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B 地方对皇帝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C 是否与封国制并存D 郡县长官在所辖区内享有世袭统治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是中美历史上的里程碑。下列它们相同之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B 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C 都是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 都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实权3.据中共某一时期的土地改革文件记载:一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为当前争取全国独立民主和平的爱国自卫战争开发了无穷力量的源泉。而蒋管区则在蒋介石卖国独裁内战的政策下,继续保留浓厚的封建剥削制度。这是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两条路线鲜明的标志。该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A 国民革命时期B 井冈山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4.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曾这样描述一场战争:“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场战争是( )A 护国运动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5.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下列各项,属于当时“乃渐惊起”事例的是( )6.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下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维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为,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B 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统一中国C 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D 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当时实力弱小,开展北伐必遭失败7.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 放弃“一边倒”政策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8.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A 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B 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C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9.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A 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B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C 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D 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10.“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1.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使英国再也不敢贩运鸦片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A B C D 12.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祸首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这说明义和团运动被绞杀后( )列强将中国民众当作主要惩罚对象清政府完全顺从了列强的侵华要求列强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局限性A B C D 13.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 开国大典B 1949年政协会议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民主集中制度14.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脍炙人口,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它们主要取材于( )A 北伐战争B 抗日战争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15.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A 另起炉灶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6.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B 反割台斗争C 义和团运动D 新文化运动17.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C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18.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奇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 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 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 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 美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下列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红色旅游”纪念邮票,邮票中革命纪念地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产生影响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20.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 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D 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1.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 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 辛丑条约签订22.孙中山说:“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而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材料表明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 )A 建立美国式的联邦共和国B 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C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 主张民族独立23.影片建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 “废除二十一条”D “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24.从时代特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A 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B 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C 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D 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25.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26.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不正确的是 (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A B C D 27.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彼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 正面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B 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C 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D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28.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D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9.“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 )A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B 表达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C 提出了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设想D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30.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 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 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 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排日行动再发展下去,也许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时需要哪些兵力,与关东军协商后由参谋部本部作战部提出计划。”引自1931年7月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材料二“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为了这个目的,迅速开始行动,排除抵抗,解除驻在附近的中国军队的武装。引自1931年9月24日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材料三“九月十八日事件之发生,我方不外毅然出于正当防卫之行动。”引自1932年8月25日日本外相田康哉关于满洲问题的演说请回答:(1)你认为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哪则是真实的?哪则是虚假的?为什么?(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哪些自相矛盾的地方?(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驳斥材料三的日本“出于正当防卫”的观点。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 1972年9月25日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宴欢迎田中首相访华。在周恩来致欢迎词后,田中致答词。在谈到侵华历史时,他表示:“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第二天上午,中日双方举行外长会谈,具体讨论联合声明的内容。日方条约局局长高岛益郎首先发言,对日方方案作了说明。他提出了四点意见: (四)关于战争赔偿问题,蒋介石在缔结日台条约(1952年签订)时已宣布放弃战争赔偿,因此没有必要再写入联合声明中。材料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的历史渊源久远。历史上中日两国间的交流就非常频繁。日本可以说是中国的学生,从遣唐使开始,日本就开始复制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等许多方面。然而,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日本而言,中国都是一个侵略的对象。二战以后,中日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通过田中角荣等一些人物的努力,两国间的关系逐步走向了正常化。站在21世纪的入口,展望未来中日两个大国间的关系,相信友好关系会继续,但仍将存在很多问题和波折。(1)材料一中田中首相所说的“添了很大麻烦”是指什么?他这种说法是否合适?为什么?(2)材料一中日方条约局局长认为战争赔偿问题“没有必要再写入联合声明”,他讲话的根据是否成立?为什么?(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日本侵略中国有哪些主要表现?影响2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的主要障碍有哪些?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之下长官是能世袭的,而郡县制之下长官是不能世袭的,只能由皇帝任命,所以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就是选项A,其他几项均不是最主要的差别,“郡县长官在所辖区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本身也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2.【答案】D【解析】题干中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对比,二者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都体现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启蒙思想,都是资产阶级宪法,故A、B、C三项正确;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资产阶级并未掌握实权,故D项表述错误。3.【答案】D【解析】由材料“土地改革文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蒋介石卖国独裁内战的政策下,继续保留浓厚的封建剥削制度。这是抗战胜利以后”,可以判断为解放战争时期,故选D。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场战争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抗日战争。故选C。5.【答案】C【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酣睡之声乃渐惊起”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导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当时“乃渐惊起”事例的是义和团运动;A、B、D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C。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影响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故选C。7.【答案】C【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大背景就是因为二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例如印度、缅甸等,所以才可能去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C。A、B、D属于新中国刚成立时确立的外交方针,不专门针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故排除。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C、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干“1943年”时间,排除。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9.【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注意时间1947年底,1947年6月1947年9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反攻,题干所述“优势问题”“解决”正是战略反攻带来的结果或者影响,所以答案应为C。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结合所学可知出自辛丑条约。故选D。11.【答案】B【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没有虎门销烟仍然会有鸦片战争,英国仍然敢贩运鸦片,林则徐禁烟活动的确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林则徐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禁毒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12.【答案】A【解析】由“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首祸诸臣”,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而镇压的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由“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可知,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需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从而在证明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同时,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所以正确,选A。而两项在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故可以排除。13.【答案】A【解析】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五四运动,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而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14.【答案】B【解析】地道战、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小兵张嘎的故事讲述了嘎子在抗日烽火中成长的故事。由此分析可知,几部作品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故选B。15.【答案】D【解析】比较不同方针的内涵,理解材料内容可知是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方针,应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6.【答案】C【解析】这次运动,是一次鲁莽盲目的、和政府有联合、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完全符合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无盲目排外的特点;反割台斗争没有政府的联合;新文化运动全盘肯定外来文化,也没有政府的联合,排除A、B、D项。故选C项。17.【答案】A【解析】材料图表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由“党派、军队和团体”等组成,说明政协会议代表的广泛性,故本题选择A项;B材料无从体现;C和D说法错误,与题干时间不符。18.【答案】C【解析】美国特种部队徽章上的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和“缅甸之星”的标志,再根据徽章上面的时间1942年,可以判断出这是二战期间中美合作击败日军的历史事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即可知答案选择C。20.【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表明其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作用。21.【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中的“美国国旗的显眼”“美国兵”“其他外国国旗”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条约所对应的战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分别只涉及有一个国家的侵略,即英、法、日。而图片描述的侵略国家比较多,由此判断这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选D。22.【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可见孙中山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23.【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镜头反映的应该是五四运动的场景,当时的政府是北洋军阀政府,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因此选D。24.【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又肩负着反帝的任务,这是我国以往历代农民起义所未遇到过的新情况。首先要知道农民战争其基本任务是反对地主的封建统治,这也是其阶级所赋予的任务;但在近代因社会性质的变化,农民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所以答案选C。2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表述“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其意思是:随着晚清逐步接触近代化后,在外交上逐步有了平等的意识,企图想通过修约的方式来实现洋人与满清形式上平等,这就是取悦强国阶段,有“与国际接轨”之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6.【答案】B【解析】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正确,而错误,故选B。27.【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台儿庄战役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故选A。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故排除D。2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因此革命的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故B项正确。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29.【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财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本题选D项。A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不可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C与材料无关。30.【答案】C【解析】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制定这部宪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因此答案为C。31.【答案】(1)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评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发展;但绝对平均的规定只能是一种空想,不可能真正实施。资产阶级:平均地权。这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但未能真正实行。(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3)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两个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可直接回忆太平天国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回答,评价主要从性质、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考虑回答。第(2)问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的研究角度,选择18401911年间的重要事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选择评价较高的说明。第(3)问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难度为小。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学生欺凌事件突发应急处置预案
- 传感器数据加密区块链技术-洞察及研究
- 性能评估标准化方法-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北京市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参考
- 出口仁老师课件
- 出入境管理大队课件
- 2025标准版销售合同范本范文
- 冲压安全培训事项课件
- 2025合同样本:网络直播合作协议简版范本
- 冰柜测温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押题及答案
- 教育机构兼职教师聘用合同
-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物理试题(含答案)
- 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讲稿-2025秋版本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 托盘运输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小学信奥选拔试题及答案
-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民法典出租房屋合同条款
- 酒店安全巡查日常检查记录表
-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