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潜能.doc_第1页
论文开题: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潜能.doc_第2页
论文开题: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潜能.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开题: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潜能论文开题: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潜能论文开题: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潜能:2013-9-4 19:48:4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班级:09环境科学课题名称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潜能 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染物输入到河口滨岸地区,给水体环境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对滨岸环境的初级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以及滨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产生了深刻的负面效应。其中,由于营养盐过量输入与积累而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对河口滨岸生态环境产生了潜在影响与危害。因此,该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海岸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泉州湾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部,北纬2437-2453,东经118-11900,北起惠安县崇武半岛,南至晋江石狮市祥芝角,海岸线140公里。随着泉州行政中心向东迁移,以及人民对生活环境的重视,泉州湾将成为泉州乃至整个闽东南所关注的热点。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州湾河口为主题,涉及惠安县、洛江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保护区总面积达7045.8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278.62平方公里。作为对闽东南环境影响力极大的自然湿地区,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调查,以为进行进一步研究,保护湿地,保护闽东南的环境提供基本资料。 本实验通过研究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磷分级及分布,分析各赋存态磷在整个泉州湾湿地的分布状况,并对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2、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河口及滨岸地区是陆地点以便处理。采集的样品通过冻干机冻干后,研磨、过筛,存放于自封袋中,标号备用。(二):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生物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利用碱性提取法测定沉积物中生物有效磷的含量,并探讨其在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三):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SMT法提取沉积物中各形态的磷,通过各形态磷的含量及其所占总磷的比例来探讨其在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四):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磷的释放潜能通过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所占总磷比例,研究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潜能。二: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以数据、图表以及机理分析的形式进行表达,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计算分析获得的数据,然后用图表将关联的数据形象地表示出来,以便于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机理分析与讨论。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研究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二:研究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磷的释放潜能。5、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5.1研究思路5.2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样品的采集及前处理。本次研究采集的样品是使用PVC管采集的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的柱状沉积物,采集后立即放入保鲜袋内保存,依次注明标号、时间、地点以便处理。采集的样品通过冻干机冻干后,使用200目的筛网筛选后于封口塑料袋中,标号备用。 (二):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生物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碱性提取法测定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的生物有效磷含量,探讨比较生物有效磷在泉州湾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SMT流程研究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各赋存态磷的分部特征及其所占总磷比例。(四):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磷的释放潜能通过沉积物中各赋存态磷含量及其所占总磷的比例,研究沉积物磷的释放潜能。6、本课题的进度安排:2013.3.4-3.9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明确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2013.3.10-3.15制订初步的实验方案,准备药品和仪器,做一下相应的预实验,熟悉整个实验流程。2013.3.16-3.19在预实验中找出随后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点和无法做到的地方,并加以强化。2013.3.17-5.20做正式实验。2013.5.21-5.31 撰写论文。2013.6.1-6.5 修改论文,补充完善,并最终定稿。2013.6.7-6.8 答辩。 7、参考文献:1Werner B.Complexity in natural landform patternsJ.Science,1991,284:102-1042Whitesides G M,Ismagilov R F.Complexity in chemistryJ.Science,1991,284:89-923Goldenfeld N,Kadanoff L P.Simple lessons from ComplexityJ.Science,1999,284:87-894屈凡柱,于君宝,陈小兵,王永丽.湿地土壤磷分级方法研究J.土壤通报,2012,43(1):243-2485Noe G B,Childers D L,Jones R D.Phosphorus biogeochemistry and the impacts of phosphorus enrichment:Why is the Everglades so UniqueJ.Ecosystems,2001,4(7):403-6246Andrieux-Loyer F,Aminot A.Phosphorus forms related to sediment grain size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French coastal areasJ.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01,5:617-6297Gerritse R G,Wallbrink P J,Murray A S.Accumulation of phosphorus and heavy metals in theSwan-Canning estuary,Western AustraliaJ.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1998,47:165-1798Lehtorantal J,Pitkanenl H.2003.Binding of phosphate in sediment accumulation areas of the eastern Gulf of Finland,Baltic SeaJ.Hydrobiologi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