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八节 炭疽课件.pptx_第1页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八节 炭疽课件.pptx_第2页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八节 炭疽课件.pptx_第3页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八节 炭疽课件.pptx_第4页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八节 炭疽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作者 : 窦晓光,单位 : 中国医科大学,第八节,炭疽,一、 概述,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五、临床表现,三、流行病学,二、病原学,八、治疗,七、诊断和鉴别诊断,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九、预防,概 述,一,传染病学(第9版),一、 概述,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乙类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特别是牛、马和羊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排泄物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 临床上主要为皮肤炭疽,其次为肺炭疽和肠炭疽,严重时可继发炭疽杆菌败血症和炭疽脑膜炎,病原学,二,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 菌体粗大,两端平削,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呈竹节状 炭疽杆菌在宿主体内有荚膜形成,炭疽杆菌G染色,流行病学,三,传染病学(第9版),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 炭疽患者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中可检出细菌,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少见 (二)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和有菌的动物皮毛、肉、骨粉等均可引起皮肤炭疽 吸入传播:吸入带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可引起肺炭疽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和乳制品可引起肠炭疽,传染病学(第9版),三、流行病学,(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炭疽杆菌普遍易感,特别是参与动物屠宰、制品加工、动物饲养以及兽医等高危人群更容易感染 大部分炭疽病为散发病例,大规模的流行较少见,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发病机制与病理,四,传染病学(第9版),(一)发病机制,荚膜及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炭疽杆菌通过皮肤而侵入人体,细菌一旦侵入皮下组织,炭疽芽孢迅速 繁殖,产生并释放外毒素和抗吞噬作用的荚膜物质,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理,炭疽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受侵袭组织和脏器的出血、坏死和水肿 皮肤炭疽呈痈样肿胀、溃疡和出血性焦痂,形成凝固性坏死区,其周围组织呈高度水肿和渗出,临床表现,五,传染病学(第9版),五、临床表现,(一)潜伏期:一般为15天,也可短至几小时,长至2周左右 (二)临床类型 皮肤炭疽 肺炭疽 肠炭疽 中枢神经系统炭疽 败血型炭疽,传染病学(第9版),1. 皮肤炭疽 占炭疽病例的90。病变多于裸露皮肤 初为斑丘疹或出血疹,逐渐出现水疱 第34d,疱疹呈出血性坏死,四周可出现成群小水疱,肿胀区继续扩大 第57d,坏死区破溃成浅溃疡,不化脓,血性分泌物凝结成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 肿胀逐渐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现大块状的水肿区 病损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伴全身毒血症状,患者可因循环衰竭而致死,皮肤炭疽皮疹结痂,传染病学(第9版),皮肤炭疽早期,传染病学(第9版),2. 肺炭疽 多为原发性,系由吸入炭疽杆菌芽胞所致 少数可继发于皮肤炭疽 起病多急骤,24天后出现严重的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咯血、喘鸣、胸痛和出汗 病情进展迅速,常并发败血症,传染病学(第9版),3. 肠炭疽 少见,诊断较困难 主要表现为高热、剧烈腹痛、腹泻、呕血、黑便,并很快出现腹水 急腹症型 持续性呕吐及腹泻,血性水样便,腹胀、腹痛,有腹膜炎征,伴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常于起病后34d内死于感染性休克,传染病学(第9版),4. 炭疽败血症 常继发于肺、肠和严重皮肤炭疽 除原发局部炎症表现加重外,全身毒血症症状更为严重,持续高热、寒战和衰竭 易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和脑膜炎等,后者表现为谵妄、抽搐与昏迷,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六,传染病学(第9版),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 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严重时可出现中毒颗粒 2. 病原学检查 分泌物、水疱液、血液、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是确诊依据 涂片染色可见粗大的革兰阳性、呈竹节样排列的杆菌有助于临床诊断 3. 血清学检查 抗荚膜抗体和PA外毒素抗体的免疫印迹试验,诊断和鉴别诊断,七,传染病学(第9版),(一)诊断,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典型病损、病原学检查等 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定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二)鉴别诊断,皮肤炭疽应同痈、蜂窝织炎和恙虫病等鉴别 肺炭疽应与大叶性肺炎、钩端螺旋体病和肺鼠疫等鉴别 肠炭疽须与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等鉴别,治疗,八,传染病学(第9版),八、治疗,(一)治疗原则 严密隔离 对症支持 抗生素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八、治疗,(二)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抗菌治疗 皮肤型炭疽用青霉素G,每天240万320万U,疗程710天 肺、肠炭疽和并发脑膜炎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400万800万U,预防,九,传染病学(第9版),九、预防,(一)严格管理传染源 患者应严密隔离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连续2次阴性(间隔5d)为止 对病畜应隔离治疗或处死,死畜焚毁或深埋于撒布有漂白粉或生石灰的坑内 (二)切断传播途径 对从事可疑污染物接触人群加强劳动保护,染菌的皮毛可用甲醛消毒处理 牧畜收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