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175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工艺导则.doc_第1页
LR175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工艺导则.doc_第2页
LR175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工艺导则.doc_第3页
LR175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工艺导则.doc_第4页
LR175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工艺导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HDB 207045-2007 LR175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工艺导则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企业标准ZHDB 207045-2007LR175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工艺导则2007-12-20 发布实施目 次前言 2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作业条件34 安装工艺流程图45 安装工艺描述45.1 主机整体卸车45.2 下机卸车45.3 上机卸车85.4 上下机组装95.5 主机顶升95.6 门架扳起95.7 门架自身安装履带95.8 95t压重的安装 145.9 120t配重的安装 145.10 主臂S/SL/SW工况的安装 145.11 SD/SDW/SDL工况 236 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27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员配置28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机工具配置29附录C(资料性附录)LR1750履带式起重机主要部件尺寸及重量 30参考文献 31前 言LR1750全液压桁架臂履带式起重机由德国利勃海尔起重机厂制造,2005年2月引进。本履带式起重机是计算机智能控制、并代表利勃海尔最新技术的起重机。其最大起重量为750吨(SDB35米工况),最大起重力矩为9640tm(SDB42米工况,4820t,R=20m)。安装拆卸时,上下机可通过自身的液压系统装卸车,履带可自安装和拆卸,起重臂拆接时,有专用的插拔销装置,另有一小卷扬机用于钢丝绳的自动穿绕。LR1750履带式起重机最常用工况有SD/SDB,SDW/SDWB,本标准就正常情况下该吊机的安装进行了说明。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的提出单位:机械化施工工程公司本标准起草人:潘军伟本标准评审人员:邵礼东、项青燕、江立、朱杰儿、杨玉川、周建明、周跃平本标准审核人:楼军、陈匡淼本标准批准人:严永禾本标准自2007年12月20日起发布实施。本标准由机械化施工工程公司负责解释。LR175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工艺导则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LR175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施工作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ZHDB 207064 履带式起重机试验导则3 作业条件3.1 安装前对主机及附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保养,确保起重机各部件完好,并对插拔销装置进行保养。检查内容如下:a) 检查发动机,对空气滤清器、柴油粗滤器进行清洁或更换;b) 检查液压系统,特别是检查液压油位;c) 检查各卷扬机,必要时润滑钢丝绳;d) 检查回转机构;e) 检查履带行走机构;f) 检查各起重臂,对转动和有滑轮组的地方注润滑脂;g) 检查操作室和电气系统;h) 检查吊钩等附属装置。3.2 上下机的组装配合吊机选择150吨级或以上的履带吊;其余部分安装选择100吨级或以上汽车吊,如用于塔帽后支撑杆的扳起。3.3 场地条件:包括配合吊机工作场地及设备安装场地a) 主机组装场地长宽均不小于35米,且场地周围无沟、坑等;b) 其余组装场地宽度须不小于16米,且场地周围无沟、坑等;c) 最长主臂工况场地长度不小于120米;最长塔式工况场地长度不小于220米;d) 安装场地需平整压实,配合吊机行走工作场地符合该配合吊机工作的技术要求,即场地的水平度及耐压满足技术要求。3.4 参加安装的各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人员配备参见附录A。3.5 配备组装所用的工具,参见附录B。4 安装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详见图1。 5 安装工艺描述5.1 主机整体卸车5.1.1 主机整体运输则利用顶升支腿将主机整体卸车。5.1.2 把支腿摆出到工作位置,销上并保险好;连接各支腿油缸油管。5.1.3 启动发动机,将球阀扳到垂直位置(见图2)。5.1.4 操作手柄H1、H2、H3、H4将主机水平顶起。要求支腿下方的支撑符合要求。5.1.5 当主机底部高于平板车后驶离平板车。5.1.6 将主机降至合适安装履带高度,将球阀扳到水平位置(见图2)。5.2 下机卸车5.2.1 下机重约42.5吨。5.2.2 将支腿摆出到工作位置,销上并保险好。5.2.3 用配合吊机吊起下机,吊点为出厂时标定的吊点,吊装钢丝绳直径43mm、4点起吊。见图3。5.2.4 在支腿下方垫上可靠支撑,卸下下机。S工况(见流程A)开始下机卸车上机卸车上下机组装主机顶升主机整体卸车门架扳起履带自安装95t压重安装120t配重安装SL工况(见流程B)S/SW/SL工况主臂安装SW工况(见流程C)SD/SDW/SDL工况桅杆安装主臂安装悬浮配重安装SDW/SDWB工况(见流程D)SD/SDB工况(见流程E)SDL/SDLB工况(见流程F)图1 安装工艺流程图(总图)流程A 流程E 流程B 流程FSDL/SDLB工况SD/SDB工况SL工况杆头安装副钩鼻头(HS头)安装电缆连接、功能检查钢丝绳穿绕扳起、试验结束L臂安装杆头安装副钩鼻头(HS头)安装S工况电缆连接、功能检查钢丝绳穿绕扳起、试验结束流程C塔帽安装后支撑杆扳起SW工况副臂安装电缆连接、功能检查主副钩钢丝绳引出扳起至副臂离地副钩鼻头(HS头)安装钢丝绳穿绕扳起、试验结束流程D SDW/SDWB工况图1 安装工艺流程图图2 球阀水平位置图图3 下机吊装图5.3 上机卸车5.3.1 上机重约73.6吨,包括扳起架、卷扬、及卷扬机钢丝绳等。吊点及重心见图4,吊点为A、B处,重心位于距回转中心3530mm处。图4 上机吊装图5.3.2 配合吊机选择150吨级及以上吊机,如SC1500履带吊,工况可选择主臂式36米及以下工况,当幅度8米时起重量为77.8吨,满足上机吊装的要求。5.3.2 上下机组装时,上机需水平;且因吊点A、B不对称于重心,所以上机吊装时需用滑轮组及链条葫芦调平。5.4 上下机组装5.4.1 吊起上机回转至下机正上方,缓缓放下直至到位。注意:1.上下机需水平; 2.上下机液压油管回转中心支架需对准,防止上机松下时挤压变形(见图3);3.上机就位方向宜便于履带的自安装。5.4.2 穿入64颗上下机快速连接销;连接上下机液压油管、支架连接销等。5.4.3 启动发动机,展开操作室到工作位置。5.5 主机顶升连接各支腿油缸油管,顶升主机到履带安装高度。5.6 门架扳起5.6.1 将回转平台左侧球手柄(3)打到“down”档(B处),直到门架滑轮组和回转平台滑轮组间的钢丝绳拉直,并用锁对其做好保护。见图5。5.6.2 激活操作手柄放出卷扬机IV钢丝绳扳起门架,直到门架扳起超过90。扳起门架时,滑轮组下必须有专人监护,防止钢丝绳跳出滑轮。5.7 门架自身安装履带5.7.1 平板车驶入到履带安装位置,注意防止平板车撞击主机、防止履带撞击操作室等。场地布置见图6。5.7.2 将门架往前扑到平板车上履带上方,伸出吊装油缸,挂上专用吊装铁链,吊起履带,平板车退出。通过门架变幅插上履带与主机连接销子并做好保险。见图7。5.7.3 拆除安装吊链,把所有支腿高度从1649mm调节到985mm。缩回已安装履带侧的两个支腿,以履带支撑。上机回转180,同理安装另一侧履带。见图8。图5 门架扳起示意图图6 履带自安装场地布置图图7 履带吊装示意图图8 履带安装示意图5.7.4 完全收进主机顶升油缸。关闭发动机,连接两履带行走马达液压油路,拆除履带板悬挂小吊链。注意:1.门架自身吊装履带时,只能在6573之间变幅,最大工作幅度为5.8m。否则起重机有倾翻的危险。2.完成一侧履带安装之后,在回转之前,应降低履带同侧的两只主机顶升油缸,使履带着地。 3.发动机关闭5分钟之后才能连接液压油路,连接油路时只能用手进行,以免损坏快速接头。5.8 95t压重的安装 在下机的前后两侧依次安装压重架,三块12.5t压重和一块5.5t压重。安装两只从地面通向回转平台的楼梯。5.9 120t配重的安装5.9.1 主机移位至路基板上,要求水平度小于1。5.9.2 上机回转至与履带同向。5.9.3 安装2只重约10吨的配重架,两边依次轮流吊上各4块配重,使上机配重总重达120吨。安装时应缓慢、仔细,专人指挥,以防止与回转平台碰撞。5.10 主臂S/SL/SW工况的安装5.10.1 主臂的安装此时要求起重机水平放置,回转平台沿履带方向。发动发动机,激活安装钥匙开关(133)、履带和起重臂安装钥匙开关(115),安装指示灯(132)、履带和起重臂安装指示灯(114)变亮。5.10.1.1 主臂根节的安装5.10.1.1.1 接辅助插拔销装置油路,用配合吊机吊起主臂根节,将其吊到回转平台插销点之上,激活油路改变开关,再利用配合吊机调整根节位置,插上根节与回转平台的连接销轴,并作好保险,关闭油路改变开关,放下根节垫好道木,撤去配合吊机。5.10.1.1.2 主臂根节重约25.2t,吊装时用麻绳溜放,配合吊机动作时需平稳缓慢,防止其与吊机其它部位相碰。5.10.1.2 门架扳起降到主臂根节上面,将门架上的拉杆与根节上的拉杆连接后主臂根节耳板相连,并伸出部分主臂防后倾油缸,否则卷扬机不能动作。5.10.1.3 将主臂接到要求的长度。主臂根节与第二节之间仅插上上面的两只销子。主臂顶节必须留在地面上并垫好道木。5.10.1.4 通过门架起高主臂根节直到能插上主臂根节与第二节之间上面的两只销子,撤去门架上拉杆同主臂根节耳板的连接销。见图9。图9 S/SL/SW型臂组装图5.10.1.5 按要求连接主臂调整节到根节之间相应的拉杆,拉紧主臂调整节到节之间的拉杆。注意:主臂拉杆销子必须从里往外插,以防止其与起升钢丝绳摩擦。拉杆连接之前应对各节的长度和耳板根据图纸进行详细检查,拉杆保险必须按指定位置放好。5.10.1.6 两边依次轮流各再安装2块配重,使配重从170t增至220t。5.10.1.7 伸出主臂防后倾油缸。伸出防后倾油缸之前,先将主臂防后倾油缸控制杆扳到水平位置,并用锁做好保险。5.10.2 S工况5.10.2.1 用辅助吊机装上600t杆头,安装副钩鼻头,并装上航空警示灯、测风仪,连接其电路,检验其功能。5.10.2.2 根据需要,将相应的卷扬机钢丝绳分别放出超过杆头约2米。5.10.2.3 扳起,扳起之前必须满足:a) 起重机水平放置;b) 根据扳起表相应悬浮配重已经挂上;c) 所有限位开关功能正常;d) 所有销子已经保险;e) 没有人站在危险区域;f) 主臂上没有无关东西遗留;g) 起升钢丝绳已拉到滑轮组并做好保险防止其逃出。5.10.2.4 主臂变幅,杆头离开地面,穿钩子连接各起升限位开关。主臂继续变幅到最低工作位置。关闭安装钥匙开关,继续扳起主臂。5.10.2.5 分别作空载试验,静载试验,动载试验。试验按ZHDB 207064履带式起重机试验导则执行(下同)。5.10.3 SL工况5.10.3.1 安装L臂,安装副钩鼻头,并装上航空警示灯、测风仪,连接其电路,检验其功能。5.10.3.2 根据需要,将相应的卷扬机钢丝绳分别放出超过杆头约2米。5.10.3.3 扳起。与5.10.2.3要求相同。5.10.3.4 主臂变幅,杆头离开地面,穿钩子连接各起升限位开关。主臂继续变幅到最低工作位置。关闭安装钥匙开关,继续扳起主臂。5.10.3.5 分别作空载试验,静载试验,动载试验。5.10.4 SW工况5.10.4.1 连接主臂段副臂变幅拉杠。5.10.4.2 塔帽安装,在安装塔帽之前必须满足: a) 主臂已经安装; b) 吊机水平放置; c) “利控”已按要求设置; d) 已打开钥匙开关(133),“安装”指示灯(132)已亮,安装标志在利控监视器上闪烁。5.10.4.2.1 用配合吊机吊起重为10.6t的T1组件,通过插拔销装置插上塔帽与主臂调整节之间的连接销并作好保险(见图10)。注意主臂调整节的高度需足够,即避免因塔帽防后倾油缸支架与主臂调整节干涉导致T1组件无法安装。5.10.4.2.2 在没有撤去配合吊机之前拆去保险绳。通过配合吊机降低T1组件直到地面,并用道木垫好。5.10.4.2.3 吊起重为8.4t的T2组件,穿入连接销(10,11)连接T2与T1组件。5.10.4.2.4 吊起重为3.5t的T3组件,穿入连接销(12,13,15,16)。5.10.4.2.5 借助辅助卷扬机将副臂变幅卷扬机钢丝绳拉到后支撑杆。分别将辅助卷扬机钢丝绳、副臂变幅钢丝绳和早已装在前后支撑杆之间的辅助钢丝绳连接。然后辅助卷扬机收进,同时放出副臂变幅钢丝绳,穿好前后支撑杆之间的副臂变幅钢丝绳。见图11。图10 塔帽安装示意图一图11 塔帽安装示意图二5.10.4.2.6 连接副臂保险油缸的限位开关的电路。5.10.4.2.7 将后支撑杆上的安装钢丝绳(1)挂到配合吊机上,利用配合吊机将后支撑杆吊到约45,同时放出副臂变幅钢丝绳,使前支撑杆保持在原来位置。用锁盒将卷扬的钢丝绳和安装钢丝绳(3)连接起来,拆除安装钢丝绳(1)固定于后支撑杆上。见图12。5.10.4.2.8 通过卷扬和安装用钢丝绳使后支撑杆从45继续起升,直到能插上后支撑杆防后倾装置与主臂调整节之间的连接销,用两个垫片和弹簧销作好保险。拔出后支撑杆防后倾装置上销子。注意:后支撑杆防后倾装置与主臂调整节连接以后,后支撑杆销子必须拔出,否则会损坏后支撑杆 ;前支撑杆与副臂根节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压实且不得距离过大。5.10.4.2.9 收进卷扬钢丝绳,同时放出副臂变幅钢丝绳,起升后支撑杆直到能将其拉杆(4)与主臂段拉杆相连。注意:主臂段拉杆销子必须从内往外插上。所有拉杆连接好之后,对其各自长度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方可继续进行下面的工作。图12 塔帽安装示意图三5.10.4.2.10 放出卷扬钢丝绳,同时收进副臂变幅钢丝绳,直到支撑杆与主臂根节之间的拉杆支撑前后支撑杆的重量。5.10.4.2.11 继续放出卷扬钢丝绳,拆掉其与安装用钢丝绳(3)之间的锁盒,将安装用钢丝绳(3)放置在后支撑杆处。5.10.4.2.12 通过收进副臂变幅钢丝绳,升高前支撑杆,直到副臂保险油缸(5)的限位开关起作用。注: 1、 必须连接副臂保险油缸的限位开关的电路;2、升高前支撑杆之前,必须逐个试一试保险油缸限位开关功能;3、在保险油缸限位位置,后支撑杆不能再往后拉,否则被损坏。5.10.4.2.13 插上后支撑杆防后倾装置的销子,使得防后倾装置尽可能长,并作好保险。5.10.4.3 将副臂接到相应的长度,并作好保险。在副臂顶节装上小车(检查小车轮胎的压力)。5.10.4.4 根据副臂的长度连接相应的拉杆。并通过副臂变幅卷扬机拉紧副臂顶节与前支撑杆之间拉杆。拉杆所有的销子必须从左插上。拉杆连接好之后应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5.10.4.5 电路连接。连接各电缆,并检查以下几项功能。a) 打开航空警示灯开关,目检其功能;b) 检查测风仪的功能;c) 检查起升限位开关;d) 检查副臂变幅上限位,当用手激活保险油缸限位开关,收进副臂变幅钢丝绳这一动作已禁止,指示灯必须亮。检查副臂变幅上限位,当用手激活副臂防后倾装置限位开关,收进副臂变幅钢丝绳这一动作已禁止,指示灯必须亮。5.10.4.6 用辅助卷扬机根据穿绕法拉出起升钢丝绳,要求超出杆头防止扳起时回卷。5.10.4.7 扳起(见图13)。扳起之前必须满足:a) 起重机水平放置;b) 根据扳起表相应悬浮配重已经挂上;c) 所有限位开关功能正常;d) 扳起之前,副臂防后倾装置的摆锤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可自由移动;e) 所有销子已经保险;f) 没有人站在危险区域;g) 主臂和副臂上没有无关东西遗留;h) 根据性能表设置利控安全监视系统。图13 起重臂扳起示意图5.10.4.7.1 主臂变幅,同时放出副臂变幅钢丝绳使得副臂顶节留在地面上。副臂的所有重量作用在地面上,即副臂拉杆必须保持松弛形状;如果不遵守,起重机有倾覆危险。5.10.4.7.2 扳起塔身直到主副臂之间的限位起作用或主臂和地面之间的夹角约87或者副臂离开地面。5.10.4.7.3 移去小车,安装副钩鼻头。5.10.4.7.4 穿绕钢丝绳5.10.4.7.5 副臂变幅到工作位置。5.10.4.7.6 关闭安装钥匙开关,“安装”指示灯灭,安装标志在利控监视器上消失。5.10.4.8 作空载试验、动载试验、静载试验。5.11 SD/SDW/SDL工况5.11.1 桅杆安装5.11.1.1 桅杆根节安装桅杆根节重约16.7吨。用辅助吊机吊起桅杆根节,打开油路改变开关用拔插销装置插上与回转平台的连接销子并做好保险,连接卷扬的油管。注意:1.吊装时须用麻绳溜放,防止其与吊机其它部位相碰。 2.桅杆根节吊点设计时包括主臂变幅滑轮组,若主臂变幅滑轮组不在桅杆根节上,则吊装会失去平衡导致设备的损坏。5.11.1.2 门架往前扑,插上安装钢丝绳与桅杆根节桁架上的连接销,扳起门架,拉紧安装钢丝绳,撤去辅助吊机。5.11.1.3 依次安装桅杆14m中间节和桅杆顶节。注意:桅杆顶节安装后,不能撤去配合吊机否则会造成损坏。5.11.1.4 门架往前扑,同时慢慢下降配合吊机钩子,使桅杆顶节下降至地面(垫上道木)。5.11.1.5 拆去安装钢丝绳与桅杆根节的销子。5.11.1.6 根据图纸,连接悬浮配重拉杆和桅杆拉杆,通过门架变幅拉紧拉杆。注意:桅杆拉杆的销子必须从外面往里面插,拉杆各节的长度必须根据图纸进行详细检查,拉杆保险必须按指定位置放好。5.11.1.7 拔去主臂变幅滑轮组在桅杆根节的销子,用辅助吊机将其从桅杆根节吊到桅杆顶节,同时放出卷扬的钢丝绳,插上其与桅杆顶节的连接销子。 5.11.1.8 通过门架变幅,使桅杆扳到水平位置。用辅助吊机降主臂变幅滑轮组到地面,拆去滑轮组上下两部分间的销子。5.11.1.9 用辅助卷扬机引导拉出W和W钢丝绳。5.11.1.10 安装悬浮配重两只竖直油缸和1拉杆。安装竖直油缸时防止与桅杆碰撞,并接上两根麻绳以后备扳起时用。5.11.1.11 电路连接,并对桅杆各限位开关的功能进行检查。5.11.1.12 伸出桅杆防后倾油缸。 伸出桅杆防后倾油缸之前,先将桅杆防后倾油缸控制杆扳到水平档,并用锁做好保险。 5.11.1.13 扳起桅杆到约7590。注意:桅杆扳起时不能超过90,否则有倾翻危险。并对拉杆和各销子保险销作一次检查。5.11.2 主臂的安装5.11.2.1 主臂根节的安装(见图14)5.11.2.1.1 用桅杆吊起主臂根节,将其吊到回转平台插销点之上,接辅助插拔销装置油路,激活油路改变开关,再利用桅杆变幅调整根节位置,插上根节与回转平台的连接销轴,并作好保险,关闭油路改变开关,放下根节垫好道木,撤去配合吊机。5.11.2.1.2 吊装时用麻绳溜放,桅杆变幅时需缓慢平稳,防止其与吊机其它部位相碰。5.11.2.2 通过桅杆变幅和放卷扬机,下降主臂变幅滑轮组,使主臂变幅滑轮组与主臂根节安装耳板相连。5.11.2.3 将主臂接到要求的长度。主臂根节与第二节之间仅插上上面的两只销子。5.11.2.4 配重从170t增至220t,两边依次轮流各吊上2块配重。5.11.2.5 通过桅杆变幅拉起主臂根节,插上主臂根节与第二节之间下面的两只销子,然后拆去变幅滑轮组与主臂根节安装耳板之间的销子。5.11.2.6 连接主臂段电路,装上风速仪,并检查主臂段的限位开关和测风仪的功能。5.11.2.7 根据图纸,连接主臂拉杆,降低主臂变幅滑轮组,利用配合吊机吊起变幅滑轮组使其与主臂拉杆相连。注意:主臂拉杆销子必须从里往外插,以防止其与起升钢丝绳摩擦。拉杆连接之前应对各节的长度和耳板根据图纸进行详细检查,拉杆保险必须按指定位置放好。图14 主臂安装示意图5.11.3 桅杆扳起桅杆扳起至工作位置,同时放出卷扬的钢丝绳,当桅杆扳到工作位置后,主臂拉杠必须被拉紧,但主臂顶节仍保留在支撑上。5.11.4 伸出主臂防后倾油缸伸出防后倾油缸之前,先将主臂防后倾油缸控制杆扳到水平位置,并用锁做好保险。5.11.5 悬浮配重安装悬浮配重安装之前,桅杆已经扳到工作位置,其半径为9m。主臂已经安装,没有扳起。悬浮配重拉杆已经连接。5.11.5.1 用配合吊机吊起悬浮配重限位油缸桁架,将其转到回转平台后面,插上连接销并做好保险。连接机械松紧镙栓扣,作为安装保护。辙去配合吊机。5.11.5.2 引导油缸安装 分别用配合吊机依次吊起左右两边的引导油缸,回转到回转平台上,插上连接销,连接销加上两定位环(长的在外,短的在内),作好保险。降低引导油缸,插上与限位油缸桁架间的连接销。一旦插上引导油缸与限位油缸桁架间的连接销,机械松紧镙栓扣必须拆去。5.11.5.3 连接限位油缸桁架和引导油缸电路和油路, 连接两只竖直的油缸的电路和油路,使底座接触传感器电路旁路。将利控设置成需要的工况,检查悬浮配重各限位开关的功能。5.11.5.4 启动发动机,激活油路改变开关,伸出竖直油缸,使拉杆同引导油缸末端相连。 5.11.5.5 拆除垂直油缸的防倾翻销。5.11.6 SDW/SDWB工况施工顺序及工艺与流程C相同,见5.10.4。5.11.7 SD/SDB工况施工顺序及工艺与流程A相同,见5.10.2。5.11.8 SDL/SDLB工况施工顺序及工艺与流程B相同,见5.10.3。6 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见表1。表1 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序号问题主要原因解决办法1卷扬机(、)卷筒内钢丝绳排列不齐钢丝绳卷入时未排紧密,放出时未施加拉力钢丝绳进出时施加拉力,时刻有人监视2悬浮配重水平油缸伸出、缩进时电缆卷筒内电缆排列不齐,跳出卷筒有专人监视3主臂、副臂、各拉杆连接处和各滑轮或滑轮组未上保险销疏忽或遗忘一项内容完成,插上各保险销,扳起之前必须全面检查4扳起时,副臂拉杆与副臂相碰撞。卷扬收得太快,卷扬放的太慢。有专人指挥,使卷扬放出动作和卷扬收进动作协调一致。5完全收进钢丝绳时,滑轮组防跳出保险销未拔出,造成设备变形收进钢丝绳在进行一次详细检查。6塔帽安装时后支撑杆防后倾销子未及时拔出造成严重的设备变形严格按照安装工艺进行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员配置表A.1 人员配置参照表序号工种名称人员数量1技术员(机务、电气)机务2人电气1人2起重工10人3电工1人4修理工2人5安全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