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9(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9(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9(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9(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9(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九)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泰安一模)下图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其中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9。“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A导致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B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B解析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这有利于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B项。由题干中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不能说明工业布局趋于合理,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A项错误;从这个投资比例看国民经济整体应该属于合理而没有出现比例失调问题,C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并未出现“左”倾错误,D项错误。2(2019上饶三模)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A解析 题干材料中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地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选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B项错误;新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左”倾错误始于1958年,C项错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是以工业建设为重点,D项错误。3(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D“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C解析 证券交易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手段且是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材料中“1952年7月和8月”的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新中国受苏联“斯大林模式”影响,开始逐步强化对经济的计划控制,故C项正确;我党的“左”倾错误蔓延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2019莆田质检)1954年,陈云在国务院召开的关于私营工商业问题座谈会上讲道:“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要防止产量超过需要要防止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这一看法()A针对的是农业集体化中要求过急的倾向 B表明当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目的是使手工业生产更加稳妥有序发展D促进了工商业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解析 “1954年”“手工业合作社”“管理和控制”“防止产量超过需要”“排挤”等信息,表明陈云主张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加以管理,以免盲目生产、合作社和未加入合作社的工人产生矛盾等混乱局面的出现,保证手工业生产更加稳妥有序发展,故选C项。材料看法针对的是手工业,而不是农业,A项错误;从材料“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可知,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B项错误;材料只是陈云的主张,看不出其贯彻与否以及效果,D项错误。5(2019亳州模拟)毛泽东在一次大会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在两个革命的实践中,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次会议()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任务B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A解析 根据材料得出该次会议为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故选A项。6(2019济南模拟)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A八字方针的制定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C改革开放的实施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B解析 材料中包产到户从兴起到批判再到肯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故选B项。7(2019蚌埠一模)孟德斯鸠曾说:“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居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能够正面印证这句话的史实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乡镇企业的发展C农业机械化的实现D人民公社化运动A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经营权的自由,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从而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故选A项。8(2019长郡中学月考)1979年5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在北京、天津、上海选择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等八家大中型国营企业进行试点,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方面权力下放给企业。当时这一做法意在()A放权让利激发企业的活力B全面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新格局D有计划地控制重工业的比例A解析 材料中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方面权力下放给企业,使企业增强经营自主权,以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1984年才全面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中央才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项错误;材料对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等八家大中型国营企业进行放权,意在推动企业发展,这与控制重工业比例无关,故D项错误。9(2019合肥质检)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A解析 从“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可知,中国电视媒体经历了由国家扶持到主动适应市场的转变,体现了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故A项正确。10(2019绵阳诊断)1985年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从1985年开始,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该做法目的是()A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B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C增强企业活力和自主权 D推动城市的改革全面展开C解析 “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可以调动工人和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和自主权,故选C项。11(2019太原期末)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B解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提出的,故A项错误;198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逐步展开,故B项正确;C项应为“文革”结束后,故C项错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故D项错误。12(2019山西适应性考试)1991年上海市明确规定,私营企业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南京路、淮海路的大店名店,私营企业不许与外国公司合资,银行不得对私营企业贷款。这说明当时中国()A市场经济发展遭受挫折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C私营企业冲击了国营经济D私营企业尚未取得合法地位B解析 由题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大背景下,中国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的趋势,说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到1992年后才提出建立,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C、D两项与史实不符。二、非选择题:52分。13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地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8分)(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的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10分)答案 (1)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原因: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任答2点即可)(2)表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科技教育体制的调整。(3)表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影响: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模式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重工业优先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排斥城市化,高速度,先污染后治理,强调自力更生以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适度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据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