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ppt_第1页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ppt_第2页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ppt_第3页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ppt_第4页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影像诊断全攻略,作者 | 文开龙 单位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影像中心,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PA) MR诊断及鉴别诊断,概述,是 Penfield于 1937 年根据肿瘤细胞两端胞突起为细长的毛发样胶质纤维丝而命名的一种良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良好。 1993年2000年及2007年WT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均被列为级星形细胞瘤,具有良性的生物学行为,局限性和缓慢生长。手术完全切除后5年生存率高达95-100,10年生存率为83,20年生存率为85一95,肉眼全切除肿肿瘤生存率为100。 该肿瘤仍有复发的可能,极少数肿瘤还可能发生恶变这些恶变的肿瘤在2000午的WHO分类标准中被列为间变性(恶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流行病学,国外报道占颅内肿瘤的1.9,国内报道约占颅内肿瘤的1.6。 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约占儿童大脑星形细胞瘤的10。 是小脑星形细胞瘤中最常见者,占小脑星形细胞瘤的85。 75-85.5的患者小于20岁,发生于小脑的平均年龄10.8-15.8,成年人好发于幕上,发生于幕上的中位年龄为15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病理,大体病理观察:此类肿瘤边界较清,有假包膜或无包膜,呈灰黄色或灰红色,多数病例肉眼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囊腔可以很大,将肿瘤推至一侧,形成囊内壁瘤结节,囊内绝大部分为黄色清亮液体,亦可为新鲜或陈旧的血性液体。 镜下观察:细胞密度低,组织呈双相型,由致密区含Rosenthal纤维的梭形细胞和疏松区多极细胞伴做囊和嗜酸性颗粒小体形成为特点,核分裂罕见。梭形毛样细胞有细长的毛发样突起,呈致密柬状排列,常伴Rosenthal纤维。,临床表现,肿瘤的发病部位不同症状不尽相同。 脑积水患者可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视神经处肿瘤以视物模糊视物双影等症状为主; 小脑患者可出现椎体外系受损症状, 脊髓内肿瘤可引起偏瘫或半瘫 肿瘤累及大脑皮质者可引发癫痫发作,发病部位,一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但以小脑和中线结构如视神经、视交叉及脑干等)多见。 好发部位从高到低为:小脑(60)视神经及视交叉(2530)第三脑室旁组织脑干,尤以小脑半球和蚓部多见占42-80。 幕上常发生在鞍区视交叉、下丘脑和脑室壁的附近,与脑室有密切关系。 发生在大脑半球者以颗叶及额叶多见。 脊髓PA较少见,MR表现,分型:完全囊肿型,囊肿结节型(最常见),肿块型 TIWI肿瘤实质为低信号,或等、低混合信号,低信号区的信号囊液,实质呈低信号时,其周围受压脑组织常显示为薄层高信号带;囊波TIWI上为低信号,一般较实性部分低,有时囊液的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出现液平面,下层的信号可略低;囊壁的厚薄可不均匀。 T2Wl肿瘤实性部分及囊性部分均成高信号,实性部分信号均匀或混杂,囊性部分信号可稍高于实性部分也可与其信号相仿。 T2FLAIR肿瘤的实性部分呈高信号,囊性部分常常也呈高信号,可高于实性部分信号。 DWI及ADC图显示肿瘤弥散不受限,肿瘤的实性部分在DWI呈高信号或高、等混杂信号,囊性成分因所含成分不同可高或低于脑脊液,也可与实性部分信号相似。,MR表现,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部分和部分囊壁显示明显强化,肿瘤的囊壁增强不明显或不增强。 一般而言肿瘤的强化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这与肿瘤的恶性程眨越高,肿瘤血管发育越不成熟和血脑屏障破坏越重育关,是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引起的。 PA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则是由于肿瘤血管的肾小球样毛细血管增生及玻璃样变,血管壁的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打开或造影剂从瘤内的有孔毛细 血管渗透到细胞间隙引起的而不是血脑屏障的破坏所致。 灶周水肿少见,捅理上均为血管源性水肿,水肿带内较少肓肿瘤细胞浸润,Case1 F ,4Y 间断性头痛7月,行走不稳1月,病理: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TOI级),免疫组化:Vimentin(+),GFAP(+)S-100(+).,Case1,Case 2 M 18Y 头痛3+月,Case 2 病理: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TOI级),伴囊变出血,Case 3 F 30Y 头痛多年,Case 3 病理: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TOI级),Case 4 F 4Y 头痛,呕吐20+天,Case 4 病理: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TOI级),Case 5 M 12Y 头痛,Case 5病理: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WTOI级),分型:完全囊肿型,囊肿结节型(最常见), 肿块型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好发部位从高到低为:小脑(60)视神经 及视交叉(2530)第三脑室旁组织脑 干,尤以小脑半球和蚓部多见占42-80。 下丘脑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 肿瘤内囊变较多见,出血少见; MRI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 描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变区无强化。,影像学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发生于幕下主要与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发生鞍上主要与颅咽管瘤、侵袭性垂体瘤、胶质瘤及生殖细胞瘤等 除此之外还应该与单发的囊性转移瘤鉴别,鉴别诊断-血管母细胞瘤,多见于20一40岁的成年人,男性多见,肿瘤以大囊小结节为特征,病变较局限,大者可以有包膜,瘤内无钙化或出血,增强示壁结节明显强化而囊壁无明显强化,强化较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显著,形成所谓“壁灯征”。瘤旁常可见流空的血管。 流空的血管影为血管母细胞瘤最重要的特征,只要见到肿瘤周围出现流空的血管就可以明确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的壁结节大部分较小,直径多在0.6cm以下并偏离中线位置,而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结节较大,通常直径在0.7cm以上,并多处于中线位置。,F 23Y 头晕呕吐1月余,病理: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要点,通常发生于40-60岁成人,儿童罕见; 80%一85%位于小脑,3%-13%位于脊髓,2%-3%位于延髓,幕上少见;60%为囊实性,40%为实性; CT表现为低密度的囊肿伴有明显增强的壁结节; 囊性部分在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壁结节的信号各种各样,但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呈“壁灯征”或大囊小结节。肿瘤内或肿瘤旁纤曲的流空血管影是其特征。,鉴别诊断-髓母细胞瘤,占儿童原发脑肿瘤的15%-25%,发病年龄通常小于15岁; 75%发生在小脑蚓部,25%发生在小脑半球(发生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至成人); CT常为稍高密度;MRI表现为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细胞致密所致),常合并囊变,但钙化少见,常呈中等不均匀增强; 第四脑室常受压前移,呈弧线样改变; 可早期出现脑脊液播散(约50%),其中2/3在颅内,1/3在颅外(溶骨转移常见)。,M 9Y 头晕头痛3天,(小脑蚓部)肿物,肿瘤细胞实性片巢状生长,胞浆较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易见,可见较多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Vimentin(+)、NSE(+)、Syn部分弱(+)、Cga部分(+)、CD56(+)、CD99少数(+-)、Ki67约35%(+)、CK()、GFAP(-)、S-100(-)、EMA(-)、NF(-)符合髓母细胞瘤(WTO IV级),影像学诊断要点,也好发于儿童后颅窝,但年龄较PA患者小,但肿瘤由高密度细胞组成,T2WI信号与灰质相似,信号不高。 囊变少见,发生囊变时,囊壁呈不均匀厚壁强化,无壁结节,早期易发生脑脊液种植转移。,鉴别诊断-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可发生在脑室系统的任何部位,常伴有周围脑组织水。 儿童以四脑室最多见,成人多发生于侧脑室,脊髓内的室管膜瘤多见于30-70岁,可累及马尾和终丝。 室管膜瘤多呈不规则形,可有分叶,边界清晰,常伴有钙化灶,囊变区出血较常见,呈“浇铸征”、呈“钻孔样生长”。 Tl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钙化常见,增强扫描呈肿瘤强化不均匀,边缘不光整,室管膜瘤的强化没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明显。,F 6Y 头痛1月,(四脑室)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菊形团样排列或围绕空腔呈室管膜菊形团样排列,部分区域细胞较丰富,可见核分裂像,伴坏死,符合室管膜瘤(WTO II级),部分区域呈间变型(WTO III级)改变,免疫组化:Vimentin(+)、MGMT(+)、CD56(+)、Syn(+-)、P53(+)、Ki67约10%(+)、CK(-)、NSE(-)、Cga部分(-)、EMA(-)、NeuN(-)、IDH-1(-)、OLIG-2(-),影像学诊断要点,儿童多见,位于第四脑室内的肿瘤可通过侧孔长人桥小脑角池或经中孔长人小脑延髓池,位于侧脑室的肿瘤常侵犯邻近脑实质(钻孔样生长)或呈“浇铸征”; 斑点状钙化常见; MRI呈不均匀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可由于囊变坏死等原因不均匀; 一般不易引起脑积水; 增强扫描呈中等至明显强化。,鉴别诊断-脉络丛乳头状瘤,成人及青少年四脑室为常见好发部位,其次为侧脑室三角区、三脑室及桥小脑角区(CPA),CPA脉络丛乳头状瘤多为四脑室肿瘤经侧孔直接蔓延而来,也可为单纯的CPA肿瘤,但后者少见。其特征性表现是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内的正中孔处或经侧孔突至脑桥小脑角区,部分患者可突至枕骨大孔区,与脉络丛关系密切,呈分叶状,强化明显,合并脑积水。 CT约25有肿瘤的点片状钙化。MRI的T1加权像为等信号,Y2加权像高信号,肿瘤边缘为颗粒样或凹凸不平,能普遍强化,但可见小颗粒样不均勺的信号强度,F 9Y 头痛3+月,镜下所见: 瘤组织呈乳头状生长,瘤细胞为单层或复层规则的柱状上皮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分裂较罕见,未见坏死。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CK(+)、Vimentin(+)、S-100(+)、CK8/18(+)、Syn部分(+)、NSE部分(+)、CgA、EMA、CK5/6均(-)。 (第四脑室占位)结合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及临床所见(部位、年龄),符合脉络丛乳头状瘤。,影像学诊断要点,脉络丛乳头状瘤常见部位为第四脑室及侧脑室,特征性表现是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内的正中孔处或经侧孔突至脑桥小脑角区 病灶呈类圆形,边缘呈颗粒状(菜花状改变); CT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钙化多见,MRI T1 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 W I多为高信号,其内可见颗粒状混杂信号; 强化明显; 脑积水常较明显。,鉴别诊断-颅咽管瘤,一好发于20岁以前或40岁左右,多位于鞍区,可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因其内常有囊变、钙化、出血和胆固醇结晶、MR信号呈高低混杂的特点,强化多不均匀。 必须注意的是85以上颅咽管瘤的瘤体或囊壁可发生钙化,多为沿着囊壁的蛋壳样钙化,并且临床上经常伴有垂体或下丘脑内分泌异常症状,结合临床如果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方面的症状,应高度怀疑为颅咽管瘤。,M 3Y,(鞍区肿物)符合颅咽管瘤,伴钙化。免疫组化:CK(+)、Vimentin(+)、Actin(+)、FVII血管(+)、CD34血管(+)、CD31血管(+)、Ki-67约2%(+)、EMA(+)、S-100(-)、GFAP(-)、PR(-)、NF(-)。,影像学诊断要点:,成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多见于儿童,好发年龄为8 -12岁;乳头型颅咽管瘤多见于成年人,好发年龄为40-60岁; 前者多为囊性或囊实混合性,囊性部分囊内无结节;后者多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并小囊变; 囊性部分T1W I为低、等或高信号(液态胆固醇或角蛋白),在T2WI上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信号混杂;前者钙化常见;后者钙化少见;增强后实性部分可呈结节样强化,囊壁可呈环状强化。,鉴别诊断-转移瘤,转移瘤好发于老年人一般在50岁以上,少见于40岁以下 瘤体直径相对较大,瘤周水肿并不明显,以轻中度水肿为主,水肿主要位于瘤体内侧小脑髓质部份,呈片状或不规则片状。 边界征是脑转移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脑组织相互推压,从而在转移瘤边缘或最贴近肿瘤的脑组织形成挤压带。平扫T1WI上表现为病灶轮廓光整,边界清晰,周围有低信号间隙。转移瘤实性部分与周围脑实质比呈T2WI呈等、低信号,T2WI等、梢高信号为主,无明显特异性信号改变.,免疫组化:CK(+)、Vimentin(+)、S-100(+)、CK8/18(+)、Syn部分(+)、NSE部分(+)、CgA、EMA、CK5/6均(-)。,F 50Y,脑转移影像学诊断要点:,发病年龄较大,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脑灰、白质交界区多发类圆形病灶,周围伴有明显水肿,呈现“小结节,大水肿”征象; T1WI呈低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伴有出血时信号混杂; 增强扫描多呈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或不规则结节状强化。,脑膜转移影像学诊断要点:,发病年龄较大,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脑池、脑沟和(或)脑室变形、移位,结构模糊,有时伴明显脑回肿胀; 在T2Flair图像上,脑回表面可见高信号;. MRI增强扫描见脑膜细线样或节结样强化;可伴有脑实质转移灶。,Case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细胞瘤 大囊小结节,结节大,基底宽, T2FLAIR囊液 高信号 囊壁菲薄 强化程度低于。 血管母细胞瘤,Case2血管母细胞瘤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