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doc_第1页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doc_第2页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doc_第3页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doc_第4页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实验室名称项 目编 号制定日期*骨髓细胞学检测*年*月*日【目的】指导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测定。【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检验的适应证】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仪器与试剂】1.仪器:光学显微镜。2.试剂: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液:取瑞氏染粉1g、姬姆萨染粉0.3g,置洁净研钵中,加少量甲醇(分析纯)研磨片刻,吸出上层染液,再加少量甲醇继续研磨,如此连续几次,共用甲醇500ml,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振摇3分钟,共5天,再存放一周即可使用。液:PH6.4-6.8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无水)6.64g磷酸氢二钠(无水)2.56g加少量蒸溜水溶解,用磷酸盐调整PH,加水至1000ml.【操作程序】1.骨髓取材:由临床医生取材、涂片。2.髓片编号、登记。3.染色程序:1 髓片两端用蜡笔画线,置染色架上。2 加液染液3-5滴于涂片上,静止1分钟(天热时间可缩短)。3 然后加液磷酸盐缓冲液3-10滴,使两液混匀,约10-15分钟。4 用水缓缓冲洗髓片,待干镜检。4.普通光镜低倍镜检查:1 判断髓增生情况:在观察取材、涂片、染色等情况是否满意的基础上,以涂片中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比来判断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共分五级,判断标准如下: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约为1:1,见于白血病、红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约为10:1,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约为20:1,见于正常骨髓、某些贫血。增生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约为50:1,见于造血功能低下。增生严重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约为300: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判断的原则:当检验的结果介于两级之间时,则将其增生程度向上提一级。2 估计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情况:计数全部片膜内的巨核细胞。正常人于1.5cmX3cm的范围可见巨核细胞7-35个。但须在油镜下观察得以证实。3 观察涂片边缘、尾部、骨髓小粒周围,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但也须在油镜下观察得以证实。 5.油镜检查:1 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数,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2 各阶段血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略)3 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质量和数量的变化,观察的要点:1 粒细胞系统:观察胞体的大小、胞核的形态以及胞浆是否有空泡和变性、中毒性颗粒、Auer小体、吞噬物等。2 红细胞系统:观察幼红细胞有无巨幼样变,胞核有无固缩、碎裂、胞浆内有无嗜碱性点彩、H0well-Jolly小体、Cabot环等,并应同时观察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结构等有无异常。3 巨核系统:除作分类计数外,应注意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大小、形态、及聚集性、颗粒变化等。4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5 是否出现其它异常细胞和血液寄生虫等。6.结果计算:1 计算各系统各阶段细胞分别占有核细胞的百分率。2 计算粒红比例,将各阶段粒细胞百分率的总和与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率的总和作比 较,计算粒红比值(G/E)。7.血象分析:分析骨髓象必须分析血象,因为两者可以互相对照,以增加诊断的正确性。8.细胞化学染色:用以协助鉴别诊断,常用的染色方法:过氧化物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糖原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和氟化钠抑制试验、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铁染色。9.填写检验报告单1 取材、涂片、染色等情况:采用“良好”、 “尚可”、 “不佳” 三级评价标准。1 取材良好的指标:骨髓液和涂片上均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有造血的幼稚细胞的巨核细胞,有骨髓特有的细胞,粒细胞的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大于血片中的比值。2 涂片良好的指标:片膜厚薄适当、均匀,有头、体、尾三部分;尾部成弧形,上下缘整齐;面积约1.5cmX3cm;镜下见各类有核细胞分布均匀,成熟红细胞互不重叠,也不分散,也不皱缩。3 染色良好的指标:片上无染料沉着,细胞染色均匀,深浅适当,色泽鲜明,颜色正确。成熟红细胞染浅红色,粒细胞核分叶清楚,核染色质及胞浆颗粒清楚。2 填写检验报告单:根据检验的结果,按报告单的要求,每项详细填写和描述。3 提出诊断意见:根据骨髓象、血象、化学染色、结合临床资料提出具体意见,供临床参考。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 作出肯定诊断:若细胞学特征与临床表现均典型即可作出肯定诊断。2 支持临床诊断:若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改变可以解释临床表现,即可提出支持性意见。3 排除某些疾病:若临床上怀疑是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但骨髓象呈典型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的表现,即可排除继发性的诊断。4 骨髓确有某些改变,但对临床诊断提出不支持或否定性意见,可简述其特点,并尽可能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供临床参考。10.审核、核对报告单,签字、登记。11.标本的保存:检验的标本和结果要妥善保存或存入档案,以备复查和总结。【参考值范围及报告单】安徽省XX医院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单姓 名:年 龄:科 别:取材部位:性 别:住 院 号:床 号:骨髓片号:分 类 号:临床诊断:细 胞 名 称血片骨 髓 片分析:骨髓像1. 取材,涂片,染色 。2. 骨髓增生活跃, 粒:红= 。3. 粒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 %左右。各阶段比值及形态 。4. 红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 %左右,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 ,成熟红细胞形态 。5. 全片( cm cm)见到巨核细胞 个, 分类见左表 , 血小板 。6. 寄生虫。血像:分类见左表。意见:(%)平均值标准差(%)原始血细胞0.080.01粒 细 胞 系 统原始粒细胞0.640.33早幼粒细胞1.570.60中 性中幼6.492.04晚幼7.901.97杆状核23.723.50分叶核9.442.92嗜 酸中幼0.380.23晚幼0.490.32杆状核1.250.61分叶核0.860.61嗜 碱中幼0.020.05晚幼0.060.07杆状核0.060.09分叶核0.030.05巨 幼 变中幼晚幼杆状核分叶核红 细 胞 系统原始红细胞0.570.30早幼红细胞0.920.41中幼红细胞7.411.91晚幼红细胞10.752.36巨早幼红细胞巨中幼红细胞巨晚幼红细胞粒 系:红 系3.001.00淋巴原始淋巴细胞0.050.09幼稚淋巴细胞0.470.84成熟淋巴细胞22.787.04单核原始单核细胞0.010.04幼稚单核细胞0.140.19成熟单核细胞3.000.88浆细胞原始浆细胞0.0040.02幼稚浆细胞0.1040.16成熟浆细胞0.710.42其它细胞组织细胞0.160.21组织嗜碱细胞0.030.09分类不明细胞0.050.09总数血片有核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巨核细胞原始巨核细胞03幼稚巨核细胞010颗粒型巨核细胞1030产板型巨核细胞4070裸核型巨核细胞030化学染色NAP积分NAP阳性对照POXPAS细胞内铁细胞外铁NSENSE-NaFACPACP-酒石酸CE报告人: 审查人: 报告日期:【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1.确认细胞不能单凭一、二个持点下结论。应综合细胞的大小、核质比例、核的形状、染色质结构、核仁、胞质着色和颗粒等条件全面分析判断。2.不同染色法,细胞着色的深浅、酸碱度、染色质清楚程度等,不尽相同,因此判断细胞时,应结合同一涂片内其它正常细胞染色情况分析。3.各系统的原始细胞虽各有特征,但极相似,除应作组化染色协助区别外,也可根据伴随出现的幼稚细胞或成熟细胞,推测原始细胞的归属。4.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细胞,应统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阶段计算。5.在特殊情况下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的归属1 介于浆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右归为红细胞;2 介于淋巴细胞与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归为红细胞(外周血中则归为淋巴细胞);3 若确诊为浆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则应将这些细胞随确诊而划分归属。6. 实在难以确定的细胞,可列于“分类不明细胞”,可通过细胞化学染色、骨髓病理、电镜或集体读片等方法弄清类别,或作形态描述记录、照像记录、动态观察,以待进一步明确。急性白血病时,对破碎细胞应以观察和记数,以了解出现的比例的破碎的程度,为辩认和分析原始细胞类型作参考。【质重控制】1.细胞识别符合率可接受性能指标:90。2.骨髓液中纤维蛋白含量高,凝固较快,所以涂片要快,但不可用草酸盐抗凝,否则会使血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致密,胞浆空泡形成、出现草酸盐结晶。3.涂片要新鲜,应立即进行染色,如特殊情况,一般不超过一周。否则细胞蛋白质变性染色偏碱。4.每批染液配制后使作前应用正常血片试染,以了解染液的性能。5.染色时间长短与气温有关外,也与细胞增生情况、各批染液的性能有关,帮要求将染色中的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