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船舶工程概论-2014-1.ppt_第1页
学生--船舶工程概论-2014-1.ppt_第2页
学生--船舶工程概论-2014-1.ppt_第3页
学生--船舶工程概论-2014-1.ppt_第4页
学生--船舶工程概论-2014-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章 绪 论,1.1 船舶工程 1.2 船舶工业及其产业链 1.3 我国船舶工业及其发展现状 1.4 课程体系与教学目的,本章内容:,1.1 船舶工程 1.1.1 船舶 船舶:航行或停泊于水域的运输、作战、作业工具。 它是各种船、舰、艇、舢板、筏以及水上浮动作业平台等的统称。,第 1 章 绪 论,舰正常排水量在五百吨以上的军用船。 艇正常排水量在五百吨以下的军用船。 舟船的古称。现指浮桥舟、独木舟等。 筏用竹、木、浮囊或浮箱等连成的简易水上运载、作业工具。,1.1.1 船舶,船舶:用于交通、运输、捕捞水生物、开发海底矿藏、港湾服务、运动游览、科学调查及测量、工程作业、救险、国防军事等。 船舶: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1.1.1 船舶,船舶特点: 漂浮在水面的船舶无根基,抵抗外力能力差。 船舶(包括船上的各种设备)经常处于波浪之中,外部环境恶劣,运动状态及受力复杂、多变。 船舶是活动在水面或水下,且是可移动的。 船舶处于水与空气两种介质之中,海船活动于海水中,有盐雾、湿度等问题。,1.1.1 船舶,我国近海海洋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陆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大小岛屿七千多个,还有九百多个湖泊及一米以上水深的可通航的河道十万多公里。,地球表面近三分之二的面积为海洋,1.1.1 船舶,世界各国贸易货物运输量的三分之二是由船舶承运;我国对外贸易货运量的超过90%以上是有由远洋船队承担。 运送旅客需要客船,保卫海疆需要军舰,开发和利用海洋和江河湖泊需要调查船、工作船、渔船。,1.1.1 船舶, 当今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水运作为重要的运输类型(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管路)依然保持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适应新的航运要求的船舶不断出现。,1.1.1 船舶,船舶工程:船舶和海上构造物设计、建造、维修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的总称。 它包括船舶性能、结构、强度、设备、设计、建造、工艺和船用机电、材料、观通导航及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工程。,1.1.2 船舶工程,船舶开发、研究、设计、建造以及船舶修理工程。 本课研究内容: 船舶类型、船体几何特征、船体性能、船体结构、船舶设备与系统、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系统、船舶设计、船舶建造等。,研究内容:,1.1.2 船舶工程,船舶工业: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 (它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 对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1.2 船舶工业及其产业链,船舶工业:航运、航天、建筑、电力、石化、水利、环保、冶金、铁路、轻工等二十多个行业,形成集装箱、大型钢结构、冶金设备、陆用柴油机组、压力容器、B超等一批重点产品。经营的领域,已涉及贸易、航运、金融、房地产、桥梁建设等领域。,1.2 船舶工业及其产业链,1.3.1 古代的造船业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如水密隔舱,舵等。 中国军用战船的建造始于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战船建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5世纪初,中国战船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吨位最大、适航性能最好的船舶。,1.3 我国船舶工业及其发展现状,郑和下西洋 郑和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受政府派遣统帅舟师七下西洋。每次出洋海员27000余人,船舶一二百艘。船队到了南洋群岛的主要国家,到了非洲东岸,总航程十万余里,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1.3.1 古代的造船业,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日趋衰落,经济停滞,科学技术很少进步,造船和航海也都止步不前。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后,出现了蒸汽机船,西方造船技术有了飞速发展,而中国则仍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中,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1.3.2 近代的造船业,新中国的诞生,使我国的船舶工业得到了新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民船已进入国际市场,军用舰艇也进入了改进、创新阶段。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从科研、设计、研制到生产、协作配套和教育等各方面比较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1.3.3 我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当前,我国船舶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66个。在承接的船舶品种中,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占主要地位。同时也开发建造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大型油船(VLCC)、大型散货船、滚装船、自卸船、液化石油气船(LPG)、液化天然气船(LNG)、万箱级集装箱船、30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大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 2010年,我国的船舶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船舶工业已经成为机电产品出口的支柱性产业。,1.3.3 我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一些新船型的技术性能、经济指标、生产工艺、建造质量已提高到同时期的国际水平;已能按国际上任何一种建造规范,设计建造满足用户入级保险要求的符合国际公约、标准的各种类型现代化船舶;所设计建造的船舶已采用船机集控、遥控,或实现无人机舱,自动化、电子化程度有显著提高。,1.3.3 我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1989年上海沪东造船厂为联邦德国劳埃德轮船公司建成的4万吨级全格栅大型冷风集装箱船“柏林快艇”号。该船采用不对称尾型。它的综合导航系统可实行从启运港全程自动导航,全船只需16名船员。可载2700个标准集装箱,其中544个冷藏箱可自动调温。这是一艘被国际航运界誉为“未来型”的大型集装箱船。,1.3.3.3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2001年11月在大连新船重工建成了我国第1艘自行设计30万吨油船(VLCC)(船东伊朗)(中国的十大名船之一)。“德尔瓦”号:船总长333m,型宽58m,型深31m,吃水22.2m。 该船建成打破日本、韩国对VLCC的市场垄断地位。航运界专家说,这是当今世界技术水平最高的VLCC。 使我国进入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够设计建造超大型油船国家行列。,1.3.3.3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自主创新引领跨越发展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 下潜超过7000米深度。 7000米的深度占地球海洋面积的99.8%, 可在世界上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 “海底有大量资源有待开发, 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 地震等学科的进一步开展, 需要这样的工具。”,1.3.3.3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主要运输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为便于运输,通常采用在常压下极低温 (165)冷冻的方法使其液化。 我国是继韩、日等国后实现自主研发系列LNG船型的国家。我国设计船型在安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LNG船是在(-162)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 目前只有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的船厂能够建造。,液化天然气船(LNG),近30年来,中国船舶工业成功地实现了由军转民的战略大调整,造船生产获得较大发展。船舶总公司1982年造船产量42万吨,占世界造船产量的份额0.8%,世界第17位;船舶总公司1997年造船产量220万吨,占世界造船产量的份额5%,世界第3位;船舶工业2011年造船产量7665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产量的份额45.1%,世界第1位。201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为6021万载重吨。201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4534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订单量达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2%。 2013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31亿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1.4%、47.9%和45.9%,继续保持世界领先。,1.3.3.3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从世界船舶市场的发展趋势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型,将成为未来的市场主流,也是船舶企业能够生存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独特机遇期,以创新赢未来,持续推进核心竞争力提升和产品结构升级,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巨大。,1.3.3.3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课程体系 1.船舶分类 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船 。 2.船体几何特征 船体主尺度、尺度比、船型系数、型线图。 3.船舶总体性能 浮性、稳性、抗沉性、快速性、耐波性、操纵性。 4.船体结构 船底结构、舷侧结构、甲板结构、舱壁结构、 船首尾结构、上层建筑。,1.4 课程体系与教学目的,5.船舶设备与系统 舵设备、锚设备、系泊设备等;舱底水系统、压载水系统、生活水系统、污水排泄系统、消防系统。 6.船舶动力装置 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传动方式 7.船舶电气 船舶电气系统,船舶通讯与导航系统 8.船舶设计 船舶设计的内容,现代船舶设计方法与设计软件简介 9.船舶建造 现代造船工艺,1.4 课程体系与教学目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