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ppt_第1页
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ppt_第2页
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ppt_第3页
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ppt_第4页
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个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安徽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医学会危急重症分会青年委员 芜湖市中医医院 何铁牛,:,前 言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数千年悠久历史中,中医药学一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并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疗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它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生命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中医药学仍然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咳嗽、不昧(失眠)和头痛这三个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咳嗽是指因肺失宣降而出现的咳嗽或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分别而言之,“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一般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既是独立的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咳 嗽,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出现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照本讲进行辨证论治。,今天重点讲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他疾病兼见咳嗽的,可参照本讲。,病因病机 1、外感咳嗽 六淫外邪侵袭于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肺气上逆,引起咳嗽。其中较常见的外邪有风寒、发热和燥热。 2、内伤咳嗽 原因很多,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为它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俩端。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亏气耗,肃降无权所致。它病及肺的咳嗽,可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或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或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郁化火,循经上逆于肺;或久病及肾,肾气亏虚,不能纳气,引起咳嗽。,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首当区别外感与内伤之所属,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并伴有外感表证,属于邪实,治当祛邪利肺为主,不宜过早使用收涩、镇咳之品,以免敛涩留邪;内伤咳嗽,发病较缓,病程较长,伴它脏见证,多属邪实正虚,治宜祛邪止咳,调理脏腑,标本兼顾。,一、外感袭肺 1、风寒袭肺 1.1 征候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涕,咽痒,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1.2 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失宣降,则咳嗽,咽痒;鼻窍不利,故鼻塞流涕;风寒束表,腠理闭阻,卫外之阳被遏,故见畏寒发热,无汗头痛,全身酸痛;风寒袭肺,肺气不宣,故痰白而稀。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象。 1.3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1、风寒袭肺 1.4 方药:杏仁散(苦杏仁、紫苏叶、陈皮、法半夏、生姜、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大枣)加减。寒邪较重者,加麻黄、细辛等;咽痒甚者,加蝉脱、牛蒡子等;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花等。 1.5 针灸治疗:选取列缺、合谷、外关、肺俞,用泻法,可加灸。,2 风热犯肺 2.1 征候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风热恶风,头痛咽痛,汗出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2.2 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炼津液成痰,故见咳嗽,咯痰黄稠,口干;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阳受遏,邪正相争,故身热恶风;风主疏泄,风热犯表,皮毛腠理开泄,故汗出;风热上扰,熏灼咽喉,故头痛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侵袭肺卫之象。 2.3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2 风热犯肺 2.4 方药 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苦杏仁、芦根、甘草)加减。发热较重,可加黄芩、大青叶、栀子等;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玄参等;痰稠难咯者,加瓜蒌皮、冬瓜仁、蒲公英等。 2.5 针灸治疗 可选取尺泽、曲池、大椎、肺俞,用泻法,也可针刺放血。,3 燥热咳嗽 3.1 征候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咳引胸痛,鼻燥,咽干,喉痛,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3.2 征候分析:热燥之邪伤肺,津液耗损,肺气不利,故见干咳痰少或无痰,鼻燥咽干,喉痛;如燥热之邪伤及肺络,则痰中带血,咳引胸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乃燥热伤津之象。 3.3 治法:清肺润燥,3 燥热咳嗽 3.4 方药 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豆豉、栀子、梨皮)加减。口渴者,加天花粉、麦冬、玉竹等;胸胁痛者,加郁金、桃仁等;痰中带血者,加生地、藕节碳等;大便干燥者,加瓜蒌仁、郁李仁。 3.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鱼际、复溜、照海、孔最,用泻法。,二、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 1.1 征候: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脘痞,纳呆,身重体倦,大便时溏,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1.2 征候分析:脾虚生痰,上浸于肺,阻碍肺气,肺气不利,故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脘痞;湿困脾阳,脾失健运,则纳呆便溏,身重易倦。舌胖,苔白腻,脉儒缓乃痰湿停积之象。 1.3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止咳,1 痰湿蕴肺 1.4 方药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加减。可加苍术、厚朴增强燥湿化痰之功效;呼吸不畅者,加紫苏梗、枳壳等;久咳不止者,加党参,白术等;伴发热者,加桑白皮、黄芩。 1.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脾俞、太渊、太白、丰隆、合谷,宜用泻法或加灸 。,2 痰热雍肺 2.1 征候: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色黄而黏稠,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或咯痰有腥味,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征候分析:痰热雍肺,肺失肃降,故咳嗽气促,痰多色黄,质黏稠,咯痰不爽;痰热蕴蒸,则咯痰有腥味;热伤肺络,则胸胁胀满,咳时引痛,痰中带血;肺热内郁,灼伤津液,则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证。 2.3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2 痰热雍肺 2.4 方药 清金化痰汤(黄芩、栀子、桔梗、麦冬、桑白皮、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橘红、茯苓、甘草)加减。若痰稠如脓而腥臭,可加鱼腥草、薏苡仁。冬瓜仁等;胸满咳逆而痰涌者,加葶苈子;痰热伤津者,加天花粉、天冬等。 2.5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鱼际、肺俞,用泻法。,3 肝火犯肺 3.1 征候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痰黏难咯,咽干口苦,咳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2 征候分析 肝失条达,郁而化火,肝火犯肺,肺失清肃,自觉气逆于喉而咳嗽阵作;肝火上炎,灼伤津液,故咳则面赤,咽干口苦,痰黏难咯;胁肋为肝经循行部位,故咳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犯肺津亏之象。 3.3 治法 清肝降火,泻肺止咳,3 肝火犯肺 3.4 方药 泻白散(桑白皮10地骨皮10甘草3粳米)合黛蛤散(青黛3海蛤壳15)加栀子10黄芩15天花粉15等。若心烦少寐,口舌生疮,可加黄连8、竹叶15。 3.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肝俞、经渠、太冲,用泻法。,4 肺阴亏虚 4.1 征候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少而黏,或咳痰带血,低热,颧红 盗汗,口干,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4.2 征候分析 肺阴亏虚,虚火内灼,肺失濡润,宣将失常,故干咳,咳声短促,或痰少而黏,咽干声嘶;阴虚生内热,故低热、盗汗、颧红;虚火灼津为痰,热伤脉络,则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乃阴虚火旺之象。 4.3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4 肺阴亏虚 4.4 方药 百合固金汤(生地10熟地15麦冬12贝母15百合15当归10炒白芍15玄参10桔梗10甘草6)加减。口渴甚者,加沙参10天冬12天花粉15等;咯血者,加牡丹皮10藕节炭15侧柏叶炭20等。 4.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膏肓、足三里、孔最、太溪、阴郗,用补发。,:,不 寐 不寐,即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常伴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临床上,病轻者则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入睡,或时睡时醒;病重者则彻夜不眠。不寐主要为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致。 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的过程中出现失眠,可参照本讲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 人之寤寐是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弱的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二致不寐病证。 1、心脾两虚 思虑劳倦,伤及心脾,心血暗耗则神不守舍;脾伤则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血虚不能奉养于心,心血不足,以致心神不安而不寐。 2、阴虚火旺 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不能上济于心,心阳独亢;心火内盛,不能下交于肾,阳不入阴,心肾不交而心神不安,形成不寐。,病因病机 3、心虚胆怯 体质虚弱,遇事易惊,情绪紧张,渐至心虚胆怯,导致心神不宁而不寐。 4、情志所伤 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均可使心神不宁而不寐。 5、痰热扰心 宿食停滞,损伤脾胃;或劳倦久病,中气亏虚,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酿生痰热,上扰心神,心神不宁,出现不寐。,辨证论治 临床辨证,首分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病在心、脾、肝、肾,治宜滋补肝肾,壮水制火,或益气养血; 实证多属因肝郁化火,或食滞痰浊,治当疏肝理气,或消导和中,或清火化痰。 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 失眠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当注意配合精神治疗,缓解患者紧张情绪。,1、心脾两虚 证侯: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侯分析: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心神不宁,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则食少,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为心脾两虚之象。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1、心脾两虚 方药 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制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生姜)加减。 如不寐较重者,可加柏子仁、首乌藤、龙骨、牡蛎等。 针灸治疗 可选用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用补发。,2、阴虚火旺 证侯: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证侯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独亢,神不内敛,故心烦失眠,心悸;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精血不足,则腰膝酸软;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2、阴虚火旺 方药 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或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神、桔梗、远志、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加减。 若面热微红,眩晕、耳鸣,可加牡蛎、龟甲、磁石等。 针灸治疗 可选用大陵、太溪、神门、太冲,用补发。,3、心虚胆怯 证侯:心烦不眠,心悸多梦,易于惊醒,胆怯易恐,遇事善惊,气短乏力,自汗,舌淡,脉弦细。 证侯分析:心虚则神摇不安,胆虚则善惊易恐,故心烦不得眠,易于惊醒,心悸多梦,善惊易恐;气短乏力、自汗为气虚之象。舌淡,脉弦细为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3、心虚胆怯 方药 安神定志丸(人参、龙齿、茯苓、茯神、石菖蒲、制远志)加减。若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等。 针灸治疗 可选用神门、神庭、气海、阴交、大巨,用补发。,4、肝火上扰 证侯:失眠,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赤耳鸣,甚或头晕头胀,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证侯分析:五志过极,恼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而易怒;肝火上扰,故口干口苦,面赤耳鸣,头晕头胀痛;火热灼津,故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皆为肝火内盛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4、肝火上扰 证侯:失眠,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赤耳鸣,甚或头晕头胀,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证侯分析:五志过极,恼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而易怒;肝火上扰,故口干口苦,面赤耳鸣,头晕头胀痛;火热灼津,故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皆为肝火内盛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4、肝火上扰 方药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生地、川木通、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栀子、黄芩、甘草)加减。如肝胆实火上扰,彻夜不眠,头痛欲裂,大便秘结,用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青黛、芦荟、木香、麝香)。 针灸治疗 可选取神门、大陵、印堂、四神聪、太冲、合谷、太溪,用泻法。,5、痰热扰心 证侯:心烦不眠,胸闷痰多,脘痞纳呆,口苦,头重目眩,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侯分析:宿食停滞,土壅木郁,肝胆疏泄不利,聚湿生痰化热,痰热上扰,则心烦不眠,口苦,头重目眩;痰食停滞,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见胸闷痰多,脘痞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扰心之象。 治法:化痰清热安神,5、痰热扰心 方药 温胆汤(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生姜、甘草、大枣)加黄连、栀子加减。若心悸惊惕不安,可加珍珠母、远志、龙骨、牡蛎等。 针灸治疗 可选取丰隆、解溪、内关、曲池、三阴交,用泻法。,头 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本讲所论述的头痛是指外感和内伤杂病中以头部疼痛为特征的病证。内经有“眩风”、“首风”之名。头痛剧烈,经久不愈,呈发作者 称为“头风”。清阳不升,气血逆乱,脉络瘀阻,脑失所养是头痛的主要病机。 西医中的高血压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出现以头痛为主要表现者,可参考本讲辨证论治。,病因病机 1、六淫外袭 起居不慎,坐卧当风,风、寒、湿、热等邪自表侵袭经络,“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上犯头部,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阻遏脉道而致头痛。风为百病之长,每多兼夹他邪致病,如裹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血郁于内而为风寒头痛;如裹热邪,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而为风热头痛;如裹湿邪,阻碍气机,蒙蔽清窍,致清阳不升,而为风湿头痛。,病因病机 2、肾精不足 禀赋不足,或房事过劳,肾精亏损,致脑髓空虚,脑海失养,而出现头痛。 3、肝阳上亢 情志不和,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窍;或肾水亏虚,水不涵木,肝阴不足,阴不敛阳,致肝阳上亢,上扰头目,而发生头痛。 4、痰浊内扰 饮食失宜,脾不健运,痰浊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头痛。,病因病机 5、瘀血阻络 跌仆外伤之后,瘀血内阻,或久病入络,使气血瘀滞,发生头痛。 总之,凡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辨证论治 头痛的辨证,应根据病史、症状、头痛的部位、久暂、性质特点等辨证头痛属外感或内伤、虚证还是实证。一般而言,病程短暂,痛势较剧,痛无休止,并伴有其他外感症状,多属实证,治以疏散为主。内伤头痛,病程较久,痛势较缓,时作时止,多与肝脾肾三脏病变及气血失调有关,病情有虚实之分,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也上会巅顶,因此可根据头痛的部位、结合经络分布及走向进行辨证。如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及项,可先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多在前额,连及眉棱,须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多在头的两侧,连及耳部,宜选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多在巅顶,连及目系,应选用藁本、吴茱萸。,辨证论治 1、风寒头痛 证侯:头痛时作,牵及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常喜裹头,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侯分析:足太阳膀胱经经循项背,上行巅顶,风寒外袭,邪客太阳经脉,循经上犯,阻遏清阳,故头痛时作,牵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营卫失调,故恶风畏寒;寒为阴邪,得温则减,故头痛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紧乃风寒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1、风寒头痛 方药 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细辛、薄荷、甘草)加减。若寒邪盛,头痛剧烈,加制川乌、制草乌、僵蚕;夹湿,加苍术、藁本。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外关、风门、风府、承浆、列缺,用泻法。,2、发热头痛 证侯:头痛而胀,甚则胀痛如裂,面红耳赤、发热恶风,口渴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侯分析:热为阳邪,夹风上扰清阳,故头痛而胀,甚则胀痛如裂;邪热上炎,故面红目赤;风热之邪客表,故发热恶风;热邪伤津,故口渴欲饮。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发热在表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2、发热头痛 方药 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加白芷、蔓荆子、川芎。若热盛腑气不通,大便干结,口鼻生疮,加大黄、芒硝。 针灸治疗 可选取尺泽、鱼际、大椎、太冲、风池、曲池,用泻法。,3、风湿头痛 证侯:头痛如裹,昏胀沉重,肢体困倦,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濡。 证侯分析: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风湿外感,上侵巅顶,清窍被蒙,清阳不升,故头痛如裹,昏胀沉重;脾司运化而主四肢,脾为湿困,故肢体困倦;湿阻中焦,故胸闷纳呆;湿浊内蕴,气化不利,清浊不分,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象。 治法:祛风胜湿,3、风湿头痛 方药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炙甘草)加减。若湿重纳呆胸闷,加厚朴、陈皮、苍术等;若恶心,加法半夏。 针灸治疗 可选取风池、通天、头维、合谷、三阳络、脾俞穴,宜补泻兼施。,内伤头痛 1、肾虚头痛 证候:头脑空痛,常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遗精、带下,舌嫩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证侯分析:脑为髓海,其主在肾,肾精亏虚,精髓不足,脑海失养,故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失养,则腰膝酸软;肾气不足,精关不固则遗精;带脉不束则带下。舌嫩红少苔,脉沉细无力乃肾精亏虚之象。 治法:滋阴补肾,1、肾虚头痛 方药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枸杞、当归、山茱萸、炙甘草)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百会、元关、肾俞、太溪、气海、听宫穴,用补法,可炙。,2、肝阳头痛 证候:头痛而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耳赤,泛恶口苦,或胁肋疼痛,舌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