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on)。,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 1 . 外呼吸 : (1) 肺通气 (2) 肺换气 2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 . 内呼吸 : (1) 组织换气 (2) 细胞内的氧 化过程,第二节 肺通气 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 肺通气的动力 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肌,呼气肌,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 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吸气肌,腹壁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膈肌,(一)呼吸运动 (Respiration movement),吸气的过程:当膈肌收缩时,隆起的中心下移,从而增大了胸腔的上下径;当肋间外肌收缩时,可增大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因此,引起胸腔和肺容积增大,使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呼气的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肺依靠其自身的回缩力而回位,并牵引胸廓,使之缩小,,从而引起胸廓和肺容积缩小,肺内压高于大 气压,肺内气体被呼出。 用力呼吸 呼吸加深、加快。用力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加强,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呼气肌参与收缩。,呼 气,肺内压大气压,缩 小,肺 脏,吸 气,肺内压大气压,胸 廓,呼 吸 肌,缩 小,收 缩,舒 张,扩 张,扩 张,1.按呼吸幅度分为 平静呼吸(Eupnea):安静状态下平稳而均匀的自然呼吸。 吸气:主动过程 呼气:被动过程 用力呼吸( Forced breathing ):加深加快的呼吸。 吸气:主动过程 呼气:主动过程,呼吸运动分类,按参与呼吸运动的肌群不同分为:,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 : 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胸式呼吸(Thoracic breathing) : 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呼吸暂停、声带开放、呼吸道通畅时: 肺内压大气压 呼吸运动过程中肺内压的周期性交替升降 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2、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 即肺泡内的压力,吸气初:肺内压 大气压 呼气开始 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停止,(1)胸膜腔:位于两层胸膜之间的潜在、密闭的腔隙,其内仅少量浆液,3、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2)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测量:直接法 间接法,(1)胸膜腔:,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构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pleural cavity),无气体,仅少量浆液,特点:,使肺随胸廓运动而运动,作用:,润滑,减少摩擦,胸膜腔内压正常值 (mmHg),吸气末 呼气末 平静呼吸 -10-5 -5-3 用力呼吸 -90 +110,胸膜腔内压 = 肺内压 肺回缩力 在吸气末或呼气末 胸膜腔内压 = 大气压 肺回缩力 以大气压为0,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 (负压是指其低于大气压) 呼气末:-3 -5mmHg; 吸气末:-5 -10 mmHg,为什么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仍然为负,形成机制,肺回缩,以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为条件 胸廓生长肺生长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 胸膜腔内负压,胸膜腔负压及其生理意义:,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有利于肺的扩张 有利于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吸气肌收缩和舒张,弹性阻力(肺和胸廓) 平静呼吸时约占总通气阻力的70% 非弹性阻力 平静呼吸时约占总通气阻力的30% (气道阻力、惯性阻力与粘滞阻力),(二)肺通气的阻力,(一)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弹性阻力( R ):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变形的力。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 顺应性( C ):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顺应性(C )=容积变化 / 压力变化(L/cmH2O),顺应性(C )= 1/R,1、肺的弹性阻力与顺应性(Compliance),跨肺压的变化(P),肺容量的变化( V),肺的弹性阻力,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1/3),肺泡内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 2/3 ),(1)肺泡表面张力和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肺泡的内表面覆盖一薄层液体,与肺泡内气体形成液-气界面。在肺泡液-气界面,使液体表面积趋于缩小的力谓之。,是吸气的阻力,阻碍肺泡扩张,降低肺顺应性; 使相通的大小肺泡内压不稳定; 促进肺部组织液生成,使肺泡内液体积聚 。,肺泡表面张力对肺泡的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产生:由肺泡型细胞产生 主要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 分布:单分子穿插在肺泡内 液体层中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肺不张、肺大泡、破裂 肺弹性阻力增加,顺应性降低 吸气困难 易形成肺水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理意义: 稳定大小肺泡 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 止肺水肿 降低吸气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正常及几种异常情况下顺应性曲线,跨肺压(cmH2O) (肺内压-胸内压),正常,肺气肿(emphysema),肺纤维化(fibrosis),肺不张(atelectasis),肺容量 = 肺总容量的67% 无回弹力 肺容量肺总容量的67% 向内的回弹力,吸气阻力 肺容量肺总容量的67% 向外的回弹力,吸气动力 胸腔容积变化 (V) Cchw= L/cmH2O 跨胸壁压力变化(P),2、胸廓弹性阻力和顺应性(Compliance),胸廓弹性阻力方向可变,既可是吸气的动力,也可是吸气的阻力,肺容量占 肺总容量百分比,胸廓弹性回位力,胸廓容积,67(自然位置) (平静吸气末),无,自然容积, 67( 自然位置) (深吸气状态),向内 (吸气阻力),大于自然容积, 67 ( 自然位置) (平静呼气末),向外 (吸气动力),小于自然容积,(二)非弹性阻力 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粘滞阻力 气道阻力:非弹性阻力的 8090%,由气流流速、气流形式和气道管径 决定。,为什么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困难,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值:400 600ml ,平均约500ml,二、肺容量和肺通气量,1 肺容积(pulmonary volume),四种基本肺容积:,1)。潮气量(tidal volume,TV):,2)。补吸气量或吸气储备量 (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气量,正常值:1500 2000ml,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 呼出气量 ,正常值: 900 1200ml,3)。补呼气量或呼气储备量 (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最大呼气末,肺内仍残留不能再呼出的气量,正常值: 1000 1500ml,4)。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1+2+3+4=肺总量,意义: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 肺容量(pulmoary capacity),1)。深吸气量( inspiratory capacity ,IC),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2)。功能残气量 (fum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残气量+ 补呼气量,正常值:约2500ml,生理意义: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PO2和PCO2的变化幅度,3)。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 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正常值:女性:2500ml 男性:3500ml,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 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4)时间肺活量 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记录第1.2.3秒末内所能呼出的气量占用力肺活量 的百分比,第1秒末( FEV1 /FVC ):80%,第3秒末( FEV3 /FVC ):99%,第2秒末( FEV2 /FVC ):96%,(临床上最为常用),正常值: 女性:3500ml 男性: 5000ml,5)。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残气量,(二)、肺通气量,1.每分通气量(pulmonary volume),指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潮气量 x 呼吸频率,正常值:6 9L/min,意义:反映呼吸深度和频率,2.肺泡通气量,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 (从上呼吸道呼吸性细支气管),约150ml,肺泡无效腔 (alveolar dead space ),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生理无效腔 (physiological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2.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即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TV 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肺泡无效腔( 接近于零),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150ml),支气管扩张 解剖无效腔 肺A部分梗塞 肺泡无效腔,呼吸形式,肺泡通气量 (毫升/分),呼吸频率 (次/分),肺通气量 (毫升/分),潮气量 (毫升),正常安静,16,8000,500,5600,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时的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在一定的呼吸频率范围内, 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为有效。,结论:,第三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从高分压点 流向低分压点,组织换气:组织细 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一、气体交换的原理,形式:单纯扩散 动力:气体分压(张力)差 气体扩散速率(Diffusion rate,D):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扩散系数,(一)气体的扩散,2、血液及组织中的气体分压kPa(mmHg):,1、呼吸气与肺泡气的分压,(二)气体的分子量与溶解度,溶解度 (solubility):在1个大气压下,37时, 每100ml液体中所溶解的气体ml数。,O2的分子量:32 CO2的分子量:44,CO2的扩散系数是O2的20倍,CO2溶解度:51.5/100ml O2溶解度:2.14/100ml,(三)扩散的面积和距离,(四)温度,PO2和PCO2时,刺激呼吸时 CO2的排出比O2的摄取更多,二、肺换气,结构基础:呼吸膜 动力:气体的分压差,结果:静脉血 动脉血,(一)肺换气过程,O2,CO2,CO2和O2的扩散仅需0.3秒即达到平衡 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耗时0.7秒,(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的厚度:肺泡 毛细血管膜,由六层组成,约0.2 1.0m,肺纤维化与肺水肿均 可使呼吸膜变厚,2、呼吸膜的面积,3、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气多或血少 气少或血多 比值升高 比值降低 肺泡无效腔 A-V短路 换气效率低,气/血比值,组织中气体交换的原理与在肺中交换相似,但该处交换在液相中进行,且扩散膜两侧的O2、CO2分压差随细胞内氧化代谢强度和组织血流量而异。,三、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动力:气体的分 压差,静脉血,动脉血,结果:,第四节 气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 1. 物理溶解 以溶解形式存在的 O2 、CO2 所占的比例极少。 2. 化学结合 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 O2 、CO2 所占的比例很高。,一、氧的运输 (一)氧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血液中物理溶解的 O2 量仅占血液总 O2 含量的 1 . 5 % ,而化学结合的占 98 . 5 % 左右。O2 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 血液中的 O2 主要以 HbO2 形式运输。,O2的运输,Hb 与 O2 结合的特征: 1. 反应快、可逆、不需要酶的催化、受 PO2 的影响。,2. Fe2+ 与 O2 结合后仍是二价铁,所以该反应是氧合,而不是氧化。 3. 是可逆的结合 1 分子 Hb 可以结合 4 分子 O2 。,2、二氧化碳的运输,运输形式 1. 物理溶解 血液中物理溶解的 CO2 约占 CO2 总运输量的 5 % 。 2. 化学结合 约占 95 % , 其形式主要有: (1)碳酸氢盐形式 占 CO2 总运输量的 88 % 。,(2)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 占 CO2 总运输量的 7 % 。在肺部排出的 CO2 中有 17. 5 % 是经氨基甲酰血红蛋白释放出来的。,第五节 呼吸运动调节 一.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一) 呼吸中枢 (respiratory centre) 中枢神经系统内与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PC: 呼吸调整中枢; PBKF: 臂旁内侧核和klliker-Fuse 核;DRG:背侧呼吸组;VRG:腹侧呼吸组;NTS:孤束核;NRA:后疑核,1. 脊髓,中继站 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2. 低位脑干,(1 ) 延髓 呼吸节律基本中枢 作用:产生呼吸节律,(2) 脑桥 呼吸调整中枢 作用:限制吸气,促吸气向呼气转化,3. 高位脑,大脑皮层(随意控制) 边缘系统 下丘脑,(二) 呼吸节律形成,起步细胞学说:延髓内起步细胞 神经元网络学说,二 呼吸运动调节 (一)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1. 化学感受器 包括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1) 外周化学感受器,颈A体(主要调节呼吸) 主A体(主要调节循环) 适宜刺激: 血 PO2 PCO2 H+ 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2)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适宜刺激: 脑脊液及 局部细胞 外液H+,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特点、作用,特点: 不感受缺氧的刺激 对CO2的敏感性比外周化学感受器 的高,反应潜伏期较长 作用:主要调节脑脊液的H+ (pH稳态),2. CO2 、H+和O2对呼吸的调节 (1) CO2,效应: 一定范围内动脉血的PCO2 升高可使呼吸加 深加快 ,肺(泡)通气量增加; 超过限度,则抑制呼吸。,co2,1时,呼吸开始加深,4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 1倍以上,6时,肺通气量可增大6-7倍,7以上,呼吸减弱,出现CO2麻醉,co2,呼吸减慢,(过度通气后可发生呼吸暂停),机制:,呼吸加深加快,延髓呼吸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CO2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CO2H2OH2CO3 H+HCO3-,Pco2 ,特点:,CO2兴奋呼吸的作用,以中枢途径为主;但因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故潜伏期较长;,CO2兴奋呼吸的中枢途径是通过H+的间接作用,(血液中的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CO2兴奋呼吸的外周途径虽然为次,但当动脉血Pco2突然增高或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敏感性降低(CO2 麻醉)时,起着重要作用。,(2) H+:,动脉血H+对呼吸的调节:,外周化学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地产代理合同大全:特色小镇项目招商代理
- 2025年金融代签合同委托书专业范本
- 2025年货运司机服务外包合作协议书
- 2025版供应链金融三方担保贷款合同
- 2025版水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采购合同
- 2025电梯维保安全协议书-电梯安全维保与绿色出行倡议合同
- 2025版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协议
- 2025年度企业媒体广告投放策略咨询合同
- 2025版茶饮店品牌合作与经营管理协议下载
- 2025年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发合作框架协议
- 幼儿园保安人员培训记录
- 2025年运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真题
- 设备晨会管理办法
- 钢材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范本
- 云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考试真题(附答案)
- 华润集团标识管理办法
- 202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 科创板开户测试题及答案
- 田野之声: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调查报告
- 简短戒烟干预戒烟成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