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粤教版必修教材1至5课内文言虚词归纳.ppt_第1页
2014粤教版必修教材1至5课内文言虚词归纳.ppt_第2页
2014粤教版必修教材1至5课内文言虚词归纳.ppt_第3页
2014粤教版必修教材1至5课内文言虚词归纳.ppt_第4页
2014粤教版必修教材1至5课内文言虚词归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内文言虚词归纳,高考文言文阅读18个虚词用法归类 例句一般3句以上,如果课文中找不到,可以选择适量课外例句,但课外例句要翻译。,1.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 不敢言而敢怒 谁得而族灭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连词,表承接,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递进,并且),(助词,罢了),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骊山北构而西折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承接连词,转折连词,承接连词,承接连词,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转折。,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固而近于费(b) 不患寡而患不均,表转折,却 表并列,而且 表并列,而是,而 或百步而后止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表承接 表转折,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会盟而谋弱秦 吾尝终日而思矣,并列连词,不译,递进连词,并且,顺承连词,就,转折连词,却,修饰连词,地,用法归纳,连词:并列,递进,顺承,转折,目的,修饰,目的连词,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面山而居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并列,顺承,修饰,转折,转折,假设,而,连词:并列,递进,顺承,转折,目的,修饰,用法归纳,而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况于明哲乎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表修饰,表转折 表递进 表递进 表假设,2、其,则亦教其以父志为(作为)志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吾亦望其言是实 今则又望其真有 汝其勿悲,(他们,人称代词),(这,指示代词),(他,人称代词),(它,代词),(副词,表希望语气,“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名为鹏 其负大舟也无力,表选择选择,是还是; 代词,它的; 代词,它,指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他(它)的,他(它)们的 代词,他,他们 代词,表远指,那 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其,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按词性),1、代词 (1)他 他们 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他的 他们的 它的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那 那些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问其深”,指“好游者”。,2、语气副词 (1)表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岂”。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估计、推测等语气,意为“大概”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表祈使语气,意为“还是”。 例:“吾其还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5)代词,意为“其中的”。,3.“为”的用法: 余既为此志 南北为一 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 吾从板外相为答应 轩东故尝为厨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窃为大王不取也 谁为大王为此计?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写,做、扎,作,是、作为,被,认为,替,是,砌,成为,3.为 何以伐为? 恐为操所先 为其来也,wi,语助词,呢 介词,被 Wi,介词,在,为 为击破沛公军 且为之奈何 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替、给,对付,是,句末语气词,为,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 能为公已乱 今尚书恣卒为暴,(做官) (替) (成为),为之请制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为,wi介词,替,给,wi动词,当作,wi动词,作,任,4以 以五百岁为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把; 介词,用; 介词,凭;,以 请以战喻 可以无饥矣 斧斤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用,介词 凭借,介词 按,按照,介词 把,用,介词,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因为,连词 连词,来 介词,用 连词,来 因为,介词 介词,把,5、于,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表被动),(从),(在),(在),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其制稍异于前,于,在,和,比,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对,从,在,介词,引出对象,不译,在,于 彼其于世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对于; 介词,在;,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比,介词 对,介词 在,介词,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前者是介词,从 后者引进比较的对象,比 引进动作对象,对、向,于,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之位,非尊于,介词,在,介词,比,其皆出于此乎 学于余 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介词,表动行的处所,自 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介词,表比较, 比 介词,表被动,被、受,于,郑武公娶于申 亟请于武公 段入于鄢 遂寘姜氏于城颖,于,介词,从,介词,向,介词,引出对象,不译,介词,在,6、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不知东方之既白 唯江上之清风,(往),(的),(定语后置标志),(代词,歌),(主谓之间),(主谓之间),(的),6、指出下列“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动词,到,助词,的,代词,它,助词,的,B D,之,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 吾妻死之年 抚之甚厚 三五之夜,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那,她,的,6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助词,的; 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动词,到,往; 代词,这些;,之 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申之以孝悌之义,助词,不译(可理解为取独) 动词后的衬字,不译 助词,取独 的,助词 前“之”,代词,百姓,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赵奢之朋制其兵 商君佐之 聚之咸阳,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这,代词,他,指秦孝公,代词,它们,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助词,的 代词,他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这类,这些,之,7.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为什么呢?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何,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带了什么来。,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译文: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1.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译文: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文: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这样的衰败呢!,(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1.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译文: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四)何:通“呵”,喝问。 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译文:忠心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何如】【奈何】【若何】:怎么办、怎么样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 译文;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怎么样? 2.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刘邦大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何以】: 1. 用什么(凭什么);怎么。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2. 为什么。 “何以伐为?”,【无何】不久 1.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译文: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凭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何乃】 怎么能 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何许】何处、什么地方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其】多么、怎么这样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乎】主要用法,1.语气助词 表示疑问、反问、感叹等语气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天乎。清 袁枚祭妹文 2.介词 用法同“于”。 3.后缀 用在形容词后面,“的样子”或不翻译。,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知不可乎骤得 相与枕藉乎舟中,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语气词,表感叹),4.介词,相当于“于”,“在”),2.句末表疑问语气,“吗”),8.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夫庸知生于吾乎,介词,于,引进比较对象,比,句末语气词,表测度,吧,句末语气词,表反诘,呢,句中“乃”字的义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是” B、“才”,副词。 C、“只是” D、“竟、竟然”,D,9、乃,9.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却,竟然,副词 于是,副词 你/你的,第二人代 是,就是,表判断 如此,【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0且 【副】 1、将近;几乎。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2、将;将要。 火且尽。 3、暂且;姑且; 且往观乎?诗郑风 - 4、加强语气,表极端的、假设的或不可能有的。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表让步,尚且;都;还。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10且 【连】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让步关系,尚且,还。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3并列关系:又,一边一边 笑且入。,11.若,(一)动词 1.像,好像。 例: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2.动词,及,比得上。 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作代词。 1. 代词“你”“你们” “你的”。 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若辈(你们),2.代词,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例: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例: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译文:带领一万人或者一个郡投降的,封为万户侯。,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3.表另提一事,至,至于。 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像一般人,只要失去了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 4.表并列,译为“和”、“与”。 例: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若夫】发语词,相当于“要说那”、“像那”、“至于”的意思。 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何】怎么样,怎样,怎么办。 例: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若之何,12.所,(一)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二)结构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所在】,1.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所】完),焉1,(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焉2,(二)代词。 1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焉3,(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焉3,(三)语气词。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焉】完),14.也,(一)句末语气词,不译或根据语境译为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可不译。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可不译。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3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可以为“啊”等。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可以为“呢”等。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谁得而族灭也? 5表示祈使语气,可以为“吧”等。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也】完),(二)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不译。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也哉】 语气助词,加强语气,可译为“呢”、“啊”等。 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15.因,(一)介词。 1依照,根据。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3趁着,趁此。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15.因,(二)副词。 于是,就;因而。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15.因,(三)动词 1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因】完),16.与,(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3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连词:和,跟,同。,16.与,(三)动词。 1给予,授予。 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2结交,亲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