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词类活用.ppt_第1页
2016高三词类活用.ppt_第2页
2016高三词类活用.ppt_第3页
2016高三词类活用.ppt_第4页
2016高三词类活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三、文言文阅读 1、理解B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高考考试说明,何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1、名词作一般动词,2、名词作状语,3、名词使动用法,4、名词意动用法,二、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2、动词使动用法,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3、形容词使动用法,4、形容词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了解类型,4、动词为动用法,四、数词活用,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3、动词作状语,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范增 数目 项王,主,谓,宾,名词活用作动词,掌握方法,如何判别词类活用,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5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6骊山北构而西折 7良庖岁更刀。 8而乡邻之生日蹙。,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5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6骊山北构而西折 7良庖岁更刀。 8而乡邻之生日蹙。,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名词活用为状语,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5 、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6、骊山北构而西折 7、良庖岁更刀。 8、而乡邻之生日蹙。,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比喻式: 像一样,介宾式: 在词前加合适介词,重叠式,名词活用为状语,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2南取汉中。(过秦论) 3西举巴蜀。(过秦论) 4东割膏腴之地。(六国论),(上面向上)(下面向下),(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5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6仓皇东出。(伶官传序) 7汶水西流。(登泰山记) 8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9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10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东面向东),(西面向西),(东面向东),(西面朝西),(北面从北面)(西面向西面),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1席卷天下。(过秦论) 2包举宇内。(过秦论) 3囊括四海。(过秦论)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席子像卷席子那样),(包裹像包包裹那样),(口袋像装口袋那样),(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5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6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7灰飞烟灭 8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翅膀像翅膀一样),(奴隶像对奴隶一样),(灰、烟像灰、烟一样),(蜂窝像蜂窝一样) (水涡像水涡一样),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3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船用船),(眼睛用眼)(耳朵用耳),(兄长以对待兄长之礼),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6群聚而笑之。 (师说),(脸当面),(小路抄小路),(人群成群地),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1内立法度。(过秦论)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有大石侧立千尺。 (石钟山记),(国内在国内),(夜间在夜间),(旁边在旁边),4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5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上面从上面),(前面从前面),(旁边从旁边),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小船),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1日削月割。 六国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天每天),(天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名词活用为动词一,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人所。 2、遂王天下。 3、面山而居。 4、范增数目项王。 5、策蹇驴,囊图书。,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1、驴不胜怒,蹄之。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名词活用为动词二,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2、左右欲刃相如。 3、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活用为动词三,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1、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2、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3、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4、秦师遂东。 5、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四,名词前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作状语,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今王鼓乐于此。 3、一狼洞其中。 4、沛公欲王关中。,名词活用为动词五,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名词活用为动词六,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1、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 2、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3、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活用为动词七,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小结,宾语前的名词 状语后的名词 补语前的名词 谓语部分的名词,若无动词时,则活用为动词,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2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盟约订立盟约),(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3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同上) 7五十者可以衣帛。 (同上),(过错责备),(托辞找借口),(鼓击鼓),(树木种植),(衣服穿上),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11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1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王称王),(罪恶归罪;归咎),(河水游泳),(南面南飞),(南面南行),13过秦论(过秦论) 1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15会盟而谋弱秦。 ( 过秦论) 16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1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过失指出过失),(帝王称帝称王),(盟约订立盟约),(序列排列),(册造册登记),18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19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20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21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22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路取道),(王称王),(道义合乎道义),(军队驻扎),(王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1、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翻译 “使(宾) ”,沛公欲王关中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名作动),(使称王),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2吾从而师之。 (师说) 3耻学于师。 (师说) 4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说)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老师以为老师),(羞耻以为羞耻),(老师以为老师),(镜子以为镜子),(边邑把当作边邑,稍稍宾客其父 鱼肉百姓 孟尝君客我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云)友风而子雨(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 幕天席地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侣鱼虾而友麋鹿,翻译“把(宾)当作”,辨: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活),1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 后序) 2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04 天津卷) 3贫甚,质女婢于人 (10年重庆卷 ) 4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06江苏卷),课堂训练 翻译下列句子,在草地上,在露天里,名作状,从东,名作动,典当、抵押或把抵押给,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天天,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收藏、经营的)金玉珍珠,诬陷、讥讽的话,动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如:求救于孙将军. “救”,表示“救兵”。,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2、于是从散约败 过秦论 3、追亡逐北 过秦论,(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 用作名词,恩惠),动词“约”与“败”组成主谓结构,用 作名词:盟约、联盟),(动词“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语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4、此亡秦之续耳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7、其进愈难,其见愈奇。,(动词“续”,受定语“亡秦”的 修饰,用作名词:继承者,后续者),(动词“至”用作名词:到的人),(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见:看见的景物),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1、烛之武退秦师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 3、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欲止不内 4、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句中的“活”“从”“止”都是使动用法),(却:使退却;击退),(“兴”“亡”,动词使动用法, 使兴盛;使灭亡),(鸣:使鸣),外连横而斗诸侯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以夭梅病梅为业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李牧连却之 中军置酒饮归客 生死而肉骨 惊天动地 可烧而走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既来之,则安之。,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翻译为“使(宾) ”的“兼语式” 。,使动用法,3.动词的为动用法,1、祭祀必祝之 触龙说赵太后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4.敛赀财以送其行,(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祈祷),(泣:为哭泣),(哀:为而哀),(送:为送行),4、动词作状语,1、录毕,走送之。 2、忽啼求之。 3、争割地而赂秦,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4、动词作状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吾与苍梧太守有旧 不能容于远近 请略陈固陋 居安思危,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吾与苍梧太守有旧; 不能容于远近 请略陈固陋 居安思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吾与苍梧太守有旧; 不能容于远近 请略陈固陋 居安思危,圣明的人, 愚蠢的人,旧的交情,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固塞鄙陋,见识浅薄,安乐的环境,危险的境况,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1、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2、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3、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4、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5、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吴 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7、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缺少 :缺少的东西。困窘 : 困乏的东西),(有利 有利的时机),(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之人) (年轻的 年龄小的人) (年长的 年长的人),(幼小 幼儿),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9、小学而大遗。 (师说) 10、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1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细小 / 小的方面)(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细小/ 小的收获)(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艰险偏远/ 艰险偏远的地方),1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翻译: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课堂训练 翻译下列各句,形作名,精锐部队,动作名,天下熟知或不熟知的人,1 素善留侯张良 2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3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 吾尝闻少仲尼之贤,而轻伯夷之义者 5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1 素善留侯张良 2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3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 吾尝闻少仲尼之贤,而轻伯夷之义者 5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与友善,远离,揭短,加严,尊重,轻视,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坏、破旧 损害) 1、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2、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不多 缺少),(衰弱 减少),3、念悲其远,亦哀之矣。触龙说赵太后 4、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遥远 远嫁),(骄傲 轻视),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火尚足以明也。 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尽,完 / 走到尽头),(明亮 / 照明),(错误 / 弄错),1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课堂训练 翻译下列句子,形作动,改变,形作动,讲明,此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商汤、周武王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3.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如:“以愚黔首”(过秦论)“愚”,表示“使愚笨”。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利益 使得到好处),(安定 使安定),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 5、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整洁 使整洁) (美丽 使美丽) (饱 使饱),(尊贵 使尊贵),(愉快 使现出愉快的神色),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4、昂其直,居为奇货 5、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7、富国强兵 8、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渔人甚异之。 4、且庸人尚羞之,翻译 “认为(宾)”,认为小,对感到奇怪,以为羞, 对感到羞耻,认为奇特,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如,“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表示“把当作羞耻”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 以为美丽),1、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不耻相师 2、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3、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 “师”“相师”,用作意动:以为耻),(劣:以为劣),(快乐 以为快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予怪而问之 渔人甚异之 患志之不立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不远万里,翻译:以(宾) 为 认为(宾),意动用法,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活用作有 “认为” “以为” 意义的动词 ,表示 “(主语)认为(宾语)怎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四、数词活用为动词,1、六王毕,四海一 2、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3、士也罔极(无常,没有准), 二三其德,(一:统一),(四:成为四个人),二三:(经常改变),四.数词用作动词,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5、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数词“一”用作动词:看作一样),(数词“一”处在谓语的位置, 用作动词:是一样的),总结规律 纲举目张,总结规律,名词作谓语动词,与名词有关动词或动词短语,名在主谓间,介宾短语 像一样 重叠式,主使宾动,使(宾) ,主以宾为动 主认为宾动,把(宾) 当作谓认为(宾)谓,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动词作主语或宾语,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动词为定语。(出:出产的东西),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带宾语、补语,数词活为动词,数词作谓语,译成动词或动词短语(如:一,统一),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远近,远近的人)。,译成与这个形容词有关的动词短语(如:老,老死),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1、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段太尉逸事状,3、隧而相见(郑伯克段于鄢),败:使动用法,使败坏,哀:为动用法,为而哀,隧:名词 动词, 挖地道,师:名词 动词,听从、效法,4、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5、臣请事之。 (郑伯克段于鄢),事:名词 动词, 侍奉,巩固练习,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外、内: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7、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鸣:使鸣,10、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形容词,德才兼备 名词, 德才兼备之人;少:形容词,年轻 名词, 年龄小的人;长:形容词,年长 名词, 年长的人 11、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形容词,幼小 名词,幼儿 1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邪:形容词,邪恶 名词, 邪恶的人 13、登高而招。 高:形容词,与“低”相对 名词,高处,1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5、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 1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名做状,,(为动用法),(使动用法,),17、耻学于师。,(羞耻,意动,以为羞耻),18、孔子师郯子、苌弘,(老师,意动,以为老师),19、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善:形容词,好 名词, 好的意见 20、积善成德。(劝学) 善:形容词,好 名词,善事 21、雁阵惊寒。(滕王阁序) 寒:形容词,凉、冷 名词, 寒气 22、人君当神器之重。 (谏太宗十思疏) 重:形容词,与“轻”相对 名词, 重权,2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圣明 圣明的人 愚蠢 愚蠢的人 24、小学而大遗。 (师说) 细小 小的方面 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2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细小 小的收获 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26、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 艰险偏远 艰险偏远的地方 27、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 尽心竭力 忠心,28、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幽深昏暗使人迷乱 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 29、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聪明勇敢 有才智勇气的人 30、多可喜,亦多可悲。 ( 项脊轩志) 与“少”相对 许多事 3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 前 表率 32、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美好 美好的人才;俊杰,3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 混乱 作乱之事 34、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 与“小”相对 重大意义 35、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五人墓碑记) 重要 重要意义 36、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笔直 笔直的枝条 繁密 繁密的枝条 端正 端正的枝条,3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永久的 常存(形容词作动词) 3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人的 偏爱(形容词作动词) 3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全部 取尽(形容词作动词) 40、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不合理 非难、责怪(形容词作动词) 41、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好的 喜欢(形容词作动词),4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尽,完 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43、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明亮 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4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 错误 弄错 (形容词作动词) 45、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 明白 说明(形容词作动词) 46、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快乐 以为快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7、洁其居。(勾践灭吴) 整洁 使整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8、美其服。(勾践灭吴) 美丽 使美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9、饱其食。(勾践灭吴) 饱 使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0、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 尊贵 使尊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1、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愉快 使现出愉快的神色(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阿房宫赋) (温暖 / 使充满暖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3、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阿房宫赋) (凄冷/ 使寒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4、以夭梅病梅为业。(病梅馆记) ( 使成为病态)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5、悦亲戚之情话。 (归去来兮辞) 愉悦 以为愉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6、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 快乐 以为快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7、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南面南行 58、过秦论(过秦论)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过失指出过失 59、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帝王称帝称王,60、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形作动远离) 61、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形作动远离) 6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与交好) 63、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形作动擅长) 64、使不上漏。(上面,从上面)名作状 65、前辟四窗。(前面,从前面)名作状 66、群聚而笑之。(人群,成群地)名作状 67、道芷阳间行(小路,抄小路)名作状,68、 仓皇东出。(伶官传序) 东面 向东名作状 69、汶水西流。(登泰山记) 西面 向西名作状 70、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东面 向东名作状 71、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西面 朝西名作状 72、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 北面 从北面 西面 向西面名作状,7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滕王阁序) 孔鲤 像孔鲤一样名作状 74、廊腰缦回。 (阿房宫赋) 腰 像腰一样 名作状 75、蜂房水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