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一、清代旧教育制度 1、特点: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科举制 2、教学内容:四书五经 3、考试制度: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4、弊端:脱离实际,不能培养有用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二、为什么改革? 1、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 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官员认真思想国内问题,主张改革教育,学习西方。 3、维新派、洋务派已办起了一些学校。,三、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1、1906年,废除科举制。 2、民国成立以后,修改。 3、1922年,基本形成。,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北京大学,1、前身:京师大学堂 2、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 3、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问题: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选择什么教育? 如果我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好上初中,我会选择师范教育。因为国家和进步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中,国民素质又起着主导作用。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詹天佑,蔡元培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 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侯德榜(1890-1974)我国近代著名制碱工艺家。1926年他生产出纯碱,获得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李四光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作为地质力学的创始人,还是科技创新的典范。,中国 近代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1891-1946),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平民教育,又提倡乡村教育,他创办了晓庄学校。,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新型学校,这是育才学校门前的小学生,问题、回忆中国近代史,分析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原因和历史地位? 1、社会背景:在半半社会环境下,内战频仍、外敌入侵、统治者轻视科技、社会经济落后等因素,使近代中国缺乏有利的社会条件,从而制约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2、发展原因:“科技救国”思潮的推动、詹天佑等科技工作者积极学习西方科技并加以创新、洋务运动引进外国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引进、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问题、回忆中国近代史,分析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原因和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中国虽然出现了“侯式制碱法”等一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但总体水平落后于西方。这说明科技的整体发展水平取决于有利的社会环境,更取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蒸鸡蛋羹的教学课件
- 设计教学课件作者高振清
- 数学都采用什么课件教学
- 比亚迪电动汽车空调课件
- 的教学课件怎么做
- 2025年校园安全竞赛题及答案
- 2025年宠物针灸师高级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村级养老安全员考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品牌建设2025年市场推广策略报告:技术创新助力市场增长
- 比亚迪唐新能源课件
- 《输血制度及流程》课件
- 压裂酸化安全要求
- 急性左心衰抢救流程图片
- 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查房
-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解读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 小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内科医患沟通培训课件
-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7.2《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网御星云网闸技术宝典
- 《高等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交通管理与控制3平面交叉口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