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商品鉴别》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商品鉴别》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商品鉴别》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商品鉴别》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商品鉴别》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属,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叶叫大青叶,其根、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为常用中药材,以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多年生草本,灌木状。茎直立,高达1米许,茎节显明,有钝棱。叶对生;叶柄长12厘米;叫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6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苞片叶状,长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线形,另1片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阔;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内含种子4枚。 板蓝根对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应性很强,耐严寒,喜温暖,但怕水渍,中国长江流域和广大北方地区均能正常生长。 种子容易萌发,1530范围内均发芽良好,发芽率一般在80以上。种子寿命为l2年。 板蓝根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必须经过冬季低温阶段,方能开花结籽,故生产上就利用这一特性,采取春播或夏播,当年收割叶子和挖取其根,种植时间为57个月。如按正常生育期栽培,仅作留种用。,板 蓝 根,药品简述,药名:板蓝根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经;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60-120g;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汤熏洗。 炮制: 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药材基源:菘蓝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于安徽、河北、江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甘肃、东北等地。,储藏,:存放阴凉干燥处,防霉,以受潮种虫蛀。,马蓝,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5cm,宽4-8cm;先端急尖,微钝头,基部渐狭细,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侧脉5-6对。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1-1.4cm,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4.5-5.5cm,5裂近相等,长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强,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长1.5-2cm。 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品种分类,木蓝,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茎直立,小枝被银白色短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2.5-5cm,小叶对生;托叶小,锥形;小叶9-13,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先端钝圆,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字毛,叶干时常带蓝色。总状花序疏松,通常腋生,远较叶为短,有花约20朵;萼钟形,被银白色毛,上部5齿裂;花冠蝶形,红黄色,长约4mm,旗瓣宽卵形至长圆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圆形,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两体;子房无柄,花柱短,内弯,柱头头状。荚果线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种子长圆形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 种子长圆形,5-12颗,种子长约1.5mm。花期5-6月,果期7-8月。,蓼蓝,别名:靛青叶、蓝靛叶、靛叶。一年生本草、高50-80cm,茎直立,单一分枝,有棱和明显的节,带红紫色,几无毛。单叶互生,有柄;托叶鞘圆筒状,具长睫毛;叶片卵形至宽椭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或平截,全绿,无毛或沿脉补短毛,蓝绿色,干后变暗蓝色。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密集,苞片膜质,具纤毛,花被5;卵形;、雄蕊6-8个,短天花被。 瘦果宽卵形,三棱,棕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膜质花被内。,采收加工,根据板蓝根药效成分的高低,适时采收。实验证明:12月份的含量最高,因此,在初霜后的12月中下旬采收,可获取药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的板蓝根药材。故这段时间选几日晴天,进行板蓝根的采收。首先用镰刀贴地面23厘米处割下叶片,不要伤到芦头,捡起割下的叶片,然后从畦头开始挖根,用锹或镐深刨,一株一株挖起,拣一株挖一株,挖出完整的根。注意不要将根挖断,以免降低根的质量。,将挖取的板蓝根去净泥土、芦头、茎叶,摊放在芦席上晒至七八成干(晒的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然后扎成小捆,晒至全干,打包或装袋储藏。以根长直、粗壮、坚实而粉性足者为佳。晒的过程中严防雨淋、发生霉变,降低板蓝根的产量。,形状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80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板蓝根商品规格标准,一等 干货。根呈圆柱形,头部略大,中间凹陷,边有柄痕,偶有分支。质实而脆。表面灰黄或淡棕色,有纵皱纹。断面外部黄白色,中心黄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长17厘米,芦下2厘米处直径1厘米以上。无苗茎、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根呈圆柱形,头部略大,中间凹陷,边有柄痕,偶有分支。质实而脆。表面灰黄或淡棕色,有纵皱纹。断面外部黄白色,中心黄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芦下直径0.5厘米以上。无苗茎、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性味功效: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用于温毒、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腮腺炎。其叶为大青叶,或将鲜叶加工成青黛均入药。,栽培与防治,术种子繁殖。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不迟于6月。条播,行距20cm开沟,覆土2-3cm,每1hm2用种量为30-45kg,种子发芽率为70%,温度在16-21时保持土壤湿润5-6d出苗,当苗长至2-3cm时按株距3-4cm定苗。生长期根据土壤营养追施磷、钾肥。当年收根,如留种,在收获时选 无病残健壮根条按行、株距50cm25cm,移到留种田内,栽后浇水,11月底防寒过冬。翌年近表及时浇、松土、施肥。5-6月种子成熟,采下晒干。近年研究以高平畦栽种可提高产量20%D左右,做宽50cm,高1.5-20cm高平畦,按行距15cm开沟,深2-3cm,下种后盖平、稍压,沟内浇水,以畦面湿润为度。可避免因雨季积水造成烂根。,生物学特性 喜湿暖环境,耐寒、怕涝,宜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 栽培技,栽培,病虫害防治,1霜霉病,防治方法:收获后烧掉病残株,减少越冬菌原。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5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通风透光和排水。,2菜白蝶和小菜蛾,防治方法:根收后,集中烧毁地上部,幼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或25%鱼藤精乳油500800倍液。蚜虫:用200倍乐果液喷洒。,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菘蓝根含靛蓝、靛玉红、谷甾醇、棕榈酸、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青黛酮和胡萝卜苷等。,2药理作用:本品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流感病毒、虫媒病毒、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可增强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解热效果。本品所含靛玉红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板蓝根多糖能降低实验动物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降低MDA含量,从而证明本品有抗氧化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板蓝根在临床上是治疗急性喉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肝炎的常用药物,对其他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如:用板蓝根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大疮性鼓膜炎42例,全部治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3:27);用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薏苡仁等药研末,水调糊状外敷,治疗扁平疣104例,有99例痊愈(中医杂志1994,10:616);用板蓝根水煎剂或用其注射液静滴,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106例,治愈率为95.3%(中药临床新用2001:374)。此外,以板蓝根为主的多种制剂,尚可用于治疗尖锐湿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结膜炎及角膜炎等。,文献论述,1、本草经集注:“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篮汁,乃烷,布汁以解之亦善。以叶涂五心,又止烦闷。尖叶者为胜。” 2、新修本草:“陶氏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普更切)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者。” 3、本草图经:“有菘蓝,可以为淀者,亦名马蓝,尔雅所谓箴;马蓝是也。又福州一种马蓝,四时俱有,叶类苦益菜。” 4、本草衍义:“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实者,非是。尔雅所说是解诸药等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用。注不解实,只解蓝叶,为未尽。经所说尽矣。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青、蓝黄,岂非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生叶汁解药毒,此即大叶蓝,又非蓼蓝也。” 5.纲目:“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卖,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苏恭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宗爽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矣。” 6、三农纪:“枝蓝形如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