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 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 散”;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让我们走进孟子,领会一下他的“仁政”主张,学习借鉴他高明的论辩艺术,品味他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单元序曲,第三单元,劝 学 登高见远假舆马以致千里,君子日日学则终成大业;顺风闻彰借舟楫而绝江河,吾辈时时思则日臻妙境。这是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他的劝学中,为我们论述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正如培根说过 的,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感悟荀子“为学之贵”的劝导。,第三单元,*过 秦 论 一代叱咤风云的帝王在君临天下后顿时黯然失色,一个庞大的王朝在成就霸业后顷刻间土崩瓦解,秦王朝到底怎么了?楚汉战争后诞生的汉朝是否会像秦朝那样短暂易逝?怎样才能保持着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许多有志之士在苦苦思索着,探索着,总结着,终于,过秦论以其卓绝的见解横空出世。,*师 说 从师勤学为圣,且圣益圣;耻师懒学为愚,将愚愈愚。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但到了唐朝,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招来路人的讥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顾流俗的韩愈出现了,他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华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诗海拾贝 孟 子 宋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篇一读想风标。 不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赏析】 诗人在推行“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过程中,遭到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元老重臣的反对,被人说成“背儒崇法”,被人视为“迂阔”,其情形就与当年孟子相似。本首诗写出了古人和自己的理想抱负彼此相同,但遭遇相似,有共同的孤独感。最后一句“故有斯人慰寂寞”,古人(孟子)视我为朋友,安慰我,温暖我,感动我,使我寂寞的心灵充满活力,故才能始终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气魄,不屈不挠,奋斗不懈,唱出了心中最深沉的音符。 【思考】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语林撷英 一、文本名句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孟子名句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离娄下)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尽心上)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滕文公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梁惠王上),通“毋”,不要,通“斑”,斑白,通“途”,道路,通“毋”,不要,费尽心思,谷物收成不好,荒年,考察,打比方,做比喻,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道理,形容词,几、若干,形容词,密,副词,屡,名词,数目、数量,副词,完、尽,动词,打败对,动词,超过,形容词,优美的,名词,兵器,名词,武力,名词,军队,名词,士兵,介词,用,介词,凭借,介词,按照,介词,把,名词作动词,敲鼓,名词作动词,种植,名词作动词,穿上,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名词作动词,称王,供养活着的人。,可以凭借。,这样(如此),却。,不要归咎。,7特殊句式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_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_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 申之以孝悌之义 _,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8成语积累 五十步笑百步:_ 弃甲曳兵:_,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作者卡片,背景呈现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不断地同他探讨有关治国的道理。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知识链接 四书五经: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此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作“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1本文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我的答案:_,本文的基本内容是劝梁惠王施行仁政。,2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从文中找出原句回答。 我的答案:_ _,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表现出梁惠王什么心理?这与后文有何联系? 名师指津 抓住“寡人之民不加多”,概括出梁惠王的想法。从孟子谈话的艺术中,找出这样写的意图。 我的理解 表现出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于自己的心理。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2孟子为什么说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的区别? 名师指津 指出梁惠王实行的措施的实质,点出他这样做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自己扩张土地,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 我的理解 梁惠王“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扩张土地、敛取资财的需要罢了,这和其他诸侯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推行“仁政”,梁惠王的所谓“尽心”于国和“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3这篇文章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 名师指津 在文中,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意在强调梁惠王的治国与其他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 同,都是霸道,而非王道,这种方法必然适得其反,造成恶果。 我的理解 五十步和百步只是数量上有所不同,本质是一样的。同理:如果说梁惠王的治国政策和其他国君相比,只是尽心的程度不同的话,本质也是相同的,目的都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都是让百姓去送死,他们采取的治国政策都不是王道,而是霸道,是虐民暴政。老百姓看穿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不会来送死,所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孟子认为“王道”可以分两个阶段实现,这两个阶段是什么?各自的标志是什么? 名师指津 对两个阶段的概括要结合文本内容,要抓住文中的“王道之始”和“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两点进行梳理。 我的理解 重民时、节物用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制恒产、行教化实现温饱,尊老养老王道之成。,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名师指津 先指出这三组排比所要表达的内容,再指出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我的理解 三组排比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6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名师指津 这篇文章通过写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王道思想,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后三个自然段中,作答时,要认真梳理。 我的理解 孟子在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时,提倡实行王道,王道的核心是仁,以仁为政就是仁政。孟子所说的仁政,是用仁义之心来爱民。在本文中的具体内容是:,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你是怎样认识孟子的仁政思想的?请从现代社会的角度谈一下你的观点。 名师指津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孟子的仁政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分析时,既要结合文本,指出其具体做法,又要联系现实,解读其实质和价值。,我的理解(观点一)孟子所说的“王道之始”首先是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 憾”;其次是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他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重视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在当时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观点二)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材木不可胜用也。”这其实和现代人关心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一致,以便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而现代的环保意识,则是鉴于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状况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不只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观点三)孟子强调“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推崇孝敬老人,强调“老有所养”,对当今社会如何做好老年人的晚年安度工作,是有着重大启示的。,注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n)。魏国都城在大梁(在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于对于。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然这样。政政治,政事。无如没有像。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民百姓。加少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妙用比喻,生动形象 写法指导 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然后以“五十步笑百步”之喻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这就生动形象、有趣有理地陈说了事理,辨明了是非,达到了雄辩性、逻辑性、鼓动性、说服力的高度统一。,比喻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 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比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 调。,2注意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 3要通俗、形象。一般来说,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随堂练笔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书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汉字不仅形体优 美,而且内涵丰富。请写一段文字以表现汉字之美。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范文示例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甲骨文行笔如画,恰似远古的梵音回荡在历史的天空;篆体古朴精致,犹如一道佳肴令人回 味悠长;隶书端庄敦厚,楷书隽秀大方,行书玉树临风,草书笔走龙蛇。汉字之美,美在灵性如诗,横竖点撇捺 钩,每一个符号都是性格的精灵,所组成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片神奇的天空。美哉,汉字!你是一幅巨大无边的历史画卷,你是一曲震撼宇宙的交响乐曲,你是一首意味无穷的美妙华章。你更是一根无形的绳,连着历史与未来,连着浓浓的华夏血脉亲情;你是东方沃土上永不移动的河 床,承载着炎黄百姓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深厚灿烂的民族文化。,孟子的现代意识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这样一段话:“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孟子告诫梁惠王要爱惜民力,遵循自然规律,与民休息,让物类繁殖,从而实现丰衣足食的话语。这段文字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有先见之 明。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孟子就已经认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并且看到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这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适用话题,忧郁的老儒 王天由 我是在一个雨夜走近孟子的,那夜很静。寂静中,我直视着孟子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种被称为“忧郁”的东 西。,孟子的思考极为缜密,孟子曾提出一种关于“人”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此四者,非人也。”虽然,孟子对人行为准则的诠释,并没有超越孔子的“仁”和“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将孔子侧重个人修养的“仁”和“道”,发展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曾天真地幻想过这样的一种小康社会:“五亩之 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我想他的这些想法一定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冷嘲热讽,可他全然不顾,坚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疑,孟子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人民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时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混乱时期,孟子的这些思想,则是许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 虽然,孟子满肚子的治国韬略,虽然他也像孔子一样,四处游说诸侯,可无人采纳他的意见,以为他的主张“迂远而阔于事”。他只得在65岁以后,沮丧地退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的成长故事在挑战中成长记事作文5篇
- 活动策划与志愿服务合作承诺函9篇
- 技术团队成果报告评审流程模板多版本比对
- (正式版)DB15∕T 3253.5-2023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规范 第5部分:熟面食》
- 初中英语语法从句学习教案
- 地球妈妈的家书800字(8篇)
- 团队建设与团队沟通辅助工具包
- 客户关怀与服务水平监测表模板
- 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合规性检查工具
- 农业种植基地土地托管合同
- 金属学第三章
- 人工智能训练师(5级)培训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小学科学-哪杯水热教学课件设计
- 酒店明住宿清单(水单)
-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 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报告1212
- 教学第七章-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课件
- 应急值班值守管理制度
- 外国文学史-总课件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补充说明
- 房屋租赁信息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