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运动疗法.ppt_第1页
课件:运动疗法.ppt_第2页
课件:运动疗法.ppt_第3页
课件:运动疗法.ppt_第4页
课件:运动疗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T之运动疗法,2,主要讲述内容,概述 定义、基本体位、运动处方、基本类型、常用设备、基本原则 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的技术 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牵张训练、牵引治疗、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步行训练、转移训练、水中运动疗法 。,3,主要讲述内容,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再学习技术。 代偿和替代原理的技术 能量节约技术、辅助具应用等。,4,概述,5,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6,PT的含义,物理疗法,身体、体力的,光、电、热、磁等物理因子的,(physical therapy,PT),理 疗,体疗 (运动疗法),7,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运动疗法定义,8,基本体位,功能位 指当肌肉和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可以使肢体发挥最佳功能的体位,通常为肌力平衡位,以利于最大限度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上肢多为屈曲位,下肢多为伸展位。 抗痉挛位 指肢体对抗痉挛的体位,用于中枢神经损害的患者。 体位与痉挛模式有关,原则上使肢体向痉挛的相反方向牵张,从而尽量牵张痉挛肌。,9,运动处方,指根据患者的临床和功能状况评估结果,以处方形式为患者安排的运动治疗方案。 基本内容 运动方式 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 疗程 注意事项,10,运动疗法基本类型,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的技术 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牵张训练、牵引治疗、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步行训练、转移训练、水中运动疗法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Rood技术、 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再学习技术。 代偿和替代原理的技术 能量节约技术、辅助具应用。,11,运动疗法常用设备,上肢运动治疗器械 下肢运动治疗器械 牵引器械 辅助步行器械 生活辅助器械 转移辅助器械 平衡训练器械 其他,如训练用垫和床、姿势矫正镜等。,12,运动疗法基本原则,因人而异 功能障碍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 循序渐进 量变积累达质变,功能重建需再学习,强度、时间、难度。 持之以恒 获得效应,效应消退。 主动参与 最佳效果。 全面锻炼 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生理、心理、职业、教育、娱乐。,13,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的技术,14,1、肌力训练,15,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长度无改变,不产生关节的活动。所作功为肌张力的增高。如抬高一重物的对抗重力的活动。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保持不变,可产生关节的活动。,肌力训练中肌肉收缩形式,16,根据肌纤维长度不同改变,可分为 等张缩短(向心性收缩):肌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向肌腹中央收缩,肌起止点缩短、接近。如肱二头肌等张缩短的屈肘。 等张延伸(离心性收缩):肌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长,肌起止端延伸,此时肌收缩主要控制肢体坠落的速度。如下楼时为支撑腿的股四头肌等张延伸。,等张收缩,17,防治肌肉萎缩 促进肌力 改善骨关节功能 纠正畸形 防治内脏下垂 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缓解疼痛,肌力训练的意义,18,肌力练习的机制,19,肌肉练习要引起肌群疲劳。因为无明显的肌肉疲劳也无超量恢复出现,肌肉练习也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要掌握适宜的练习频度,尽量使后一次练习在前一次练习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间隔太短,肌肉疲劳尚未完全恢复,继续练习将加重疲劳,引起肌肉劳损;间隔太长,超量恢复已消退,无从积累无法使肌肉收缩力增强。,遵循超量恢复规律原则,20,基本运动方式,电刺激运动 助力运动 主动运动 抗阻运动 等长运动 等张运动 等速运动,21,手法肌力测试(MMT)的评价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收缩 1 无关节运动,可触及肌收缩 2 在消除重力下运动 3 能抗重力运动至标准姿势或维持此姿势 4 能抗部分阻力运动至标准姿势或维持此姿势 5 能抗重力及正常阻力运动至标准姿势或维持此姿势,肌力练习方法的选择,22,肌力 训练方法 0 被动运动、电刺激运动 、 传递冲动练习 1-2 同上+肌电反馈(电刺激)、 助力运动、免负荷主动活动 3-4 主动运动 抗阻练习,肌力练习方法的选择,23,电刺激运动,用电刺激的方法诱导肌肉收缩,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形成,为主动运动做准备,适用于肢体瘫痪,肌力01级无法运动者。 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肌力,24,电刺激运动,25,助力运动,借助外力辅助和患者主动收缩完成的肢体活动。强调患者最大程度用力,仅给予最低限度的助力。 主要适用于肌力为1-2级的患者 治疗师或患者的健肢帮助 患者用健肢通过棍棒、器械等帮助 免负荷运动:滑轮、吊带、支撑滑板(肌力达2级时) 水的浮力去除肢体自身重力的运动,26,助力活动,27,指患者主动独立完成,无外力作用的肢体活动,以增强肌力和耐力,改善关节功能、心肺功能和全身情况。 主要适用于肌力3级的患者 各种日常活动、医疗体操、有氧活动训练,主动运动,28,患者主动进行对抗阻力的活动。 增强3级以上肌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抗阻练习方法 等张练习 等长练习 等速练习,抗阻运动,29,利用肌肉等张收缩进行抗阻练习。练习时,肌肉克服阻力作大幅度关节运动,故又称为动力性练习(dynamic exercise)。运动过程中肌肉产生的张力视阻力大小而定,在收缩过程中大致稳定不变,肌肉募集率过大则产生加速度运动。,抗阻运动等张练习,30,等张抗阻,31,渐进抗阻练习 ( 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PRE) 指抗阻运动强度逐渐增加的运动方式。 测定重复10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值10RM,依次用1/4、1/2、1倍10 RM值的阻力负荷进行三组各10次的运动练习,间隔23min。每周重复测定10RM值。据此修正练习时所用的负荷。,抗阻运动等张练习,32,利用肌肉的等长收缩进行的肌力练习。由于等长练习不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又称为静力练习(static exercise)。,抗阻运动等长练习,33,等长抗阻,34,优点:等长练习中肌肉张力大幅度升高,可产生明显的训练效应,同时操作方便,可在肢体被固定、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或存在某些关节损伤或炎症等情况下进行,可及时预防肌萎缩或促进肌力恢复。 缺点:是被认为主要增强静态肌力,无助于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同时有显著的角度特异性,故一般认为只对增强练习角度附近约20度范围内的肌力有效。,抗阻运动等长练习,35,基本方法 “tens”法则: 收缩10 s后休息10 s,重复10次为一组练习,每次训练作10组练习。这样每次训练共作100次,累计1000 s的等长收缩练习。,抗阻运动等长练习,36,多角度等长练习(multiangle isometric exercise,MIE) :为了克服等长练习的角度特异性,需扩大等长练习的作用范围。多角度等长练习法,即在整个关节运动幅度中每隔20-30度作一组等长练习。,抗阻运动等长练习,37,等速练习用专门的等速练习器进行。运动时,肢体带动仪器的杠杆围绕着与关节运动轴心相一致的机械轴心运动。此机械轴心的运动速度事先设定,在运动中不能超过,即肢体启动达到设定速度后不会再产生加速度,肌肉收缩产生的运动力矩由仪器产生同样大小的阻抗力矩加以抗衡,此力矩大小可由仪器作同步显示。,抗阻练习-等速练习,38,39,优点 顺应性阻力,关节在ROM内始终承受最大阻力 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 不同训练速度,适应功能性速度需要 安全性较好 信息反馈,作最大及次大收缩练习,鼓励患者 全幅度及短弧练习 向心、离心练习 评价定量化,参数多,客观、准确,抗阻练习-等速练习,40,缺点: 昂贵,不易普及 操纵较费时 技术要求较复杂,需专门培训,抗阻练习-等速练习,41,合理选择训练方法 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遵循疲劳与超量恢复原理 注意无痛锻炼 充分进行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准备强度放松 适当主观鼓励 注意心血管反应,肌力训练注意事项,42,2、耐力训练,43,耐力训练定义,指持续运动的能力,相当于运动强度、时间或重复次数的乘积,包括: 全身耐力 肌肉耐力 速度耐力 专门耐力,44,全身耐力,全身耐力指进行全身活动的持续能力。 全身运动耐力的决定因素是机体有氧代谢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和骨骼肌代谢能力,临床上把全身耐力训练成为有氧训练(aerobic training)。,45,其它耐力,肌肉耐力指肌肉进行持续收缩和反复收缩的能力,也称力量耐力。 速度耐力指特定速度运动的持续能力。 专门耐力指进行专门活动的持续能力。,46,耐力和力量训练对骨骼肌代谢和功能的影响,47,全身耐力训练,也称有氧训练,即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或全身耐力的锻炼方式。 常用于健身强体和心肺疾病、代谢疾病和老年人的康复锻炼。,48,全身耐力训练,运动方式 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车、划船、滑雪、跳绳、登山等。 运动量 运动过程中所做的功或消耗的能量。 基本要素:强度、时间、频率。,49,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可用运动负荷/时间(min)表示,如5km/h。 靶强度 运动训练时将基本训练目标强度称为靶强度。 一般选择5080%VO2max的强度。 METs与VO2相关,是运动强度相对指标。 靶强度一般为5080%METmax。 靶心率 Jungman法:180(170)年龄(岁) 一般为7085%最大心率。 主观用力记分(RPE) 最容易采用,适用于家庭和社区康复锻炼。,50,主观用力程度分级,根据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分 07轻微用力 09稍用力 11轻度用力 13中度用力 15明显用力 17非常用力 19极度用力,51,运动时间,准备活动510min 强度活动1540min 放松活动510min 特定运动总量的情况下,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成反比。 安全训练:减小运动强度,增加运动时间。,52,运动频率,每天或隔天运动一次(每周35次) 2次/周,效果不佳。,53,运动量,运动量达到一定阈值才能产生训练效应。 每周的运动总量应在7002000KCal。 步行或慢跑1032Km。 7002000KCal,并不增加训练效果。 7002000KCal,不能提高运动能力。 能量换算 能量=代谢当量(METs)3.5体重(Kg)200,54,训练程序,准备活动(warm-up) 510min 强度为靶强度的1/2左右 强度活动 1540min 强度为靶强度 整理/放松活动(cool-down) 510min 强度为靶强度的1/2左右,55,注意事项,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注意心血管反应 保证充分的准备和结束活动 注意心血管用药与运动反应之间的关系,56,过度训练的反应,不能完成运动 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 运动后无力或恶心 慢性疲劳 失眠 关节酸痛 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突然出现明显变快或变慢。,57,肌肉耐力训练,小负荷、多重复,以提高肌肉收缩耐力的训练方式。 训练器械:哑铃、沙袋、墙拉力器等。,2019/8/31,58,可编辑,59,3、关节活动度(ROM)训练,60,肢体制动、神经损伤或其它原因所致的失用、关节内外的创伤或炎症、关节手术及肌肉肌腿挛缩,都可引起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挛缩及关节内外粘连形成,致使关节活动度受限。,ROM障碍原因,61,关节活动度训练机制,关节周围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 胶原纤维的弹性特点 缺乏应力牵张的条件下有自行收缩的倾向 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可以延长 大部分为弹性延长短暂牵引 小部分为塑性延长反复、多次、持续牵引,62,原则和目标,原则 逐步牵张挛缩和粘连的纤维组织 目标 利用反复、多次 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张,促使挛缩、粘连的纤维组织松弛,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63,关节活动度练习方法,主动运动 多轴关节的各方向运动依次进行 由患者根据疼痛感觉控制用力程度 较适于早期未被固定部位 活动方式:徒手活动、医疗体操,可通过器械活动加强治疗的效果,64,关节活动度练习方法,主动助力活动 器械助力 悬吊练习 滑板练习 水中减重训练 滑轮练习,65,被动运动 手法被动活动 器械被动活动 自重牵引 关节松动技术,关节活动度练习方法,66,关节松动技术,1级:治疗者在患者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 2级:治疗者在患者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不接触关节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3级:在患者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触及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使关节周围组织紧张 4级:治疗者在患者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触及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使关节周围组织紧张,67,关节松动技术,68,关节松动技术,基本手法 摆动 滚动 滑动 旋转 分离,69,关节松动技术临床应用,关节疼痛引起的活动受限 关节长期制动引起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 1- 2级主要用于由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3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同时伴有关节僵硬 4级用于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活动受限,70,关节松动技术禁忌症,由于损伤所致的关节活动过度 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积液(积血) 关节感染、炎症的急性期 任何原因引起的关节面破坏,71,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 用于髋、膝、踝、肩、肘、腕等关节的下列情况: (1)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骼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2)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韧带重建术、滑膜切除术后; (3)创伤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 (4)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 (5)关节软骨损伤、自体骨膜或软骨膜移植修复术后。,连续被动运动,72,连续被动运动,73,(1) 持续牵引关节周围组织,防止纤维挛缩和松解粘连。 (2) 关节面相对运动及关节内压周期性改变,加速关节液流转及更新,对关节软骨交替加压与减压,可促进软骨基质内液与关节液之间的交换,保持软骨营养,防止其退变。 (3)促进软骨修复,使关节面获得较好塑形,减少发生骨关节疾病机会。 (4) 减轻韧带萎缩,增加修复的韧带强度。 (5) 可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疼痛。 (6) 作用时间长,运动缓慢、稳定、可控,安全、 舒适。可在关节损伤或炎症时早期应用而不引起损害。,连续被动运动机制,74,4、牵张训练,75,牵张训练,利用主动或被动手法,拉长痉挛或缩短的肌肉、肌腱、韧带或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兴奋或者抑制肌肉的收缩,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的伸展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一种方法。,76,牵张训练,77,78,5、牵引治疗,79,将牵拉力施加于患者身体, 以减轻或去除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 松解关节粘连, 缓解肌肉痉挛等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用于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神经压迫、纠正关节挛缩等。,牵引治疗,80,6、呼吸训练,81,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下的呼吸法。 思想集中,肩背放松, 先呼后吸,吸鼓呼瘪, 呼时经口,吸时经鼻, 细呼深吸,不可用力。,82,腹式呼吸,腹式呼吸锻炼前的准备工作是:戒酒、排便、放松腰带。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或站或躺,姿势不限。 腹式呼吸的关键是:无论是吸还是呼都要尽量达到“极限”量,即吸到不能再吸,呼到不能再呼为度;同理,腹部也要相应收缩与胀大到极点,如果每口气直达下丹田则更好。,83,7、放松训练,84,放松训练定义,relaxation training /therapy ,又称为松弛训练/放松疗法。是指通过主动地松弛肌肉或/及精神而达到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身心放松的锻炼方法) 。 肌肉与精神的放松是相辅相成的,训练时应兼顾。,85,放松训练方法,对比法(渐进松弛法) 交替法(缩颉抗肌) 暗示法 下垂摆动 肌电生物反馈 放松体操 气功、冥想(TM)、瑜珈(Yoga),86,渐进性松弛法,也称对比法、JACOBSON法。 1938年EJacobson描述了一种使肌肉逐渐放松的自我训练技术,称之为渐进性松弛训练(progressive relaxation training)。该方法要求被试者首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和肌肉松弛之间个人感觉上的差别(对比),从而能使自己主动掌握松弛过程;然后进一步加深松弛训练,直至能自如地放松全身肌肉,进而形成全心身的放松。,87,渐进性松弛法,其生理依据是肌肉强有力收缩后,通过诱导的原理可使同一肌肉产生相同强度的松弛。通常要先使患者反复练习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以提高肌肉的感觉,才能使肌肉真正得到松弛。,88,渐进性松弛法,89,8、平衡训练,90,平衡训练,平衡:指人体在静止或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平衡训练:指维持和发展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用于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骨关节疾病患者,也用于内耳病变等。 原则 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 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坐站位平衡 稳定基底活动基底,91,9、协调训练,92,协调训练,Coordination training 协调训练: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93,10、步行训练,94,步行训练,Walking training 基本方法 分解动作训练 平行杠步行训练 扶拐步行训练 独立步行训练,95,11、转移训练,96,转移训练,Transfer training 指提高患者体位转换能力的锻炼方法, 包括 床上转移 卧-坐转移 坐-站转移,97,12、水中运动疗法,98,水中运动疗法,Hydrotherapy 水中运动,损伤机会小。 辅助运动 抗阻运动 平衡训练 协调训练 步行训练,99,神经肌肉促进技术,100,定义,N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technique 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 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 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101,Rood技术,Rood技术的核心是对运动终板较丰富(一般为肌腹)的皮肤区域施加机械刺激或温度刺激,诱发或抑制骨骼肌运动,达到恢复肌肉正常运动模式的目的。 经过不断利用感觉的反馈修正,逐步在大脑皮质水平形成和谐的运动控制。,102,皮肤刺激,触觉刺激法 快速擦刷 采用软毛刷,以80100次/min的速度逆毛孔方向擦刷待兴奋的肌肉皮肤表面的毛发35 s,同时要求患者用力收缩。如果30 s后仍无反应,则重复刺激23次。 轻微触摸 用手指轻微触摸或轻扣患者皮肤,促进肌肉收缩。 局部施加深重的压力或柔和的触摸 可以抑制肌肉收缩或降低肌肉张力。 温度刺激法 应用冰块擦刷或轻触皮肤5 s,可促进肌收缩。而在皮肤持续给予冷刺激则起抑制肌肉收缩的作用。,103,本体感觉刺激,兴奋手法 快速牵伸肌肉;轻叩肌肉的肌腱或肌腹;快速挤压肌腹;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施加牵伸;牵伸手或足内肌;抗阻收缩;挤压关节;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