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环境监测与治理_第1页
环境管理_环境监测与治理_第2页
环境管理_环境监测与治理_第3页
环境管理_环境监测与治理_第4页
环境管理_环境监测与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与治理,主 讲:原金海 博士 副教授 授课专业:化学10,应化10 电 话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 论,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第三节 环境标准,一、环境监测的目的,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二、环境监测的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 考核验证监测 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一、环境监测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污染监测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0世纪70年代 :主动监测或目的监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 :污染防治监测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1. 时间分布性 2. 空间分布性 3.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 关系 4.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5.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监测手段 :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 监测对象 :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 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 2.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三、监测技术概述,(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 、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 (二)生物技术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环境监测的要求 准确可靠 快速灵敏 选择性好,三高: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 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 在野外事故现场测定要求快速、简便,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优先污染物,优先污染物的特点 难降解 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出现频率较高 具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 毒性较大 现代已有检出方法,表1.1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表中标有“”符号者为推荐近期实施的名单,包括12个类别,4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38种。,标准化和标准的实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所谓标准化,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效果,并适当考虑产品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 而标准则是“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成果,它通常以一项文件并规定一整套必须满足的条件或基本单位来表示”。,第三节 环 境 标 准,一、环境标准的作用,定义:环境标准是标准中一类,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例如: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 作用: 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基本手段 强化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环境规划的定量化依据 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分类:,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分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核心,支持系统,体系基础,三、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一)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二)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 (三)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四)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四、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GB508485) 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 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9) 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683) 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183)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 次划分为五类 : 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细菌总数 大肠杆菌群 游离性余氯,(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四)回用水标准,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 (CJ/T95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五、大气标准,(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划分三类地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寨。 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GB913788) (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标准(GB508585) 建材工业废渣放射性限制标准(GB676386),七、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一)参考国外标准 (二)从公式估算 (三)直接做毒理试验再估算,环 境 保 护 相关法律法规,各级组织应该持续地了解和遵守与其环境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这是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确保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基本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推行可持 续发展战略。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 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 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污染者负担的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基本原则 1.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协调发展, 4.可持续发展; 5.民众参与;,二、法律法规的表现形式 、法 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批准、发布 、法 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批准、发布 地方法规由省(市)、自治区人大制 定、批准、发布 、规 章部委规章由国务院部、委批准发布 地方规章由省(市)、自治区政府制 定、批准发布 、标 准由国家、行业、地方制定、批准、发布 、国际公约由会员国参加并批准批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1.宪法 2.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环境保护的单行法- 土地规划法; 污染防治法; 资源保护法;,4. 环境保护相关法 5. 环境保护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 6. 环境保护规章-部委规章、地方规章 7. 环境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 8. 国际环保公约,我国参加和批准的环境国际公约: 1.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4.生物多样性公约; 5.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6.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7.关于特别是作为永禽栖息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8.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9.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 10.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 1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2.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 13.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14.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 15.南极条约; 16.国际捕鲸公约; 17.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等-,共约28项公约或协定。,三、主要的环境法律法规,(一)宪法 主要内容: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和合理利用,保护珍贵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国家保护民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二)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要内容: 共6章47条 规定了环境对定义; 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环境标准的字体结构; 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 明确了环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采取污染防治措 施和行政处罚的规定。,(三)污染防治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主要内容:共7章66条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监督管理;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及法律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主要内容:共8章84条 环境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主要内容:共6章91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工业固废污染防治; 生活垃圾污染防治 减少固废的产生量和危害性; 充分合理利用固废及无害化处理; 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综合利用及充分回收合理利用。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特别规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主要内容:共8章92条 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水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水污染防治; 城镇水污染防治; 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 船泊水污染防治; 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 水污染事故处置;,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主要内容:共10章98条 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海洋生态保护规定; 防止陆源污染物、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倾倒废弃物、船泊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6.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主要内容:共8章63条 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 放射性污染的监督管理; 核设施放射性污染防治;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污染防治; 铀(杜)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 放射性废物管理;,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主要内容:共5章34条 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进行分析、预防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主要内容:共6章42条 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促进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推行; 清洁生产的实施、鼓励措施。,(四)资源保护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主要内容:共7章38条 节能管理; 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 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 公共机构节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 节能技术进步; 激励措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其他等等-,(五)环境保护相关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防疫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其他等等-,(六)环境保护主要行政法规 1.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责任制;认真解决区域环境问题;控制新污染,加快治理老污染;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增加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2.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3.国务院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 4.其他等等-,四、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 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和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3.征收排污费制度; 4.限期治理制度; 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6.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7.环境监测制度; 8.废物综合利用制度; 9.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 10.现场检查制度; 11.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五、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社会物质财富和人体健康、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 利用,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规定的各项技术规范和 技术要求的总称。 环境保护标准是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 是贯彻环境法的依据,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基本保 证。,环境标准体系的层次划分: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环境标准的内容划分: 环境质量标准(水/大气/土壤/生物/噪声、振动、 辐射、放射性物质等的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水/固废/噪声等) 环境基础标准 环保方法标准 环保标准样品标准 环保行业(环境保护部)标准,(一)主要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质量标准; 2.海水水质标准; 3.地下水质量标准;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6.渔业水质标准;,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8.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9.城市中水道水质标准; 10.各种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3.声环境质量标准; 其他等等-,(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2。设置三类指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浓度 -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对无组织排放的废气规定监控点及浓度 限值 3。规定了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4。对新、老污染源(1997.1.1前/后)规定不同的排放限值 5。其他规定,2.国家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