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ppt_第1页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ppt_第2页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ppt_第3页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ppt_第4页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五行生克圖,中医护理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医护理发展史,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饮食必时”、 “洒扫庭内”、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喜怒忧思悲恐惊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华佗,中医护理发展史,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孙思邈千金方首创葱管导尿法、灌肠等 充实阶段:宋金元 食疗养生、调护 成熟阶段:明清 李时珍本草纲目 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发展 1959中医护病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理优势,理论特色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优势 护理操作优势,中医药局印发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全文), 2010年07月30日15:0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0日电 据中医药局网站消息,为加强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总结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中医药局印发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全文),中医历来高度重视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护并行没有分家 医家集看病、抓药、煎汤、护理于一身 弟子和家属代劳 专业的护理人员 古老又年轻,中医药局印发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全文),工作内容 1.生活起居护理 主要包括病室及环境、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 2.饮食护理 主要包括普通膳食、治疗膳食护理和饮食健康养生指导等。 3.用药护理 主要包括中药内服、灌肠、熏洗、足浴、贴敷、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药食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等。,中医药局印发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全文),工作内容 4.情志护理 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护等。 5.康复护理 主要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如太极拳、八段锦)、音乐疗法等。 6.专科护理 主要包括疾病护理、症状(体征)护理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四时气候与人体 地区方域与人体 昼夜晨昏与人体,辨证施护,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1、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运用问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 如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目光神态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两个方面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深浅。,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治疗情况、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情志状态等,为辨证施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如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只能由问诊得到资料。,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包括脉诊、按诊两个方面,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病变局部的部位、性质、大小等。,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护理的基本原则 扶正祛邪 护病求本 标本缓急 三因制宜 预防为主,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辨证施护,1 中医护理评估 2 中医护理诊断 3 中医护理计划 4 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中医护理评估,“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中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中医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例,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 护理措施: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病人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给以清淡半流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病人直接吹风。,例,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向病人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向病人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指导病人及家属 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在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随时评估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病人有关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应用中西医理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时实施有效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并进行正确评价。通过中西医理论观察、分析病人现存的健康问题,给予辨证施护,达到预期效果的护理过程。,运用好辨证施护方法的几个条件,学习中医护理必须学好辨证施护 必须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破一张文凭包用一生的观念,学习中医知识绝非一日之功。 临床护理中要勤于思考,勤于观察。 要有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我院护士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内容丰富,中医护理特色明显 实用性强,能针对性解决一些问题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经济、安全、有效、病人易接受,我院已开展的中医护理项目,针刺 灸法 脐火疗法 拔罐法 刮痧 熏洗法 中药换药 中药离子导入 气功疗法 中药灌肠 热敷 中药结肠透析 利用穴位的低频电子脉冲治疗 耳穴等,我院护士应用中医护理的能力,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标准 加强培训与考核,实践与示教相结合 每个护士至少完成100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以理论指导操作,我院中医护理技术的建设,各科根据本科室的疾病特点和护理原则,确立辨证施护病种,选择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加强重点科室专科建设,重点专科开展的项目不少于2项,逐步建设成特色优势项目,我院中医护理建设,加强临床护理人员中医理论、中药学理论、中医经络学说的学习培训 护理部每月统计各科中医辨证施护病历的书写,专人检查改进,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护理部每月统计各科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及开展次数、疗效,我院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建立中医护理专业组,定期举行中医技术交流会,开展中医护理会诊 发展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