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冒,河南中医学院 刘培民,2,肺脏生理功能和特点,3,肺脏生理功能和特点,肺为娇脏 全身之藩篱 出入之要冲 脏腑之华盖 一个不耐寒热的娇脏,要担当藩篱、要冲、华盖的重任,常常不堪重负。因此,一身之病,肺病最多。,4,主要证候及特征,肺病证,虚证,实证,1.肺气虚 2.肺阴虚,3.风寒袭肺 4.风热犯肺 5.痰浊阻肺,5,实证,风寒袭肺:咳嗽,痰白+外感表证:流涕、鼻塞、恶寒发热、身痛无汗。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鼻塞,黄涕,发热为主,恶寒清。 痰浊阻肺:咳嗽,痰多,咳不完,苔厚腻。,6,虚证,肺气虚:气虚+肺:疲乏无力+咳嗽无力,说话无力,风吹易感冒,恶风 肺阴虚:咳嗽无痰、少痰,声音嘶哑,潮热盗汗、形体消瘦,7,肺病治疗要点,1)实证味宜辛苦、虚证味宜酸收;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2)肺为娇脏,方宜清轻; 气味轻、质地轻、份量轻 3)直接治肺法:如清肺、泄肺等; 4)间接治肺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 5)重视调护(4点),8,体会与心得,有汗与无汗 肺气的疏泄和收敛亦是契机之一,第一节 感冒:目的要求,1. 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风寒、风热、暑湿、秋燥感冒的证治方药。,感冒的目的要求 2. 熟悉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3. 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及其病因及预后,11,概述,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喷嚏、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1.病名释义:感-感受;冒-触冒。,2.临床特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等。,3.发病季节:四时皆有,尤以冬春季为多。,4.称谓较多:伤风、冒风;重伤风;时行感冒等。,5.病症特点:少有传变;时行感冒或老弱病幼、或原有肺系 疾患,可能引起某些合并症。,12,历史沿革,内经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记载 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伤寒论 指出感冒有中风、伤寒之别,分别用桂枝汤、麻黄汤治疗。 诸病源侯论倡“时行之邪”致病之说 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 宋元以后,提出“感冒”病名,确立了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祛邪的原则 仁斋直指方诸风首提感冒病名,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元朱丹溪:“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至明清,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对虚人感冒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13,西医病名相关,感冒是中医的病名,上呼吸道感染是西医的病名,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出来的鼻咽喉的症状与中医的外感发热(又称感冒)的某些证型表现的相似,所以临床上通常将二者相混而用。,【病因病机】,一、病因 (一)外感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邪从 口鼻及皮毛入侵人体。 (二) 时行疫毒:天时疫疠之气从口鼻而入。,(三)正气不足:体虚、疲劳, 抗病能力差,加之外感六淫之邪 或时行疫毒入侵人体。,二、病机 卫表失和,肺失宣肃 肺失宣肃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外邪侵袭 卫表不和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7,病因病机小结,病因 风为主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风性轻扬,为病多犯上焦。 邪有兼夹:风与寒合-风寒证;风与热合-风热证;春夏之交,暑湿当令,多表现为风暑夹湿证候;秋季干燥,常与风燥结合。 时行疫气:发病快,病情重,多变,易传染、流行,不限季节。 正气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8,病机小结,外邪侵袭人体途径:口鼻(肺开窍于鼻)和皮毛(肺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人体感受外邪,则肺首当其冲。“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病位:主要在肺卫。病邪传变,由表入里,可涉及内在脏腑。 基本病机:邪袭肺卫,卫表失和,肺失宣肃。,19,诊断依据,病史(问诊) 感冒一般有气候骤变,感受风寒等因素可询,起病多急。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病情较一般感冒为重。 有寒温失宜、生活失调、起居不当、过度劳累及其他原因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等病史。 临床特征(主要):具有典型肺卫症状 初起可出现鼻窍和卫表不和症状,表现为鼻咽部不适,恶风、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 继而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肢体酸重等,或有胃肠道症状,纳差、腹泻、恶心呕吐,但以表症为主。,20,感冒与风温:早期两病症状相似。 风温:病势急,发热高,汗出热不解、旋即又起, 脉数不静,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悸、谵妄等传变如里的证候。 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病证鉴别(1),21,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无流行性。 时行感冒:因感受时行疫毒而发病,四季皆可发生,发病急,病情重,全身症状显著,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病证鉴别(2),22,相关检查,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偏高。 细菌感染可见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胸片 肺纹理增粗。,【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实证:形体壮实,正气未衰,病程短; 虚证:多素体虚弱,年老或大病后、病程长,缠绵难愈。,2、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 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吐痰清 稀色白,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 发热重,微恶风,咽痛,鼻流黄 涕,痰稠色黄,有汗,舌苔薄黄,边尖红, 脉浮数。,25,风寒表证与风热表证,26,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表热、表寒;辨兼夹它邪;辨普通感冒、时行感冒;辨表实、表虚。 治疗原则:因势利导,从表而解。在卫汗之可也。 证治分类 (分两大类:实证和虚证),(二)治疗原则 治疗总则:解表达邪。 风寒辛温解表 风热辛凉解表 时行感冒多属风热重证,除辛凉解 表外,清热解毒至为重要。,(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 【临床表现】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2019/8/31,29,可编辑,兼症: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薄色白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证机概要:风寒束表,卫阳被郁,腠理闭塞, 肺气失宣。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常用药例,荆芥10、防风10、苏叶8、豆豉15、葱白10、生姜10等解表散寒;杏仁8、前胡10、桔梗10、甘草6、橘红10宣通肺气。,加减运用: 风寒重证,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 挟湿者,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者,加 厚朴、陈皮、法夏、苍术或用羌活胜 湿汤加减,以祛风除湿。 兼气滞,症见胸闷呕恶者,用香苏散, 以理气疏肝。,2、风热犯表 临床表现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昏 胀痛,目胀面赤 兼症: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 失和,肺失清肃。 治疗原则: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代表方:银翘散加减,36,银翘散服法,连翘15 银花15 苦桔梗6 薄荷6 竹叶4 生甘草5 芥穗4 淡豆豉5 牛蒡子6 (一料量的药) 【用法】上杵为散。每服6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 注:必须原方的剂量和服法才有效。,加减运用: 发热甚者,加黄芩、石膏、知母以加强清热。 头痛重者,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 咽喉红肿疼痛酌配板蓝根、土牛膝、元参解毒利咽; 口渴重者,重用芦根,加花粉。 时行热毒症状明显,配大青叶、蒲公英、蚤休等清热解毒;,38,临证备要,葛苏汤(山东名老中医王逢寅经验方) 药物:葛根30-60g 苏叶8-10g 荆芥、防风、白芷各10-12g 麻黄6-9g 甘草3g 功用:解表发汗,解肌退热。 主治:风寒表证,加减可用于风热证。,39,3.暑湿伤表,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头身困重,胸腹涨闷,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发于夏季)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 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 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40,新加香薷饮,香薷12发汗解表、祛暑化湿为君药 鲜扁豆花15、银花12、连翘10辛凉芳香清透上焦气分之暑热为臣药 厚朴10化湿除满为佐药 加减运用: 暑热偏盛,烦渴者,加黄连、黄芩、山栀、荷叶、芦根以清暑泄热。 里湿偏重,口粘、胸闷泛恶、腹胀、便溏者,加藿香、苍术、法夏、陈皮和中化湿。 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以清热利湿。,41,4.秋燥证(外燥),一定是在秋季,久晴无雨之后,多数咳嗽痰稀、吐之不爽、鼻干嗌塞、无汗恶寒,舌苔亦干燥。 主症:发热恶寒,头痛,鼻咽干燥,干咳无痰或 少痰。 兼症: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少痰-凉燥 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咽干疼,干咳无痰温燥,证机概要:燥邪袭表,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辛润祛燥。 代表方:凉燥杏苏散 温燥桑杏汤 加减运用: 凉燥若腠理闭塞较重,无汗身疼者,可 加防风、葱白增强透表之功。 温燥腠理闭塞较重,可加薄荷透表;咽 喉红肿干疼者,可加玄参、射干清利咽喉。,5、气虚感冒 临床表现 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 楚,咳嗽,痰白。 兼症: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 言,反复易感。,舌 脉,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脉浮无力。,治疗原则: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 加减运用: 凡气虚易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增强肌表卫外功能。 表虚自汗出者,加黄芪、防风、浮小麦以益气固表。 若气虚较甚者,可加黄芪或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阳解表。,46,气虚感冒/阳虚感冒,方剂组成:党参15、茯苓12、甘草6、苏叶10、葛根15、前胡10、半夏10、陈皮10、枳壳8、桔梗10 阳虚症见:恶寒重,表虚自汗、四肢欠温,语声低微 方剂可选: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床小结 阳虚感冒之寒甚无汗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5-10g、附子10g、细辛5-10g。 寒轻有汗者,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10g、芍药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制附子10g。,47,6.阴虚外感(内燥),主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口鼻咽干燥,咳嗽少痰或无痰,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林黛玉型感冒,葳蕤感冒) 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 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治 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药:加减葳蕤汤,48,加减葳蕤汤,葳蕤(玉竹)15滋阴润燥为君药 葱白10、豆豉10、薄荷12、桔梗10解表宣肺,止咳利咽为臣药 白薇12凉血清热而除烦渴为佐 甘草6、红枣4枚甘润滋脾亦为佐,49,临证备要,郭淑云:凡阴虚内热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只去其风热之邪,不益其阴,则风热留恋不去,故常久治而不瘥。宜扶正攻邪,即滋阴而去风热:白茅根30g、芦根30g、玄参12g、知母10g、桑叶10g、菊花10g、薄荷10g、大青叶18g、甘草4.5g,【预防与调护】,一、生活起居方面,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保持足够睡眠;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流通。 二、饮食方面,宜实清淡富于营养,忌食生 冷油腻,多饮水,常食用葱、蒜、姜。 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四、汤药不宜久煎,药宜温热服用。,51,理论讨论,南方感冒多属风热、温热感冒?甚至没有风寒?三因制宜,不可拘泥。 时行感冒:多数人认为热毒占上风。伤寒论序中已告知: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52,理论讨论,感冒时进补会不会留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可以适当补补 。 为什么换季时易感冒?冬不养阳,春病必温;春不养阳,夏病必暑;夏不养阳,秋病必躁;秋不养阳,冬病必寒。 增强体质保健法,53,认识上的误区,运动可增强抵抗力 多休息,多喝水 输液治疗见效快 发热不高、发热时间不长、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运营模式创新与实践案例及市场调研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合作案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固体废物监测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老师改错数学试卷
- 青岛一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 六上期末冲刺数学试卷
- 黔东南小学考数学试卷
- 历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
- 廖春鹏出的数学试卷
- 液氧站施工方案
- GB/T 16886.12-202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 发泡模具验收报告
- 全国各气象台站区站号及经纬度
- 深圳市劳动法律法规参考手册
- 现金流游戏课件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平台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 钢结构与已建建筑的衔接
- 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