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应用及滥用危害.ppt_第1页
解热镇痛药应用及滥用危害.ppt_第2页
解热镇痛药应用及滥用危害.ppt_第3页
解热镇痛药应用及滥用危害.ppt_第4页
解热镇痛药应用及滥用危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 李法庆,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应用 及滥用危害,新闻,2011年02月18日青岛早报报道:儿童发烧慎用尼美舒利 或致神经肝脏损伤导致死亡. 尼美舒利是磺酰苯胺类OTC类药物 这种药因为退烧见效快,曾被不少家长作为常备药。大多数药店可买到尼美舒利颗粒。,一、概念: 解热镇痛药,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因此,本类药物又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 鉴于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自1974年始国际上将这类药物归入非甾体类抗炎药类。,解热镇痛药,二、分类及代表性药物,将解热镇痛消炎药分为: 甲酸类(阿司匹林)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保泰松) 乙酸类(吲哚美辛) 丙酸类(布洛芬) 烯酸类(吡罗昔康) 其他(尼美舒利等),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一)镇痛作用、机制及应用: 1.疼痛机制: 机体局部损伤或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某些化学致痛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组胺等,刺激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 前列腺素( PG)本身致痛作用较弱,但它具有痛觉增敏作用,可大大增强机体对上述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痛阈。,体内大多数细胞均能合成PG,PG广泛存在于各种重要组织的体液中,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参与机体发热、疼痛、炎症、血栓形成、速发型过敏等生理及病理过程。,2.镇痛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外周的前列腺素(PG)合成,降低感受器的兴奋性,并同时抑制缓激肽的合成,从而产生镇痛效果。,3.临床应用: 本类药物在镇痛剂量下不影响精神意识状态及其它感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但对于创伤性剧痛或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却几乎无效。,4.用药原则,(1)疼痛同样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对病因特别是疾病部位的诊断、治疗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2)由于疼痛症状被掩盖而造成误诊的可能性,有时甚至别发热被掩盖时更大,因此,对于疼痛症状不能首先使用镇痛药,而应找出疼痛的原因后再采用药物止痛,(3)解热镇痛类药物仅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于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月经痛、中等程度的术后疼痛、以及肿瘤疼痛的初期效果好。 对于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创伤剧痛、肿瘤晚期剧烈疼痛等无效。,(二)解热作用,1.解热作用特点: 人体的温度靠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人体发热是由于内热源激活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增加,而前列腺素E为极强的致热物质。 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与氯丙嗉不同),2.解热作用的机理(作用部位在中枢),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升高),前列腺素 (PG),中性粒细胞或其它细胞,病原体,内毒素及其它,内热原,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发热(产热增加),产生和释放,进入,(可能是 白介素1),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内 PG合成酶,减少PG合成,使体温调定点 降至正常,而发挥解热作用(散热增加)。,合成,作用机理,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PG,中性粒细胞或其它细胞,病原体,毒素及其它,内热原,中枢神经系统,发热,产生和释放,进入,(可能是 白介素1),解热镇痛消炎药可以抑 制中枢神经系统内PG 合成酶,减少PG合成, 而发挥解热镇痛消炎 的作用。,3.用药原则,(1)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主动反应,对机体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使白细胞增多,以及加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等,这些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发热还是诊断疾病、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但是,发热过程也会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甚至惊厥,40以上的显著高热或持续发热还可以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婴幼儿的发热比成年人敏感而急剧,尤其容易引起抽搐与昏迷。,(3)治疗高热应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无效时再考虑选用解热药。解热药不能替代抗感染药、抗休克等治疗措施。 当遇到发热而未明确原因(FOU)时,不能首先使用解热药,以免掩盖症状贻误诊断,查明原因时,发热选用解热镇痛药原则,发热39以上,危及生命,特别是小儿高热惊厥。发热虽不高,但伴有明显的头痛、肌肉痛、失眠、意识障碍,严重影响病人及疾病恢复时。 持续高热,已引起心肺功能异常,或患者对高热难以耐受时。 某些疾病治疗中,长期伴有发热不能自行减退时,如急性血吸虫病、丝虫病、伤寒、布氏杆菌病、结核以及癌症发热等。,(三)抗炎抗风湿作用,本类药物除对乙氨基酚和非那西丁外,其它类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机体抗炎过程中,组织会产生许多致炎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溶酶体、活性组织激肽以及前列腺素等。 前列腺素是重要的致炎物质,具用扩张血管、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痛觉致敏作用,致使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一系列反应。,2.抗炎抗风湿作用机制,本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使炎症缓解或消失,另外,在大剂量下还能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的释放而起到抗炎作用,自膜磷脂生成的各种物质及其作用以及抗炎药的作用部位示意图,3.用药原则,炎症 本类药物的抗炎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某些药物也用于治疗全身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痛风和其它非感染性慢性炎症。,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非甾体抗炎药虽然作为治疗本类疾病的首选药,但不能影响疾病本身的免疫病理反应而改变病程。 常需要合用能够改变病情的二线药物,包括抗疟药、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吡啶、雷公藤、左旋咪唑等,这些药物被称为改变病情药或慢作用药物,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起效。,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本类疾病的三线药物,由于易引起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萎缩、继发感染、停药后“反跳”等不良反应,所以只有当伴有严重的血管炎、多脏器损害、持续高热以及严重贫血等指针,或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及二线药物无效时,才考虑选用。 关节炎的病因各异,治疗用药也不同,应首先明确诊断。如痛风性关节炎应首选促尿排泄尿酸药,感染性关节炎应先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常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分类: 水杨酸类 如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水杨酸钠、水杨酸镁、双水杨酸酯、卡巴匹林钙等; 乙酸类 如双氯芬酸、引朵美辛、舒林酸、依托芬那酯等; 丙酸类 如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卡洛芬、非诺洛芬、引朵洛芬、芬布芬等; 芬那酸类 如甲芬那酸、氯芬那酸; 昔康类 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吡唑酮类 如安乃近、保泰松、羟基布他酮; 非酸化合物类 如萘丁美酮。 磺酰苯胺:尼美舒利,一、水杨酸类:,水杨酸类:水杨酸钠是最早(1875年)用于治疗风湿和痛风的药物,水杨酸类是应用最早的,临床使用最为广泛和持久的为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水杨酸类药物包括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钠。水杨酸本身因刺激性大,仅作外用,有抗真菌及溶解角质的作用。本类药物中最常用的是乙酰水杨酸。酰水杨酸又称阿司匹林(aspirin)。,1.乙酰水杨酸-胃、小肠-肝中的酯酶水解为水杨酸。水杨酸血浆t1/2约23小时。 2.当乙酰水杨酸剂量1g时,水杨酸生成量增多,水杨酸的代谢即从一级动力学转变为零级动力学进行,水杨酸血浆t1/2延长为1530小时,如剂量再增大,血中游离水杨酸浓度将急剧上升,可突然出现中毒症状。长期大量用药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为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剂量应渐增。,【体内过程】,尿液pH的变化对水杨酸盐排泄量的影响很大,在碱性尿时可排出85%; 而在酸性尿时则仅5%。这是由于碱性尿中,水杨酸盐解离增多,再吸收减少而排出增多;尿呈酸性时则相反。 故同时服用碳酸氢钠可促进其排泄,降低其血浓度。,【临床应用】,1.镇痛、解热 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2.消炎、抗风湿,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3.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4.预防消化道肿瘤 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 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 4次口服 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 1次 治疗胆道蛔虫病(蛔虫遇酸则伏) ,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 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2.小儿常用量口服,(1)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 (2)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3)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 24次服,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 (4)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3.部分疾病患者的用法及最佳用量,(1)在预防瓣脑性心脏病发生全身性动脉栓塞方面,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但与双嘧达莫(潘生丁)合用,可加强小剂量双嘧达莫的效果。 (2)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合用;避免与香豆素类抗凝药、降血糖药氨甲蝶呤、巴比妥类、苯胺类等合用。 (3)饭后服用,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最佳剂量。,4.最佳用量,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高剂量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 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日,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不良反应】,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 但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是当药物血浓度200gml时则较易出现副作用。血浓度愈高,副作用愈明显。 1.胃粘膜损伤: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直接刺激引起)等。,(2)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服药患者;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2.过敏反应 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 原因:阿司匹林抑制了环氧化酶之后,堆积的花生四烯酸经另一途径生成了大量的过敏介质所造成的。 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糖皮质激素有效,但常规抗过敏药肾上腺素的疗效不佳。这种现象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这些人对阿司匹林具有特异的药理反应。,3。肝损害 阿司匹林所致的肝损害,在国内报道较少,有资料表明: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 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4.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 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能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或者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 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在早产儿中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等,因此,孕妇在分娩前23个月应停用本品。此外,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正常胃粘膜,胃粘膜溃疡,5.肾损害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长期大量服用本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6.神经精神症状 用抗风湿剂量时,在治疗开始的34天,有时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禁用慎用,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雷耶氏综合症,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 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 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1963年澳大利亚小儿病理学家雷耶博士发现有21例 4个月至16岁的病儿因服用阿斯匹林而突然发生急性精 神、神经症状,而且都在短时间内相继死亡。尸体解剖证 实,服药者脑水肿及肝、肾等脏器的脂肪沉积现象,后 来人们便称此病为雷耶氏综合症,禁用慎用,剖腹产或流产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恶化;新生儿、幼儿和老年人似对阿司匹林影响出血特别敏感。 治疗剂量能使2岁以下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热、过度换气及大脑症状。小儿患者尤其是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是儿童在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或水痘) 康复过程中得的一种罕见的病。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种 病的病因,但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 服用了阿斯匹林,得瑞氏综合征的可能性更高。 任何年 龄的人都可能得瑞氏综合征,不过,通常是412岁的 孩子,禁用慎用,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前 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本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 此外在妊娠后期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最后 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禁用慎用,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 曾有在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的报道,禁用慎用,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禁用慎用,下列情况应禁用 有出血症状的溃疡病或其他活动性出血时。 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 痛风(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阿司匹林服用十注意,1.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造成出血不止。 2.饮酒后不宜用,因为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3.潮解后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4.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 5.溃疡病人不宜使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哮喘病人应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 孕妇不宜服用:孕后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较大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不宜使用,有报道,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它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症状,虽少见,却可致死。 不宜与某些药同用,与维生素B1同服,会增加胃肠道反应;与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易致出血;与降糖药D860同用,易致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与速尿同用,容易造成水杨酸中毒,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将导致中枢体温调定点下降。 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 解热镇痛作用强,抗风湿作用弱,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血药浓度0.51h达峰值,在体内95%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活,5%经羟化转化为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物,均从尿中排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 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临床应用】,1.发热 2.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痛、痛经、癌性痛和手术后止痛等。尤其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对各种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用法用量:每次口服0.250.5,日次。日量不宜超过,疗程不宜超过日。儿童岁以下按每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5分次服。 岁,;岁,;岁,;岁,;岁;。每小时或必要时再服次 不宜长期应用,退热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不宜超过10天。,【不良反应】,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贫血 肝功能损害等,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 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如有可能可测定本品血药浓度,以了解肝损程度。,禁忌症,对该品过敏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在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或谨慎使用。,【注意事项】,交叉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该品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告称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喘息的病人中,少数(5%)可于应用本品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 乙醇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时,有增加肝脏毒性作用的危险;肾功能不全,虽可偶用,但如长期应用,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在长期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功能。,【孕妇及老幼用药】,1.对乙酰氨基酚可通过胎盘,故应考虑到孕妇服用后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不推荐使用。 2.3岁以下儿童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或谨慎使用。 3.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发生减退,半衰期有所延长,易发生不良反应,应慎用或适当减量使用。,【药物相互作用】,在长期饮酒或应用其他肝酶诱导剂,尤其是应用巴比妥类或抗惊厥药的患者,长期使用时,更有发生肝脏毒性的危险。 与氯霉素合用时,可延长后者的半衰期,增强其毒性。 与抗凝血药合用,可增强抗凝血作用,故要调整抗凝血药的用量。 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有明显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时,可增加其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中毒反应】,药物过量,包括中毒量时,可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且可持续24小时。 24天内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或肾功能损害,如少尿、血肌酐升高。 第35天肝功能异常可达高峰,第46天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衰竭,肾小管坏死,甚至肾功能衰竭。 解救应及时给予拮抗剂N-乙酰半胱氨酸或口服蛋氨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三、乙酸类,代表药物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 ,久保新。 【临床应用】 适用于解热、缓解炎性疼痛作用明显,故可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 也可用于滑囊炎、腱鞘炎及关节囊炎等; 能抗血小板聚集,故可防止血栓形成,但疗效不如乙酰水杨酸; 治疗(白塞综合症)综合征,退热效果好;用于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疗效尤为显著;用于胆绞痛、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有效; 对偏头痛也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月经痛,【注意事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溃疡,有时并引起胃出血及穿孔)。饭后服用本品胶囊剂,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眩晕等)的发生率也不低(),若头痛持续不减,应停药。 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 抑制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等,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引起高血压、脉管炎、轻度水肿。,可出现血尿。老年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瞳孔散大、畏光、视物模糊、复视、中毒性弱视和视觉丧失。晶体移植术后用本药点眼,会使伤口愈合延缓。长期使用本药可导致视觉改变。 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皮疹、哮喘。与乙酰水杨酸有交叉过敏性,对后者过敏者本品忌用。 有报道,与氨苯喋啶合用可引起肾功能损害。,【注意事项】,禁用于溃疡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癫痫、支气管哮喘病人,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慎用于儿童(对本品较敏感,有用本品后因激发潜在性感染而死亡者)、老年患者(易发生毒性反应)。 本品长期应用可导致角膜色素沉着及视网膜改变,遇有视力模糊应立即做眼科检查。 外用软膏只适用于无破损皮肤表面,忌用于皮肤损伤或开放性创口处。,【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合用,可增加肾脏毒副作用。与其他非甾体消炎药合用时,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增高。 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同时应用,不能增加疗效,而肠胃道副作用明显增多,并可增加出血倾向。,饮酒或与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同用,可增加胃肠道溃疡或出血倾向。 与肝素、口服抗凝药、溶栓药合用时,有增加出血倾向的潜在危险。 与氨苯蝶啶合用时可致胃功能减退。 与秋水仙碱、磺吡酮合用时可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危险。,【饮食禁忌】,1.忌以果汁或清凉饮料服消炎痛,果酸容易导致药物提前分解或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而大大降低药效,而且消炎痛本来对胃粘膜就有刺激作用,果酸则可加剧对胃壁的刺激,甚至造成胃粘膜出血。 2.饮酒前后不可服用消炎痛,因酒精能增加胃酸分泌,并且两者都能使胃粘膜血流加快,如果合用可加重胃粘膜的损害,导致胃出血 3.消炎痛忌过食酸性食物,因为消炎痛为有机酸类药物,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与酸性食物(醋、酸菜、咸菜、鱼、山楂、杨梅等)同服可增加对胃的刺激。,4.消炎痛忌饭前服用,消炎痛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如饭前空腹服用,药物直接与胃粘膜接触,可加重胃肠反应,因此应在饭后服用。 5.忌以茶水服用消炎痛,因茶叶中含有鞣酸、咖啡因及茶碱等成分,咖啡因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可加重消炎痛对胃的损害,【副作用】,1.过敏反应: 服药后可引起口周、舌和四肢麻木,突然心里难受、头痛恶心、语言不利、全身颤动、不能自控,甚至晕倒。有的发生全身血管性浮肿、皮疹。亦有病人出现哮喘样发作。故凡有过敏体质及哮喘病人均不宜使用消炎痛。过敏反应多于服药后1 2 小时出现,也有的长达3 天者。,2.消化系统: 消炎痛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溃疡作用,并有引起胃肠粘膜糜烂和溃疡出血的危险。发生机理除药物直接刺激外,是消炎痛抑制了前列腺的合成,胃粘膜屏障受到破坏而导致粘膜发生炎症、坏死及溃疡。因此有胃、肠道病史者不宜服用消炎痛。对需长期使用消炎痛的患者应定期作大便潜血试验,此外,消炎痛还会引起暂时性的黄疸、转氨酶升高,但程度较轻。,3.循环系统: 消炎痛能减少速尿及其它利尿剂的降压作用,能抵消心得安的降压效果,从而使血压升高。另外,由于消炎痛可显著地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提前闭合,故对高血压及妊娠期妇女不宜应用。 4.血液系统: 消炎痛对造血系统功能有抑制作用,可诱发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而导致出血。另外,消炎痛可通过自体免疫而产生溶血性贫血。有出血倾向者禁用。,5.泌尿系统:有人用消炎痛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结果是尿蛋白增加、面部浮肿加重,停药数天后症状好转。新生儿在接受大剂量消炎痛治疗时可引起轻度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清肌酐暂时性升高。故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6.神经系统:可出现前额头痛、眩晕、个别出现躁动、四肢强直、言语紊乱、哭笑不休、睁眼张口困难等精神障碍。停药后好转。 7.其它:可有耳鸣、耳聋、角膜混浊、眼运动障碍、复视,停药后消失,并可导致生育妇女不孕或分娩推迟及早产婴儿并发症增加,四、丙酸类,。,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常用药物包括: 萘普生(naproxen) 布洛芬(ibuprofen) 非诺洛芬(fenopofen) 酮布芬(ketoprofen) 氟苯布洛芬(flurbiprofen),【药理作用】,本品的镇痛、消炎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作用于炎症组织局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递质的合成而起作用,使组织局部的痛觉冲动减少,痛觉受体的敏感性降低。 治疗痛风是通过消炎、镇痛、并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 治疗痛经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使子宫内压力下降、宫缩减少,【药动学】,口服易吸收,与食物同服时吸收减慢,但吸收量不减少。与含铝和镁的抗酸药同服不影响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服药后1.22.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本品在肝内代谢, 6090%经肾由尿排出,24小时100%可排出。,【适应症】,1.关节炎: 该药可缓解急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软组织风湿的发作并可长期服用。 2.疼痛:用于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 如,牙科、产科、矫形手术后的疼痛以及软组织运动损伤后的肌肉、骨骼引起的疼痛。也可缓解头痛、滑囊炎、肌腱炎等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性疼痛。,3.痛风:该药对痛风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4.痛经,对原发性痛经及宫内异物(如宫内节育器)引起的继发性痛经,除缓解疼痛外,还能减少月经失血量。 5.退热:主要用于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热。有研究显示小儿布洛芬栓在治疗小儿发热方面具有满意疗效。,【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口服。 抗风湿,一次 0.40.8g,一日 34次,类风湿性关节炎比骨关节炎用量要大些; 轻或中等疼痛及痛经的止痛,一次 0.20.4,每 46小时一次。成人用药最大限量一般为每天 2.4g(国外有人用至每天 3.6g)。 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次按体重 510mg/kg,一日 3次,【禁用慎用】,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本品也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用于晚期妊娠妇女可使孕期延长,引起难产及产程延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下列情况者应慎用: 哮喘,用药后可加重; 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用药后可致水潴留、水肿;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包括凝血障碍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用药后出血时间延长,出血倾向加重;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应用本品时易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包括产生新的溃疡; 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后肾脏不良反应增多,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有潜在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应慎用此药。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大大高于类风湿病患者,【不良反应】,1.过敏性皮疹、胃烧灼感或消化不良、胃痛或不适感(胃肠道刺激或溃疡形成)、恶心、呕吐、头晕等,发生率可达 39; 2.皮肤瘙痒、耳鸣、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腹胀、便秘、腹泻、食欲减退或消失、头痛、精神紧张等,发生率可达 13; 3.血便或柏油样便(胃肠道出血)、过敏性肾炎、膀胱炎、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或肾功能衰竭、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视力模溯、耳聋、肝功能减退、精神恍惚、嗜睡、失眠等,【相互作用】,1.饮酒或与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同用时增加胃肠道副作用,并有致溃疡的危险。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时可增加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2.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时,药效不增强,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发生率增高。 3.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4.与呋塞米同用时,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五、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高度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是提供高效低毒的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关键所在 代表药物: 塞来昔布(celecoxib) 美洛昔康(meloxicam) 尼美舒利(nimesulide)为代表,COX-1:抑制不良反应,COX-2与疼痛、发热、炎症有关,COX,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美洛昔康:为高度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是提供高效低毒的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物。 适应症 使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疼痛性骨关节炎(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症状治疗,【不良反应】,胃肠道: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胀气、腹泻。 血液: 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同时使用潜在的骨髓毒性药物,特别是氨甲喋呤,是导致出现血细胞减少的一个因素。 皮肤:瘙样、皮疹、口炎、寻麻疹、感光过敏。,呼吸道反应:频率少于0.1,有报道服用本品之后有个体出现急性哮喘。 中枢神经系统:轻微头晕、头痛。 心血管系统:水肿、血压升高、心悸、潮红,塞来昔布 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其他炎症性疼痛。初步显示出此类药物疗效确实,不良反应较轻而且少等优点。 药动学 空腹给药的塞来昔布吸收良好,约23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7%。临床前研究表明本药可通过血脑屏障。 适 应 证:急性期或慢性期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药物相互作用: 不可与氨甲喋呤、酮康唑、抗酸剂(铝剂和镁剂)、苯妥英、格列苯脲、甲苯磺丁脲联合使用。 与西乐葆和华法令或其他类似药物联合应用的头几天,或西乐葆的剂量改变后数天内,应密切监测其抗凝血作用,【注意事项】 对该药物过敏者;已知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医学研究表明,能诱发心肌梗塞和卒中。,【解热镇痛药的滥用及预防】,1.解热镇痛药的滥用情况: 由于此解热镇痛药物应用广泛,且多为非处方药(OTC),消费者随时可在药房及药店买到,故其潜在的滥用倾向及其滥用所导致的危害不容忽视。 最初人们认为解热镇痛药没有成瘾性,故又称为非麻醉镇痛药。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这类药物滥用也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一旦停药会产生头痛失眠、全身不适、焦虑不安、抑郁烦躁等症状,目前,滥用解热镇痛药以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和苯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