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嘉定区2019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 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孟子告子上)(2)_,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3)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写音乐短暂休止创造特殊效果的名句是:_ ,_。【答案】 (1).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 李商隐 (4). (3)别有幽愁暗恨生 (5). 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本题属于上下句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文学常识的识记靠平时,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重要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辟、烛、幽。【点睛】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按要求选择。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国际旅游节大会上,文化旅游部部长致辞,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 在金砖国家厦门峰会上,我国代表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景。C.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校长勉励广大学子立志于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D. 在中美贸易摩擦会谈中,谈判专家引用“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望转化视角对待双方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运用能力。其命题的出发点是检验学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常采用“望文生义”“文不对题”“张冠李戴”等多种设误形式。我们还注意名句的搭配,试用特点等,我们如果洞悉了这些设误点,就号准了命题的脉搏,就找到了思维的切入点,无须对题型的变化大惊小怪。本题,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这句要从肯定的角度,表达我国与其他国家互相合作的愿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否定角度来说的,显然运用不当。应从肯定角度来说,如: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故选B。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刘汶蓉从相近的地理圈出发,审视中日韩三国在家庭观念上的迥异。她发现: , , ; ,中国社会代际间的观念冲突正在缩小,代际间的价值观隔阂呈下降趋势。韩国代际间则是疏离与亲密并存日本近年来的“青年贫困”现象很突出而在中国,我们的成年子女与原生家庭的心理距离其实很短因为日本的原生家庭和成年子女间的联结感相对较弱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几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从上文可以看出,题中四个句子说的是中日韩三国在家庭观念上的不同。再考察这四个句子,应跟在后面,而正好与下文衔接。符合以上条件的是B项。故选B。【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二 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艺术电影为何难以赢得大众市场从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引发争议说起桂琳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下文简称地球)在2019年新年之际上映后引发了诸多争议。如果单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评论这部电影,它的探索是令人尊敬的,电影中的诸多艺术特质也值得电影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该片最大的问题是,当它将自身定位于走入大众市场的艺术电影,其制作定位和营销定位上都出现了失误。也正因为如此,围绕着它的争论也带来一种讨论的契机:什么样的艺术电影可能获得大众市场的认可,艺术电影又如何走向市场。美国电影史学家大卫波德维尔认为艺术电影由于缺乏可识别的明星与熟悉的类型,就必然利用作者论的概念来整合文本。而在艺术电影文本中,作者代码的凸现正是通过对古典规范的违背,并从古典规范中偏离出来,比如一个不正常的角度,一个被强调的剪接,一种被禁止的摄影机运动,一种不真实的布光或场景变换等等。毕赣的第一部电影路边野餐十分符合波德维尔对艺术电影的分析,而地球对前作中的“荡麦长镜头”进行了强调与扩展,构成了其在艺术上的继续探索。但地球因为更大规模的资本投资,对票房的需求大大增加。为了这种需求,不仅加入了明星,还试图将类型元素融入影片之中,想借助黑色电影的类型惯例让地球具有更强的市场号召力。类型+艺术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借鉴哪种类型,如何将类型引入艺术电影,与导演对类型应用的理念有关。艺术+类型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艺术电影借助类型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类型在这一组合中充当一种工具和靶子,导演借助类型程式来凸现自己对传统和成规的批判;另一种则是将类型程式放在显性层面,突出类型的魅力,而将导演个人的思想和艺术表达放在相对隐性的层面。从地球来看,首先,影片对黑色电影类型的借鉴与毕赣个人的诗性电影追求之间就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黑色电影类型元素的强行加入并没有给影片整体助力,反而成为一种累赘,更谈不上电影借类型来完成一种更高层面的思想表达。其次,地球对黑色电影类型本身的类型元素也没有很好地掌握,所以它无法像白日焰火那样将黑色电影本身的类型魅力发挥出来。地球说到底还是一部艺术电影,黑色电影类型的加入其实还给它的艺术性做了减分,它也不可能借助类型成功地走入大众市场。老到的营销方略能激发类型预期,一旦营销已经告诉观众去期待一个他们最喜爱的形式,那么就必须履行诺言。从地球的营销策略来看,正是犯了电影营销的大忌。选择抖音这样的社交媒体,从广告词上又强调了地球与浪漫爱情片的类型十分接近,而影片实际的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即使从类型上去划分,这部电影所借鉴的黑色电影与浪漫爱情片也根本是两个类型。黑色电影本身是带有批判意味的一种类型,地球在营销上却突出了浪漫与甜蜜,这种营销定位必然带来后面的口碑恶果。同时,如果观众没有一定的艺术电影素养并对毕赣前作比较熟悉,地球艺术创新部分的挑战是非常大的,观众看得莫名其妙并感觉上当受骗完全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完全不应该苛责观众。一个相对成熟的电影市场,本身应该包括不同种类的电影,这些电影的营销策略和目标受众也是不同的。以美国电影市场为例,好莱坞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基本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电影等级:第一是大片,作为主流制作处于第一级,这些电影的平均预算达到一亿美元,其中1/3预算用于市场运作,其内容就是为多媒体市场来设计的;第二级包括六大媒体联盟的子公司发行的艺术电影,类型电影等,其中有主流的一线明星,而且影片有成为市场黑马的潜力,这些电影的预算平均为4000万美元;第三级是由独立制作发行商开发的小众电影,通常花费在1000万美元以下,是为特定的市场生产的小众电影。以这一分类为参照,地球应该属于第二级或第三级的电影,它的电影预算和其电影预期收入也应该属于这个级别的。它不仅应该在制作预算上有所克制,在营销上更应该突出自己的艺术特质,营销方案围绕艺术电影的核心受众来展开,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一次所谓断崖式的口碑现象了。围绕着地球的这场争论对中国艺术电影发展和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艺术电影导演需要考虑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定位到底是什么,如何制作和营销才是最合适的选择。而电影市场的成熟,不同预算和市场预期的电影划分更加清晰,也更有利于这样有才华的艺术电影导演走得更好更远。(选自文汇报,有删改)4. 第段加点词“作者论”在文中的意思是_。5. 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 尽管存在失误,但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艺术成就和盈利两方面都超越了路边野餐。B. 地球最后的夜晚本不该定位于走入大众市场,因为该片事实上是很适合“小众”的。C. 毕赣把自己艺术表达隐藏在黑色类型之后,造成大众对地球最后的夜晚的难以接受。D. 地球最后的夜晚营销时所强调的影片类型与实际出入很大,招致市场的差评是必然的。6. 第段以美国电影市场的分级为例,对其作用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 证明了不同种类的电影在市场上共存是相对成熟的电影市场应有的常态。B. 为地球最后的夜晚通过什么样的营销策略走向大众市场指明了道路。C. 为国产艺术电影通过什么样的营销策略避免口碑恶果提供了权威的参照。D. 证明了每部电影都有其既定的等级,越级营销将会扰乱电影市场的秩序。7. 如果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仍定位为走入大众市场的艺术电影,请运用本文的相关观念为其制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8. 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答案】4. 答案示例:艺术电影导演就如作者,在创作中呈现违背古典规范的某种一贯的(或持续的)个性化的(或可识别的)艺术特征(或探索)。 5. D 6. D 7. 答案示例:(1)清晰定位艺术+类型的显隐侧重。(2)融合好类型元素和艺术理念,完成更高层面的思想表达。(3)掌握发挥类型魅力,为艺术性加分。(4)参照美国电影分类定位,准确定位制作预算。 8. 答案示例:本文由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引发争议一事提出探讨的主题(或论题、议题):艺术电影为何难以赢得大众市场(或艺术电影如何才能赢得大众市场)。然后以地球的失误为例,从制作定位和营销定位两方面分析论证,得出不合理的制作定位和不合理的营销定位是艺术电影难以赢得大众市场的原因的观点。最后,作者肯定了这场争论的价值,对艺术电影的制作和营销提出了期望(或建议)。【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理解能力,考生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作答。本题“作者论”出现在文章第段,原文为“美国电影史学家大卫波德维尔认为艺术电影由于缺乏可识别的明星与熟悉的类型,就必然利用作者论的概念来整合文本。而在艺术电影文本中,作者代码的凸现正是通过对古典规范的违背,并从古典规范中偏离出来,比如一个不正常的角度,一个被强调的剪接,一种被禁止的摄影机运动,一种不真实的布光或场景变换等等”,可见这句话中把“艺术电影”比作“文学作品”,把“导演”比作“作者”,“作者论”即为“在创作中呈现违背古典规范的、从古典中偏离出来的某种一贯的个性化的探索”。【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原文,对应选项分析。本题A项,“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艺术成就和盈利两方面都超越了路边野餐”于文无据,原文表达为“毕赣的第一部电影路边野餐十分符合波德维尔对艺术电影的分析,而地球对前作中的“荡麦长镜头”进行了强调与扩展,构成了其在艺术上的继续探索”,并未涉及二者盈利方面的对比。B项,“为地球最后的夜晚通过什么样的营销策略走向大众市场指明了道路”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它不仅应该在制作预算上有所克制,在营销上更应该突出自己的艺术特质,营销方案围绕艺术电影的核心受众来展开,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一次所谓断崖式的口碑现象了”,文中说的是“可能性”,并未指明道路。C项,“毕赣把自己的艺术表达隐藏在黑色类型之后,造成大众对地球最后的夜晚的难以接受”不合文意,从原文 “想借助黑色电影的类型惯例让地球具有更强的市场号召力”和“从地球来看,首先,影片对黑色电影类型的借鉴与毕赣个人的诗性电影追求之间就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黑色电影类型元素的强行加入并没有给影片整体助力。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可见并非毕赣造成大众对地球最后的夜晚的难以接受。故本题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考生应先认真阅读相关文字,概括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本题D项,“证明了每部电影都有其既定的等级,越级营销将会扰乱电影市场的秩序”不合文意,文中段以美国电影市场的分级为例是为了论证“第一个相对成熟的电影市场,本身应该包括不同种类的电影,这些电影的营销策略和目标受众也是不同的”这一观点,文中“艺术电影导演需要考虑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定位到底是什么,如何制作和营销才是最合适的选择。而电影市场的成熟,不同预算和市场预期的电影划分更加清晰也更有利于这样有才华的艺术电影导演走得更好更远”可见,每部电影并没有既定的等级。故本题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整合答案,分条作答。如果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仍定位为走入大众市场的艺术电影,根据第段“类型+艺术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借鉴哪种类型,如何将类型引入艺术电影,与导演对类型应用的理念有关”,可得出“要清晰定位艺术+类型的显隐侧重”。根据第段“从地球来看,首先,影片对黑色电影类型的借鉴与毕赣个人的诗性电影追求之间就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黑色电影类型元素的强行加入并没有给影片整体助力。反而成为一种累赘,更谈不上电影借类型来完成一种更高层面的思想表达。其次,地球对黑色电影类型本身的类型元素也没有很好地掌握”,可概括出“要融合好类型元素和艺术理念,完成更高层面的思想表达”。根据第段“如果观众没有一定的艺术电影素养并对毕赣前作比较熟悉,地球艺术创新部分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可得出“应掌握发挥类型魅力,为艺术性加分”。根据第段美国电影的成功启示,得出“可参照美国电影分类定位,准确定位制作预算”。【8题详解】本体可考查把握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原文,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本文第段由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在2019年新年之际上映后引发了诸多争议一事提出探讨的主题(或论题、议题):艺术电影为何难以赢得大众市场(或艺术电影如何才能赢得大众市场)。然后第段第段以地球的失误为例,如“类型+艺术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借鉴哪种类型,如何将类型引入艺术电影,与导演对类型应用的理念有关”,“首先,影片对黑色电影类型的借鉴与毕赣个人的诗性电影追求之间就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黑色电影类型元素的强行加入并没有给影片整体助力”,“其次,地球对黑色电影类型本身的类型元素也没有很好地掌握”和“从地球的营销策略来看,正是犯了电影营销的大忌选择抖音这样的社交媒体,从广告词上又强调了地球与浪漫爱情片的类型十分接近,而影片实际的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从制作定位和营销定位两方面分析论证,得出不合理的制作定位和不合理的营销定位是艺术电影难以赢得大众市场的原因的观点。最后第段,“围绕着地球的这场争论对中国艺术电影发展和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艺术电影导演需要考虑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定位到底是什么,如何制作和营销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作者肯定了这场争论的价值,对艺术电影的制作和营销提出了期望(或建议)。全文按照总分总的模式围绕“艺术电影为难以赢得大众市场”的话题展开论述。【点睛】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里,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蜇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蜇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蜇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9. 第段两处画线句都用比喻手法描摹疼痛,但所选喻体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10. 第段虚实相生,请分析其作用。11. 本文旨在表现“我对黑暗的柔情”,却花了很多笔墨写自己被蜜蜂蛰痛,请赏析这样构思的好处。12. 评析本文所表现的对黑暗的态度。【答案】9. 答案示例:前者将疼痛喻为涨潮的海水,表现疼痛起伏不定、弥漫扩散、逐渐加剧;后者将疼痛喻为高山雪莲,形象传达伤口在“风油精”“牙膏”共同作用下冷凉、刺骨、放射状的痛感。以两种视觉形象喻肌肤痛感(触觉),制造了陌生化效果,突出不同的疼痛阶段的具体感受。呈现作者对疼痛细腻的体味与温情。 10. 答案示例:虚写天气好以及心中盼望的故乡夜景,实写眼前黑夜,虚实相生,突出黑夜暗沉无边、不同寻常的特点,自然转入对黑暗的思考。 11. 答案示例:大量笔墨描写蛰痛,导致深夜无眠,引出作者对黑暗的观察与思考,行文真实自然。(2)对疼痛的特殊体验,对导致疼痛的蜜蜂的理解、同情与感激,与作者对黑暗的“柔情”建立了对应的联系,由实及虚,使“黑暗”的内涵广泛而深刻。 12. 答案示例:本文作者反对用“人为的光明”撕裂“黑暗”。作者对黑暗抱有柔情,主张体味黑暗,欣赏真正的黑暗、洁净的黑暗,认为它是“梦想的温床”,可以丰富世界的色调。作者对待黑暗的态度对人有启发意义,人生经历中“黑暗”、纯净的黑暗,触动人反思自我,有助于唤醒内心深处的期盼、梦想,丰富世界的色调。【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本题,第段第一句“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将疼痛喻为涨潮的海水,表现疼痛起伏不定、弥漫扩散、逐渐加剧。第二句“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 将疼痛喻为高山雪莲,形象传达伤口在“风油精”“牙膏”共同作用下冷凉、刺骨、放射状的痛感。以两种视觉形象喻肌肤痛感(触觉),制造了陌生化效果,突出不同的疼痛阶段的具体感受。这两句呈现了作者对疼痛细腻的体味与温情。【10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鉴赏、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文章第段中,“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这是虚写。“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这是实写。虚写天气好以及心中盼望的故乡夜景,实写眼前黑夜,虚实相生,突出黑夜暗沉无边、不同寻常的特点,自然转入对黑暗的思考。【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自身的大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文章第段使用大量笔墨描写蛰痛,导致深夜无眠,引出作者对黑暗的观察与思考,行文真实自然。作者使用独特的喻体描写疼痛,如“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对疼痛的特殊体验,对导致疼痛的蜜蜂的理解、同情与感激,与作者对黑暗的“柔情”建立了对应的联系,由实及虚,使“黑暗”的内涵广泛而深刻。【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者文本的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自己的观点,联系文章具体内容,从环境景物、文章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文章题为“我对黑暗的柔情”, 文中,作者描写了因蛰痛而无眠,因无眠而体验黑夜,从而对“黑暗”有了独特的感受和领悟。作者反对用“人为的光明”撕裂“黑暗”。作者对黑暗抱有柔情,主张体味黑暗,欣赏真正的黑暗、洁净的黑暗,认为它是“梦想的温床”,可以丰富世界的色调。“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作者对待黑暗的态度对人有启发意义,人生经历中“黑暗”、纯净的黑暗,触动人反思自我,有助于唤醒内心深处的期盼、梦想,丰富世界的色调。(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注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炯:光明,明亮。青蘋: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13.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B. 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C. “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D. “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14. 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 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B. 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C. 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D. 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15. “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答案】13. A 14. D 15. 答案示例:二者都是先写月光再写月影。写月光都以水喻月光,以水的清澈喻示月光的明亮。写月影都以水草设喻。只是前者以“青苹”喻杏花之影,后者以“藻、荇交横”喻“竹柏”之影。二者都通过巧妙的比喻营造出明净、空灵的意境,表现出此刻安闲自适的心境。【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既涉及诗歌押韵常识,有涉及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考生需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全诗,仔细分析。本题B项,“本诗写初春之景”,表述错误。根据“杏花飞帘散余春”,可知杏花凋落,时节应该是暮春;C项,“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不合文意,在这里“幽人”指“我”,诗人自己,这句话是说,月色入户与“我”为友;D项,“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不合文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客人争攀枝条花片如纷纷香雪”,这里把“花瓣”比作“香雪”并非“雪中赏花”。故本题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全诗,把握主旨,然后逐项分析,注意细节。本题D项“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表述错误,如开头两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语气平淡,首句写花,花落春归,点明了时令;次句写月,月色入户,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地点。并无忧愤之情。故选D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考生应从选取意象、画面风格、情感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炯如流水涵青苹”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二者都是先写月光再写月影。“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积水空明”是月光,“水中藻、荇交横”,是写月影。写月光都以水喻月光,以水的清澈喻示月光的明亮。“炯如流水”,是说月光清澈如水,“炯”字写月光的明亮;从选取的意象来看,写月影都以水草设喻,一个是“青苹”,一个是“藻、荇”。从画面风格来看,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一般。流动的月光与摇曳的青苹,使沉静的夜色有了动感,这两句诗勾画了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写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也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图(1)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臣谨按: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此岂躁于进取者耶?旧史不详,一至于是。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臣又按: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选自宋王禹偁五代史阙文)注(1)图,即司空图,晚唐诗人、诗论家。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颇自矜伐( ) (2)图以文谒之(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图愤愤谢病( ) A.认错 B.告诉 C.辞官 D.衰败(2)中官用事( ) A.办事 B.有事 C.起兵 D.执政18. 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B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C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D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19. 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20. 下列所述司空图的特点与第段相符的一项是A. 志大才疏,自命不凡B. 恃才傲物,心性不佳C. 趋利避害,声名狼藉D. 冷漠自私,薄情寡恩21. 王士祯曾赞五代史阙文“辨正精严,足正史官之谬”,请以本文为例加以分析。【答案】16. (1). (1)颇自矜伐(自夸) (2). (2)图以文谒之(拜见、进见) 17. (1) C (2) D 18. C 19. 答案示例:有很多河中读书人依附司空图躲避祸乱,得以保全性命。(或:河中读书人依附司空图躲避祸乱,得以保全性命的有很多)梁太祖称帝后,征召他任礼部尚书,司空图以年老多病为由推辞了。 20. B 21. 答案示例:(1)史书称司空图“躁于进取”,王禹偁则列举司空图为报王凝知遇之恩而未应朝廷征召的事实,有力证明了司空图不是“躁于进取者”;(2)史书认为司空图“负才慢世”、觊觎高位,王禹偁则举司空图多次辞官的事实和司空图本人的诗文,从所思所言所行等多方面推论出司空图没有觊觎高位的野心。(3)史书对司空图品行多有诋毁,王禹偁则据司空图一直不应梁太祖征召出来做官的事实,指出梁朝史官是因此而通过指责他的小缺点来泯除他的大节。本文辩正精严,确实“足正史官之谬”。【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重要实词词语的能力。考生需要有文言知识基础,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作答。根据已学成语知识, “自矜功伐”,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自己,“矜”,解释为“夸耀”;这里“颇自矜伐”的“矜”也应该解释为“夸耀”。“图以文谒之”中“图”是人名,指“司空图”,“之”是代词,指王凝,“谒”应为动词,解释为“拜见”。【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重要实词词语的能力。考生需要有文言知识基础,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作答。(1)“图愤愤谢病”中“愤愤”指愤怒的样子,结合文意司空图当时做司空图,“谢病”的意思是称病辞官,“谢”应解释为“辞官”。故选C。(2)中“中官用事”在文中第段,结合语境“中官”指宦官,“用事”是固定结构,解释为“执政”。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故”表示得出结论,应该放在句首,“良有以也”是固定句式,翻译成“确实是有原因的”,“良”,副词,的确,确实,适合放在句首。故本题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中:依:依附。获全:保全(性命)。梁祖受禅,以:用(职务)。征:征召,辞以老病:状语后置句,用年老多病(的理由)推辞。【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赏析能力。考生需认真阅读相关语段,找出关键语句或重要词语,概括故事情节,归纳人物形象。根据文中第段“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和“图既负才慢世”可见司空图“恃才傲物”;根据“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可见其“恃才傲物,心性不佳”。故本题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鉴赏和探究思考能力。考生应先了解史书特点和写作风格以及相关内容,然后与王禹偁五代史阙文的写法进行对比,将两者从褒贬感情倾向、写作侧重点等方面对比。不同于史书中的写法,王禹偁五代史阙文中司空图是一个正面形象,本文辩正精严体现在:(1)史书称司空图“躁于进取”,王禹偁五代史阙文中用“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列举司空图为报王凝知遇之恩而未应朝廷征召的事实,有力证明了司空图不是“躁于进取者”;(2)史书认为司空图“负才慢世”、觊觎高位,王禹偁则举司空图多次辞官的事实和司空图本人的诗文“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从所思所言所行等多方面推论出司空图没有觊觎高位的野心。(3)史书对司空图品行多有诋毁,王禹偁五代史阙文中“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是说司空图一直不应梁太祖征召出来做官的事实,指出梁朝史官是因此而通过指责他的小缺点来泯除他的大节。本文辩正精严,确实“足正史官之谬”。【点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参考译文 图字表圣,自称是泗州人,从小就有才。很喜欢写文章,性急,喜欢自夸,正直之士都鄙视他。起初,去使府工作,从登朝起,先后担任要职。黄巢贼兵作乱,皇上离京,图有祖先的产业位于中条山,极尽林泉之美。图从担任礼部员外郎开始就躲在那里,每天用诗酒自娱自乐。当天天下动乱不安,士人经常依靠他,互相吹捧,因此声名很盛。昭宗回京后,图以户部侍郎的身份被征召至京师。图恃才傲世,认为自己应当任宰相,为掌权者所厌恶,慢慢压制其锐气,图愤愤不满,请病假,又回到中条山,与人书信往来,不在意官位。我整理如下:图,河中虞乡人。从小就有文采,不曾被乡里所称道,恰逢王凝从尚书郎外放为绛州刺史,图用文章拜谒他,很为王凝赏识赞叹,因此出名。不久,王凝入宫任知制诰,升任中书舍人知贡举,提拔图升职。很快,王凝出任宣州观察使,任命图为从事。渡江后,御史府上报朝廷让图任监察一职,朝廷下诏让他回京,图感念王凝知遇之恩,不忍轻易离开幕府,百日后仍不去见皇上,被台司弹劾,于是以本官的身份任分司一职。这难道是热切追求功名吗?旧史不清不楚,到了这个地步,图见朝廷政令有很多古怪,宦官掌权,知道天下必乱,就弃官归隐中条山,不久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被征召,又任礼部、户部侍郎,都不去。等到昭宗迁到华下,图因为与皇上关系亲近而同乘一辆车,皇上随时询问,他又辞别,回到中条山。所以有诗道“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这难道是有意于相位吗?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写碑文,图得绢数千匹为报酬,图把它扔到虞乡市曹里,任凭乡人取走,一天就被拿光了。这时盗贼遍地,唯独不进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靠图避难,保全下来的人很多。梁太祖受皇帝禅让,用礼部尚书的官职征召他图以老病为借口推辞了,死时年八十多。我又整理:图因为清廉正直避世,终身不做官,梁太祖以前的梁史指责图有小的瑕疵而泯灭他的大节,确实如此。(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盖公堂记苏轼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甲。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乙。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丙。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丁。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注释:曹参:西汉开国功臣,继萧何后汉代第二位相国。22.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A. 其B. 于C. 诸D. 之23. 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次医生认为病人腹中有毒虫,如果不医治,他会杀人。B. 第二次医生认为是热病,开凉药,结果上吐下泄不能饮食了。C. 第三次回头去找原来医生医治,用奇药,结果多种毛病发作。D. 最后一次听乡里老人建议退而休之,对症治疗,病完全好了。2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昔之为国者亦然A. 甲B. 乙C. 丙D. 丁25. 根据第段,概括曹参以盖公言治国的原因。26. 从语言特点角度分析第段两句画线句的作用。【答案】22. C 23. A 24. A 25. 答案示例:盖公认为治国之术在于重视清净,人民自然安定。曹参亲见百姓在秦朝严刑峻法统治下遭受的摧残,战乱后幸存,不可驱使百姓乱作为,曹参当初采纳盖公言使齐得到了大治。接替萧何为汉相后,因此用休养生息的同样政策治天下。 26. 答案示例:两句都是反问句式,前一句表达对道德修养极高的盖公的赞美仰慕,以及对历史未记载盖公结局的遗憾的自我宽慰。后一句表达期待见到、招致胶西一带如盖公一样隐士的愿望。【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句中,“问医”中间要加的虚词应是“诸”,相当于“之于”,意思是:问医生。分析可知,C项正确。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分析和理解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第一次医生认为病人腹中有“寄生虫”,如果不医治,他就会“死”。故选A。【2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行文脉络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昔之为国者亦然”意思是“过去治理国家的人也是这样”。根据文章的行文脉络,此句应在第段开头【甲】处,第段说的是医生没有给病人开对药方。导致病人的病一直治不好。第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治理国家的人也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实行正确的治国方略。故选A。【2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根据题目要求,筛选有用信息,进行概括答题。第段中,“亲见其斫丧之祸”“ 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可见,曹参亲见百姓在秦朝严刑峻法统治下遭受的摧残,战乱后幸存,不可驱使百姓乱作为。“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盖公认为治国之术在于重视清净,人民自然安定。曹参当初采纳盖公言使齐得到了大治。接替萧何为汉相后,因此用休养生息的同样政策治天下。【2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文言文语言能力。赏析语言可以从五方面考虑: 语句的含意和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吹填砂施工方案下载
- 酶制剂提取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婴童店龙抬头营销方案
- 长春商业建筑方案设计公司
- 地矿修复材料成本分析报告
- 工艺染织品制作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人行木栈道拆除施工方案
- 书店建筑方案设计图
- 理财产品的营销方案
- 交通工程系汽车营销方案
- 医院死亡报卡培训课件
- catia考试图纸题目及答案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京东集团招聘笔试指南与面试技巧
- 起重机械定期检查与维护方案
-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用《南京照相馆》和731上一节思政课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真题
- 中国兽药典三部 2020年版
-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治理自查自纠表
- 高中地理 选必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 PPT 课件
- 客户行为与心理分析(38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