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音频负荷控制接收机 DL/T 56495 Ripplecontrolreceiverforloadcontro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5-11-13批准 1996-05-01实施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1037(1990)。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音频负荷控制接收机(以下简称接收机)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配电网音频负荷控制接收机的研制、生产、检验与使用。 2引用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11.3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 试验程序 GB998低压电器 基本试验方法 GB242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GB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5169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GB6162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DL/T 532 无线电负荷控制单向终端技术条件 3术语 3.1一般术语 3.1.1音频负荷控制接收机ripple control receiver for load control 由输入、译码电路、功能设置电路及输出回路等单元组成的装置。它能接收叠 加在电力配电网上的音频控制脉冲信号并根据命令使相应的开关动作,从而改变电 力负荷状况,达到控制负荷之目的。 3.1.2标准接收机 standard receiver 安装在设备面板、表盘或仪器框架上的接收机。 3.1.3专用接收机 special receiver 有专门用途的接收机。例如,装在路灯柱子上控制街道照明用的接收机。 3.2与功能单元有关的术语 3.2.1输入单元 input elemcnt 将音频控制信号从供电网中分离出来,并把它们传送给译码单元的功能单元。 3.2.2额定控制电压(Us) rated control voltage 叠加在供电网上的音频信号电压,指其稳定的有效值,并以接收机的额定供电 电压Un的百分数表示。 3.2.2.1动作电压(Uf)operate voltage 在报文编码符合要求且在规定的条件下能使接收机正确动作的控制电压最小 值(也称为接收机的控制电压灵敏度,或简称为灵敏度)。 3.2.2.2不动作电压(Unf) non-operate voltage 报文编码符合要求且在规定的条件下,保证接收机不动作的控制电压最大值。 3.2.2.3最大控制电压(Umax)maximum control voltage 在规定条件下,确保接收机将收到的信息按照系统编码要求正确动作的控制电 压最大值。 3.2.3额定控制频率(fs)rated control frequency 给接收机规定的控制电压的频率。 3.2.4编码和译码单元 3.2.4.1音频控制码 ripple control code 在规定循环周期内的信息脉冲序列的编码。 注:在附录A中给出了音频控制命令码的循环周期的例子。 3.2.4.2译码单元 decoding element 控制信号的识别单元,音频控制信号经该单元检出并以适当信息传送到输出单 元。 译码单元能可靠地检查出在被设定的编码位置上信息脉冲的有或无。 3.2.5起始脉冲 starting pulse 规定命令码的第一个脉冲为接收机译码动作的开始。 3.2.6脉冲间隔 pluse interval 音频控制命令码中,一个信息脉冲的开始到下一个脉冲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3.2.7信息脉冲 information pulse 在起始脉冲之后出现在命令码位置上的脉冲。 3.2.8报文 message 由起始脉冲和一定数量的信息脉冲组成,代表一个或多个命令。 3.2.9命令 command 接收机能接收到的并能使其输出单元执行某种动作的命令。 3.2.10循环周期 cycle duration 起始脉冲开始到接收机返回到正常静止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 3.2.11输出单元 output element 按译码单元提供的信息来控制的一个或多个输出回路(一般为继电器)。 3.2.12动作 operation 输出继电器的触点由断开到闭合,或由闭合到断开的位置状态变化。 3.3影响因素 3.3.1影响因素 influence factor 影响接收机工作性能,通常指接收机外部性能的任意量或任意因素。 3.3.2动作条件 operating conditions 对影响因素规定的一组性能特性范围和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规定和确定了接 收机的工作性能和变化。 3.3.3规定的动作范围 specified operating range 构成动作条件一部分的单个影响量的范围。 3.3.4动作极限范围 limit range of operation 处在动作状态的接收机所能承受的最恶劣条件。在此条件下,接收机无损坏, 性能无改变并保持正确动作。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气候环境条件 a.温度与湿度 接收机正常安装于有遮蔽的场所,温度与湿度条件为: C0级温度-5+45,相对湿度5%95%; C1级温度-25+55,相对湿度5%100%(包括凝露); 两级的最大绝对湿度为28g/m3。 b.大气压力 66108kPa。 4.1.2机械与电磁环境条件 接收机正常安装在工业环境的控制室内,它应能承受正常运行中的机械振动和 常规运输条件下的冲击振动及电磁干扰,而不造成失效或损坏。 4.2结构要求 4.2.1一般要求 接收机外壳、端子盖的设计,在正常使用和正常条件下应能避免引起任何危 险,并确保: a.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防止电击穿危及人身安全。 b.当与带电过热部件接触时,应能防止由于过高温度可能引起着火。 c.能防止灰尘和水等异物的进入,应符合GB4208中IP51级的规定。 d.金属零部件表面应有良好保护层,不易受腐蚀。 4.2.2加封 接收机外壳与端子盖间应能加封,仅在开封后才能触及到接收机内部部件。 4.3电气性能要求 4.3.1电源 4.3.1.1供电电压 额定供电电压(Un):100V或220V; 变化范围:(0.81.15) Un。 4.3.1.2供电电压频率 供电电压的额定频率(fn):50Hz或60Hz; 变化范围:(0.941.02) fn。 4.3.2功率消耗 接收机处于静态时所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以下各值: 电阻性负载3W,电感性负载5VA,电容性负载15VA。 4.3.3绝缘性能 接收机在规定环境条件下使用时,应保持足够的绝缘强度。 4.3.3.1绝缘电阻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 正常试验条件下不小于10M; 湿热试验条件下不小于2M。 4.3.3.2冲击耐压 输入和输出回路对地及两回路之间应能耐受6kV的冲击电压,正负极性各10 次。 4.3.3.3工频耐压 输入和输出回路对地及两回路之间应能耐受有效值为2kV的工频电压,时间为 1min。 4.3.4温升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接收机的电气部分及其绝缘不应达到对其工作可能有不利 影响的温度,在环境温度40时,接收机表面温升应不超过25K。 4.3.5命令编码与滤波器带宽 接收机可以通过编程器进行不同命令和功能的编码,编码后便可接收相应的命 令,用户现场编码与修改编码方法应简单且操作方便。 接收机滤波器的频率范围为(10.015) 到(1+0.015) 。 4.3.6输出回路 4.3.6.1输出回路数 应不少于3。 4.3.6.2输出继电器型式 为具有双稳态或自保持功能的继电器。 4.3.6.3触点开断电压 额定开断电压(Ui):Ui= Un 最高开断电压: 1.15 Un 4.3.6.4触点开断电流: 同一接收机中输出继电器触点的开断电流可按表1取相同值或不同值的组合。 表 1 开 断 电 流 值 4.3.6.5触点寿命 通、断上述额定开断电流不少于30000个循环。 4.3.7供电电压长期中断的影响 一个或几个输出继电器在供电电压中断时应能按照编码要求达到编码设定位 置(触点断开、闭合或位置不变),在断电期间,其位置不应改变。当接通电源后, 触点应按用户编码要求达到设定位置。 4.4功能要求 4.4.1状态显示 接收机的工作状态(正常,故障,收码时,收码间歇时)和输出继电器位置状态 应有显示。 4.4.2时间设置功能 能按编码要求改变输出继电器闭合或断开的延时时间; 按设定的时间,输出继电器应能自动返回到原设定的位置; 按设定的循环时间,输出继电器应能循环闭合、断开。 4.4.3继电器触点位置的设定 通电位置编码设定(触点断开、闭合或原设定位置) 断电位置编码设定(触点断开、闭合或原设定位置) 4.5控制电压要求 4.5.1动作电压 音频控制的动作电压由用户与厂商共同根据以下条件协商而定: a.供电电压; b.供电频率; c.环境温度; d.电网谐波; e.控制频率。 可供选用的动作电压,一般为额定供电电压的0.5%,1%,2%;但不得大 于2%。 4.5.2不动作电压 不动作电压由用户与厂商根据以下条件共同协商: a.供电电压; b.供电频率; c.环境温度; d.电网谐波; e.控制频率。 4.5.3最大控制电压 对控制频率在250Hz以下的最大控制电压至少是动作电压Uf的8倍,频率 在750Hz以上的最大控制电压至少是动作电压Uf的15倍。在250750Hz之间 频率的最大控制电压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接收机控制频率值,Hz; Uf接收机动作电压值,V。 4.6电磁兼容性要求 4.6.1抗谐波干扰 接收机的工作应不受供电网谐波电压的干扰。附录B给出了干扰接收机功能的 谐波电压取值。 当施加一个正确编码的动作电压Uf时,接收机应正确动作;当施加一个不动 作电压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供电电压范围,以及在受到以下各种干扰时, 接收机应不发生误动: a.电网单一谐波Ha,它的值刚好低于控制信号频率,且具有附录B给出的幅 值时; b.电网单一谐波Hb,它的值刚好高于控制信号频率,且具有附录B给出的幅 值时; c.电网单一谐波Hc,它的值刚好低于Ha或高于Hb,具有附录B给出的幅值, Hc的频率和幅值由用户与厂商共同协商确定(见附录C中图C1); d.复合谐波,由Ha,Hb,Hc组合而成。无论是从附录B中取得还是由用 户与厂商之间协商得到的幅值,都应乘以K=0.6的系数。 4.6.2抗间谐波干扰 这些电压是由大功率工业设备产生的。例如,电机或感应炉,或附近的发送设 备发生的。 接收机能承受这些电压的能力用“抗干扰极限曲线”表示。该曲线代表接收机 能经受4.6.1条中给出的邻近谐波组合的最大电压值,谐波电压是频率的函数,同 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一个编码控制电压等于(系数1)时,能正确动作,称之为“与动作 有关的抗干扰极限曲线”。 b.在一个编码控制电压等于(系数60Hz固定加速度 10m/ s2 (1g); f.试验过程中每个主要方向以每分钟一个倍频程的速率扫频10次。 试验后接收机应无损坏和紧固件无松动脱落现象。通电后,对接收机进行正常 动作与不动作测试应符合4.5条要求,功能测试应符合4.4条要求。 5.2.5端子排的着火试验 试验按GB5169.6进行。根据接收机输出开关触点的额定电流选用合适的试验 发热器及其功率(例如=25A,选用HP3/U,47W;=4A,选用HP6/U, 60W),试验时间30min。 根据GB5169.6的第8、9章规定,观察和评定结果。 5.2.6防尘试验 试验按GB4208的6.5条进行。接收机不通电安装在附录H中的固定平台上, 然后一起放入防尘试验设备中。其中盛能通过方筛孔尺寸75m,筛丝直径50 m的悬浮滑石粉,滑石粉用量为每立方米试验箱容积2kg,试验时间8h。 试验后,对接收机通电进行正常动作和不动作测试应符合4.5条要求,功能测 试应符合4.4条要求。 5.2.7防滴水试验 试验根据GB4208的7.1条进行。接收机不通电,按正常使用位置安装在木板 上,一起放入滴水试验设备下面,降水量为35mm/min,试验持续时间10min, 水不应进入接线端子和其内部。 试验后,接收机置于正常气候环境中8h,再测试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 通电后进行正常动作和不动作测试应符合4.5条要求,性能测试应符合4.4条要求。 5.3气候影响试验 5.3.1高温试验 试验应按照GB2423.2中非散热性试验样品的高温试验Bb类进行。 接收机不通电放入高温试验箱中,升温至4.1.1条规定的最高温度,保温2h, 然后通电12h,在此期间进行性能测试应符合4.5条要求,功能测试应符合4.4条 要求。 5.3.2低温试验 试验应按照GB2423.1中非散热试验样品的低温试验Ab类进行。 接收机不通电,放入低温试验箱中,降温至4.1.1条规定之最低温度,保温2h, 然后通电12h,在此期间进行性能测试应符合4.5条要求,功能测试应符合4.4条 要求。 5.3.3交变湿热试验 应根据GB2423.4试验Db进行,每周期常温12h,高温12h,具体要求如下: a.接收机接通额定电压,输出空载; b.高温极限温度见4.1.1条; c.不考虑去掉表面水份的专门防护措施; d.试验持续时间:2个循环周期。 试验结束后,置接收机于正常气候条件下,24h后根据5.4.3.4条进行工频耐 压试验,但其试验电压幅值应乘以0.8系数。交变湿热试验后,测试其功能应符合 4.4条要求,并无腐蚀痕迹。 5.4电气性能试验 5.4.1供电电压极限试验 在供电电源上电压变化到4.3.1.1条规定的极限值时,处于工作状态的接收机, 各运行1h应能正常工作。 5.4.2功率消耗试验 在接收机通电,但输出继电器不激励的情况下,用1.0级或以上精度的交流伏 特表、安培表、cos功率因数表,测电源回路的电流值A,电压值V,其乘积 VA数即为消耗功率值(cos值仅指示接收机消耗电源功率的性质),应符合4.3.2条规 定。 注:测试条件为附录E中给出的影响因素基准值,且误差不得大于5%。 5.4.3绝缘特性试验 5.4.3.1一般规定 这些试验只应在一个完整的接收机上进行。接收机具有机盖,端子盖,端子螺 钉向下旋到可固定最粗导线位置,接收机安装在附录H所示的固定平台上,试验 程序参照GB311.3的规定进行。 首先进行冲击电压试验,而后进行工频电压试验。 在型式试验期间,绝缘试验仅对接收机端子。 在进行冲击和工频电压试验期间,端子对地间应无飞弧、放电或击穿现象发 生。 除非另有协仪规定,绝缘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是: a.环境温度 1535; b.相对湿度 45%75%; c.大气压力 86108kPa。 5.4.3.2绝缘电阻试验 用500V兆欧表测量接收机各电气回路对地和输出端子与输入端子之间的绝缘 电阻值,其应符合4.3.3.1条要求。 5.4.3.3冲击耐压试验 用1.2/50s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其峰值是6kV,对以下回路分别做正负极 性冲击电压各10次,两次试验之间间隔最短时间为3s。 a.输出回路对地 将接收机所有输出端子连接在一起,冲击电压施加在这些端子和地之间; b.对输入单元的冲击电压试验 冲击电压施加在接收机输入和输出端子间。 5.4.3.4工频耐压试验 用50Hz正弦波电压对以下回路进行耐压试验,时间1min,试验电压按4.3.3.2 条规定,被试回路为: 电源回路对地; 输出回路对地; 电源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 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之间。 5.4.4温升影响试验 外壳和端子温升测量应在接收机输出继电器已经按额定断开电流运行2h之后 进行。 其它影响因素的基准值见附录E。 5.4.5接收机滤波器带宽测试 在规定的控制频率下输入电平定义为0dB,则其两侧各衰减3dB处的频率, 即为滤波器的带宽,其范围应符合4.3.5条要求。 5.4.6输出继电器触点负载能力(寿命)试验 接收机在附录E的基准条件下进行试验,并且将它连接到由一个实际供电电 源,一个保护装置和一个负载阻抗组成的试验电路中。 试验电路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15倍,负载电流应调节到符合4.3.6.4条规 定的开断电流值。负载阻抗有两种:纯电阻及由电阻与电抗器串联构成cos=0.4 的感性负载(若用一个空心电抗器,则其两端应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其分流电流至 少为电抗器电流的0.6%)。 试验时,继电器触点应分别接通纯电阻和cos=0.4感性负载,各进行30000 次通断动作试验,通断工作状态变化时间间隔应设置为最短允许值。 通过此试验后,若在额定断路电流下输出单元的功率消耗不超过3W,或输出 单元上的电压降不超过1V,且打开的触点可承受历时1min的工频有效值试验电 压1000V,则该试验为合格。 若输出继电器触点已经过按GB998第7章规定的额定接通、分断能力等项型 式试验,且符合本标准4.3.6.34.3.6.5条的要求,则可用有资格的检验机构出具 的检验报告代替本试验。 5.5功能要求试验 用编程器给接收机每个输出继电器编制不同操作命令、时间功能、通电、断电 的设定位置。然后用编程器或音频信号发码仪,发出相应命令码,观察接收机各输 出继电器动作状态应与编程设定一致。 5.6控制性能要求试验 5.6.1一般规定 被测接收机以正常工作位置安放,如果有必要还应放在能产生和保持附录E 指定温度和湿度条件的试验箱中,而邻近谐波源应符合5.7.2.1条的要求。 5.6.2动作电压试验 附录D给出了符合4.5.1和4.5.3条要求的试验组合参数,其控制频率极限由 用户与厂商之间协商确定。 在动作电压和最大控制电压两种情况下,被试接收机应能正确无误地 动作。 5.6.3不动作电压试验 附录D给出了符合4.5.2条要求的试验组合参数,控制频率极限由用户与厂商 之间协商确定。 在不动作电压的情况下,对于发送的正确命令,接收机应保证不动作。 5.7电磁兼容性试验 5.7.1一般规定 对所有这些试验,接收机应安装好机壳和端子盖,并处于正常工作位置,所有 应接地的部件必须接地。 做完这些试验后,接收机不应有损坏,且能正确动作。 5.7.2干扰极限试验 5.7.2.1与动作有关的干扰极限曲线测定 为了确定允许接收机仍能正确动作的干扰电压的极限,干扰极限曲线按以下条 件测定(见附录F的试验组态): a.接收机在控制电压=时(=1.5),应按照该接收机设定的报文对控制 电压编码; b.同时施加三个接近控制频率的谐波(如4.6.1d条所述的复合谐波)。在供 电系统中这些谐波的相位通常不固定,可以用偏差不超过谐波频率基准值0.2% 的谐波频率产生这种相位的变化。三个谐波之间的相位亦是不固定的,可用调节彼 此之间位移0.1%0.3%的方法来模拟这种频率偏移的影响(见附录C); c.其它量的参考值见附录B; d.对于每个频率应测定使接收机保持正常功能的Uv的极限值,Uv应不大于 。 注:由控制电压、谐波电压和可变的间谐波电压Uv共同产生的脉冲不在信 息码元位置,在极限值Uv下,发送10次报文不得产生多于1次的误动作。 由于制造误差,批量生产的接收机其动作门限值在一定范围内都有变 化,所以生产的每一批接收机其干扰极限曲线,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5.7.2.2与不动作有关的干扰极限曲线测定 与接收机不动作有关的干扰电压极限用与5.7.2.1条同样的测量方法和试验条 件来测定,具体如下: a.接收机在试验条件下,控制电压应按接收机设定的报文编码,其值为, 一般取0.67; b.同5.7.2.1.b条; c.同5.7.2.1.c条; d.在谐波之间的频率范围内,施加一个频率和幅值可变的电压Uv。在每一个 频率上,测定接收机恰好不动作的Uv极限值,Uv应不大于Umax; e.同5.7.2.1.c条。 5.7.3供电短时间中断和电压突降对接收机动作影响的试验 试验目的是检查接收机在最长0.5s20ms的电压中断情况下对其动作的影 响,及在超过0.5s电压中断情况下接收机自恢复的功能。试验时应考虑以下两种情 况: a.接收机被连到一个静态网络上时发生电压中断 在接收机处于静止状态时,发生0.5s中断,接收机应不起动和不影响内部时 间。在电压中断3s后恢复供电,用动作电压Uf发送一个报文,输出单元应按报文 命令正确动作。 b.在报文传送循环内发生电压中断 在报文传送循环内发生的0.5s电压中断应不影响接收机工作。用动作电压Uf 发送一个报文,使接收机起动。在传送循环中的某点,中断供电电压0.5s,电压中 断点应逐次出现在不同位置(如在起动脉冲位置、信息脉冲位置或脉冲间隔位置)。 当电压中断发生在起始位置或有关命令的信息脉冲位置上或邻近位置上时,接 收机收到该报文允许不动作,而电压中断发生在其它情况下,收到该报文接收机必 须正确动作。 图 1 静电放电发生器接线 5.7.4抗静电放电影响试验 静电放电发生器接线见图1,放电电极由一个150pF高压电容器串接一个 330的电阻组成,装于一个绝缘把手的前端。高压电容器通过一个100M的 电阻由直流高压电源充以正电。 将被试接收机安装于接地的金属板或控制屏上,接通电源。静电放电发生器放 电电极充到8kV后使其接触被试接收机上人身经常或可能触摸的部位,例如按键、 按钮、开关、铭牌等处的金属部分,使其产生10次放电,放电之间最少要间隔1s。 如果外壳为绝缘材料制成,则应设法使放电电极触及被试接收机的接地端子或附近 的接地金属部分,使其产生火花放电。 试验分下列两种情况: a.接收机处于工作状态 输出回路空载,静电放电应不影响接收机正确动作,即在静止状态,接收机不 应启动。在报文传送期间,输出继电器应根据命令正确动作。 b.接收机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静电放电后,接收机应无损坏。 5.7.5抗传导性高频电压的影响试验 干扰试验器电路及波形按GB6162的规定,试验接线见图2(a)和图2(b),以共 模和差模两种方式将试验电压加在被试接收机的电源端子上。试验电压的第一个 半波的峰值按4.6.5条规定,重复频率为每秒50个衰减振荡波群,试验持续 时间为10s。 试验时,接收机应处于工作状态,试验中不应有任何误动或损坏。 图2 干扰试验接线 (a)共模干扰试验线;(b)差模干扰试验 5.7.6工频磁场影响试验 在直径1m磁化力400安匝的空心线圈上通50Hz电流,线圈中心的磁通量密 度约为0.5mT,将被试接收机置于线圈中央,通电时间为1s,间隔1s共重复3次。 在试验期间,接收机必须保持其正常性能(具有Uf动作试验,Unf不动作试 验。控制信号电压正确编码,其它影响因素应符合附录E中的给出值)。 5.7.7直流磁场影响试验 此试验用一个通直流电流的线圈(见附录G)来进行。试验时,将该线圈在接收 机外壳的所有表面移动,施加的磁场势值(安匝数)由用户与厂商共同协商确定。 在试验期间,接收机必须保持其正常性能(同5.7.6条)。 5.8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试验 在工厂试验室按DL/T 532中的附录A进行。 5.9厂内连续运行试验 由微型计算机、音频信号发码仪、功率放大器等构成发码控制系统对被试接 收机动作状态进行测试,巡回检测输出继电器触点位置。连续通电结束后,统计 并打印每台接收机收码次数,动作次数,误动次数,拒动次数,按4.7条要求判 定合格或不合格。 不合格产品返回车间修理后应重做此项试验。 试验原理框图见图3。 图 3 接收机批量出厂连续运行试验原理框图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 6.2出厂检验 6.2.1项目和建议顺序 经车间调试合格的接收机,应按型号、生产批号相同者划分为组,按组提供给 质量检验部门,按表3项目和建议的顺序逐个进行检验。 6.2.2不合格判定 检验中出现任一失效均判定该接收机不合格,并应退回车间修理。不合格数超 过检验总数5%,则视为本批产品不合格。经重新调试合格后,应再次检验。 6.3型式检验 6.3.1检验周期 接收机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或老产品恢复生产;设计和工艺有重大改进,以 及批量连续生产的接收机,应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结构上的某些试验,如弹簧锤撞击、端子排的着火、防尘和防滴水、机械冲击、 振动试验,仅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进行。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仅在设计定型、生产定型,有重大技术改进时进行;或在 使用方有要求,供需双方协商一致后进行。 6.3.2抽样 型式检验的样品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接收机中随机抽取。 按GB2829规定的周期检查选择判别水平I,不合格质量水平RQL=30的二次 抽样方案,即: n1=4 A1 =0 R1=2 n2 =4 A2=1 R2 =2 6.3.3不合格分类 按GB2829中的2.1.72.1.10条规定分类。 A类数值为1.0,B类为0.5,C类为0.3,累计后小数位4舍5入取整。 6.3.4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 按GB2829中的4.11条规定判定。 6.4项目和顺序 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见表3。 表 3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标志 接收机上应有以下标志: a.产品型号和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化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 消控员证书题目及答案
- 2025房屋租赁合同的基本协议
- 曹阳二中分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港口物流运输合同
- 藏医解剖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终止的工程承包合同
- 仓管员的入职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基层眼科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建筑工程合同样本
- 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片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关系图
- 数字经济前沿八讲
- 数字经济概论-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 中电联理论试卷A(无答案)
- 红岩优秀读后感800字5篇
- GB/T 2679.7-2005纸板戳穿强度的测定
- 文化政策与法规(第一课)
- 色彩基础知识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