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2.2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习题(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2.2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习题(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2.2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习题(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2.2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习题(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2.2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习题(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1.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可多加B.绿色食品不会含有亚硝酸盐C.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毒性,还是一种致癌物质D.随着泡菜腌制时间的增长,亚硝酸盐含量越来越多答案:C2.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缺乏时不会出现()A.创口溃疡不易愈合B.骨骼和牙齿脆性增加C.表现为伤口流血不止,为血友病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解析:血友病是由致病基因导致,和维生素C缺乏没有关系。而A、B、D三个选项中所述均为坏血症的症状,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答案:C3.以下关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配制试剂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A.B.C.D.解析: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操作顺序:配制试剂、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答案:A4.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离子。若误食亚硝酸盐,会导致血红蛋白中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B.维生素C是还原剂C.维生素C能将Fe2+氧化成Fe3+D.亚硝酸盐被氧化解析: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作用,可作还原剂。答案:B5.制备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时不需要的溶液是()A.亚硝酸钠溶液B.对氨基苯磺酸溶液C.盐酸萘乙二胺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是为了比色用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所以制备标准比色液需要亚硝酸钠溶液、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盐酸萘乙二胺溶液。答案:D6.有关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随尿液全部排出B.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积累有致癌作用C.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D.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解析: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而实验证明,亚硝胺有致癌作用,同时对动物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答案:C7.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存放的剩菜一般不可食用,其原因是剩菜中含量较多()A.食盐B.亚硝酸盐C.亚硝胺D.无营养答案:B8.下列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的一组是() A.橘、葡萄、大白菜B.甘蓝、白萝卜、甘薯C.柿子、菠菜、韭菜D.枣、辣椒、山楂解析:枣、辣椒、山楂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为540 mg/100 g、185 mg/100 g、89 mg/100 g,为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组。答案:D9.在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中,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所用测定试剂是2,6二氯靛酚B.测定步骤中有研磨、过滤和显微镜观察环节C.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不同D.实验时要逐滴加入受检的含维生素C的溶液解析:在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中,用肉眼便可看到显色反应,不必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答案:B10.下列关于检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研磨过滤滴加2,6二氯靛酚溶液逐滴加入受检果汁记录加入受检果汁的体积A.B.C.D.解析:在检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中,易混淆,应先滴加2,6二氯靛酚溶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受检果汁,一旦发现蓝色变成无色即停止。答案:B11.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白菜0.6 kg,再分别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下图。(1)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保证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2)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3)图中数据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较好地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5)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好地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对该实验所获得的三组数据应进行怎样的处理才更合理?。解析:(1)对盐水加热的目的是杀灭杂菌,但需要冷却后再使用,防止高温杀死或抑制乳酸菌。(2)由于加入的是盐水,浓度远大于细胞液浓度,根据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可知,蔬菜的细胞要失水,导致坛中溶液量增加。(3)从图中可以看出,大约到第7天亚硝酸盐的含量最多。选择食用时间应是第14天以后,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4)导致不同装置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的原因较多,只要分析符合逻辑关系即可。(5)对这三组数据应采取取平均值的方法进行处理。答案:(1)杀灭杂菌乳酸菌(2)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3)714(4)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其他答案合理即可)(5)先求平均值,再绘制一条曲线(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日期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12.长期以来,人们都说汤中有营养,但并没有研究资料告诉我们汤中的营养成分有多少。我们对普通家庭中经常烹调的7种蔬菜进行研究,测定了蔬菜及其汤中的维生素C含量。这次进行实验的蔬菜汤分别为生菜汤、小青菜鸡蛋汤、番茄蛋汤、冬瓜虾米蛋汤、小白菜蛋汤、丝瓜蛋汤、鸡毛菜榨菜蛋汤。蔬菜均为当天自市场购得,完全模拟家庭烹饪过程,然后分别测定所煮汤中蔬菜和汤的维生素C含量。我们分别对汤的3种状态进行了分析,即热菜和热汤(刚煮好的热气腾腾的汤)、冷菜和冷汤(冷却后的汤)、冰菜和冰汤(置入4 冰箱中,约21 h后取出的汤)。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热菜和热汤中维生素C的含量图2冷菜和冷汤中维生素C的含量图3冰菜和冰汤中维生素C的含量(1)根据图1,若想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应采取的措施是。(2)对图1和图2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的共性是;差异是。(3)3幅图中共同显示(食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很低,特别是经处理后,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其含量接近于0。解析:(1)从整体上比较3幅柱形图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知,温度越低则菜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越低,所以要吃热菜;但汤中的维生素C含量正好相反,冷汤中维生素C含量较多,所以从维生素C含量的角度分析,不要喝热汤。(2)比较图1和图2中菜和汤的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看出,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明显多于汤中的含量。(3)比较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