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编自1913年中国历史教科书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两则材料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相同之处。(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参考答案:(1)同:都认为孝文帝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功,促进了北魏政权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加速了向汉族封建王朝模式的转换(或汉化、封建化亦可)。(2)立足点:材料一以汉族为中心,站在鲜卑文明发展的角度;材料二站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角度。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倡导五族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一律平等;中华民族的观念逐渐形成;这些思想必然反映在民国的教科书中;历史教科书负有建构中华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历史使命。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公元494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祖纪材料二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治国当用什么人?”杜弼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人。”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文化的熏陶,被认为是得了“汉家性质”,几乎被废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大杀汉族官吏,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渐流行。(北周奠基人)宇文泰是个鲜卑人,重用汉人苏绰制定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阶级的治国经验加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宇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布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受汉文化的优秀部分,最明显的表现是释放奴婢基本解决了魏晋以来残存的奴隶制问题。北齐和北周,东西相对,以黄河为界。先时,河西的周人唯恐齐人乘河向西,整个冬季,守河将士天天去椎冰,年年如此。后来周人不再椎冰,轮到河东的齐国将士开始椎冰,防备周人东渡。摘编自郭伯南新编中国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高祖”采取的治国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给予简要评析。(2)材料二中,北齐与北周的统治政策有何不同?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思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回答即可,对其进行简要评析时,要从当时对其自身、对其他民族等方面综合考虑。第(2)问考查比较能力,据材料可以看出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北周重用汉人采用汉族先进制度;再根据材料中“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最明显的表现是释放奴婢”总结出北齐将汉人为奴,北周释放奴婢;“结果”据材料和史实即可得出;“启示”只要言之成理,依之有据即可。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汉化政策(或改革鲜卑旧俗,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评析:孝文帝这些举措,主观上是为了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鲜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融合。(2)不同: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北周重用汉人采用汉族先进制度;北齐将汉人为奴,北周释放奴婢。结果:北齐由强转弱,北周由弱转强,最终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启示:落后的民族最终为先进的民族文化所征服。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官学系统示意图汉代官学系统中央太学(普通学校)四姓小侯学(贵族学校,四大外戚子弟学校)鸿都门学(专门学校)地方郡国学县、道、邑校乡庠聚序摘编自王晓华中外教育史材料二尽管当时读书人可以通过荐举、征召或选举的方法进入仕途,但参加太学的考试却是进入仕途的唯一稳妥途径,因此,终生乐此不疲者比比皆是。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材料三1866年,恭亲王奕为京师同文馆拟定了六条章程:一、专取正途人员;二、各员一律留馆住宿;三、按月出题考试一次;四、每届三年举行大考,高等者酌量差遣试用,下等者照常学习,下届再考;五、每月加给薪水银十两;六、三年试居高等者,照准各按升级,格外优保班次。摘编自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大学教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2)从材料三的六条章程中任选一条,分析拟定该条章程的原因。综合分析这三则材料,归纳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参考答案:(1)特点:建立了完整的官学体系;教育为政治服务;儒学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或儒家思想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2)原因:第一条:维护统治的需要;第二、三、四条:学习西方近代管理制度;第五条:学校开办之初,生源不足;第六条:鼓励上进,选拔人才。相似之处:政府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教育改革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教育改革与时代背景相关(可答受经济或政治变革影响等)。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制度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完全废除了汉代以来州郡长官可以自行辟署置僚佐的制度。州郡牧守自辟僚佐,是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属吏和举主之间,由于形成了牢固的封建依附关系,往往唯主之命是从,而置封建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自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世家大族垄断了品第人物、荐举官吏的权力,州郡僚佐的辟署,实际上又为世家大族所左右。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央集权。北魏末年和北齐时期,州郡僚佐大多由吏部铨授,但州郡长官自署僚佐的制度并未废除。隋文帝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完全收归吏部,全国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任命,吏部考核。同时规定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这样就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1)根据材料,分析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的措施及影响。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隋文帝的官制改革。第(1)问,通过材料“州郡牧守自辟僚佐,是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牢固的封建依附关系,往往唯主之命是从,而置封建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辟署,实际上又为世家大族所左右”,归纳答案即可。第(2)问,“措施及影响”,可通过材料“僚佐的任命权,完全收归吏部”“吏部考核”“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可以分析得出答案。参考答案:(1)原因: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地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力。(2)措施:官员任命、考核由中央掌握;官员回避本郡,有任期限制。影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5.导学号103840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以前,在文学上无所谓古文。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谓“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所以在中唐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发生和发展,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客观的现实社会条件。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陡然走向了衰落的道路。贞元、元和时期,号称“太平”和“中兴”,实际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而且佛道二教盛行,僧尼道士已成为一种特殊势力,和唐王朝的利益发生矛盾。除军阀大地主外,它确实是反映了广大阶层人民的现实要求的。韩愈首先强调作家的修养。他说:“根之茂者其实遂”,“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根或气,都是指作家的人格修养。主张学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指出“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他还认为运用语言,必须“文从字顺”,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使“文章言语,与事相侔”。摘编自游国恩中国文学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韩愈有关文体革新的理论,并分析其目的。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古文运动”。第(1)问,注意从当时的社会危机、佛教盛行、民众要求、儒学复兴等角度分析“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中逐条概括即可;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从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去思考。参考答案:(1)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危机四伏;佛道二教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各阶层人民的现实要求;儒学复兴运动的推动。(2)理论:作家应该有人格修养;行文要有真情实感;学古文要注意继承和创新,反对模拟抄袭;运用语言要简单易懂,关注实际问题。目的:打着复古的旗帜,反对佛道;恢复孔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维护封建统治。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的专利制度包括两类:一是茶盐酒矾的专利,一是金银坑冶和货币铸造的专利。宋初,茶盐酒矾的专利,是由茶、盐等户进行的。官府把这类产品加以控制,转由大商人销售而获利。宋立国以来对这类专利控制得极为严厉,私自煎盐三斤、酿酒三斗、造十五斤或炼矾十斤的,都要处以极刑。虽然如此,因为官府管理不好,茶、盐等质量低劣而价格又昂贵,极刑并不足以制止私贩和私造。王安石当政期间指出:仰赖巨商卖茶,有害于一般茶户和消费者,亦有害于封建国家,徒使少数巨商攫取厚利,因此王安石竭力支持官收茶税、“民自贩运”的做法。熙宁七年,王安石将川茶加以征榷,茶息初定为四十万贯,后增至百万贯。盐专利主要的办法:出笼的盐钞有一定数量,设置钞场“平买”盐钞,市易司用市价收买旧钞,由此稳定钞价。矾专利于熙宁年间废除承买制,全由官府经营。熙宁六年,矾利增加到183100贯。在金属采炼的专利上,变法派不主张国家加强对采冶部门的控制。同时还发布了放宽铜禁的敕令,许可民间自由制作铜器物,并予以免税。变法派还广泛采用了矿税实物征收制,同时还明确规定了矿税税率,冶户可以将其余生产物出售。货币的铸造则全由国家设置的钱监进行。摘编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服务供应链安全-洞察及研究
- 基于增强现实的安全培训系统设计与优化-洞察及研究
- 极地建筑废弃物利用-洞察及研究
- 数据共享信任模型-洞察及研究
- 地表变形监测-洞察及研究
- GB/T 45765-2025精细陶瓷陶瓷浆料触变性试验方法旋转黏度计法
- 文化公司策展人考核制度
- 饭店柴油管理办法
- 项目通讯管理办法
- 建筑材料员管理办法
- 企业工伤预防培训课件
- 新疆伊犁州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真题2024
- 2025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 网络安全部门四讲四有问题查摆清单及整改措施
- 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考核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洞察阐释
- 电梯故障救援培训
- 职称评审申报培训
- 2025-2030中国凹版印刷机市场动向追踪及运行态势分析报告
- 安全用电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麻精药品培训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