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美论 书法十美 图书法美学,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审美研究,包含了东方的美学观和艺术观,是书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探讨对书法艺术中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书法美学作为学科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书法美学的思想自从有象形文字就存在。书法美学的任务在于解释美,探讨在书法这个形式媒体下美是如何被创造,探讨书法家如何运用美的形象以及探讨书法的审美受体。中国书法可谓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表征。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华夏审美人格心灵世界,并以其特立独行源远流长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的辉煌流程反映出的不只是感官上赋予人们的美感,更多的还有书艺思维的逻辑运动中所产生的艺术哲学,也就是人们常言的书法美学,中国有句古话:“字里有乾坤:“,其实,与其说是字不如说是线条,康德说过:“线条比色彩更具有审美性质”可谓是精辟的总结。祭侄文稿一、形态美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若“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那样机械而单调的排列,就势必破坏字形的结构美。姜夔续书谱中说:“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之精妙也”。相传王羲之写点“万点异类”,再看杨凝式的韭花帖、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几乎找不出形态相同的点画。而这些形的变化,又都是在笔势的作用下产生的,显得自然,其基本笔调协调统一,合乎情理,圆笔的婉媚,方骨的雄强,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神气,不同的形态变化可以给观赏者不同的艺术感受。用笔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形态上,而且还包括角度上的微妙变化。切忌横画如梯架,不见到有平齐的笔画排列在一起,故善书者贵能于不平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匀称中求匀称,才能给观赏者以一种美的享受。二、质地美“质”是指点画的质地、质感、份量、力度、文采等。有质感的点画,其意味风韵,浑厚含蓄,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藏骨抱筋,含文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颜真卿的祭侄稿、杨凝式的韭花贴、李建中土母帖和張旭古诗四帖,尽管风格不同,但都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富而充实的。“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故富有质地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婀娜凝练,如飞入动,笔韵流畅,无凝滞板之势。这种深得“疾涩”的用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和纯熟的笔墨技巧,以及雄健的笔力,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相反,一些浮薄扁平、墨不入纸、版刻光滑、怯弱无力、抛筋露骨、臃肿露肉、龌龊渣残的笔画,往往失去用笔的自然美,皆非书者所宜。韭花帖三、韵律美“韵”包括的含义很广,在笔墨技巧中,它往往表示用笔的节奏和墨色的变化。一首优美感人的诗词,以其抑扬顿挫,铿锵有声的韵律,使读者齿颊留馨;一曲悦耳动听的音乐,以其流畅和谐,富有节奏的旋律,使听者余味无穷;一幅生趣盎然的书法,以其轻灵端重,跌宕明快的笔调,使观者目注神驰。在这一点上,各种艺术都有其共通之处。而自然界中事物的动态,如舒卷的流云、摇曳的垂柳、长空中廻旋搏击的雄鹰、大地上曲折奔腾的江河,必至风雨、雷电、惊蛇、飞鸟、奔骥、流泉、龙飞、凤翔、虎卧、虫蚀,以及人的坐卧、行立、奔走、歌舞、战斗等等,也能与书法中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从而使静止在纸上的字形,变得神采飞扬、生机勃勃。当一个书家运用轻重徐疾的不同韵律来抒发自己的意境时,其作品就势必会产生一种动态美,使观赏者神思遐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运笔时,不同的节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徐缓的韵律,能给人以一种沉着谨严、从容不迫的艺术感受;急速的韵律,能给人以一种兴奋激昂、痛快淋漓的艺术感受。不同的韵律又可以产生墨韵上的生动变化,浓淡相间,燥润相杂,使整幅作品变得虎虎而有生气。反之,如果以绝对的平均的速度在纸面上徐徐缓行,忙忙疾书,或毫无起伏轻重的单调行笔,其作品势必神态索然,毫无生气,就谈不上艺术的感染力了。黄州寒食诗帖四、力感美书法艺术无论何种风格,都必须以力为后盾,“力”是一个作者在长期书法实践中功力的积累,是笔墨技巧的体现,离开了笔力,整幅作品就会显得毫无生气,神态疲惫。近代梁启超先生把“力的美”作为欣赏书法的主要依据,可见“笔力”的重要意义。历代许多书家都是以笔力称著的。刚劲之力,如铁画银钩,坚挺方折;柔和之力,绵里藏针,婀娜凝练。这里尽管有风格的不同,然都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具有共性的“力感美”。所谓“众妙攸归,务存骨气。”无怪乎南朝时的著名书法评论家王僧虔慨叹地说:“古今既异,无以辩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富有力感的作品其所以美,正是由于它能使观者赏者在这凝固而不静止的字形中领略到生命的运动。缺乏笔力,美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五、气势美我国的书法艺术,虽然是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但“形”的产生离不开“势”。兵家重形势,拳家重扑势,文章重气势,而书法重笔势。前人评书无不谈到“势”,所谓“作书必先识势”,可见“势”在书法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欣赏书法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笔墨技巧中,它往往代表字的“筋脉”、“血络”、“行气”。一幅作品中,如果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逐势瞻顾;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整幅字就会显得意气相聚、精神挽结。而给观赏者以一种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完气足的艺术感受。我国古代许多优秀作品,有的气势雄伟,有的奔放,有的纡徐沉着,有不可阻遏之势,有的激越顿挫,有的神采飞扬之态,有的沉静茂密,有的淋漓酣畅,有的纵横舒展,有的精神团聚,手法虽不同,但无不纵意驰骋,文从理顺,心手交会,操纵自如,给人以一种血脉相通,一起呵成的艺术感受。缺乏气势的作品,就象泥塑木雕,不说不笑,固窒板滞,整幅作品就会显得气松神散,毫无生意。故“势”之美,是贯穿着全幅字的一种精神境界,能否识“势”,也是品评书法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土母帖六、结构美“结构”是研究每一个字中点画之间哦搭配方法。作为文字,每一个字都有特定规范的组合形式,因而表现出它的“规律性”。然而作为书法,一种依附于文字的书写艺术,又表现出它的“复杂性”。如何才能从千变万化的字形中找出它们具有共同规律的东西来呢?一个汉字的结构就犹如一种建筑,其中有美学,也有力学。不同点画形态的变化,不同的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构。同样一个字,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姿态,有的疏朗,有的严密,有的舒展,有的流丽,有的古朴,有的奇宕,有的峭瘦,有的丰腴,这些结构的搭配都离不开奇正的变化。过于平正则近俗而乏姿韵,过于险绝则意涉狂怪,妙在乎平中寓奇,正不板滞。奇不涉怪,合乎情理。而字的大小、长短、阔窄、疏密等又要合乎自然美的法则,既要各尽字的天然不齐的参差姿态,又必须在笔势的管束下进行组合。越是险绝的结构,就越能显出它的优美的姿态,但是一旦超出了重心的平衡范围,字形的结构就又失去了合乎情理的自然美,看似险,实乃平,是经不起欣赏者推敲的。七、章法美章法又称为“分间布白”,是研究字与字,行与行,以及整幅字之间的布局方法。观赏一件作品给人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布局的艺术效果。不同的布局方法,是形成不同风格的重要条件之一。譬如有的章法,整齐匀称,照应谨严,如一队队有纪律的行伍;有的章法,大小疏密,错落其间,如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有的作品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有的作品,空旷疏朗,上下呼应。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章法上的布局占有很大的因素。章法集众字而成篇,以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却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幅作品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徐疾,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平衡而统一的整体。兰亭集序终篇结构,首尾相应,笔意顾盼,偃仰起伏,似奇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布局上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打叠成一片,通篇章法团聚不散的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能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通篇结构、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之中,流露出一种不事雕琢的意趣。精神兴会,奔赴腕底,使整幅作品表现出一种豪放雄浑的气势。反之,过于工整齐平而无变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过于窒塞局促,或过于疏远神散的章法,往往就不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古诗四帖八、意境美“意境”是作者通过对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思维和体会,运用熟练的笔墨技巧,从而在其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修养。它不是指某一字形或具体的点画,而是贯穿于全幅的一种精神境界,意境越高,就越能显示出它美的魅力。只有法度而乏意境,只能称为“字匠”。故凡书家,无不以神韵,意境为书道之极峰;而书工笔史,虽竭精神于日夜,但只不过徒事描画,仅取形貌,是不足以言书的,只有功性兼备,才能神采丰实。古代书家,从自然界万物的变化中汲取养料,从而极大的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如从夜空中大小错落的星辰中领悟到“雨夹雪”的章法,从起伏不平而气脉皆直的峰峦山麓、江流大河中意味到以曲势取直的笔法,以变化的夏云和奔腾的江水来形容流畅的笔势,以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来比喻险绝的结构等等。这种由形象思维到意象创作,正是他们在造化中悟出真谛,迁想妙得的结果。意境美又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个性和气质,任何有生命的艺术品,总是渗透和孕育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历代书家也不例外,如锺繇,沈鸷威重,故其书劲利方重;王羲之,风度高远,故其书神韵雅逸;颜真书如笔挟风涛。这些书家的作品,充满了神情意趣,或藉以骋纵横之志,或借以抒郁结之怀,凡“喜怒、窘穷、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乎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可见意境的美是一种富有更深刻内容的美,但它必须建筑在“法”的基础上,离开了“法”,脑海中的一切意境就无从表现。大字阴符经九、风格美风格美是品评书法艺术的一个首要条件,也是区分“书奴”或是“书家”的一个重要标志。风格的产生除了与师承、家学、同时代名家的影响以及所吸收的传统技巧有关外,还与作者的个性、气质、胆识、文艺素养、审美趣味、立意以至人品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风格即人,就是思想和艺术的统一体。古之书家,他们都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创作出许多不同的风格。例如有的作品,方劲坚挺,刚毅雄强,犹如一个威严的武士;有的作品,婉丽醇美,卓约多姿,犹如一个绝色的佳人;有的作品拙朴浑厚,深沉苍劲,有古质之风;有的作品风流倜傥,疏放妍飘逸,有士人之雅;有的作品,矩矱森严,茂密安祥,有谋士之度;有的作品,骨秀神清,风韵萧散,有逸士之态,凡此种种,不同的风格,表现出不同人的个性和气质,它们之间,争妍斗争,各矜巧妙,使观赏者目不遐注,于奇卉异葩之中留连忘返。而没有风格的作品,如邯郸学步。惟旧辙是循,纵能入木三分,亦被视为“书奴”,终非佳构。兰亭集序十、自然美自然美是书法艺术中最朴素的形式美,它脱去了着意装饰的外衣,泯去了人工斧凿的痕迹,因而表现出一种天然的、富有魅力的美。自然美贯穿于书法艺术的各个环节,是书法艺术共同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如笔法中一些屋漏痕、折釵股、壁拆、划沙印泥的线条,在结构中要求各尽字的真态而与自然界天然参差不齐的物态相肖,布局中“乱石铺街”的章法,笔势中如行云流水的气韵都富有自然之趣。要达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必须从着意入手,自然决不是随便、马虎、不拘形态,不守法度。相反,它是纯熟技巧和高度意境的完美结合,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刻苦而严格的法度训练。“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所以自然美的作品其表似淡而质朴,不事雕饰,其里却蕴藏着极大的内在美,是奇之极,是工之极,是巧之极,是美之极。王羲之的行书遒丽天成“犹夫西子毛嫱,天姿国色,不施粉黛,辉光动人矣”,这是一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古人藁书,(如颜氏之稿)以其意不在书,一任自然,而天真罄露,所谓“不期工而自工”,故其作品往往入神,使人有意外之想。一、点画的线条美 汉字是由点画组成的。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伸。传统所说的点画,就是指书法艺术的造型材料线条。这种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的形式美的表现形态之一。问题是点画为什么能给人美感?我们认为:一切艺术形式美,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根源。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条,诸如直线、斜线、曲线、折线、波浪线、蛇形线等。这些线条都能通过视觉使人获得某种相应的感受;水平线使人感到广阔和平静;垂直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曲线使人感到柔和;流动;斜线使人感到危急和空间变化。这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重要属性的一种抽象。这种抽象积淀了丰富的人文观念和情感内容,使线条有可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并在书法艺术中成为具有直观特性的表现语言。书法家便利用线条这种表现性功能和运用笔墨技巧去表现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引起欣赏者产生相应的情感。点画是这种原始线条的美化和运用。“精美出于挥毫”,点画的线条美又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的。书法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丰富变化,使点画线条具有力感和情感的美。线条的力感,是线条美的主要因素之一。所谓线条的力感只是一种比喻,指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量感,“行行如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这是唐太宗批评草书写得没有笔力的话。那么,怎样的线条才有力感呢,晋代卫夫人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笔阵图)所谓“筋”,就是点画坚韧遒劲,具有弹性;所谓“骨”,就是点画铁画银钩,坚实有力。筋和骨都是使线条具有力感的主要因素。“颜筋柳骨”正好符合“骨肉相称“的要求,因而成为书法用笔技巧的重要典范。构成线条力感美的因素还有“立体感”和“涩感”等。米芾说:“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这里所谓的“圆”即“立体感”。具有立体感的线条深沉厚重,即使细如发丝,也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妙,扁薄浮浅的线条,写得再粗,也是像条布带,毫无力感可言。所谓“涩”感,是点画线条似乎克服阻力,挣扎前进的表现给人心理上的一种力感。刘熙载书概中说的:“惟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用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便是对涩感这一审美意趣的追求。线条的情感,是书法的情感的重要基础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线条的节奏感,唐代的张怀在书议中曾把书法艺术称为“无声之音”,主要是指书法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就像音乐一样能唤起人们的节奏感;又像心电图上的心脏活动一样,反映书法家的心灵的情韵。只不过音乐是音响的节奏与旋律,而书法是线条的节奏与旋律罢了。人对节奏最敏感的器官固然是听觉,但人的视觉也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能力。在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作品中,节奏主要是利用既连续又有规律变化的点画线条,引导人的视觉运动方向,控制视觉感受的变化,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节奏感受,并由此而产生一定情感活动。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就是为了使点画线条具有节奏感。其二是线条中呼应。线条呼应是指点画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使书法线条富有情感又一重要因素。重光书筏中说:“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故用笔讲究“笔断意连”。“笔断”使点画有起有止,起止有度;“意连”使点画有呼有应启承分明。这种或断或连,似断还连;上下呼应,左右顾盼的点线的艺术,表现出书法家的种种情趣意志,风神状貌,使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如果每一线条,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只是机械拼凑在一起,那就“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姜续书谱)综上所述,点画是构成汉字的基础,也是构成书法艺术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欣赏书法时,不能忽视点画线条美。二、结构的造型美点画的线条美固然不可忽视,但人们欣赏书法的习惯,一般不全孤立地去看字的点画线条,而是按照作品中的文字内容,以字为单位逐句看下去。实际上,书法作为线条造型艺术,它的艺术性不光在点画的线条美,而是集中表现在字的结体造型上。因为单个的点画线条本身就很美,再按照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和谐、多种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组合起来,就更加美。简单的点画线在书家的笔下,真是妙笔生花,姿态万千,变化无穷,含有造型的意趣和哲理,就像画家使用三原色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图画;音乐家巧妙把七个音阶谱写成美妙的乐章。正如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所说:“夫得不偿失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我们看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的二十个“之”,尽管该字点画简单,姿态却各不相同,极尽变化之妙,充分表现了结构的造型美。三、章法的整体美书法欣赏同绘画欣赏一样,往往首先看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因此,作品的整体美也是书法欣赏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件优秀作品,必然是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构成书法艺术整体美的重要因素是章法。如果说字的结体是线条的组织,那么作品的章法则是线条更复杂的组织。组织得是否适当,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章法之所以也称为“布白”,是因为章法质是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实处之妙,皆由虚处而生,“虚”与“实”,“白”与“黑”,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给欣赏者留有审美想象的广阔天地。成功的章法集中体现了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邓石如“计白当黑”,便是这一美学原则的具体运用。也就是有笔墨处重要,无笔墨处也重要,字里行间均有笔墨,有情趣。字的空间的匀称,布白均匀和字形点画具有同等的审美价值。既然所有空间都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线条结构,对空间的感受,自然也应该包括在内。书法章法还讲究承上启下,左顾右盼,参差变化,以及落款合理,铃印得宜,并注意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如兰亭序全篇324个字,共28行,字字相映带,行行相呼应,若行云流水,气势连贯,浑然一体。清包世臣说:“丰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孙,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形象地说明了书法作品整体美的艺术效果。四、全幅的风格美何谓“风格”,用马克思的话来说:“风格就是人”,说具体一点,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指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体现了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历代对书法艺术美的鉴赏,实际上是对书法风格美的品评,如周星莲评说:“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米痴龙跟跳门,虎卧凤立冬阙,二公书绝一时,是一种豪杰之气,黄山谷清癯q雅脱,古光顾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贵气象,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中国书法艺术,流派繁多,风格迥异,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倜傥俊拔,或浑穆苍古,或高逸幽雅,真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姿。不同的风格给人不同的美感,王羲之的书法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欣赏这种优美风格的书法艺术,往往使人联想到天朗气清、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自然,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心境。而颜真卿的书法,“点如坠石,画如阵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张晏评刘中使帖)那雄强豪迈,气势磅礴的书风,充分显示书者刚正忠烈的性格和“立朝正色,刚而有礼”的风度。欣赏他这种壮美风格的书法艺术,往往令人联想到广袤的太空、浩瀚的大海、巍峨的群山、逶迤的长城,由此产生景仰、尊崇、豪迈、胜利感等心理情感反应。由于书法能表现书者人格的一些特点,所以,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由于书法的非摹象性质,欣赏书法作品较欣赏其它艺术更难一些,要提高书法艺术欣赏水平,不仅要具备这些基本的欣赏常识还要勤于临池实践,并加强文化及其他方面的艺术素养,不断积累审美的经验,正如马克思说的:“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以上就是所理解的书法的审美标准。现在我们已了解了书法的审美标准。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答辩
- 2025年安徽怀远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所属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贵州遵义综合保税区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省威海交通场站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培训课件
- 驾驭汽车动力革新-探索燃油与新能源技术交融未来
- 年终绩效总结-年度绩效总结
- 律师:道德铸就精英-深掘律师职业道德与素养
- 2025年中国起重工程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音乐欣赏活动教案课件
- 总公司与分公司的交易合同6篇
- 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贵州贵阳卷)(考试版A3)
- 2025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宿迁市融媒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
- 《业绩分析报告实例》课件
- 2024电气工程师考试练习题分享试题及答案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财务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县某中学体育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江苏南京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