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ppt_第1页
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ppt_第2页
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ppt_第3页
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ppt_第4页
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概 述,人类对休克的认识 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 休克的分类,二. 休克的现代概念: 是强烈的有害因素侵袭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使组织微循环有效灌流量急剧减少和细胞损伤,而导致的各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和结构损伤的急性、全身性的病理过程。,三.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紫绀,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减小,少尿或无尿,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昏迷, 按原因分类: (1)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2)烧伤性休克(burn shock) (3)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 (4)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 (5)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6)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7)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二) 按血液动力学特征分类: 1. 低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型,冷性休克) 2. 高动力型休克(高排低阻型,温性休克) (三)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 1 . 低血容量性休克 2 . 心源性休克 3 . 血管源性休克,1、 低血性容量休克,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包填塞,急性心泵 功能障碍,2、心源性休克,感染,过敏,剧痛,血管容积增加,3、血管源性休克,三、正常微循环的结构和特点,(Structure and character of normal microcirculation),后微,后微动脉,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微动脉,后微动脉,动-静脉 短路,微循环结构示意图,微静脉, 微循环主要特点,1.正常Cap网开放率为20% 呈交替开放(前括约肌) 2. 前阻力血管“前闸门“, 控制“灌“ 后阻力血管“后闸门“, 控制“流“ 3. 前阻力血管对CA等反应性强 后阻力血管对CA等反应性弱 4. 前、后阻力血管对酸中毒的耐 受性不同 5 .动静脉吻合枝,以 受体为主,影响微循环灌流的主要因素: 1.微循环灌注压。 2.微循环血流阻力。 前阻力 后阻力 血液流动阻力(血流变学),(四)调节微循环的因素,1. 微动脉和微静脉 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调节 2. 真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与舒张受体液因子(儿茶酚胺,组胺等)调节,尤其 局部代谢因素的反馈调节 。,Cap灌流的 局部反馈调 节示意图,一.休克的始动环节 血容量减少 急性心泵功能障碍 血管容积增加,第二节 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1、 低血性容量休克,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包填塞,急性心泵 功能障碍,2、心源性休克,感染,过敏,剧痛,血管容积增加,3、血管源性休克,血管容积增加,急性心泵 功能障碍,血容量 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细胞损害 重要脏器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二、休克的分期及发病机制 (Stages and mechanisms of shock),一.微循环缺血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 1.微循环变化及组织灌流:,前阻力后阻力,灌流微循环缺血缺氧。 开放的Cap数,真Cap网关闭 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有效灌流量不足 微血流异常: 线粒线粒流粒流齿轮状运动。,(一)缺血性缺氧期(ischemic anoxia phase),1. 微循环变化特点:少灌少流,灌少于流,2.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血浆 儿茶酚胺浓度明显 体内缩血管物质产生、释放: 激活RAA系统血管紧张素浓度, ADH分泌, 心肌抑制因子(MDF)形成, 儿茶酚胺,内毒素等刺激血小板合 成、释放更多的TXA2 (血栓素A2) 其它:内皮素,白三烯.,维持动脉血压,3.微循环变化代偿意义:,全身血流重分配,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皮肤, 腹腔 内脏血流量,3.代偿意义: 动脉血压的维持: 回心血量和血容量代偿性: “自我输血” “自我输液”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全身血流重分配,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4.主要临床表现:,血压可不降,脸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 脉搏细速、脉压减少 血压常无明显降低 尿量减少 神志清醒、常烦躁不安,休克早期临床表现,二.休克期,二.休克期 (微循环淤血期、失代偿期) 1.微循环变化及组织灌流状态。 前阻力后阻力灌流微循环淤血缺氧。 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 血管壁通透性 血粘滞性甚至出现“泥化”淤滞状态,(二)淤血性缺氧期( stagnant anoxia phase),1. 微循环变化特点:灌而少流,灌大于流,2.微循环淤血的机制 缺氧,酸中毒 微循环障碍组织代谢产物堆积,扩血管物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内毒素作用 血流变学改变后阻力,3. 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微循环淤血,血浆外渗,A.端对CA敏感性 扩血管物质,CO,Bp,有效循环血量,回心血量,血容量 血液浓缩,外周阻力,Bp,3.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失代偿 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血液淤滞,流动阻力 毛细血管壁 通透性 渗出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 (3) 血压进行性 (4) 严重缺氧使广泛的组织、器官功能 障碍和严重的内环境紊乱。,4.主要临床表现: (休克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紫绀、皮肤湿冷 脉搏细速、心音低顿 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减少 少尿或无尿 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昏迷,休克期的临床表现,三.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DIC期、休克难治期、不可逆期) 1.微循环变化及组织灌流状态: 血液凝固性 DIC形成,微循环通路受阻, 使之处于 “不灌不流”状态。 血管呈麻痹性扩张状态。,2、微循环衰竭的机制 持续缺氧,酸中毒等严重的内环 境紊乱微血管对各种血管活性 物质失去反应微血管平滑肌麻痹。 严重的内环境紊乱,促进了DIC的 形成。,(三)休克难治期(irreversible phase),1. 微循环变化特点:不灌不流,麻痹、衰竭,3、对机体的影响 微循环衰竭和DIC的形成,使组织完全 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和各种毒性物质释放, 使溶酶体破裂,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甚至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 4.主要临床表现,3、对机体的影响 微循环衰竭和DIC的形成,使组织完 全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和各种毒性物质 使溶酶体破裂,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甚至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4.主要临床表现,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又称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主要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或复苏后, 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 Syndrome,MODS) 。包括器官损害由轻到重的过程,轻者发生器官的生理功能异常,重者达到器官、系统衰竭的程度,即MSOF或MOF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具备以下各项中的二项或二项以上,SIRS即可成立:(1)体温38或90次/分;(3)呼吸20次/分或PaCO212109/L,或10%.,感染、过敏,失血、烧伤,心肌梗死,急性心泵功能障碍,组织细胞受损,多器官功能衰竭,组织微循环功能障碍:,缺血,淤血,衰竭,休克不同时期微循环变化特点,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 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一.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以及功能、结构的损伤。,能量代谢障碍: 1. 有氧代谢障碍,无氧酵解加强,ATP生成 乳酸生成 2. 内毒素、TNF等物质使线粒体损伤,细胞用氧 障碍 3. 能量不足、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钠泵失 灵,Na+、H2O内流,进一步使ATP消耗增加 4. 酸中毒,脂肪酸、脂酰CoA在细胞内堆积,加 重了细胞损伤, 代谢性酸中毒 原因 1. 缺氧乳酸; 2. 肝功能障碍,糖异生,乳酸堆积 3. 肾功能障碍, 调节酸碱平衡能力 4. 灌流障碍CO2不能及时排出 影响 1. Cap 壁上受体失活或管壁受损,对体液调节的 反应性减低 2. 心肌收缩性减弱 3. 高钾血症 4. 内环境紊乱 5. 细胞膜、溶酶体膜受损 6. 血液凝固性增加, 细胞的损伤与凋亡,1.细胞膜的损伤 (最早发生损伤的部位) 机制:1)能量生成障碍 2)酸中毒 3)氧自由基 自由基 外层轨道上带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 团和分子的总称由氧诱发的自由基,如:O2. OH 、 O2称为氧自由基。 2.线粒体的损伤: (是休克中最先发生变化的细胞器) 3.溶酶体破裂与细胞死亡 4 .细胞凋亡,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休克肾:在各种类型休克时伴发的急 性肾功能衰竭 休克早期 肾灌流GFR 肾小管重吸收 尿量显著急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休克后期,持续肾缺血急性肾小管坏死器质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休克肺) 休克肺:休克过程中,由于广泛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而引起的低氧血症型急性呼吸衰竭。尸检可见肺充血、水肿、肺不张、微血栓形成、肺出血、肺泡透明膜形成等病理改变,具有这些特征的肺称为休克肺,属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之一。 属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的主要机制 休克病因交感神经兴奋及大量缩血管物质的产生和释放肺血管收缩肺血液灌流量显著降低。 休克动因通过补体白细胞氧自由基起损伤作用。 2.肺病变与功能障碍,急性心力衰竭 主要机制有: 1、冠脉供血心肌耗氧耗能. 2、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3、内毒素、MDF、TNF等对心肌的抑制. 4、心肌内DIC形成。 5 、细菌毒素 脑功能障碍: 消化道和肝功能障碍: 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一、针对引起休克的病因,及时治疗。 二、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有效灌流量。 补充血容量(扩容) 原则: 需多少,补多少 补液速度:应以动态监测为依据。 有条件时应动态监测CVP(5-10cmH2O), 肺动脉楔入压(PAWP,10-22mmHg)是最好的监测指标。 观察静脉充盈程度,尿量、血压和脉搏等也可作为监护指标。,纠正酸中毒: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扩血管药物具有解除小血管痉挛, 改善灌流,减轻心脏负担的作用。 应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 不宜用于过敏性和神经源性休克。,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