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行政处罚程序操作指引.doc_第1页
邮政行政处罚程序操作指引.doc_第2页
邮政行政处罚程序操作指引.doc_第3页
邮政行政处罚程序操作指引.doc_第4页
邮政行政处罚程序操作指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邮政行政处罚程序操作指引1目 录一、一般程序操作指引二、听证程序操作指引三、简易程序操作指引四、送达程序操作指引五、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操作指引六、约谈告诫操作指引七、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第一部分 一般程序操作指引邮政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流程图 填制审批表并报负责人审批同意立案符合立案条件检查,举报、新闻媒体披露、其他机关移送、上级部门交办,发现违法行为核查不予立案(涉及实名举报的,书面告知举报人)不符合立案条件归档现场检查、勘验、抽样取证、证据登记保存、查封扣押、鉴定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询问笔录等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签字盖章调查取证询问当事人调查终结制作案件处理意见报告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核情节复杂、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 违法事实不成立情节轻微,无危害后果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落实整改未整改不予处罚撤销案件约谈告诫制作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结案归档执行送达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告知 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完毕强制执行结案归档一般程序实施流程一、管辖(一)管辖的原则邮政行政处罚以属地管辖为原则,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邮政管理部门依照职权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是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在实施过程中的任一个阶段被发现的地点,包括行为着手地、经过地、实施地和结果发生地。(二)级别管辖级别管辖主要解决违法行为具体应当由哪一级邮政管理部门实施处罚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两个方面:1.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的认定(1)违法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比如涉案金额大小);(2)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轻重(比如处罚的种类);(3)实施处罚在本辖区、领域内的影响程度;(4)案件发生跨区域,是否需要上级邮政管理部门查处等。2.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发现有 “重大、复杂”情形时,再研究是否报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确定管辖。(三)移转管辖1.上级办理下级部门管辖的案件“必要时”一般是指:在上级邮政管理部门负责行政区域范围内亦属重大、复杂的,如存在用户邮件或者快件数量巨大、涉案金额较高、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需要与更高级别的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等情况;在上级邮政管理部门负责行政区域范围内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媒体专题报道、舆论广泛关注的;下级邮政管理部门基于客观事实不能行使管辖权,如发生自然灾害、存在不可抗力,需要由上级邮政管理部门管辖。 具体步骤:步骤一:上级邮政管理部门通知下级邮政管理部门向其移转案件管辖; 步骤二:下级邮政管理部门填写案件移送函,并将涉案物品按照移送案件涉案物品清单以及已经取得的案件证据材料一并移交给上级邮政管理部门;已经对涉嫌违法的财物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向上级邮政管理部门办理移交手续;步骤三:接收移送案件的上级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盖章;有关通知、案件移送函等材料应当归档保存。2.下级报请上一级管辖重大、复杂情况一般指: (1)下级邮政管理部门发现应由其管辖的案件存在用户邮件或者快件数量巨大、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需要与更高级别的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等情况; (2)已经发生的类似案件被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直接管辖。 具体步骤: 步骤一:下级邮政管理部门向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书面提出移转管辖的请示; 步骤二: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对该请示进行批复; 步骤三:批复同意移转的,下级邮政管理部门填写案件移送函并将案件材料、涉案物品按照移送案件涉案物品清单以及已经取得的案件证据材料一并移转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已经对涉嫌违法的财物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向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办理移交手续;步骤四:接收移送案件的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盖章;移转管辖的请示、批复及案件移送函等材料应当归档保存。(四)指定管辖1.报请管辖适用情形:同级邮政管理部门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具体步骤:步骤一:发生争议的邮政管理部门均可以单独书面请示共同的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 步骤二: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根据案件情况决定管辖部门,向发生争议的下级邮政管理部门分别发出指定管辖通知书; 步骤三:下级邮政管理部门按照指定管辖通知书,填写案件移送函,并将案件材料、涉案物品按照移送案件涉案物品清单以及已经取得的案件证据材料一并移转至指定的邮政管理部门;已经对涉嫌违法的财物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向接收移送案件的邮政管理部门办理移交手续;步骤四:接收移送案件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盖章;指定管辖的请示、指定管辖通知书、案件移送函等材料应当归档保存。 2.特殊指定 适用情形:(1)有管辖权的邮政管理部门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如办案力量严重不足、案件牵涉利益复杂不利于公正开展执法工作等情况;(2)上级邮政管理部门从公正办理案件、办案力量和能力等方面考虑,认为指定某邮政管理部门管辖更为适当。具体步骤:步骤一:有管辖权的下级邮政管理部门书面请示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或者上级邮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指定管辖的,直接下发指定管辖通知书;步骤二:对于下级邮政管理部门的请示,上一级邮政管理根据有关情况决定是否同意指定管辖。同意指定管辖的,下发指定管辖通知书;步骤三:下级邮政管理部门按照指定管辖通知书,填写案件移送函,并将案件材料、涉案物品按照移送案件涉案物品清单以及已经取得的案件证据材料一并移转至指定的邮政管理部门;已经对涉嫌违法的财物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向接收移送案件的邮政管理部门办理移交手续;步骤四:接收移送案件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盖章;指定管辖的请示、指定管辖通知书、案件移送函等材料应当归档留存。 (五)移送管辖适用情形:查处的案件不属于本部门管辖,主要指自立案之日起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通过调查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部门管辖。 具体步骤: 步骤一:立案的邮政管理部门填写案件移送函,并将案件材料一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邮政管理部门; 步骤二:受移送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接受案件移送函及所附材料,并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盖章;步骤三:受移送的邮政管理部门对案件移送至本部门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指定管辖;步骤四: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认为应当由原部门继续办理或者由其他邮政管理部门办理更为适宜的,要及时下发指定管辖通知书; 步骤五: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指定由原部门继续办理的,受移送邮政管理部门将案件移送回原立案的邮政管理部门继续办理。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指定由其他邮政管理部门管辖的,受移送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案件移送至指定的邮政管理部门; 步骤六: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向司法机关移送。违法行为应由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应当向其他行政机关移送。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对移送案件有要求的,按要求办理。 二、回避制度办案人员、听证人员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一)回避情形邮政管理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 办案人员、听证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本案的当事人;(2)与本案当事人、委托代理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及近姻亲关系;(3)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4)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利害关系,是指有可能利用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二)回避申请的提出办案人员、听证人员的回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出。一是办案人员、听证人员主动提出。办案人员、听证人员发现或认为自己存在回避情形的,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可以口头或书面提出,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应当记录在案。二是案件当事人提出。案件当事人发现办案人员、听证人员存在回避情形的,有权要求办案人员、听证人员回避。可以口头或书面提出,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口头提出申请的,应当记录在案。 (三)回避决定的作出对办案人员、听证人员以及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进行审查或者调查,符合回避条件的,提请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批准,作出书面回避决定;不符合回避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回避决定。邮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局长)的回避由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决定。被申请回避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前,不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 三、立案(一)案件线索邮政管理部门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新闻媒体披露、其他机关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违法行为。(二)立案条件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案件,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1.有证据初步证明有违法行为或者违法嫌疑,可能需要给予行政处罚;2.属于邮政行政处罚的范围;3.在法定二年追诉期限内;4.属于本部门管辖。(三)延期立案需要延长立案审查期限的,应当由开展前期调查的办案机构负责人在7日届满前向本级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书面请示延长期限,填写延期立案审批表,报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核,延期立案审核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四)立案手续1.决定立案的,前期调查人员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附上相关材料(举报材料、上级机关交办的手续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已核查获取的其他证据材料等),并送开展前期调查的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核。2.开展前期调查的办案机构负责人应于2个工作日内审核,并将立案审批表报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3. 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同意立案的,同时确定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案件调查等工作。 4.不予立案的,应当将有关材料归档留存。对于不予立案的实名举报,应当书面告知具名的举报人。四、调查取证(一)调查取证要求1.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时必须两人以上,应当向当事人出示邮政管理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对调查取证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2.调查取证活动应“全面、客观、公正”。全面,是指办案人员既要收集能证明违法的证据,也要收集反面的证据,既要收集违法行为较重的证据,也要收集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的证据,力求全面反映案件真实情况;客观,是指调查取证时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主观臆断,要以客观存在的证据为收集对象。公正,是指办案人员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全面收集证据,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证据,遇到回避的情形必须回避。(二)证据注意事项: 证据种类: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电子数据。证据要求:办案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载体作为证据。获取原始凭证或者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本,由证据提供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与原件核对无误,注明情况,并由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证据提供人拒绝签章确认的,予以注明。对于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收集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收集复制件,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等情况。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三)证据形式规则1.书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的规定,书证在形式上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书证应为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调取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调取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2)调取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3)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应当附有说明材料;(4)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办案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2.物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的规定,物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物证应当是原物。调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调取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2)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调取其中的一部分。3.视听资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的规定,视听资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调取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调取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2)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3)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4.证人证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的规定,证人证言应符合下列要求:(1)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2)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以盖章等方式证明;(3)注明出具日期;(4)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5.当事人陈述。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身份证号码等基本情况;(2)有当事人的签名;(3)注明陈述记录日期。6.鉴定意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4条的规定,鉴定意见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印章,以及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意见。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5条的规定,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8.电子数据。应当收集电子证据的原始载体。收集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固定、拍照、摄像、复制、委托分析等方式取证,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并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应客观、详细、真实地记录计算机系统中显示与违法事实相关的内容和储存位置。(四)取证手段调查取证过程中,依法需要当事人或者有关单位、个人配合调查取证的,办案人员应当通知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到场,并配合工作。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拒不到场或者拒绝配合调查取证工作的,可以请在场的其他人员作证,并在执法文书或者其他有关材料上载明情况。必要时,也可以使用拍照、录像、录音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五)询问笔录的制作办案人员在调查案件时询问当事人、证人及有关人员(以下统称被询问人),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询问前,应当核对被询问人的身份证明,并告知权利和义务。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阅读有困难的,应当向其宣读。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其更正或者补充。涂改部分应当由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在笔录上逐页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办案人员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由办案人员在询问笔录上注明情况。(六)现场笔录与勘验笔录的制作办案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应当制作现场笔录;勘验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者场所的,应当制作勘验笔录。开展检查或者勘验,应通知当事人到场,当事人拒不到场的,办案人员应当在笔录或其他材料上注明原因,并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确有需要时,可以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现场笔录、勘验笔录需经办案人员、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有见证人在场的,可以请在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七)鉴定委托办案人员调查案件时,对专门性问题,应当出具载明委托事项及相关材料的鉴定委托书,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可以委托其他具备鉴定条件的机构进行鉴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制作鉴定意见,并签名或盖章,加盖鉴定机构印章。鉴定意见应当告知当事人。(八)抽样取证办案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抽样取证时,办案人员现场填写抽样取证记录,如实记录抽样情况及样品加封情况,并由当事人、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抽样取证时,办案人员还需制作抽样取证物品清单。抽样取证物品清单应详尽记载被抽样取证物品的名称、数量,其他要说明的问题填于备注栏中。抽样取证物品清单填写完毕后,应交由被抽样取证人签名。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若被抽样取证人拒绝签字,则应该写明拒绝签字的情况及理由。最后由抽样取证人员签字。在办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当事人不在场或虽然在场却拒绝签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由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办案人员邀请见证人时,应尽可能选择与当事人无利害关系的人。例如,不要选择案件举报人作见证人,以免当事人事后对证据的效力产生异议。 (九)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实施先行登记保存,应当填写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报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实施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并配合使用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清单。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清单应详尽记载被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的名称、数量,其他要说明的问题填于备注栏中。 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当事人不在场或者拒绝到场的,办案人员可以请见证人见证并注明。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的处理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7日内作出下列处理决定:(1)需要鉴定的,及时送交有关机构鉴定;(2)依法应当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的,移交有关部门;(3)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依法处理;(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查封、扣押的,决定查封、扣押;(5)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下列三种情形均可认定为违法事实不能成立:不存在违法事实;没有证据证明有违法事实;没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实施了违法行为。 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十)查封、扣押经邮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办案人员可以实施以下强制措施:1.依法查封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场所;2.扣押用于违法活动有关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物品;采取以上措施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查封限于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场所,扣押限于违法活动有关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物品,不得查封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不得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财物,不得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实施查封、扣押措施,办案人员应当填写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审批表,经邮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采取以上措施。具体实施时,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一式两份,一份归档,一份送达。制作并填写查封、扣押清单。查封、扣押清单一式二份,一份归档,一份送达。当事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者盖章。情况紧急依法当场实施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在24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手续。查封、扣押的财物应当妥善保管,严禁动用、调换或者损毁。被查封的场所、扣押的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应当加贴邮政管理部门封条(邮政监管派出机构使用的封条应当加盖所属省、直辖市邮政管理局公章),任何人不得随意动用。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邮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局长)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延长查封、扣押期限,应当制作延长查封、扣押期限决定书,一式两份、一份归档,一份送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决定:1.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2.查封的场所、扣押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物品与违法行为无关;3.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4.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5.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解除查封、扣押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并随决定书一并出具解除查封、扣押清单,上述清单经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后,一份归档,一份送达。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的一般规定:1.实施前,应当由办案人员填写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审批表,经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请邮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局长)审批同意后,办案人员制作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2.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实施;3.出示邮政管理执法证件;4.通知当事人到场;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7.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8.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办案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十一)开拆邮件、快件经邮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办案人员可以对信件以外的涉嫌夹带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邮件、快件开拆检查。对当事人涉嫌的邮件、快件申请实施开拆措施的,办案人员制作开拆邮件、快件审批表,如实填写拟开拆的邮件、快件数量及理由,经办案机构负责人同意后,报主要负责人(局章)批准。在实施开拆措施现场,办案人员应当制作开拆邮件、快件记录,经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后,一份归档,一份送达。(十二)调查终结办案人员在调查终结后,认为案件基本事实清楚,主要证据充分,应当制作案件处理意见报告,并填写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报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核。办案机构负责人应对案件处理意见报告进行审核,并在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签署意见,报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案件处理意见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2)案件的调查经过;(3)调查认定的事实、证据;(4)拟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的建议及其法律依据。(十三)关于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和不予行政处罚情形的理解和把握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当事人对已经实施的违法行为主动、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积极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的后果。如果当事人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的行为是经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采取的,即使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也不能成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理由。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实施违法行为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主观上不完全愿意实施违法行为,客观上在违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较小。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且有立功表现的当事人不仅能够主动承认错误,而且能够以实际行动配合邮政管理部门查清案件事实,包括检举违法行为,主动提供证据和案件线索,积极做有关当事人的工作,对彻底查清案件事实具有直接重大作用,使邮政管理部门的查处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只有法律、法规对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作出特别规定的,才可以适用。5.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决定不予行政处罚:(1)违法行为轻微相对于其他违法行为而言,其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都是轻微的。(2)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实施违法行为尚未造成危害后果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以防止危害结果发生。(3)没有造成危害后果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五、案件审核(一)审核要点办案机构负责人对办案人员在案件处理意见报告中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审核,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决定。 案件核审的内容主要包括:(1)本部门对所办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2)当事人基本情况是否清楚;(3)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4)定性是否准确;(5)适用法律是否正确;(6)程序是否合法;(7)处罚建议是否适当。(二)审核建议办案机构负责人可以根据案件材料的不同情况,提出以下书面审核意见:(1)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案件,同意调查处理意见,建议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报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者分管副局长)批准;(2)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定性不准、适用依据错误、处罚不当的案件,建议做出相应改正;(3)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建议补充调查;(4)对程序不合法的案件,提出纠正意见;(5)对下列两种情形,建议撤销案件:一是违法事实不成立。可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包括:不存在违法事实、没有证据证明有违法事实、没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实施了违法行为三种情况。二是已超过追诉期限的案件;(6)对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建议约谈告诫;(7)对超出管辖权的案件,建议按有关规定移送;(8)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建议移送司法机关。对需要继续调查取证的,应当及时通知办案人员继续开展调查取证。(三)作出处理决定办案机构负责人将案件处理意见报告报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应当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下列处理决定:(1)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应予处罚的,同意处罚意见,依法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2)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同意约谈告诫;(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或已过追诉期限的,撤销案件。追诉期限是指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追诉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4)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移送有关机关处理;(5)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六、依法告知1.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对案件处理意见报告审核后,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拟给予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该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邮政管理部门进行陈述和申辩。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适用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适用听证),送达当事人,告知拟给予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和依据,当事人可以按照听证的有关程序要求,申请该邮政管理部门举行听证。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的陈述、申辩,要如实记录。当事人提出的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邮政管理部门及其办案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提出陈述、申辩或者要求听证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2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的陈述、申辩,办案人员要如实制作陈述、申辩笔录。邮政管理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而加重行政处罚。七、作出处罚决定1.作出处罚决定的步骤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后,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填写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由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邮政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被处罚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2)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4)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5)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6)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邮政管理部门的名称、印章和日期。2.集体讨论决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应当由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适用集体讨论的情形:情节复杂,是指案件涉及多人、缺乏直接证据、特殊主体实施违法行为、多起违法行为交错、违法行为违反邮政法律若干规定、一人多起违法行为又相互牵连等情况。重大违法行为,是指违法行为恶劣、后果严重等情况。较重行政处罚,是指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公民罚款五千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罚款超过法定最高罚款数额百分之五十且在三万元以上的。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应当制作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纪要。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纪要应载明: (1)会议的时间、地点和案件名称;(2)会议主持人、参加人、列席人和记录人的姓名;(3)案件承办人对案件情况的汇报(包括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的采纳情况)、听证主持人对听证情况的汇报以及参加讨论人员的意见和理由;(4)经过讨论后,集体得出的结论性意见;(5)记录完成后应当交由全体参会人员签名,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纪要作为案件材料结案时一并归档留存。八、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7日内交付当事人,办案人员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有关执法文书,应附送达回证,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九、执行(一)罚缴分离邮政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处以罚款的,应当由当事人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办案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1)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2)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邮政管理部门办案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出具中央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中央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办案人员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将收缴罚款交至邮政管理部门财务机构,财务机构应当将办案人员上交的罚款在2日内缴存指定银行。(二)不履行的责任当事人未按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缴纳罚款的:(1)邮政管理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但是不得超过罚款本数。(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所得抵缴罚款。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邮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为从处罚决定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邮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10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邮政管理部门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三)延(分)期缴纳罚款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当事人递交被处罚人(单位)延期(分期)缴纳罚款申请。办案机构应填写延期(分期)缴纳罚款审批表报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决定是否准许暂缓或者分期缴纳。邮政管理部门作出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的决定后,应当通知指定银行。 暂缓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分期缴纳的次数最多不超过四次,且每次必须规定一个具体数额。(四)纪律要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十、结案归档(一)办案期限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9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批准,可以延长至120日;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但办案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注意事项:(1)办理邮政行政处罚案件原则期限为90日,自立案之日起起算至该案行政处罚决定书所载明的日期止。 (2)关于延长期限适用的情形主要指案情复杂且不能在9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的。(3)延长期限应由办案人员在90日期限届满前提出书面请示,请示中应当载明案件基本情况、办理情况及延长办理期限的主要理由和依据等。(4)延长期限的请示应当由办案机构负责人提交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同意后方可延长。(5)经延长后仍无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由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举行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延期,以及延长时间。不同意见应如实记录。会议结束后,应当依据会议记录形成专题纪要。(6)“案情复杂”,“案情特别复杂”,一般是指:由于违法情节的复杂化、违法手段隐蔽化、智能化等因素,导致办案人员查清案件事实、收集证据方面需要更长的时间;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作出解释或者确认;案件需要以其他案件的处理结果为依据,而其他案件尚未处理完结;其他影响案件继续处理的情形。(7)集体讨论决定延长期限的,办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8)案件延期签报、会议纪要均应作为案件材料纳入案卷材料归档留存。案件办理过程中听证、检验、检测或者鉴定以及发生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所需时间不计入本条上述规定的期限。(二)结案报告案件处理终结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办案人员应当及时制作行政处罚结案报告,经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报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者分管副局长)审批,予以结案:(1)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2)不予行政处罚的;(3)案件移送有管辖权部门或者司法机关的;(4)决定终止调查的;(5)决定终止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的。注意事项:(1)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罚款的执行,以其在法定时间内缴纳罚款或者当场缴纳罚款完毕为执行完毕;吊销许可证,以缴销许可证为执行完毕;没收违法所得,以违法所得被没收并按规定已处理为执行完毕。(2)不予行政处罚的:有违法行为发生,但是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经邮政管理部门决定,不对当事人加以处罚,案件可以终结;(3)案件移送有管辖权部门或者司法机关的:邮政管理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如果发现违法行为涉嫌触犯刑法或其他相关法律而应当移送其他有管辖权部门或者司法机关处理的,应当按照部门的分工,将全部材料移送有管辖权部门或者司法机关处理。(4)决定终止调查的:邮政管理部门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因涉嫌违法的自然人死亡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终止,并且无权利义务承受人等原因,致使调查无法继续进行的。下列三种情形均可认定为违法事实不能成立:不存在违法事实;没有证据证明有违法事实;没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实施了违法行为。(5)决定终止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据以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被撤销的;邮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三)立卷、归档要求由办案人员将立案审批表、证据材料、案件处理意见报告、处罚决定书和结案报告等材料立卷归档。结案的行政处罚案件,案卷应使用行政处罚案件案卷封面和卷内文件目录,并按照下列要求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1)一案一卷,案卷可以分正卷、副卷;(2)各类文书齐全,手续完备;(3)书写文书用签字笔、钢笔或者打印;(4)案卷装订应当规范有序,符合归档要求。正卷按下列顺序装订:(1)立案审批表等; (2)行政处罚决定书及送达回证;(3)对当事人制发的执法文书及送达回证;(4)证据材料; (5)陈述申辩笔录、听证笔录;(6)财物处理材料;(7)执行材料;(8)结案报告;其他材料,按照执法程序顺序放入案卷。同种类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放入案卷。副卷按下列顺序装订:(1)举报、新闻媒体报道、其他机关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案源材料;(2)涉及邮政管理部门内部审批的材料;(3)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会议纪要;(4)涉及当事人有关商业秘密的材料;(5)其他不宜公开的有关材料。案卷归档后,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修改、增加、抽取案卷材料。案卷保管及查阅,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38第二部分 听证程序操作指引邮政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流程图不符合听证条件告知不予听证当事人申请审核申请符合听证条件准予听证发放通知书听证终结制作听证笔录举行听证 制作听证报告书听证程序实施流程一、听证适用范围听证程序比较复杂,不是邮政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只适用部分类型的行政处罚案件。(一)一般要求1.较重的行政处罚。包括:(1)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罚款超过法定最高罚款数额百分之五十且在三万元以上的;(2)对公民处以人民币五千元以上的罚款的;(3)责令停产停业;(4)吊销许可证;2.有当事人的听证申请;3.听证必须由邮政管理部门组织。(二)邮政管理部门决定不组织听证的适用情形1.申请人不是本案当事人的;2.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听证申请的;3.不属于邮政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听证适用范围的;4.其他不符合听证条件的。(三)注意事项1.听证的原则听证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不公开听证。2.听证过程中听证申请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的权利义务(1)有权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适用法律及相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2)有权对办案人员提出的证据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3)如实回答主持人的提问;(4)遵守听证会场纪律,服从听证主持人指挥。3.听证的效力和收费邮政管理部门对未依法告知听证申请人听证权利或者未依法组织听证的,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听证机关组织听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二、当事人申请听证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适用听证)之日起3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确有困难,可以口头提出申请,办案人员应当将当事人基本情况、听证请求事项以及事实和理由记录在案,并由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逾期不申请的,视为放弃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三、听证申请的审核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且符合听证范围规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通知书,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名单、听证申请人会前准备事项。四、组织听证会的要求(一)听证的组织者听证由拟作出行政处罚的邮政管理部门组织。具体实施工作由邮政管理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承担。(二)听证会的组成人员听证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必要时)、记录员、办案人员、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组成。听证主持人由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者分管副局长)在本部门内指定一名人员担任。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者分管局长)必要时,可以指定本部门一至二名人员任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记录员由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局长或者分管局长)确定,具体承担听证准备和听证记录工作。听证案件的办案人员不得担任记录员。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的回避,适用本指引第一部分中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五、听证的程序(一)听证的程序1.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纪律、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听证主持人宣布案由,核实听证参加人身份,宣布听证开始;2. 办案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说明拟作出的行政处罚的内容及理由;3.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适用的法律等进行陈述和申辩,可以向听证会提交新的证据;4.涉及第三人的,由第三人进行陈述;5.听证主持人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向当事人、办案人员、证人询问;6.办案人员、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经听证主持人允许,可以就有关证据进行质证,也可以向到场的证人发问;7.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作最后陈述;8.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听证笔录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听证参加人和证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记录员在听证笔录中注明。(二)注意事项听证过程中质证要求1.证据应当在听证过程中出示,并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听证申请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听证主持人在听证过程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听证申请人、办案人员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的人数提出副本。邮政管理部门收到听证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份数和页数以及收到的时间,由组织听证的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盖章。 对于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听证主持人可以组织听证申请人、办案人员在听证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的情况记录在卷。 2.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办案人员应当围绕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进行质证。听证主持人应当控制质证的合理秩序,逐一对证据进行质证,避免交叉质证。一般应由参会的办案人员先行出示证据,由听证申请人或其委托代理人质证。之后再由听证申请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出示证据,由参会的办案人员质证。对于听证前进行出示或者交换的证据,应当在上述证据完成质证之后再予进行。3.经听证主持人同意,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办案人员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发问;发问不得采用引诱、威胁、侮辱等语言或者方式,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案件事实有关联。对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办案人员应当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出示原件或者原物:(1)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