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570-2004 污水排海管道工程技术规范》是中国关于污水排海管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的一套技术标准。该标准旨在确保污水排放到海洋环境的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性,防止对海洋生态造成不良影响。下面是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
适用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城镇及工业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污水排海管道工程,包括从污水处理厂出水口至海中排放口的全部管道系统及其附属构筑物。
-
术语定义:对涉及的专有名词如“污水排海管道”、“排放口”、“海中排放”等进行了明确界定,以便统一理解和执行。
-
基本规定:强调了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在设计时考虑污水水质、排放量、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
设计要求:详细规定了污水排海管道的设计原则,包括管道材料选择、管道直径确定、流速计算、管道铺设方式(如直埋、架空等)、管道强度与稳定性分析以及防腐蚀措施等。
-
施工技术:阐述了施工前的准备、管道安装、接口处理、检验与试验、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验收标准:制定了工程竣工验收的具体标准和程序,包括管道系统的完整性检查、闭水试验、排放口位置与结构的验证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评估等。
-
运行维护:提出了排海管道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维护管理要求,包括定期检查、清洁、维修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管道长期稳定运行并符合环保要求。
-
环境保护与安全:强调在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避免污染事故,同时确保施工和运行期间人员安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I C S 1 3 . 0 6 0 . 3 0一一66荡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9 5 7 0 -2 0 0 4 污水排海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s e w a g e p i p e l i n e d i s c h a r g i n g i n t o t h e s e a2 0 0 4 - 0 7 - 2 6发布2 0 0 5 - 0 1 - 0 1 实施 率 督豁臀 橇 嗜 譬 箍 臀 臀 暴 发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7 0 -2 0 0 4 前 片刁本标准的附录 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家声、 刘昌荣、 孟毅、 宋旺德 、 潘增弟、 张效龙。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7 0 -2 0 0 4 引言 污水排海管道是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 为提高沿海城市的污水处置能力, 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 , 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减轻污水对海洋的污染 , 根据国内外污水排海管道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 , 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力求在全面体现污水排海管道工程技术的内涵及本质的同时, 对污水排海管道工程技术的重要环节, 如路由勘察、 污水排海混合区调查及污水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管道设计、 施工等, 进行有效地指导, 从而促使我国污水排海管道工程技术不断完善, 海洋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7 0 -2 0 0 4 污 水排 海管道 工 程技 术规 范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污水排海管道工程的路由勘察及选择 、 污水排海混合区、 管道设计及施工等有关内容的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的污水( 不包括温排水) 排海管道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3 0 9 7 海水水质标准 G B / T 1 2 7 6 3 . 2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 B / T 1 2 7 6 3 . 3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气象观测 G B / T 1 2 7 6 3 . 6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生物调查 G B / T 1 2 7 6 3 . 8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 G B / T 1 4 9 1 4 海滨观测规范 G B 1 7 3 7 8 . 4 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 G B 1 7 3 7 8 . 5 海洋监测规范沉积物分析 G B 1 7 3 7 8 . 6 海洋监测规范生物体分析 G B 1 7 5 0 1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 B 1 7 5 0 2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G B 1 8 4 2 1 海洋生物质量 G B 1 8 4 8 6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 1 路由 勘察 r o u t e s u r v e y 对海底管道从起点至终点的路由( 管道走向) 进行海洋环境及海洋开发活动状况的调查。3 . 2 污水 排海 管道 s e w a g e p i p e l in e d i s c h a r g in g in t o t h e s e a 敷设于海中用于排放污水的管道, 它由放流管和扩散器组成。3 . 3 放流管p i p e t o o u t f a l l 由陆上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经调压井输送至扩散器的管道。 注: 改写 G B 1 8 4 8 6 -2 0 0 1 , 定义 3 . 2 03 . 4 扩散器p i p e f o r d i f f u s e r s 在海域分散排放污水的管道。 注: 改写G B 1 8 4 8 6 -2 0 0 1 , 定义 3 . 1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7 0 -2 0 0 43 . 5 污水排海混合区 i n it i a l d i l u t i o n a r e a f o r s e w a g e d i s c h a r g in g in t o t h e s e a 由扩散器排出的污水与海水直接混合后形成的水域。它离排污点最近, 其范围包括从海底到海面的海域空间, 其水质在任一瞬时, 尚未达到规定水质目标的水域。 注: 改写G B 1 8 4 8 6 -2 0 0 1 , 定义3 . 5 03 . 6 管道赦设p i p e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将污水排海管道沿路由铺设在海底表面或埋设在海底。4 总则4 . 1 污水排海管道工程应通过全面、 科学地论证, 达到保护海洋环境,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的要求。4 . 2 污水排海管道工程设计应坚持“ 以海定陆” 的原则, 即实行污水排放的总量控制。根据排污海域的水动力状况和海水 自 净能力确定污水排海混合区, 污水排放总量应在污水排海混合区环境容量允许范围之内。4 . 3 不允许在海洋特别保护区、 海洋自然保护区、 重要渔业水域、 海洋风景名胜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珍稀物种, 珊瑚礁、 红树林 、 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环境区域建设污水排海管道工程。4 . 4 污水排海管道不允许排放有害有毒污水。进人放流管的水污染物浓度限值按 G B 1 8 4 8 6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至少经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后排海。5 路由勘察及选择5 . 1 路由勘察5 . 1 . 1 建设污水排海管道工程前应进行路由区的海洋环境和海洋开发活动状况调查。5 . 1 . 2 污水排海管道路由勘察范围应包括放流管和扩散器所经过的地 区。路由的起点为放流管起始端所设的调压井, 终点为扩散器的末端。波浪、 海流、 地质构造及地展的勘察范围应扩大至路由区附近海域。5 . 1 . 3 通过资料分析及现场踏勘首先拟定出二条以上的( 含二条) 路由, 对拟定路由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选择出适宜的污水排海管道勘察路 由。5 . 1 . 4 路由勘察所有需定位的项 目宜应使用 D G P S , 其动态定位最大允许误差应不大于士3 . 0 m 。静态定位最大允许误差应不大于士1 . 0 m,测量时还应确定投影、 坐标及登陆段附近的水准点、 坐标点的位置。定位按 G B 1 7 5 0 1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其他路由勘察的项目 及内容见5 . 1 . 4 . 1 -5 . 1 . 4 . 1 0 ,5 . 1 . 4 . 1 陆地部分调查 该项调查范围为路由的人孔( 调压井) 至最低低潮线的陆地部分。地形应实测 , 同时开展地貌及底质调查, 测量要求按 G B 1 7 5 0 1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 . 1 . 4 . 2 气象水文调查 该项调查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月份进行 , 收集的资料其持续时间最少为 1 年。如缺乏历史资料 , 应通过满足工程需要的短期现场观察并与附近长期观测站作相关分析后取得。本项调查应包括 以下内容 :5 . 1 . 4 . 2 . 1 气象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风速风向: 资料应从拟定的路由区附近的气象台站获得, 并进行统计分析。应有大风频率及极 值的资料。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7 0 -2 0 0 4 b ) 海雾: 多年各月平均雾 日。 c ) 气温: 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及极值 。 d ) 气象观测方法按 G B / T 1 2 7 6 3 . 3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 . 1 . 4 . 2 . 2 海流 本项目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 a ) 收集资料 , 实测表层及底层流速流向并分析、 计算余流的流速流向, 所取资料应满足海流对管 道稳定性影响的计算。 b ) 应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各进行一次 2 5 h的海流观测, 并进行分析计算 。 c ) 海流观测按 G B / T 1 2 7 6 3 . 2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 . 1 . 4 . 2 . 3 潮汐 本项 目 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在拟定路由区内如有常年验潮站, 应直接利用长期观测的潮汐资料。 b ) 如果没有常年验潮站, 应在拟定路由区内进行为期 1 个月的短期观测 , 然后与邻近验潮站观测 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并计算出设计潮位 , 计算设计潮位应考虑风暴潮的影响。 c ) 潮位观测按 G B / T 1 4 9 1 4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 . 1 . 4 . 2 . 4 波浪 本项 目 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在拟定路由区内如有常年波浪观测站, 应直接使用该站的波浪资料, 否则应在拟定路由区内设 立临时波浪观测站, 进行年度内不少于连续 3 个月的大浪期的波浪观测。 b ) 临时波浪观测站的波浪观测内容包括波高、 波向、 周期、 波型和海况, 并与附近常年波浪站的 观测资料作相关分析 , 取 5 0 年一遇波要素作为放流管及扩散器的设计参数。 c ) 波浪观测按 G B / T 1 2 7 6 3 . 2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 . 1 . 4 . 2 . 5 水温 、 盐度 本项 目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以收集历史资料为主, 如资料缺乏, 其实测工作应在2 , 5 , 8 , 1 1 月份进行, 每次观测一昼夜。应 特别注意水体中温度和盐度的跃层及其分布位置。 b ) 收集水温统计资料 , 确定设计温度及由此产生的管道温度应变力、 变形和位移。 c ) 水温、 盐度观测按 G B / T 1 2 7 6 3 . 2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5 . 1 . 4 . 2 . 6 海冰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确定路 由区是否通过固定冰或流冰活动海域; 固定冰应观测冰期时间、 范围、 水温、 冰温、 气温、 冰的厚度。流冰应观测冰块大小、 流速、 流向, 并对冰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计算。 b ) 应收集历史上冰灾事件及严重冰期的资料。 c ) 海冰观测按 G B / T 1 2 7 6 3 . 2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 . 1 . 4 . 3 扩散 系数 应使用染料法、 浮标法或其他科学方法求得勘察海区水平及垂直扩散系数。5 . 1 . 4 . 4 工程物探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勘察路 由区宽度不应小于 5 0 0 m.测量成图比例尺不应小于 1: 20 0 0 a测线布设及测量准确 度应满足图件比例尺的要求。 b ) 在拟定路由区应同步进行水深 、 海底地貌及浅地层剖面测量 。技术要求如下 : 1 ) 水深测量, 在水深大于 1 0 m 的海域, 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路由区的全覆盖水深测 量, 在水深小于 1 0 m的海域使用双频测深仪作水深测量 , 测量按 G B 1 7 5 0 1中的相关规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7 0 -2 0 0 4 定执行。 2 ) 海底地貌探测, 应用侧扫声纳对路由区进行全覆盖测量, 单侧扫描量程不应大于 7 5 m. 对海底出现的基岩露头, 大漂石及砾石、 沙波、 沉船、 海底管线及其他人为设施等障碍物 应作清晰地表示。探测资料解释按G B / T 1 2 7 6 3 . 8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3 ) 浅地层剖面测量 , 选用浅地层剖面仪进行地层探测 , 松散沉积物探测深度应不小于 2 5 m, 分辨率达到0 . 3 m, 应做好浅地层剖面资料解释。测量按G B 1 7 5 0 2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4 ) 磁力仪测量, 应用磁力仪探测海底沉积物中的含铁磁性物体, 并标明已敷设的光缆、 管 道、 沉船及爆炸物的位置。测量按 G B 1 7 5 0 2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5 ) 同步测量获得的水深、 地貌及浅地层剖面资料应做成一体的、 彼此对应的直方图。5 . 1 . 4 . 5 工程地质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布设取样点的具体要求应按G B / T 1 2 7 6 3 . 8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使用蚌式、 箱式及柱状取样 器采集表层样及柱状样 , 使用 C P T( 静力触探仪) 进行岩土的原位测试, 提供测 区底质类型分 布图、 柱状剖面图。对易产生液化的底质类型, 应准确标出其范围。 b ) 钻孔根据勘察比例尺及工程需要布设, 主要沿管道路 由中心线分布。在岸边、 放流管及扩散 器的末端应布设钻孔 , 其余视情况确定。钻孔深度应大于管道埋深, 最小钻孔深度应大于 5 m ( 遇到基岩停钻) , 岩芯取样间距不应大于 1 . 0 m, 提供钻孔剖面图。除进行岩土样力学性质试 验外, 还应根据岩土特性做原位测试( 标贯、 十字板剪切等) 。 钻探各项技术要求及报告编写按 G B 1 7 5 0 2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c ) 取得的样品应在现场或实验室进行常规土工试验。最后根据土的颗粒分析及物理性质指数进 行土的分类和评价。土工实验 内容、 分析方法及技术要求等应按 G B 1 7 5 0 2中的相关规定 执行。5 . 1 . 4 . 6 海洋生物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密度、 分布趋势、 生物多样性指数) 。 b )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密度、 生物量、 分布趋势、 生物多样性指数) 。 c ) 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密度、 生物量、 分布趋势、 生物多样性指数) 。 d ) 附着生物( 种类组成、 密度、 生物量、 分布趋势、 生物多样性指数) 。应考虑附着在管道和扩散 器上的生物造成的表面粗糙度增大和载荷变化。 e ) 对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绘出各种生物量分布图。 f ) 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按 G B 1 7 3 7 8 . 6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 . 1 . 4 . 7 海底稼定性5 . 1 . 4 . 7 . 1 地质构造与地屁状况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收集或通过调查获得管道路由区及其附近海域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资料。 b ) 当管道处于可液化地段时, 应充分考虑地震活动引起的底土液化和滑动的可能性。对地基应 予以加固, 提高管材的强度。 c ) 在地震烈度达到国家地震局姗度区的海域, 应按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对管道路由进行抗震能力 的调查计算。5 . 1 . 4 . 7 . 2 水动力与冲淤作用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了解水动力对路由区作用特征, 判断其是冲淤还是淤积作用区。 b ) 在管道系统设计寿命期限内, 取 5 0 年一遇的波要素、 可能最大流速及可能造成底土液化的潮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7 0 -2 0 0 4 位, 作为管道工程的设计参数。 c ) 进行底土的类型、 运移、 冲淤量和速率的分析计算, 正确判断水动力对管道路由区的冲淤作用 及其危害, 并做防止冲淤的工程措施。5 . 1 . 4 . 7 . 3 地质灾害状况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进行地质灾害类型的划分 , 重点是崩塌、 滑坡、 沙波移动, 埋藏古河道与浅层天然气。 b ) 开展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 着重分析其与海底地形、 底土性质、 地质构造、 地震、 水动力及泥沙 冲淤的关系。 c ) 应圈出断裂、 崩塌、 滑坡区并说明它们的规模 、 形态特征。 d ) 应进行沙波形态、 稳定性及活动趋势的分析。 e ) 对已发现的埋藏古河道应进行形态描述并确定其埋藏深度。 f ) 确定浅层天然气的分布范围及其埋藏深度。5 . 1 . 4 . 8 腐蚀环境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波浪及流况: 应了解波高、 波向、 周期及流速、 流向。 b ) 底质类型: 应了解底质类型及其特征。 c ) 水温和泥温: 应测量水温和泥温。 d ) p H值: 应测定海水和底质水体的p H值。 e ) E h 值及电阻率: 应测定海水和底质的 E h 值及电阻率。 f ) 硫化物: 应测定底质的硫化物含量。 g ) 有机质 : 应测定底质的有机质含量。 h ) 嗜氧及厌氧细菌: 应测定底质中 硫酸盐还原菌等嗜氧及厌氧细菌数量。硫酸盐还原菌检测应 按G B / T 1 2 7 6 3 . 6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1) 污损生物: 对底质中的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进行鉴定, 并对它们的危害性作分析。该项调查应 按G B / T 1 2 7 6 3 . 6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j ) p H, E h 及有机物的测定按G B 1 7 3 7 8 . 5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k ) 腐蚀环境评价: 在完成上述调查、 分析后, 应根据所获资料进行海底腐蚀环境评价。5 . 1 . 4 . 9 海洋环境质,状况及评价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大肠杆菌衰减速率( T 9 0 ) 应用实验室模拟试验、 现场模拟试验和现场实验等方法中的一种测出大肠杆菌浓度及其衰减 速率。该项测试应按 G B 1 7 3 7 8 . 6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b ) 水质、 底质监测及分析 监测分析项目包括: 水温、 水色、 透明度、 盐度、 p H、 化学需氧量( C O D ) 、 生物耗养量( B O D ) 、 叶 绿素 a , 溶解氧( D O ) 、 油类、 三氮、 无机磷、 活性磷酸盐、 有机质、 硫化物、 铜( C u ) 、 砷( S e ) , 锅 ( C d ) 、 汞( H g ) 、 锌( Z n ) 、 铅( P b ) 、 总铬、 多环芳烃( P A H s ) 、 多氯联苯( P C B s ) 等污染物调查。上 述调查应按 G B 1 7 3 7 8 . 4 和 G B 1 7 3 7 8 . 5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c ) 环境质量评价 通过调查对海域整体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d ) 设立对 照区 应在排污区以外, 即不受排污影响的海域建立一对照区, 对排污区及对照区进行调查对比, 以 区别自然因素及人为污染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7 0 -2 0 0 45 . 1 . 4 . 1 0 海域与海洋资源利用状况 本项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 a ) 进行路由区内养殖及捕捞活动调查。该项 目 调查包括养殖范围、 品种、 捕捞种类、 数量、 捕捞船 的数量、 吨位、 锚重等。 b ) 路由区附近的港口及航运状况调查, 包括船只的数量、 吨位、 锚重及扎入底泥的深度、 航线位 置等。 c ) 查明已有海底管线、 沉船 、 其他人工设施和废弃物的位置。 d ) 对路由区及其附近的锚地 、 旅游区、 自然保护区、 倾废区及军事训练区进行调查并确定其位置。5 . 2 路由选择5 . 2 . 1 对污水排海管道路由勘察获得的资料逐项进行分析及比较 , 指出路由海洋环境及开发活动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价。5 . 2 . 2 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和有利于排海管道路由区的环境保护及邻近海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按照管道工程科学性、 可靠性、 经济性要求通过比 选确定最佳路由。6 污水排海混合区6 . 1 预测水质变化 应在工程确定的污水排放量、 处理程度的基础上, 根据污水排海管道路 由区、 混合区和邻近海域的海洋功能区划及其水质要求 , 预测其水质变化 , 并运用数学模型预测人海污水 , 在排污区的时空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 . 2 混合区的调查 污水排海混合区的调查按本标准 5 . 1 . 4 . 2 , 5 . 1 . 4 . 4 , 5 . 1 . 4 . 6 有关规定执行。6 . 3 混合区的选择6 . 3 . 1 应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及海水 自 净能力选定混合区。6 . 3 . 2 混合区和排污点的选择, 除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外, 还应考虑该海域水动力条件和路由地质地貌的状况, 应选择在海底稳定, 海域开阔, 水动力活跃, 水深大于 1 0 m, 生物资源相对贫乏, 海底面状况单一、 易于管道施工的水域。6 . 3 . 3 由排污点排放污水形成的棍合区, 不应影响鱼类回游和邻近功能区的功能。6 . 3 . 4 混合区范围应根据排海污水与受纳水体的 C O D m 。 背景值之和不超过 G B 3 0 9 7 规定的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来确定( C O D m 1 . 0 , 喷口 孔径应为5 c m-2 3 c m。第i 段扩散器上喷口的孔径, 计算公式如下: d; 一 森44d.-Ca, 2gE ; ” “ “ ( 8 ) 污水在第 i 段扩散器上喷口处的出流速度: V d : 一C p , 丫 2 g E ; 一 ( 9 ) 式中: q d j 第i 段孔口 出流量; C D . 第i 段管上喷口 的出流系数; 9 重力加速度, 单位为米每平方秒( ?II/S); E ; 排放 口 处( X=i ) 的涡流扩散系数。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7 0 -2 0 0 47 . 2 . 1 9 扩散器开口的总面积应小于放流管的横截面积。两者的比值约为 1 / 3 ,7 . 2 . 2 0 扩散器的水力计算应包括沿程和局部阻力损失、 动水头和静水头、 各孔 口的出流系数、 出流流量及流速等。扩散器水力计算公式为: q n C D a碑班万 ” ” ” “ “ 。 二 。 ( 1 0 ) 式 中 : q . -n 号喷口出流量; C D 出流系数, E . -n 号喷口处扩散器内外总水头差; a . -n 号喷口面积。7 . 2 . 2 1 污水人海的总水头 Ha 的计算公式如下: 凡 h l h , h , h , , , ” (1 1) 式中: h , 放流管与扩散器水头损失, 单位为米( m ) ; h , 剩余水头, 单位为米( m ) ; h 3 最高潮位与扩散器终端海底高程, 单位为米( m ) ; h 4 海水与污水密度差造成的压差, 单位为米( m ) ; h a “( P . ,。 一p , ) h 3 ; p a .o 排水口处海水密度; P o 污水密度。7 . 2 . 2 2 当路由区有饱和沙土或饱和粉土分布时, 应对其液化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应对大浪、 强流和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采取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把管道埋在液化层之下, 用不液化材料进行回填及地表保护, 使用钢材或钢筋混凝土材料作管道等。7 . 2 . 2 3 在波浪或潮流较强的地区应防止海底管道裸露或被冲刷悬空。在水动力较弱的海域应防止沉积物的淤积导致扩散器喷口的阻塞。当底质硬度有显著变化时, 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方式。7 . 2 . 2 4 污水排海系统 , 特别是排污口标高应低于整个城市排污管道 , 而管径应不小于污水转输管, 最小设计坡降为。 , 4 0 0 07 . 2 . 2 5 在污水处理厂引出的污水转输管与排海管之间, 即排海管的起始端附近应建调压井, 以调节扩散器的泄流能力。7 . 2 . 2 6 在季节性冻土及有冰冻现象发生的海滨地区, 排污管道及排污口应设在冻土层以下。7 . 2 . 2 7 应有防止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发生破裂及损坏的预防措施: a ) 管道强度应有足够的余量, 余量不应小于5 0 0 o . b ) 环境条件重现期应按 5 0 年设计。 c ) 管道区应设计醒 目的标志( 标志设在管道登陆处附近) , 管道位置应在海图上标出, 并报有关管 理部门备案。 a ) 禁止在管道保护区内抛锚、 拖锚、 拖网捕鱼、 挖沙及疏浚作业。 e ) 定期作管线检查 ,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加固, 发现管道断裂时, 应打开紧急排放口进行污水分流。7 . 2 . 2 8 应设有紧急排污口, 对管道断裂破损溢出的污水进行分流。7 . 3 载荷分析7 . 3 . 1 应对敷设在海中的管道进行载荷分析, 包括工作载荷及设计海洋环境载荷两部分。对管道系统应进行可能的最大的载荷计算, 但地震载荷不计在内。7 . 3 . 2 工作状况下的管道载荷应考虑重量、 压力、 温度变化及在安装状态中因永久性弯曲或伸长变形而产生的预应力等因素。7 . 3 . 3 对管道产生影响的环境载荷因子应包括: 风载荷 、 波浪载荷、 海流载荷、 冰载荷和由船舶的碰撞、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7 0 -2 0 0 4拖网渔具的撞击、 坠落物的撞击等引起的偶然载荷。7 . 4 防腐7 . 4 . 1 排放腐蚀性污水的排污管及其附属构筑物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防腐措施可采取三种形式 :外涂层、 阴极保护和内防腐。7 . 4 . 2 在进行管道系统涂层时 , 应按涂层技术要求和涂敷规程进行。涂层材料应满足海洋环境的需要, 应具有较强的粘结力, 持久性及抗化学、 物理和海洋生物破坏能力 ; 适用温度范围广, 延伸与柔性好,并应具有与混凝土加重层的相容性 , 现场接头或补口的适用性, 被损坏涂层的可修补性。7 . 4 . 3 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与选择应满足管道在使用期限内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 使阴极保护电位值( V ) 适用于海水及海底土层中。7 . 4 . 4 污水排海管道应采取相应的内防腐措施。确定内防腐方案时应考虑污水的性质及成分 : 盐度、细菌含量, p H值、 硫化物、 溶解氧、 泥沙含量、 温度和压力等, 并应考虑内腐蚀与时间的关系。7 . 4 . 5 应根据需要设置管道的混凝土加重层以减少管道的浮力, 防止外防腐层遭到机械损伤。7 . 5 敷设7 . 5 . 1 管道系统海上安装应由拥有该系统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作业 。安装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技术等级合格证书。应按已获得认可的技术要求、 规程和图纸进行安装。7 . 5 . 2 应对海上安装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 用于测量的仪器设备, 包括敷管作业船 , 应经法定质检部门检验, 并具有合格证书。7 . 5 . 3 海底管道敷设前, 应沿路由进行清障。7 . 5 . 4 应保证安装后的海底管道系统能满足设计和已认可技术标准的要求。7 . 5 . 5 排污管在装卸、 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止加重层或防腐涂层损伤、 脱落 , 吊装前应对管子两端进行保护。7 . 5 . 6 在管道敷设过程中, 若所采用的敷设方法可能使海底管道产生屈曲时, 应设法对管道屈曲部分进行检查。7 . 5 . 7 为防止管道受到腐蚀和水动力冲击, 对架空或敷设在海底表面的管道系统应进行锚固及防护。7 . 5 . 8 海底管道的各管段之间, 海底管道与立管或与岸段管段之间的连接应选择合适的方法, 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7 . 5 . 9 对不同的管材应采用不同敷设方法, 钢管应采用底部牵引或顶管法, 大管径的钢筋混凝土管应采用逐段敷设法, 塑料管可采用浮沉法敷设。7 . 5 . 1 0 进行埋设的污水排海管道, 其上缘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1 . 0 m。扩散器所在海域应在 1 0 m等深线以下, 并使立管一喷口型扩散器的立管在大潮低潮时也不露出水面。7 . 5 . 1 1 污水排海管不应与其他海底管线( 如海缆、 海底油气或供水管道) 交叉 , 如交叉不可避免时应敷设在它们的下面, 垂直净距( 管道外壁净距) 应达 0 . 5 m 以上。7 . 5 . 1 2 污水排海管与其他海底管线之间的水平净距应达 3 0 m 以上。与海底易爆、 强辐射等危险物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 5 0 0 m以上 。7 . 5 . 1 3 在流速大于 1 . 5 m / s 的强流区, 表层敷设的管道其走 向不应与流向垂直 , 而在流速小于0 . 5 m / s 的弱流区, 管道走向应尽量与海流流向垂直。7 . 5 . 1 4 埋设管道不应产生浮起现象, 当覆盖土有液化可能时, 应按土液化状态和吸附力校核管道的抗起浮能力, 并应考虑土的液化深度。应将管道埋设在可能的液化深度 以下。如是表层敷设的管道应有加大管道比重, 加压块等稳定管道措施。7 . 6 完工检验7 . 6 . 1 对建成的管道系统应进行最终检验, 以确定该系统是否达到工程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7 . 6 . 2 最终检验应形成最终检查报告, 包括下列内容: 建成后的管道系统位置图, 应说明管道加重层、锚固系统、 防腐层及立管支撑结构是否按批准的技术文件和技术要求安装。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7 0 -2 0 0 47 . 6 . 3 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