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家庭心理问题研究,一、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1、学习问题: 案例1 钱X,男,8岁半,某重点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一名文艺工作者,母亲系普通职员。家里的经济状况较好。早在上学之前,父亲就为孩子选定了专长培养教师,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上学后孩子的专长培养有增无减。每星期对孩子进行钢琴个别辅导34次,有时为了完成训练计划,孩子弹琴要弹到晚上11点钟,第二天早上照常上课。弹琴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弹累了好出差错,或者因兴趣减退不想练琴,父亲便以体罚进行“矫正”,甚至认为“此招甚灵,一打就管用”。长此以往,孩子的专长培养见到一些成效,基础课学习却受到很大影响。语文成绩平平,数学考试多次不及格。孩子上课时好发困,做作业时也常趴在桌上打盹儿,整天有气无力的样子,体质较差。母亲为此而感到担忧。,案例2 徐X,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干部,班级学习委员。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为某单位的会计,独生子女。徐X从小酷爱学习,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但父母和教师对该生的期望都过高,要求也过严。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在95分以上,有时算术期考得了98分,在班里居前茅,父母仍不满意,认为丢掉那两分太不应该。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能通。他们请人教孩子学电子琴;又托人安排孩子到少年宫参加少儿书画培训;父亲略通棋术,抽空便教女儿下围棋、下象棋,时间给女儿安排得满满的。教师对该生的期望也很高,经常以这个学生的作文为范例,在全班进行讲评。由于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徐X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但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末开始,徐X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一拿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好像要冒金花,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紧、发胀,不舒服,晚上睡觉时则常有失眠现象发生。,2、过度焦虑反应: 案例3 汤X,女,12岁,某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父亲是一个剧团的武打演员,母亲为某工厂工人,父母均只有高小文化程度。据教师反映,汤XX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与同学相处不甚融洽,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其中,语文成绩较好,数学成绩则很差。以去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例,该生的语文成绩为915分,数学成绩48分,不及格。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虽督促较紧,但因文化程度低,家庭缺乏辅导的条件。家长曾多次找班主任,要求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数学辅导,并向教师介绍,孩子在家中不爱说话,腼腆,好面子,有自尊心,较孤独,有事常闷在心里,不肯轻易向人表露,有时还好冲动。,3、儿童多动行为:案例4 李X,男,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司机,母亲为纺织厂工人。李XX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椅子,经常惹同桌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头把几个同学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显得特别充足,对看电视很感兴趣,碰到爱看的节目,如武打片、侦探片,能一连看上一二个小时,但做作业时却少不了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据家长和教师反映,李XX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学习时,有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在一般以下。在家庭教养方式上,李XX的父亲比较粗暴,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便揍;母亲则对孩子过于宠爱,家里买的玩具比一般家庭的儿童多好几倍,而且有不少是高级的电动玩具,但孩子玩不了几天就弄坏了,有时碰到孩子发脾气,新买的玩具拿起来就摔。,4、儿童厌学:案例5 任X,男,小学三年级学生,独子。父亲是一家商店的副经理,中专毕业,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在外,家里的事顾不上。母亲在某物资回收公司工作,高中文化程度,因有老人需要照顾,中午不能回自己的家吃饭,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另据母亲介绍,她是“文革”中毕业的高中生,没正经八百学什么东西,数理化基础较差,看孩子三年级的数学课本都相当吃力,辅导工作无法胜任。一二年级时,任X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中等偏上。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语文成绩从原来的90多分降至80分左右,数学成绩从原来的90分上下降到及格线的边缘。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父母非常着急。父亲脾气暴躁,气极了就揍,有时打得孩子胳膊、腿到处是伤,伤口好久不能愈合。母亲心疼孩子,多次找班主任求助。班主任对任XX似有成见,认分不认人,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关系冷淡。为此,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认为再怎么学也白搭了,有时一提学习就头痛,还有其它身体不适但对画画颇感兴趣。母亲曾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西医中医都看过了,查不出什么毛病。百般无奈之际,母亲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心理咨询机构,带孩子前来求询。,5、儿童口吃: 案例7 朱X,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大专文化程度。据母亲介绍,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小就较晚,1岁半以后才开始说话,2岁以后才会讲完整的句子。上学前便有口吃现象,但不严重,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上学之后口吃现象比以前突出了。平时与同学交谈,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遇到集体讨论发言的情况,说上几个字便卡了壳,急得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有时还直流口水。不过,在朗读课文或唱歌时并不口吃。孩子的性格较内向,用他母亲的话说,“缅腆得像个姑娘,还有个小性子,为这不少挨他爸爸的打”。朱X的学习成绩尚好,其中数学成绩明显地优于语文成绩。,6、品行障碍:案例8 王X,女,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从事幼教工作。王X的学习情况一直比较稳定,家长挺放心;但近来出现品行问题,引起家长的不安。大约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王X结识了附近一位邻居家的女伴,同一所学校的,比自己高两级。这位女伴有偷摸的恶习。她不时用自己偷来的钱买好东西给王X吃。王X感到很开心,觉得“新朋友”真大方,够意思。后来,“新朋友”不再向王X提供物质满足了,转而鼓动她自己想办法,从家里“弄几个钱花”。王X一向嘴馋,好吃零食,过去因家里管得紧,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现在有“新朋友”给自己打气,不由得有些手痒。她开始想办法从家里“弄”钱。先是35元,后来发展到10元、20元;从偶尔“弄”点钱和朋友分享快乐,逐渐发展到主动搜寻妈妈的钱包。女儿的行为终于被母亲察觉了。她开始还不大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干这种事。她有意将自己的钱包再次遗忘在床上,结果证明女儿确实从中拿了钱。母亲将孩子的毛病告诉了父亲。父亲大发雷霆,用皮带狠狠地抽了女儿一顿,满以为这下子该解决问题了。但好景不长,没过几日,连父亲也发现自己的钱又被孩子“弄”走了。,7、自伤行为: 案例10 周X,女,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工人,中等文化程度。周X性格内向,从小就不愿多和人说话,挺要强,也有些敏感。她心里若有点什么事,父母追问好久,她才肯慢慢说出。上小学后,周X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中等偏上,曾经当过小队干部。在家长眼里,她是一个省心的孩子;在教师眼里,她是一个听话的学生。 然而在五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之前,周X做出了一件使教师吃惊、使家长不安的事情。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几位男同学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知道后在班会上进行了批评。由于班主任事先没有进行认真调查,批评时扩大了范围,将周X也从座位上叫了起来。周X非常委曲,感到老师这样做太不公平了,让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丑。下课后,她趁同学不注意,拿起削铅笔用的小刀往自己左臂割了六刀,其中三刀较重,出了血,三刀较轻。,回家吃饭时,家长看到女儿臂上的血迹,关切地询问是怎么回事。周X先是搪塞,说是不小心碰的。后经家长再三追问,才说了实情。家长听了吓得不得了,赶忙将此事通知了班主任。班主任专程来家看望周X,并主动承担了自己批评上的失误。周X当时的表现还好,似乎被老师的探望所打动。 家长以为,此事到此已经结束,不会再有什么其他问题了。谁知没过几天,孩子又出了问题,而且比上次更加严重。那是在一天深夜,母亲听到女儿房里有动静,便起床前去看望。孩子告诉母亲,她有点肚子疼,想上厕所。母亲信以为真,回房去睡了。谁知第二天清晨,到该起床的时候孩子还没有起来。母亲到女儿房间一看,只见桌上有两个空药瓶,孩子面色憔悴,手捂肚子悄悄呻吟。周X被送到医院检查,经医生询问,才知她夜里服了约200多片药片,其中有40片消炎用的西药,有100片感冒通,以及其它一些中成药片。这些药片是孩子事先准备好的。幸亏吞服的药中中成药居多,否则会给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从医院回来后,经过母亲再三追问,周X才说出了事情的起因。原来周X在学校又遇到不快,小组长因其未参加卫生值日公开批评了她。,周X当时便和小组长顶了起来。她气冲冲地说:“下次我一个人补还不成?干什么偏要找我的事!”放学回家后,周X联想起最近发生的事情,越想越窝囊。她觉得这是老师和同学联合起来一块儿整自己,这样挨人整真没有意思。这时她下意识地想到了死,并模仿电影里服药自尽的场面,暗中准备好两瓶药片,演出了一幕服药寻死的险剧。 孩子用刀自伤、服药寻死的企图深深震憾了父母的心。他们不明白孩子小小年龄为何冒出如此愚傻的念头?他们不了解一向省心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遇到这么多的麻烦?周X的母亲带着诸多迷惑和解决问题的热望,同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面谈。,8、强迫症: 案例11 汪X,男,18岁,某市一重点中学高三学生。汪X小学时学习很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学得轻松,同时也很爱玩,师生关系融洽。初中在其母工作的学校(非重点)就读,起初学习不太用功,较贪玩,学习成绩中等,处于班级十几名之下。初三时,父母征求他的意见:是考高中还是考中专?他开始意识到前途问题,决定考高中。父母为其借来大量参考资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静心苦读,进步很快,终以年级第4名考入重点高中。 进入高中后,信心大增,给自己定下考名牌大学的目标。但高一阶段成绩在班级为1415名。暑假中碰到原初中几位就读其他重点高中的同学,得知人家成绩均在年级前列,很不服气,谴责自己努力不够,暗自定下在高二跃上班级前列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计划,如要求自己上课一定要听懂,课间即总结好,回家不再花时间消化,而是阅读参考资料,结果并不理想。,再次检查自己,认为目标、计划没错,还是自己用功不够,便挤出更多时间看书。高二开始不久,出现看书时脑内出现杂念,如:“这部分内容是不是高考的重点”、“考试时会怎样考”,继而脑中出现考不好时的紧张情境,排解不掉;平时产生紧张感,考试前加剧。此后学习成绩持续下降,学习成绩在班级中降至25名34名41名,十分焦虑。进入高三后,症状加剧,只要是学习就出现杂念,已无法听课与看书作业,自己更为焦虑。想到高考迫近,非常紧张,整日焦躁不安,对自己爱好的小提琴、足球均提不起兴趣。于是找了一些心理卫生书籍看,试着自我调整,效果不大,来咨询中心求诊。,9、抑郁症: 案例12 徐X,男,18岁,某中学高三学生。出生于知识分子世家。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亲属中大部分受过冲击,受迫害致死3人,父亲在“文革”中因受冲击患精神分裂症。自己从小觉得受歧视,小学时听邻居说:“这孩子可怜,爸爸是精神病”,即产生见不得人的想法,觉得“世上哪有我这样不幸的人”。进入初中,认为父亲有病是“家丑”,不让他参加家长会;由于徐X学习不好,初一老师经常罚他,并封他为班上“第2号呆子”,他非常恨该老师,同时更感到自卑。初二时,他得了慢性肾炎,休学一年;回校后,成绩仍差,身体一直不好,不能像其他男生那样生龙活虎,渐渐觉得自己离班级、同学越来越远。随着年龄增长,看到同学各有所乐,更觉自己无用,周围的人都看不起他,但又认为周围的同学、老师等都是小市民,无法理解自己。身体状况也无改善,腰酸、背痛、头晕、头痛及乏力,但不愿去医院检查治疗。,初三起即产生想死的念头,并具体设想了如何死法,但没有勇气。进入高中后,一切均无改善,对社会、家庭,对人生,对自己极度悲观失望,提不起精神去上学,也不想上学,觉得自己是社会中多余的人,还是死了好。请看他的一段诉说:“我从小受歧视,养成内向性格;我自卑又自尊,很留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什么都不行,身体、成绩、家庭;同学们对社会充满希望,我却很悲观;世上小人太多,话说多了就会遭到歧视;我不敢反驳别人,见人低着头走,我要保护自己;我身体不好,痛苦多,随它去,死了算了;达尔文说适者生存,我不适就让社会淘汰吧,我是过一天算一天,还上什么学,死了好!但我母亲对我好,我不能死在她前面(哽咽),我为母亲而活着”,10、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 案例13 李X,女,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李X从小学至初中(厂办校)都是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周围都是赞扬声。学校一直把她作为重点对象培养,希望她能为校争光;李X出生于工人家庭,在同辈亲属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亲戚们把她看作同辈孩子的榜样、家族的希望和明星。她自己更是精神高涨、信心百倍,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学习刻苦勤奋、一丝不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她的内心世界也很丰富,记了厚厚四本日记,抒发自己的情怀。以下是她15岁生日那天日记中的一段:“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是我们新的扉页。从这一页上,将记下我们奋进的脚步相信有了我们,就一定会有祖国的秋天,丰收的秋天!努力呀!”初中毕业,她以很高的总分考入某重点高中。 进入高中后,学校很重视她,让她担任了班委和团委干部,起始学习成绩也不错,被同学誉为女生中的“四大金刚”。但她渐渐开始感到自己在同学中的位置不像初中那样突出,而且还发现,一些考试成绩不如她的同学,在知识面、社会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要比她强;宿舍里,一些家庭教育条件好的同学谈天说地,她插,不上嘴。心里开始有某种失落感,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威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这些同学的成绩与她的差距开始缩小,特别是其中一位她觉得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女同学,总分高出她1分,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寒假中觉得没劲,书看不下去,行动懒散。高一下学期开学后,十分注意那位女同学,她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停顿,老是不由自主地注视那位同学;继而产生失眠,不想住学生宿舍,渐渐又产生恐惧,怕见校门、宿舍的床、课桌,更不敢提那位女生的名字。服了校医给的安定类药,睡眠有所好转,但情绪问题未解决;成绩开始下降,考试中出现几门不及格;于是丧失信心,十分想念过去,总想找回以前自信且优越的感觉,又觉得再也不可能了;不敢参加期中考试,认为肯定会失败;老想大哭一场,又不敢;回到家里书看不进,作业做不下去坐在书桌前发呆或莫名其妙地流泪。学校认为她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提出暂时休学,李X父母十分焦急,带她来咨询求助。,11、焦虑症: 案例14 赵X,女,19岁,某职业高中三年级学生。赵X自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中等,考入职高后,成绩落到中下水平。职高二年级时,在课堂上和班主任发生冲突,受到严厉批评和老师的冷遇,心里非常害怕。事后她的母亲找班主任做了些“工作”,班主任又找她谈话,表示关心。“我以前觉得世上两种人最神圣教师和军人,现在觉得人不过如此,太失望了。”赵X这样说。看到同学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和不良现象,觉得太没意思,不想和同学交往,人际关系淡漠,同学都说她怪。她渐渐觉得世上无好人,防人之心不可无,有被社会遗弃和最终被淘汰的感觉。心里有话又不敢对人说,偶尔说了,又后悔,紧张,非常苦恼,出现失眠。焦虑症状已持续一年多,下面是她对症状的自述:“有时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烦躁、焦虑,四肢发软。思维停止、坐立不安,感到压抑,有时想哭,但又哭不出,头有时疼,眉毛上会抽着疼。为了一件事,反反复复地想。”,12、不健康迷恋行为: 案例15 某中学生,男,15岁,从11岁开始光顾电子游艺厅、网吧,从此迷恋上电子游戏,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去游艺厅或网吧玩,甚至上学去的路上还要进游艺厅或网吧玩一会,因而多次迟到旷课,无心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做作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视力也大幅度下降。其父母收入不高,后来母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模板:离婚后共同子女抚养权与监护权合同
- 住宅小区扩建坟墓迁移与居民安置协议
- 劳务派遣三方合作协议:保障员工权益与合规操作
- 离婚双方关于人寿保险权益分割与执行协议
- 汽车美容店租赁合同(含技术支持及培训)
- 流动的旋律课件
- 植树方案制定课件
- 数学月饼统计课件
- 媒体技术职业测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辽源市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保密观考试题及答案2025保密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老年综合征与护理试题及答案
- 3.2《参与民主生活》教案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 社团招新课件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衰弱护理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2025版农业合作社成员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建设的区域性差异分析及精准提升路径研究
- 四链融合: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路径
- 酒店房卡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 003-04-PFMEA第五版表格模板-(带实例)-2020.2.3
- MBR系统运行技术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