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一节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国外社会保障的模式和改革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第一节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保障的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人类社会早期,已出现了最原始的社会救助。 中世纪以后,人类互助共济的习俗与宗教的泛爱精神紧 密结合,社会保障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形式多种多样。中 世纪社会保障的特点: (1)保障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贵族地主的好恶 和当年收成的好坏,没有任何法律约束; (2)这种保障存在着相当大的主观任意性和不可预测性;,(3)这种保障以施舍为特点,属于教区或贵族地主的 自我保护方式。 从欧洲社会发展历程上看,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社会 保障制度,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标志是法国的福利改革 和英国的济贫法的出台。 法国的福利改革 1、法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形式进行调整。 2、社会保障从单一缓解社会冲突转变为向社会成员 提供劳动机会,以维持生产关系,从而具有既实行福利 救助又保障生产的双重性质和功能。,英国的济贫法 1、英国济贫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2、济贫法的主要内容: (1)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向教区内居民和房地产 所有者征收济贫税; (2)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 (3)建立收容场所,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了劳动能力 的人;,(4)建立“贫民习艺所”,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 (5)提倡父母子女的社会责任; (6)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等。 3、济贫法的特点: 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的性质。 4、新济贫法的产生、主要内容及意义: 社会救助是公民应该享受的合法权利,也是政府应尽的 义务。,为开展社会救助工作,需要专门训练社会工作人员,同时 成立济贫法管理局,负责济贫工作。 把社会救助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使社会救助 成为一种制度。 5、济贫法诞生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济贫法的制定,在主观上是为了阻止劳动力的流动, 稳定社会秩序,消除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但在客观上却,使社会保障的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济贫法的诞生,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济转化为 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这种职能的转变,使得社 会保障摆脱了原有的地域狭隘性的特征,走上国家化、社 会化的道路。 济贫法的原则和理念,至今仍然是许多资本主义国 家制定公共救助立法的重要依据。,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2、欧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1)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因: 第一,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是政治斗争发展的产物; 第二,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有一定的理论渊源,与当时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有密切的联系。,(2)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二是坚持以缴费作为享受保险条件的原则; 三是坚持保险费用多方承担的原则。 (3)德国三部保障法规的缺陷: 第一,社会保障兼有福利性与劳动性的双重性质,而不 是纯粹福利性的;,第二,社会保障的对象并不是全体公民,也不是最需 要救济的贫民,而是所有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社会保障的职责只是局部性而不是全局性。 (4)三部保障法规颁布的意义: 标志着社会救济开始演化为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世 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正式建立。 2、欧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在美洲,社会保险制 度建立的时间比欧洲稍晚。,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 部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全国性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 题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它不仅确立了社会保 障制度的一般原则,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也对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保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到美国社会保障法的 实施,形成了由国家财政出资的济贫和受益人缴费的互助相 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社会保障的发展 第一、社会保障全面化,保障项目迅速增加。 第二、社会保障全民化,全体国民普遍地享受到社会保障。 第三、社会保障性质发生“质” 的变化,即由以“济贫” 为主转向“福利”为主。 第四、社会保障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变动。,一、社会保障全面化,保障项目迅速增加 英国: 1942年贝弗里奇向议会提交了一份关于“社会保险 及有关服务”的报告。根据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保障原则,英国 1942年通过了家庭津贴法。 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后开始着手实行社会保障的国家化。 1946年通过国民保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和国民保 健事业法,1947年通过国民救济法。 英国1948年7月5日全面实施这五项法案,基本上建立起社 会保障制度;1948年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西欧国家:社会保障逐渐向全面保障发展。 除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工伤保险三大项基本保 障外,各国纷纷设立了各种补助和救济项目,包括孕妇补 贴、产妇补贴、幼儿补贴、学童补贴、住房补贴、低收入 家庭补贴、寡妇补贴等等,真正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 的全面保障。 二、社会保障全民化,全体国民普遍地享受到社会保障 首先,社会保障的面比较广。1946年英国制定国民保,险法,几乎每个英国公民都可以享有社会保障。二战以 后,西德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险也是接近全民性的。 其次,社会保障成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二战以后, 西欧各国社会保障普遍地由个人、团体或国家单方面地承 担社会责任,变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投票,取决于在各个阶层、 各个集团的利益之间进行平衡。 三、社会保障性质 发生“质” 变,由以“济贫”为主转向“福利”为主,二战以后,西欧主要工业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使得原来主 要是解决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的社会保障,转而变成如何提 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问题。经济的繁荣使西欧许多国家已经 有能力以“福利保障”代替“济贫保障”。,四、社会保障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变动 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对经济和社 会生活进行干预。干预的结果虽然提高了劳动人民生活的 质量,但没有根本地改变贫富悬殊的状态,相反造就出一 批新的福利阶层。 兰普曼的统计显示:抚养子女的单身母亲、老年人和 残疾人得到社会保障所提供的福利的56%,而这些人只占 总人口的 25%。雷格兰特调查统计显示:在社会保障的其 它项目的受益者中,富人占了优势。,第二节 国外社会保障的模式和改革 一、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二、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2、“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3、“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4、“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1)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也称为“传统型”社会 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典型 代表。 (2)特点: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并 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费用采用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 助的形式;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 相联系;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不建立以给付 为目的的个人账户;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社 会保险制度中的长期项目以代际转移方式运行。 (3)优点:重视社会保险中权利与义务的密切联系,强 化自我保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效率原则;同时,保 险基金在成员间统筹使用,符合大数法则原理,也体现了保,险互助互济的宗旨。 (4)缺点:采取现收现付方式筹集基金,费率受人口年龄结 构与人口就业比例影响很大,在人口老化、就业比例下降时,费 率会过高而难以承受,因此,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人口迅速老 化的国家或地区,必须对不断上升的费率有所准备。 2.“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1)这种模式以英国、瑞 典为典型代表。始于1941年英国政府委托贝弗里奇负责制定战后 实行社会保障的计划。,(2)英国 英国政府战后(1944-1946)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成为当时拥有最先进的 社会保障体制的国家,并于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 “福利国家”。所谓“福利国家”,按英国工党1945年在 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 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福利国家” 内容十分广泛, 包括全民医疗、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经过此后 20年的改进完善,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成 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高福利化、统一管理体制、为公民提供 “一揽子”预防性保障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作为最后 责任人承担最后责任。 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内容广泛而具体,已经到 了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地步;为实施“福利国家”政策,英国 政府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管理机构。,(3)瑞典 瑞典自1948年开始,也致力于建设“福利国家”。 按照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原则,所有公民都有权获得基本生 活保障,并由国家承担多种风险。 保障内容除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外,还有儿童、 遗属、单亲家庭、住房、教育和培训津贴。除现金津贴外,还 提供医疗、护理等项服务。,(4)优点: 体现了社会公平;使居民能享受很高的福利水平;能够有 效地降低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5)缺陷: 容易使劳动者产生懒惰和依赖的心理;由于企业承担保险 费过重,导致企业产品成本加大,降低了企业生产销售的积极 性;政府财政负担过重。,3.“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1)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等 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 (2)前苏联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受保人不缴纳任何 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偏高,如退休金一般在原工资的 70%以上;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劳动贡献 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这种社会保障模式,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4.“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1)这是一种个人缴纳保险费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新加坡 为代表。 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 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 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记入每个 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会员所享受的待遇,只在其 账户的公积金额以内支付。,这种制度最初只是用在养老制度方面,后来,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成综合性的包括养 老、住房、医疗在内的制度。 (2)特点: 要求会员首先自立,依靠自己;在因工资收入低下、存 款达不到最低限额时,由家属填补,会员之间并无调剂互助。 (3)优点: 实现了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实现了自我保障;积累了丰 厚的基金,支持并帮助了国家的经济发展。,(4)缺陷: 在受保人之间不存在收入再分配,不能互助共济,不 能共担风险,而且储蓄基金额受通货膨胀的影响,难以 保值与增值。 二、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成本太高(?) 第二,社会保障影响经济效率 第三,社会保障管理效率低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未能随社会保障对象的变化进 行调整,造成社会保障成本提高的因素 (1)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出生率的下降,人口预期寿命 的延长,产生了人口老化的问题; (2)经济发展缓慢,失业人数增加,失业者不仅无法对社 会保障基金有所贡献,还要花费大量的社会保障基金; (3)过高的福利待遇造成的浪费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 赖; (4)管理成本过高。,(二)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1)改革缴费和给付制度,增收节支 (2)改革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方式,(1)改革缴费和给付制度,增收节支增收的办法:提高雇 主和雇员的缴费率;取消原有的社会保障缴费的收入最高限 额;制定增加新的税种,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 节支的办法:如在养老保险方面,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降低支付水平;改革养老金调整方法。 (2)改革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方式以养老保险为例,主要 采取两种措施:从政府负担养老保险转向个人储蓄式的个人账 户,而个人账户多由私营机构经营;从给付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转变。 给付确定制,是指雇员将来领取养老金的待遇标准,在职 期间就已经确定。缴费确定制,是指雇员在退休时能领取多少 退休金,完全取决于雇员和雇主对基金的缴纳水平以及这一基 金的增值状况。 给付确定制和缴费确定制各有:给付确定制比较稳定, 但如果企业破产,其养老保险很可能落空,因此雇员实际上 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缴费确定制也存在着风险:一是其在职期间所缴纳费用的多 少,会对其退休后的待遇产生直接影响;二是基金的保值增 值问题。 2、扩大就业,增加社会保障费用收入 (1)鼓励老年工人提前退休,让青年人顶替空位; (2)实行经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多招收新工人 ; (3)对青年进行技术培训,降低失业率。,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一、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1、官方社会保障系统 2、非官方社会保障系统,1、官方社会保障系统 (1)社会保障设施 (2)社会保障措施,(1)社会保障设施 指用于社会救济的公共设施,主要有: 常平仓。常平仓是国家为了预防灾荒而设置的粮食储藏 机构。汉宣帝时,因连年丰收,谷价贱至一石五钱,农人少 利,大司农中丞耿泰昌“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 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tiao),名曰常平仓,民便之。” “善会善堂”。隋唐时期设置“悲田坊”与“病坊”,收容 乞丐和孤老病残者;宋代建立福田院、居养院、漏泽园、慈 幼局、惠民药局。清代建立普济堂和养济院,建立育婴堂。,(2)社会保障措施 社会保障措施主要指对重大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救济办法, 包括: 赈灾。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时,将中央及地方政府筹集的 粮食或财物,无偿地发放给遇灾缺粮的饥民。 粥赈。就是设置粥厂施粥,是一种应急措施。 工赈。即以工代赈。,免税。每遇灾荒,政府一般都按照严格的救灾程序,勘 灾覆实后,酌情减免田赋及其他杂税。 借贷。政府向灾民出借籽种、耕牛、农具和银两等,帮 助其恢复生产。 抚恤。即对地震、山洪、风暴、冰雹等突发性灾害采取 的应急性救援。,2、非官方社会保障系统 (1)社仓和义仓 (2)地主乡绅临时赈济,(1)社仓和义仓社仓和义仓是一种由官方倡导而由民办 或官民会办的救济设施。 社仓大多设于乡村,义仓主要设在市镇。仓中存谷实际 上是由百姓以义租形式交纳的,由政府储藏管理,供灾荒 之年使用。,(2)地主乡绅临时赈济特点: (1)救济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贵族地主的好恶 和当年收成的好坏,没有任何法律约束。 (2)这种救济行为存在着相当大的主观任意性和不可预 测性。 (3)这种救济以施舍为特点,属于地主乡绅的自我保护 方式,救济的目的是为了不丧失劳动力。,二、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设置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2、实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创建阶段(19491957年) (二)调整阶段(19571966年) (三)停滞阶段(19661978年) (四)恢复与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一)创建阶段 1951年2月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社会保障法规中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主要内容:险种、保障范围、保险待遇、费用、领导机关 及监督机关。 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形成了除失业保险 以外的老年保险、工伤保险、疾病保险、生育保险、遗属保 险等社会保险体系,标志着中国以社会统筹为特征的社会保 险制度已初步确立。,1953年l月,劳动部颁布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 草案,对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条例 实施细则草案的实施范围扩大了,部分劳动保险项目的待 遇水平提高了,还规定合作社经营的工厂、矿场及其附属单 位按国营企业办法,实施劳动保险待遇。到1956年,企业社 会保险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商业、外贸、粮食、供销合作社、 金融、民航、石油、地质、水产、国营农场、造林等13个产 业和部门,社会保险覆盖了当时各类企业职工的94 %,参加 保险的人数达2300万人。,1955年,国务院颁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 办法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建立 了国家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政府还开始建立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1950年内务部公布了有关 革命军烈属优抚工作的5个条例,1956年全国总工会颁布了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法,195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职 工生活方面若干问题的指示。到1957年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 利和优抚安置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规都基本建立起来。 (二)调整阶段 在养老保险方面,1958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工人、职 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和关于工人、职员退职 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将原来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分 开的退休、退职制度合而为一。,在医疗保险方面,1965年,卫生 部和财政 部发出了 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管理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和全国总工 会发出了关于改进企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几个问题的通 知,分别对公费和劳保医疗的整顿做出了具体规定。 在社会安置方面,196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精简职 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和关于精简退职老职工生活困 难救济问题的通知,对精简下来的职工作了相应的处理。 同时对大跃进时期从农村招收的工人也采取了精简回乡 的措施,规定了相关的待遇。,在社会救济、优抚方面,1962年内务 部和财政 部颁 发了抚恤、救济费管理使用办法,对合理使用抚恤、 救济费起了很大作用;1965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对精 简回乡的职工做好生活困难救济工作。 总的来说,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调整 中得到初步发展。,(三)停滞阶段表现: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被撤销;各种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制 度事实上被废止,社会保障工作无章可循;社会保障基金被 停止提取,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被取消。 1969年,财政 部发出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 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 取劳动保险金,企业的退休职工、长期病号工资和其他劳 保开支,在营业外列支”。,后果:一是社会保险的统筹工作基本停止; 二是社会保险倒退为企业保险; 三是影响了社会保险资金的积累。,(四)恢复与发展阶段 20世纪50和60年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一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两个具有不同组织和利益的体系 分离开来; 二是在城市又根据居民的就业状况和单位性质或隶属关 系作了多层次的划分。 1978年以后,社会保障事业基本上实现了由“企业自保” 向“社会互济”、由“全 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 保障”,由“局 部 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社会保障 的基本框架已经完全建立。 第一、改革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改革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 活保障制度;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思路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最大的问题是社 会保险费欠缴现象严重。,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养老保 险方面、失业保险方面、医疗保险方面。 第四、从社会福利方面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 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而如何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更多 的关注,是社会福利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陕西社区面试真题及答案
- 高考语文所有试卷及答案
- 民政低保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编导考试广告真题及答案
- 建筑项目后期维护方案
- 2025年面试专项行动题库及答案
- 山东学科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5巴蜀美术班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烧烤师傅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职院校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25年贵州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2025四川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选聘中高层管理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健康安全紧急培训内容课件
- 从安全感缺失剖析《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的悲剧根源与启示
- 2025中证金融研究院招聘1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保密观考试题库及答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政治(含答案)
- 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短视频营销策略研究
- 渔业现场执法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