。 1)失语症:失语症是由于大脑皮质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受损害所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Broca失语:又称运动性失语或表达性失语,口语表达障碍为其突出的临床特点。 Wernicke失语:又称感觉性失语或听觉性失语。口语理解严重障碍为其突出特点。 传导性失语:复述障碍为其最大特点。,22,命名性失语:又称遗忘性失语。患者常常“忘记”物体名称,但可说该物件的用途及如何使用,当别人提示物件的名称时,他能辨别是否正确。 失写:失写系书写不能。病人无手部肌肉瘫痪,但不能书写或者写出的句子常有遗漏错误,却仍保存抄写能力。 失读:病人尽管无失明,但由于对视觉性符号丧失认识能力,故不识文字、词句、图画。 完全性失语:又称混合性失语,其特点为所有语言功能均有明显障碍。常伴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23,2)构音障碍: 患者具有语言交流必备的语言形成及接受能力,听理解、阅读和书写正常,只是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导致运动不能或不协调,使语言形成障碍,表现为发音困难、语音不清、单调及语速异常等。 (3)发音器官有无病变。 (4)有无伴随症状及心理状态。 (5)实验室检查有无异常。,24,语言沟通障碍 与大脑语言中枢病变或发音器官的神经肌肉受损有关。,2.护理诊断/问题,2019/8/25,25,可编辑,26,3、护理措施 (1)指导有效沟通 鼓励病人大声说话并可以采取任何辅助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可借助卡片、笔、本、图片、表情或手势等提供简单而有效的双向沟通方式。 (2)语言康复训练 脑卒中所致失语症的病人,制定个体化的全面语言康复计划,可以在专业语言治疗师指导下,协助病人进行床旁训练。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3)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尊重病人,避免挫伤其自尊心的言行。鼓励家属、朋友多与病人交谈,营造和谐的亲情氛围和轻松、安静的语言交流环境。,27,感觉障碍,感觉障碍(sense disorder): 是指机体对各种形式刺激(痛、温度、触、压、位置、振动等)的感知缺失、减退或异常的综合征。,28,1、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时询问有无引起感觉障碍的起因,在无任何刺激的情况下是否有麻木感、冷热感、潮湿感、针刺感、震动感、自发性疼痛等。 (2)病人意识状态 了解有无认知、智能、神志异常情况。 (3)评估感觉障碍的类型 按性质感觉障碍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2类。 按部位感觉障碍分为末梢型、节段型、传导束型 交叉性等。,29,1)感觉障碍的性质 根据病变的性质,感觉障碍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2类。 抑制性症状: 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分离性感觉障碍:在同一部位仅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保存。 刺激性症状: 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感觉过度:轻微刺激引起强烈难以耐受的感觉。 感觉异常:没有外界任何刺激而出现的感觉。 感觉倒错:指热觉刺激引起冷觉感,非疼痛刺激而出现疼痛感觉。,30,2)感觉障碍的部位 末梢型感觉障碍:多见于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 节段型感觉障碍:多见于脊髓节段性病变等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多见于内囊病变等 交叉性感觉障碍:多见于脑干病变,31,感觉障碍的类型与病变部位,32,感觉障碍的类型与病变部位,33,感觉障碍的类型与病变部位,34,2、护理诊断/问题 (1)感知觉紊乱 与脑、脊髓病变及周围神经受损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患者浅感觉障碍所致的对机械性或温度性伤害缺乏保护反应,或者与患者有深感觉功能障碍致平衡能力下降,有可能意外摔伤有关。,35,3、护理措施 (1)避免感觉障碍导致的意外伤害 1)对有浅感觉障碍的病人避免因感觉障碍导致的伤害:衣服、床褥宜轻软、床上不可有锐器;肢体保暖需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且每30分钟查看和更换部位;对卧床病人排除压疮的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形成; 2)对感觉过敏的病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3)对有深感觉障碍的病人,要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强调不要在黑暗处行走,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预防跌伤。,36,(2)康复锻炼 1)可进行肢体的拍打、按摩、理疗、针灸、被动运动和各种冷、热、电的刺激。 2)每日3次用棉絮丝、毛线等刺激触觉;用热水、冷水刺激温度觉;用大头针刺激痛觉; 3)重视患侧刺激 4)让病人注视患肢并认真体会其位置、方向及运动感觉;让病人闭目寻找停滞在不同位置的患肢的不同部位,多次重复直至找准,可促进病人本体感觉的恢复。 5)可使用木钉盘训练上肢运动感觉机能。,(3)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感觉障碍的部位、表现、程度。 (4)心理护理 同情、关爱病人,多沟通、多解释。,37,运动障碍,运动系统由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组成。 要完成精细而协调的复杂运动,需要整个运动系统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 运动障碍(movement disorders)包括瘫痪、不随意运动和共济失调。,38,(1)病史 起病情况,过去有无类似发作,有无高血压、心脏病、感染、外伤等。 (2)身体状况 1) 瘫痪 是指肌力(骨骼肌的收缩能力)的减弱或丧失。 瘫痪的性质: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1.护理评估,39,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40,瘫痪的程度 肌力常用来判断瘫痪的程度。 0级: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地心引力,即 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肌力正常,41,瘫痪的类型: 单瘫:一个肢体或肌群的瘫痪称单瘫。病变部位在大脑皮质运动区、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和肌肉等。 偏瘫:一侧上、下肢及面部瘫痪称偏瘫。病变多在对侧大脑半球。 交叉瘫:病变同侧面部周围性瘫痪和对侧上、下肢的中枢性瘫痪,称交叉瘫。由一侧脑干损害引起。 截瘫:双下肢瘫痪称截瘫,常伴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多由脊髓的胸、腰段横贯性病变引起,如病变在胸段呈痉挛性截瘫,如病变在腰段呈弛缓性截瘫。 四肢瘫:四肢均瘫痪称四肢瘫。可见于双侧大脑及脑干病变、颈髓病变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42,2)肌张力: 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 肌张力减低 表现为肌肉松弛,肢体被动运动阻力小,关节运动范围大。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变硬,肢体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见于:锥体束损害锥体外系统损害,多见于帕金森病。 3)不随意运动 不随意运动是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无目的的面、舌、肢体、躯干等骨骼肌的运动。主要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包括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投掷运动等。 4)共济失调 是指由本体感觉、前庭迷路、小脑系统损害所引起的机体维持平衡和协调不良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常见的共济失调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脊髓性共济失调。,43,2、护理诊断/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 与大脑、小脑、脊髓病变及神经肌肉受损、肢体瘫痪或协调能力异常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共济失调所致躯体平衡功能障碍有关。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有关。,44,3、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生活照顾。 (2)安全指导:预防受伤,包括摔伤、烫伤、刺伤等。 (3)体位变换:偏瘫、截瘫病人一般每23小时翻身1次。 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偏瘫病人体位:尽量采取健侧和患侧交替卧位,少用仰卧位。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