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父母子女关系,一、父母子女关系的类型,(一)婚生父母子女关系 (二)非婚生子女与其生父母的关系 (三)养父母子女关系 (四)继父母子女关系,案例58,以人工授精方式生育的子女,其法律地位如何确定?,案情简介,福建省某市穆良(男)与计俞惠(女)于1996年12月经人介绍相识,1998年7月登记结婚。 婚后二人多年不育。后经医院检查确认,丈夫穆良患先天性无精症,无生育能力。,2000年下半年,计俞惠与穆良经人推荐到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人工授精手术二次,但未获成功。 2001年初,二人又到医院为计俞惠实施人工授精手术三次。不久,计怀孕,并于2001年12月生育一子。,孩子的出生本该给这对夫妻带来欢乐,想不到自从孩子出生后,丈夫的性情骤变,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对孩子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的。之后,夫妻二人纷争不断,感情日趋冷漠,最终发展到分居两处。,2002年3月,妻子计俞惠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丈夫穆良离婚。 计诉称:穆良对自己和孩子毫不关心,夫妻之间除了争吵也毫无感情可言。要求法院判令孩子由自己抚养,由穆良负担孩子的抚育费;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协商分割处理。,穆良答辩称,同意与原告离婚,也同意原告提出的财产分割意见,但不同意承担孩子的抚育费。 因为孩子是通过人工授精所生,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原告做人工授精手术时,自己虽在场,但并非同意,因此,自己对孩子无抚养义务。,审理裁判,法院受理此案后,按法律规定对案件实行不公开审理。 法院经庭审确认:原、被告双方感情失和发展到分居,双方现均同意离婚,表明其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经调解无效,可准予离婚。,原、被告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一子,是原、被告一同去医院采用人工授精方法所生。 原告实施人工授精时,被告虽未签署书面同意意见,但每次都在现场,并未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孩子出生后,被告的态度虽有所变化,但对孩子依然视同其婚生子女抚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7月8日颁布的“关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司法解释:“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的有关规定”。 原、被告于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人工授精所生的孩子,应当视为其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被告现在否认当初同意原告做人工授精手术,并籍此拒绝负担对孩子的抚养义务,其理由不能成立。法院最后判决: 一、准予原告计俞惠与被告穆良离婚; 二、孩子由原告计俞惠抚养;被告自2002年5月份起每月支付子女抚养费400元,至孩子独立生活时止; 三、原被告夫妻共同财产按双方协议分割。 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未提出上诉。,评析,本案是一起离婚夫妻就子女抚养费给付纠纷的案件。与常见的子女抚养费给付纠纷案例不同的是:本案中的子女是离婚夫妻在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供精人工授精”方式所生,离婚丈夫与这个孩子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本案提示值得讨论的问题,1、这个孩子是否依然属于婚生子女? 2、是否适用我国婚姻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其法律地位如何确定? 3、这对夫妻离婚时,丈夫一方对这个孩子是否有父亲与子女的抚养义务?,第一,关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人工授精方式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人工授精是现代生殖技术的最常用手段。 以人工授精方式生育子女,具体是指当女子无法以自然的方式使其卵受精怀孕时,运用医学技术使女子的卵子受精并在其子宫内着床,发生妊娠而生育子女。 我国法律准许合法婚姻中的女性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受孕生育。,人工授精的分类,人工授精可分为人工体内授精和人工体外授精两种。 在人工体内授精,以人工授精所选用的精子来源的不同,分为同质人工授精和异质人工授精。,人工体外授精,是指将女子的卵子从体内取出置于特殊培养皿,以人工方式将精子注入该卵子内使之受精,然后将该受精卵移植入女子的子宫内使之着床,开始妊娠过程。 依此方式生育的孩子就是俗称的“试管婴儿”。,人工体外授精受精卵的四种情况,一、妻子的卵子和丈夫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 二、妻子的卵子与丈夫之外的第三人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 其三,丈夫的精子与妻子以外的第三人的卵子形成的受精卵; 其四,丈夫以外的第三人的精子与妻子以外的第三人的卵子在体外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人工授精方式所生育的子女,因其所采用的具体的人工授精方式不同,而与该夫妻的血缘关系存在不同。 除采用“同质人工授精”方式生育的子女外,采用其他人工授精方式生育的子女,将与夫妻一方或与双方没有血缘关系。 这种子女的法律地位该如何确定呢?,婚生子女,按照传统的亲属法,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 婚生子女是指合法婚姻中的夫妻以自然方式受孕生育的子女。婚生子女也就是指亲生子女,与该夫妻双方均存在血缘关系。,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育的子女。 非婚生子女也是以自然方式受孕所生,与其生母生父有血缘关系。,养子女,养子女是被养父母所收养的子女,养子女与养父母之间没有血缘关系,而是与养父母形成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继子女,继子女是指生父或生母带其再婚而成为后母或后父的子女。 继子女与其继父或继母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仅为一种姻亲关系。 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形成抚养关系的,视为拟制亲子关系。,采用“同质人工授精”方式以外的人工授精方式生育的子女,与上述四种子女的性质均有不同。,他(她)们虽是于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但与夫妻一方或双方没有血缘关系,这一点与婚生子女不同。 他(她)们是于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这一点与非婚生子女不同。 他(她)们是合法婚姻中的妻子一方所生,这一点不同于养子女的法律拟制,也不同于继子女的因生父或生母的再婚而形成。,由此可见,,按大陆法系传统的亲属法上的规定,无法确定采用“同质人工授精” 以外的人工授精方式生育的子女的法律地位,这无疑是现代生殖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给亲属法立法带来的新课题。 目前,我国尚未完成这方面的立法。,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的有关规定。” 从本问题的题义上应理解为“异质人工授精”。,“同质人工授精”生育的子女与以自然方式受孕生育的子女并无不同,该子女与夫妻双方均具有血缘关系,是夫妻双方的亲生子女,也是双方的婚生子女,所不同的仅仅在于妻子的受孕方式。,非“同质人工授精”生育的子女的法律地位视夫妻双方是否就采用此方式生育达成了一致意见确定。 这种子女包括妻子实行 “异质人工授精” 或植入“异质受精卵” 所生育的子女。,如果夫妻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方式实行人工授精的,由此生育的子女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适用我国婚姻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尽管该子女与丈夫或妻子一方无血缘关系,或与夫妻双方均无血缘关系。,如果夫妻双方未能就以上述方式实行人工授精达成一致意见的,因此而生育的子女不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 丈夫一方不同意妻子采用上述方式实行人工授精,妻子单方决定采用上述方式实行人工授精,由此而受孕生育的子女仅为妻子一方的子女,与丈夫一方不形成父子或父女关系。,在此场合,精子的提供者与该子女之间也不形成父子或父女关系。 因为精子的提供者与该妻子之间不具有合法婚姻关系,也不具有与该妻子生育属于他们自己子女的主观意愿和目的。,本案中,在原告计俞惠与被告穆良的婚姻关系期间,其夫妻二人先后五次去医院为原告实行人工授精手术,被告作为智力健全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患先天性无精症致使妻子不能受孕的情况完全清楚,在为妻子实行人工受精手术时,他每次都在现场,且对妻子实行“异质人工授精” 未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孩子出生后,被告的态度虽有所变化,但对孩子依然视同其亲生子女予以抚养。 因此,本案受诉法院认定原、被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其夫妻双方就妻子实行“异质人工授精”达成了一致意见,是没有问题的。,当然,鉴于此问题事关重大,今后司法上对夫妻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特别是实行“异质人工授精”可能会有更严格的证据要求, 如当事人必须提供依法定程序订立的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的协议书。,经对本案的上述分析可知,由于以人工授精方式生育子女为一些婚姻中的夫妻所采用,使得婚生子女概念较以前的一般理解有所扩充。,按原来的理解,婚生子女仅指合法婚姻中的夫妻以自然受孕方式生育的子女。 而今,婚生子女还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妻子实行“同质人工受精”方式生育的子女;以及夫妻双方一致同意妻子实行非“同质人工受精”方式生育的子女。,第二,丈夫对妻子以“异质人工受精”方式生育的子女有无抚养义务?,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致同意妻子实行“异质人工受精”生育子女,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该子女与丈夫一方虽无血缘关系,但该夫妻离婚时,丈夫一方对该子女仍需承担抚养义务。,本案中,被告穆良否认当初同意妻子做人工授精手术,欲以自己与孩子不存在血缘关系为由,免除对该子女的抚养义务,但对自己先后五次陪妻子去医院做“异质人工授精”,每次都在场均未提出反对意见的事实,以及孩子出生后以父亲身份对孩子进行抚养的事实都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提示,通过非“同质人工受精”方式生育子女,不仅仅涉及该子女的法律地位,也还涉及到当事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 像本案中的丈夫这样,在妻子实行非“同质人工受精”手术前心情急切,而成功生下孩子后又态度大变的情况十分常见。由此引发的夫妻离婚也为数不少。,以非“同质人工受精”方式生育子女,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当事人承受的压力较多。 一些国家的法律尤其强调妻子实行手术前丈夫一方的知情同意,实施手术的医疗单位于手术前必须得到丈夫一方知情同意的书面文件。 我国将来这方面的立法肯定也会很严格。,案例71,父母有义务供养已成年但尚不能自立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吗?,案情简介,湖北省咸宁市高中女生隆姗姗曾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父亲隆大佑是某企业管理人员,母亲法爰玫经营着一家酒店,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恬静、温馨。 但2000年以后,家里发生一系列变故彻底地改变了隆姗姗的生活。,先是母亲经营的酒店遭歹徒抢劫,母亲被歹徒打伤,无法再经营酒店。后是父亲从单位下岗,尝试接替母亲管理酒店,却将酒店生意做得一塌糊涂。 父母间开始了不停的争吵和相互指责。随后,父亲离开家在外面和一个女人同居。母亲不堪忍受父亲的行为提出与父亲离婚。,2000年6月,隆姗姗的父母达成了离婚协议。双方约定:离婚后,隆姗姗由母亲法爰玫抚养,隆姗姗的抚养费、生活费及其他一切费用也由法爰玫自行负担,隆大佑不再承担隆姗姗的抚育责任。,父母离异后,隆姗姗母女的生活日渐艰难,经济上非常窘迫。可这时隆姗姗考取了武汉某名牌大学的计算机专科,上学的一应费用即刻成了摆在姗姗母亲面前的难题。她找出了家里仅剩的600元钱,把女儿送到学校,反复向学校说明了家里的情况,最终按贫困生从银行借出了5500元的学生助学款,交了第一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为了积攒后几年的学费、生活费,减轻妈妈的负担,隆姗姗只好边学习,边在外打工挣钱。她每天除了上课以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打工上。 做家教、搞促销、在餐馆洗碗,各种各样的活她都干过。有时做到很晚才能回学校,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学校给了隆姗姗就读的大专班几个“升本科”的名额,学习成绩优良的隆姗姗很想获得这个机会。但条件是:除了考试成绩优异外,还必须一次性缴足8000元的学费。 隆姗姗知道,无论自己怎样努力打工也不可能短期内挣到那么多钱,病弱的妈妈恐怕也帮不了自己。,隆姗姗想到了向父亲求助。父亲这时已再婚。隆姗姗多次来到父亲的住处向父亲说明想让父亲资助自己读书的愿望,但都遭到了父亲的拒绝。隆姗姗无比的失望,她不明白曾深爱着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会如此绝情,作为父亲他难道不该在女儿困难的时候帮她一把吗?父亲如果都不帮助自己还能指望谁呢?,看到班里的几个符合条件的同学都对“专升本”报了名,2001年2月12日,焦急无奈之中的隆姗姗一纸诉状将父亲隆大佑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令父亲承担其读大学本科的学费和生活费。,审理裁判,咸宁市南城法庭受理了此案。 考虑到本案是子女向家长索要抚养费、教育费的案件,而应尽此义务的应当是该子女的父母双方,因此,南城法庭决定追加隆姗姗的母亲为本案被告。,庭审中,原告隆姗姗诉称,父母离婚后,自己的抚养教育费用都由母亲承担,但母亲现在没有正式的工作,身体又不好,还背负着数万元的债务,实在没有能力供养自己继续求学。 自己虽已年满18周岁,但还在上学期间,还没有能力靠自己课余时间的打工挣来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为解决继续求学的困难,保障自己继续受教育的权利,请求被告隆大佑承担自己今后的大学学费及生活费。,被告隆大佑辩称,自己与隆姗姗的母亲法爰玫离婚时双方做了明确约定,隆姗姗日后的抚养费、教育费全由其母法爰玫承担,自己不再承担责任。从父女关系上说,自己虽应当扶助女儿求学。但自己现在的收入也不高,再婚后,家庭的负担也较重,很难拿出钱来供女儿上学。,南城法庭经审理认为,父母双方虽可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育费。但抚养方的抚养能力不能保障子女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所需费用的,其协议的效力就要受到质疑。,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应当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因此,被告隆大佑以曾在离婚时与隆姗姗的母亲约定了隆姗姗日后的抚育费全由隆姗姗的母亲承担为由,主张自己可以免除对女儿的抚育义务不当。 原告隆姗姗虽已成年,且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并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要求其完全以自己的能力筹集教育费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 故其父母对其仍有抚育的义务,被告隆大佑作为父亲应当给付隆姗姗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南城法庭最后判决被告隆大佑、法爰玫各承担原告隆姗姗上大学学费、生活费的一半,即7047元。(根据原告所在学校出具的证明,隆姗姗从2001年2月1日起至2002年7月30日止的学费、生活费应为14094元),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未上诉。 隆姗姗的父亲隆大佑执行了法院的判决,将自己应负担的女儿的大学学费、生活费的部分交给了女儿。,评析,本案是一起已满18周岁的成年子女向离婚后的父亲索要上大学费用的案件。 已经成年但尚在求学阶段、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的子女是否有权要求父母继续供其求学?父母有无义务供养尚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完成大学学业?,这个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人们在看到这个问题的背后存在着法律规定与现实情况背离、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冲突的时候,不免也要对我国的子女抚育制度和人才培养体制等作一些反思。,一、关于父母对成年子女有无法定抚育义务的分析,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 这里的子女指未成年子女和部分符合法定条件的成年子女。,从总体上说,,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育义务是无条件的,而对成年子女的抚育义务是有条件的,子女已成年但因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能独立生活的,父母仍须负抚育义务;子女已成年但尚在校就读或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同时父母有负担能力的,父母也仍须负抚育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育义务不因父母双方离婚而解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对子女仍有抚育的义务。 父母因于对子女的抚育义务而须负担子女的抚育费,父母双方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或因其他原因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应当给付子女的抚育费。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最高人民法院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司法解释,“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尚在校就读的; 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据上述司法解释可知,尚在校就读的成年子女是指在高等院校接受大学教育的子女,属于“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一种。 “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 与“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在含义上有所不同,后者在向父母主张抚养费时,是与未成年子女并列的,享有较充分的权利。前者在向父母主张抚育费时尚须以“父母有给付能力”为条件。,“父母有给付能力”的标准,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均未作规定。若从逻辑上推导,应当是:尚在大学就读的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要求父母付给抚育费,若父母有给付能力的,其应当给付,这时,该父母的给付义务为法律义务;若父母无给付能力的,其可为给付或不给付,该父母不再负法律上的给付义务;该父母为给付时则仅为道义义务。,在现实中,人们对“父母供养尚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完成大学学业究为法律义务抑为道义义务”的判别始终含混不清。,法律界一般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法定抚养义务至子女成年时止,即至子女年满十八周岁时止。 在通常意义上,成年人即意味着可以自立于社会,自食其力,在经济上不再需要父母供养。,但在我国的现时状况下,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子女仍不能靠自力取得满足最低生活标准需要的稳定性收入,仍需父母继续供养的,十分常见。 我国绝大部分年满十八周岁的在校大学生,都无法完全靠自力供养自己完成学业,在经济上还都要依赖父母。,大约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3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条中才规定,父母对于尚在校就读的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二、司法上对在校大学生向父母索要学费、生活费案件的处理方法,全国各地法院遇有已成年但尚不能独立生活的在校大学生向父母索要学费、生活费的案件,法官们大多都倾向让其父母向该子女为给付,所见案例也基本上是判决父母向该子女支付在校就读期间的学费、生活费。,也有很多此类案件是通过调解方式结案的,通过调解使父母方与子女方达成给付协议,或父母方承诺给付后子女方撤诉。 这大约是法官们更主张采用的处理方式。因为强行判决不免会加深父母子女间的隔膜;还可能给执行带来阻碍。,特别是已成年的尚不能独立生活的在校大学生向父母主张抚育费的,须以“父母有给付能力”为条件,而“父母有给付能力”的标准又无法律规定,在父母此时的义务究为法定义务还是道义义务不明的情况下,强行判决似有法律依据不足之感。,也有些法官认为,对此类案件法院可以秉承法律所倡导的道德精神去裁判。 我国婚姻法总则中第四条中规定:“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一个虽已成年但尚不能独立生活的在校大学生有理由从其父母那里得到帮助和关怀。 因为在我国现实状况下,要求一个在校大学生完全靠自力供养自己完成学业显得过于苛刻和不切实际。,因为我国当前社会还不可能给在校就读的、无从业经历和特殊技能的大学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而在校大学生也还必须将他(她)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汲取知识、培养素质、锻炼才干上。,如果机械地从法律的规定上将已满十八周岁的在校大学生看成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无视他们尚不能独立生活现实而不给其以法律上的保护,这对于一个青年的成长成材显然是不利的。,因此,从维护社会稳定、家庭和睦的意义上讲,父母尽其所能帮助成年子女完成学业即便不是其应尽的法定义务,也是一种维系美好家庭关系的基本道德。,我国婚姻法肯定父母子女互相扶助的善良风俗,倡导家庭成员间的互助互爱,这就有必要强调有负担能力的父母对需要给予帮助的成年子女承担起互助帮扶的责任。,像本案中隆姗姗的父亲,在女儿需要他帮助的时候置之不理,拒绝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