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4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检测夯基提能岳麓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4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检测夯基提能岳麓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4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检测夯基提能岳麓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宋明理学 (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佛教取得统治地位B儒学出现危机C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道教的发展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教合一的认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亦官亦隐”“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援佛入儒”可知唐朝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2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A人性本善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D克服私欲,回复良知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人性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方法论,故C项错误;“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属于心学思想,二程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故D项错误。3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解析:选D。“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说明“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但这只是作为立论的基础而非核心,故A项错误;“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说明三纲五常是“理”的体现,故B项错误;“各得之以为性”说明“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但这只是为后面的结论做铺垫,故C项错误;“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说明“理”在社会领域就表现为三纲五常,故D项正确。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解析:选B。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而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明显带有科学性,故选B项。A、C、D三项均在强调伦理道德,可排除。5最早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是()A陆九渊 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解析:选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属于心学的内容,其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守仁,按照题目“最早”的限定,本题选A项。6在中国古代,区别于程朱理学,开创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是()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D林则徐解析:选C。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故C项符合题意。7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批判了清政府刑罚吏治的严酷 B看到了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性C主张日常生活应遵循理学观念 D肯定宋明理学维护了清朝统治解析:选B。“酷吏以法杀人”反映现实中的统治方式,不见得指清政府,故A项错误;“后儒以理杀人”“死于理”反映了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束缚,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对理学的批判,不是顺应理学,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理学对人性的束缚,而不是肯定,故D项错误。8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CD解析:选C。根据所学可知,体现的是个人修养问题,与社会责任感无关。其他名句表达的情感都与社会国家的发展、兴亡紧密联系,强调的都是人的社会责任感,答案为C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中的两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中华读书网材料二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1)据材料一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和二陆的主要分歧。(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解析 (1)可主要依据材料获取和归纳信息,难度不大。(2)依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等信息进行归纳。(3)是本题的立意所在,要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