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XD3CHXD3C 型电力机车型电力机车 C4C4 检修工艺检修工艺 一、牵引电机4 1.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试行).4 二辅助机组8 1.牵引通风机组检修工艺(试行).8 三变压器及互感器17 1.主变压器检修工艺(试行).17 2.高压电压互感器检修工艺.23 3.高压电流互感器检修工艺(试行).25 四 变流器部分检修工艺28 五 高压部分检修工艺35 1、35KSDP1 高压接地开关及绝缘子检修工艺36 2、高压隔离开关部分检修工艺37 3、22CBDP1 真空断路器部分检修工艺39 4、YH10WT-42/105 避雷器检修工艺41 5.受电弓检修工艺(试行).44 2.受电弓 ADD 阀检修工艺(试行)54 6 高压电器柜.55 六 低压电器部分工艺范围56 七、网络控制系统检修工艺62 1. 中央控制单元(CCU、MIO、司机室 CIO)检修工艺.62 八、电线路及仪表66 1. 车顶导电杆.66 2. 高压电缆总成检修工艺.67 3. 仪表.69 4. 主辅控电气线路.70 5. 插头、插座及端子排.72 九、车体部分73 1.车体检修工艺.73 2. 司机室检修工艺.74 3. 卫生间检修工艺.76 4. 车钩及缓冲装置检修工艺.77 5.车体附属部件检修工艺.80 十、转向架81 1.构架及附件检修工艺.81 2.轮对及轴箱检修工艺.82 3.驱动装置、牵引装置检修工艺.84 4.悬挂装置、基础制动检修工艺.86 十一、空气及制动系统88 1.主、辅压缩机检修工艺.88 2.空气干燥器检修工艺.89 3.制动机系统检修工艺.90 4. 风缸及空气管路系统检修工艺.91 一、牵引电机一、牵引电机 1.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试行)(试行) 1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HXD3C型电力机车JD160A型牵引电动机的C4检修工艺流程、工艺要求及质 量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HXD3C型电力机车C4检修修程,并作为检修质量评比及验收的依据。 2 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修V1.0 3 3 主要材料主要材料 乐泰螺纹胶、2.5 mm 厚薄胶垫、工业擦拭纸、滚动轴承油脂、齿轮箱油、O 型圈 (2405;2853;173;335;1603) 4 4 主要设备及工具主要设备及工具 1000兆欧表、2500V数显欧姆表、TY型绝缘介损测试仪、双臂电桥测量仪、耐压机、点温计、 振动测试仪 5 5参数表参数表 持续功率 1225KW 额定电压(基波) 1375V 额定电流(基波) 598A 额定转速 1720r/min 最大转速 3452 r/min 额定频率 58.1HZ 额定转矩 6802Nm 起动转矩 9717 Nm 最大电流 814A 恒功范围 1720r/min 3452 r/min 绝缘等级 200 级 冷却方式 强迫风冷 传动方式 单侧斜齿轮 悬挂方式 滚动抱轴 6 6限度表限度表 序号检测内容标准值禁用值 1 相电阻冷态电阻测量(20)0.027965 2 冷态绕组对地绝缘 100M 3 振动值测试(横向、垂向和轴向) 转速3700r/min 时, 转速3700 r/min 时 2.3mm/s 3.45mm/s 4 转子残余不平衡量 6g 5 转轴锥面接触面 85% 6 非端轴承轴向游隙;0.0650.13mm(新轴承)0.0650.156mm(旧轴承) 7 7 工艺过程工艺过程 7.1 清洁 7.1.1 用高压风将牵引电动机表面、通风道及接线盒内部吹干净。 7.1.2 用水和毛刷将电动机表面的油泥和灰尘清除,露出本色。 (注意:清洗过程中禁止用水冲洗电动机内部)(注意:清洗过程中禁止用水冲洗电动机内部) 。 7.1.3 清洁磁性螺栓。 7.2 外观检查 7.2.1 检查电机出线,引出线夹及铭牌,连接无松动、表面良好无破损。 7.2.2 检查机座、端盖无裂纹、损伤,悬挂部分无裂纹。 7.2.3 检查电机下部排水孔通畅。 7.2.4 各紧固件状态及其防松标记状态良好。 7.2.5 检查传感器电缆紧固夹不许有脱落,传感器插头紧固良好,无松脱。 7.2.6 外观检查两端轴承附近区域不许有漏油。 7.2.7 用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 系统)地面专家诊断分析中,轴承不许有异常。 7.2.8 按照维保手册要求补充油脂。补脂时,检查油嘴不许有松动及破损,油道畅通。 7.2.9 轴承密封结构外部以及邻近部件不许有积油或大片油渍。 7.2.10 检查三相电缆引线夹及传感器电缆紧固夹不许有脱落,三相电缆不许有破损。端盖 上的网罩板不许有裂纹。 7.2.11 传动端外封环不许有窜出或变色。 7.2.3 接线盒检查 7.2.3.1 检查接线盒盖板,接线盒盖板密封良好无损坏。 7.2.3.2 拆开接线盒盖,检查内部接线是否有放电、灼伤现象。 7.2.3.3 检查接线柱有无损坏。 7.2.4 电机检测 7.2.4.1 测量定子绕组间及对地绝缘电阻 a、用 TY 检测仪在每一个接线端子 U、V 和 W 间以及定子机座施加 1000DC 电源,测量绝缘 电阻。绕组热态绝缘电阻大于 1.8 M,冷态大于 18M,一般情况测量应大于 100M.绝 缘电阻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耐压试验。 (注:禁用限度(注:禁用限度绕组热态绝缘电阻绕组热态绝缘电阻 1.81.8 MM 以下,冷态大于以下,冷态大于 18M18M 以下。以下。 ) b、TY 检测仪测量时,电压 4800V,电流泄露量200uA。 7.2.4.2 测量温度传感器对电机机壳绝缘电阻 a、用 250V 数显欧姆表分别测量插芯内 J-D 间和 I-E 间电阻,标准值10 M b、用 250V 数显欧姆测量速度传感器对机壳的电阻,标准值10 M 7.2.4.3 测量各项绕组直流电阻:用 TZ 机分别测量 U-V、V-W、W-V 的绕组阻抗。标准值 0.027965(20,相电阻) ( (注意:换算到相当于注意:换算到相当于 2020的阻抗值计算公式为:的阻抗值计算公式为:R20R20RR(2352352020)/ /(235235T T)) ) 7.2.5 电机试验 7.2.5.1 电机进行动态试验,用 JK11430 分析电机轴承动态诊断值,温度变化等情况,符 合规定技术要求。 8 8 技术安全及注意事项技术安全及注意事项 8.1 汽油、酒精等易燃品应存放到指定位置。工作场地保持清洁,严禁烟火。 8.2 轴承润滑脂存放及使用时应保持清洁。轴承装配时不可直接敲击其配合表面。 8.3 使用天车、助理机械手等吊运作业应遵守各类吊装安全规章,确保安全。 8.4 耐压、通电试验时,应作到呼唤应答,防止意外发生。 二辅助机组二辅助机组 1.牵引通风机组检修工艺牵引通风机组检修工艺(试行)(试行)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HXD3C型电力机车牵引通风机组C4修检修工艺流程、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HXD3C型电力机车C4修修程,并作为检修质量评比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2.1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 (C1-C4修)V1.0 2.2HXD3C机车检修维护保养手册 3 主要材料 汽油、棉丝、密封胶、轴承润滑脂、平衡块、止动垫圈。 4 主要设备及工具 扭矩扳手、直流电阻测量仪、一字起子、叶轮拉拔工装、叶轮压入工装、塞尺、卡簧钳、 轴承拔出器、动平衡试验台、自冷风扇拔出器、烘箱、内径千分表、风机综合性能试验台 5 限度表 (单位mm,特殊注明除外) 项目原形限度禁用 引线、联线截面缺损 5% 电机绝缘电阻值(500V兆欧表): 定子绕组对地(M) 接线板接线柱间及对地(M) 10 50 轴配合面拉伤面积 15% 轴径拉伤深度/轴径 02% 轴伸部分中点处的圆周跳动量 0.060.1 风叶与风筒间隙(mm)2618 定子电阻()0.3768(14%)(150) 转子动平衡量 0.4g 测量定子绕组三相冷态直流电阻,其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许超过4% 异步电动机在三相电源平衡时,其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大于三相平 均值的10%。 螺栓推荐力矩值 详细处所 数量(个) 螺栓型号力矩 牵引风机接地线螺栓 1M615mm6.5N.m 牵引风机电机前端盖固定螺栓 4M1030mm30N.m 牵引风机电机后端盖固定螺栓 4M1040mm30N.m 牵引风机电机轴承端盖固定螺栓 6M860mm15.5N.m 牵引风机电机固定螺栓 8M1040mm30N.m 3M820N.m 牵引风机三相接线螺母 3M822N.m 牵引风机接线盒接地螺栓 2M615mm6.5N.m 6 工艺过程 6.1 解体: 6.1.1 解体前的检查、试验: 6.1.1.1检查风机外观状态良好,叶轮无裂纹、无松旷,各接线状态良好。 6.1.1.2解体前将风机吊装至风机综合试验台,在额定工况下运转10min,测量风机三相电 流不平衡度值及风机振动值,并做好相关记录。 6.1.1.3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机定子绕组对地须不小于10M,并作记录。 6.1.1.4风机各部解体之前需做好部件标识,最大能力保证原拆原装。 6.1.2 风筒接线盒的拆卸 6.1.2.1用M10开口扳手将4个接线盒盖子螺栓拆下,取下盖子;拆除风筒接地线。 6.1.2.2拆除接线盒内接线套管固定螺帽并清除密封胶。 6.1.3取下风筒上盖: 用M10开口扳手拆下16个固定螺栓,并用一字起子将上盖取下。 6.1.4拆卸叶轮: 6.1.4.1用钳子将叶轮中心轴固定螺栓的防缓平垫撬起敲平,松下锁紧螺母,取下放缓垫片。 6.1.4.2 用风叶拔出器和千斤顶将风叶从轴颈拔下,取下平键,拔出时注意保护轴身,防 止拉伤。 6.1.4.3叶轮进行动平衡试验,不平衡量0.4g。 6.1.5电机与风筒分离 6.1.5.1从接线板上拆下电机引线,用铲刀将接线管防水接头与风筒接触处防水密封胶铲掉, 拆下防水接头。注意:安装时要求彻底清理防水密封胶,重新涂抹。 6.1.5.2用M10套筒拆下电机接地线,用M17套筒拆除8个电动机与风筒间固定螺丝。 6.1.5.3将风机微微吊起,用铜棒轻敲电机轴头,直至电机落下。 6.1.5.4将拆下的风筒附件清洗干净;检查状态良好者,存放待用。 6.1.6电动机拆解 6.1.6.1电机拆解前的检查 a) 外观检查电机状态良好,无破损、烧损现象,各电线路无老化、损伤。 b) 电机在额定工况下运转10min,测量电机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值及电机振动值,并作记录。 6.1.6.2用套筒扳手13拆除电动机前、后端轴承外盖各4个M860安装螺栓,取下垫圈(组 装时更新垫圈) ;用工艺螺栓顶出前、后轴承外盖。 6.1.6.3用套筒扳手19拆除电动机前、后端盖各4个M1245安装螺栓,取下垫圈(组装时更 新垫圈) ;用M10工艺螺栓顶出前、后端盖。 6.1.6.4将转子平行移出,注意移出时不要碰伤定子线圈和铁芯部分。 6.1.6.5用紫铜棒均匀敲击后端轴承外圈端盖,直至取下后端轴承外圈端盖。 6.1.6.6用内卡钳取下轴承弹性挡圈,用轴承拉拔器拔下前、后端轴承,取出前后端轴承内 盖。 6.1.6.7将所拆下的零部件摆放整齐,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原拆原装。 6.1.7电机轴承退卸 将转子吊至轴承拔出平台,用螺丝刀拆卸两端轴承挡圈,调整转子水平,将轴承拔出工装 套在电机前轴承上,并保持拔出工装前端面与转子中心线垂直,水平退出轴承,退轴承时, 应使轴承内圈受力,保护好轴端中心孔,用同样方法退出电机后轴承,取下轴承内盖。 6.2 清扫与检修 6.2.1定子 6.2.1.1用0.20.3MPa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定子、转子,并用汽油,棉丝擦拭干净.吹扫时 风嘴距绝缘部分应大于150mm。 6.2.1.2检查机座、端盖、轴承内外盖不许有裂纹、缺损、变形,螺纹完好。端盖止口与机 座止口、轴承与轴承室的配合不许有松旷。 6.2.1.3检查定子铁心不许有松动、偏移、缺损、烧损,槽楔紧固,不许有裂损。防护罩完 好,不许有裂纹、缺损、变形;铭牌和转向牌完好、清晰,安装牢固。 6.2.1.4检查定子绕组(包括引出线)绑扎牢固,槽楔无断裂和松动;检查绕组绝缘无破损、 老化及过热, ;绕组有轻微破损时,可用绝缘漆涂补或包扎,破损严重时更换。 6.2.1.5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机定子绕组对地绝缘电阻10M,否则应在120恒温干燥 8h,然后再次进行测量。 6.2.1.6检查接线盒完好,不许有变形,接线板清洁,不许有裂纹、缺损、碳化等现象。接 线柱螺栓不许有松动、歪斜,螺纹完好。接线片不许有裂纹、损伤,否则修复或更换。接 线折损面积不大于原形5%,接线柱螺栓、螺母、垫圈齐全合格,用500V兆欧表测量接线板、 接线柱间及对地绝缘电阻50M。 6.2.1.7测量定子绕组三相冷态直流电阻符合技术标准。 6.2.1.8对定子绕组对地及相间做耐压试验,工频1700V历时1min无击穿闪络现象。 6.2.1.9定子绕组如更换后,其相序与旋转转向须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6.2.2 转子 6.2.2.1 检查转子铁心与轴无松弛、位移,导条及端环不许有断裂、局部过热、烧痕。 6.2.2.2 检查转子铁芯与定子铁芯无摩擦痕迹,并用高压干燥风对定子内腔进行进行吹扫, 确保去除异物,在转子铁芯摩擦处涂抹少量绝缘漆。 6.2.2.3 外观检查转轴无弯曲、变形、裂损。 6.2.2.4 检查转轴配合面应光洁,其拉伤面积不大于15%,其深度与轴径比不大于2%。 6.2.2.5 检查转轴轴承挡及轴肩无毛刺、凹凸不平、伤痕及锈斑,如有须用油光锉及细纱 布仔细打磨除去,并涂抹防锈润滑油。 6.2.2.6 键槽与键无变形、拉伤、毛刺等,对严重损伤者更新。 6.2.3 轴承外圈内外端盖、风叶检修,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前后端盖轴承室孔径为110(- 0.013 +0.022)mm。 (质量安全风险点)(质量安全风险点) 6.2.3.2 清洁轴承端盖;检查风叶无开焊现象,否则更换新品。 6.2.3.3 更换前、后端轴承。 6.2.3.4 检查端盖轴承安装孔应光洁,与轴承配合须符合尺寸要求,过松时补修或更新 (严禁滚压合加垫处理) 。 6.2.3.5 检查风叶无变形,轴孔光洁,键槽无拉伤。键与键槽不许有变形及严重损伤,键 与键槽配合须符合限度表要求;自冷风扇完好,不许有变形、松动。平衡块不许有松动、 脱落。 6.2.3.6转轴不许有裂纹,轴伸螺纹完好,各配合面光洁,损伤超限或与轴承配合松旷时, 允许采用镀层修复,但不许焊修、嵌套。轴配合面拉伤面积不大于15%,拉伤深度与直径比 不大于2%。 6.2.3.7轴承压装 a.电机前后轴承更新,严禁采用轴承加热方式进行压装。 b.将轴承内盖套装在轴上,用干净棉布将转子轴承档擦拭干净,用毛刷涂抹一层机油。 c.将新轴承字码的一方朝外,平行推入轴承挡处,转动内圈使其正确的轴肩贴合,用轴承 管顶住轴承内圈,轴承压装时,液压泵压力由小至大逐渐调整,将轴承压装在电机轴上, 并调整液压至20MPa保压1min,轴承压装时,调整好轴承管与轴承位置,确保轴承管与轴承 的同心度一致,并将轴承弹簧挡圈卡入固定位置。 d.按上述方法将另一端轴承压装至轴承位。 6.3 组装 6.3.1 内盖与轴承安装 6.3.1.1 将清洗干净的后端轴承内盖套入转子轴头,用手旋转应无卡滞现象。 6.3.1.2 将轴承挡用干净白布擦拭干净,涂上润滑油。 6.3.1.3 用轴承压装装置将两端轴承压装到位(注意:轴承有标记朝外) ;手转到平稳灵活。 6.3.1.4 确认轴承装到位并转动灵活后,用卡环钳将轴承挡圈50安装到转子非传动端卡环 槽内。 6.3.2 转子套入定子机座 6.3.2.1检查机座止口,如有轻微拉伤和锈斑,则用砂布轻轻抛光,并用棉布浸煤油擦净机 座止口。 6.3.2.2 用手检查转子平衡块确保无松动现象,用干净的棉布将转子擦一遍保证其表面无 污物等杂物。 6.3.2.3 用干净的棉布将轴头擦拭干净,如轴头部位有锈斑、毛刺等,则应用砂布抛光后 再擦干净,用记号笔在机座上记下定子号和转子号。 6.3.2.4用助力机械手及转子引入工装,将转子从定子机座传动端插入定子内腔,引入时注 意不得碰伤定子线圈和铁芯。 6.3.3 安装后端盖 6.3.3.1 将后端盖用干净抹布擦干净后,利用电磁加热器将后端盖加热至60+环境温度, 温升达到要求后双手戴好隔热手套取出端盖,迅速将轴承室内边缘均匀靠在轴承外圈上套 入。若遇端盖套不到位,可用铜棒轻敲端盖四周,使端盖轴承室完全套入轴承。待端盖冷 却后,装上出线护套并将引出线引出。 6.3.3.2 用装有弹簧垫圈的圆头内六角螺钉M850对准内盖螺栓孔,用手拧紧3-4圈后,用 气动扳手对称拧紧。 6.3.3.3 将端盖孔与机座孔对正并装配,用铜棒轻敲端盖四周,使端盖和机座面靠拢。 6.3.3.4 用装有弹簧垫圈、垫片的圆头内六角螺钉M1050紧固。 6.3.4 前端盖安装 6.3.4.1将后端盖用干净抹布擦干净后,利用电磁加热器将后端盖加热至60+环境温度, 温度达到要求后取出,迅速将轴承室内边缘均匀靠在轴承外圈上,边扶稳端盖,边用铜棒 轻敲端盖四周,使轴承套入端盖轴承室内。 6.3.4.2 待端盖冷却后,将端盖孔和机座孔对正合拢装配。用铜棒轻敲端盖四周,使端盖 与机座靠紧。把装有弹簧垫圈、垫片的圆头内六角螺钉M1035先用手拧紧3-4圈,用风动 扳手对称顺时针均匀地分别拧紧端盖与机座的紧固螺栓,同时用铜棒不断轻敲端盖四周, 确保安装到位。 6.3.4.3 装好骨架油封。 6.3.5 调修过程 6.3.5.1 用铜棒轻敲端盖四周,以消除装配应力和不同心,不平行现象,确保转子转动灵 活,无卡滞现象,无定子扫堂现象。 6.3.5.2 用扭力扳手将前后端盖和油盖安装螺栓拧紧,用记号笔做好防松标记。 6.3.5.3 在轴伸端涂防锈油,待试验。 6.3.6 接线板安装 6.3.6.1 接线端头不得有松动剂导线裸露现象,否则进行压接(用电动热风枪将相序套管 沿包住接线头下部1/3热缩紧,注意标号朝外) 。 6.3.6.2 安装接线板,用装有弹垫的M630的圆头内六角螺钉紧固,并将引线连接到接线 板上,贴好接地标示。 6.3.6.3 装上密封垫和接线盒,并用装有弹垫、平垫的圆头内六角螺钉M518紧固。 6.3.7 电机与风筒组装 6.3.7.1 将风机电动机安装到风筒支架上,紧固固定螺栓,装好接地线,注意电机出现方 向应与风筒上的接线盒一致。 6.3.7.2 将接线软管上的曲线接头插入风筒上的出现孔,然后再风筒出线孔外侧装上六角 螺母并紧固,然后在风筒内侧与接头接触部分均匀涂抹一层防水密封胶。 6.3.7.3 将电机引出线按线号顺序固定在接线柱上。 6.4检查与试验(质量安全风险点)(质量安全风险点) 6.4.1 用500V兆欧表测量定子绕组对地及相间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0M。 6.4.2 用百分表测量电机轴伸端部分中点处的圆周跳动量0.10mm,当电机跳动量过大时 需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6.4.3 检查组装好的电机各部无异状,转动灵活,各紧固螺栓牢固。 6.4.4 接通电源进行分1000r/min、1500r/min、2000r/min、3500r/min四级速度值空载试 验30min,无剧烈振动、无异音、异状,否则立即断电查明原因处理,测量三相空载电流不 平衡度,要求任一相与三相平均值之差10%。 6.4.5测量测量定子绕组三相冷态直流电阻为0.3768(14%)(150) 。 6.4.6电动机空转运转30min后,电机三维振动值均2.8mm/S,轴承温升不超过40K。 6.5 风叶及进风道组装 6.5.1 用干净棉布将电机轴与风叶轴孔擦拭干净,并将配键装到电机轴上,风叶键槽对准 轴键,将风叶压装到电机轴上(叶轮压装前可直接套装在电机轴上视为不合格品) ,装上止 动垫圈及圆螺母并紧固,然后将止动垫圈的止动耳嵌入圆螺母槽内。 6.5.2 将进风道密封垫安装到风筒上,然后再进风道上沿螺栓上均匀涂抹一层防水密封胶, 将进风道安装到风筒对应位置上,装上六角螺母及垫圈并紧固。 注意:检查进风道与风叶间隙,并将间隙调整均匀,旋转风叶并检查风叶与风筒间隙。 6.5.3塞尺测量风机叶轮与导风筒间隙为1-8mm。 6.5.4风机通电运行试验,观察风机运转状态。风机运行应无剧烈振动、无异音异状。 6.6通风机风道检修 6.6.1通风机风道清洗,外观检查不许有严重变形,缺损;作好各风道标识,最大可能原拆 原装。 7 风机性能试验(质量安全风险点)(质量安全风险点) 7.1风机在额定工况下作通电试验30min,运转须平稳,不许有异音,风叶与风筒不许有磨 擦现象;叶轮转向(风向)正确,转速正常。振动值不大于4.6mm/s。 7.2风机在三相电源平衡时,其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大于三相平均值 的10%,转速正常。 7.3风机在额定工况下风量应1.5m3/s。 7.4用500V兆欧表测量接线柱之间及接线板对地绝缘电阻,须50M。 8 物料清单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1 进风道 8333050300001 偶换件 2 密封垫 8333030000101 偶换件 3 平垫圈 6偶换件 4 叶轮 8333050100001 偶换件 5 主风筒 8333050200001 偶换件 6 圆螺母 M39X1.5 1 偶换件 7 园螺母用止动垫圈39 1 偶换件 8 螺栓M1045 8 偶换件 9 绝缘垫 8333030000201 偶换件 10 密封垫圈 SNV4-M252 偶换件 11 软管 PCLT-23S1 偶换件 12 六角锁紧螺母 GMM-M322 偶换件 13 轴承 800050031004 必换件 9、技术安全及注意事项 9.1 汽油、酒精等易燃品应存放到指定位置。工作场地保持清洁,严禁烟火。 9.2 轴承润滑脂存放及使用时应保持清洁。轴承装配时不可直接敲击其配合表面。 9.3 使用天车、助理机械手等吊运作业应遵守各类吊装安全规章,确保安全。 9.4 耐压、通电试验时,应作到呼唤应答,防止意外发生。 三变压器及互感器三变压器及互感器 1.主变压器检修工艺主变压器检修工艺(试行)(试行)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HXD3C型电力机车TBQ35-8900/25型单相主变压器C4修检修工艺流程、工 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HXD3C型电力机车C4修程,并作为检修质量评比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2.1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 (C1-C4修)V1.0 2.2HXD3C型电力机车维修保养手册 3 主要材料 毛刷、清洗剂、白布、酒精、硅树脂 4 主要设备及工具 温度计、双臂电桥、低电阻测试仪、2500V兆欧表、万用表、短接线 5 限度表 5.1 TBQ35-8900/25型变压器各绕组对地及相间绝缘电阻,工频耐压参考值: 测量部位2500V兆欧表,60s HV(U-E)对地及其它 1000M LV1 (LV1.1-LV1.2)对地及其它 500M LV2 (LV2.1-LV2.2)对地及其它 500M LV3 (LV3.1-LV3.2)对地及其它 500M LV4 (LV4.1-LV4.2)对地及其它 500M 5.2 TBQ35-8900/25型变压器各绕组直流冷态电阻值(85): 牵引绕组电阻值5() HV(U-E) 0.6681 LV1 (LV1.1- LV1.2) 0.01308 LV2 (LV2.1- LV2.2) 0.01312 LV3 (LV3.1- LV3.2) 0.01313 LV4 (LV4.1- LV4.2) 0.01314 6 工艺过程 6.1清扫检查: 6.1.1变压器密封件及紧固件 6.1.1.1 检查变压器所有密封件,箱体及管路是否泄漏,包括冷却系统管路的密封件无破 损、磨损、漏油等现象;否则,更换密封件。 6.1.1.2主变压器安装螺栓不许有松动,用M36开口力矩扳手对主变安装螺栓校验,紧固力 矩为670N.m。 (质量安全风险点) 6.1.2 变压器外部清洁 6.1.2.1用温水、家用清洗剂和硬毛刷清洗变压器外表污垢,如有必要,重复清洗。 6.1.2.2 检查变压器低压陶瓷套管表面无裂损、掉块、磕碰、划伤现象;并用白布蘸无水 乙醇清洗瓷瓶、铜排和低压套管表面污垢,直至清洗干净。 6.1.2.3 检查变压器高压套管无裂损、掉块、磕碰、划伤现象;清除高压套管表面污垢, 用白布擦拭干净,再用无水乙醇清洗,并给套管表面涂上硅树脂。若套管表面有磕碰伤、 划痕,更换新品。 6.1.3 变压器表面油漆 6.1.3.1 检查变压器所有表面油漆是否破损,若有破损,应修补。 6.1.4 检查变压器箱体、出线套管、管路、蝶阀状态以及螺栓紧固情况,若有松动,应重 新紧固。 6.1.5 变压器油泵及T型头(质量安全风险点)(质量安全风险点) 6.1.5.1 检查油泵的电气连接是否紧固到位,是否破损,若有松动或破损,应重新拧紧或 更换。 6.1.5.2 检查油泵是否状态良好,无外部破损迹象或泄漏,若有破损或泄漏,应更换油泵。 6.1.5.3用500V 兆欧表测量绕组间及对地绝缘电阻,不低于10M。 6.1.5.4油泵在通电状态下检查有无来自油泵的异音及异常振动,若有异音或异常振动,更 换油泵。 6.1.5.5 拆除T型头内部长螺栓及接地线,卸下T型头。 6.1.5.6 检查T型头无变形、破损现象,并做好防护。 6.1.5.7 T型头安装严格安装225kV电缆布线工艺(试行)要求进行组装。 6.1.6 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 6.1.6.1 外观检查温度传感器无破损,插座插针无断裂、缩针现象。 6.1.6.2 检查所有连接件是否紧固,若有松动,应重新紧固;安装处无漏油,否则检查处 理。 6.1.6.3 在两种不同的温度下用万用表分别测量PT100温度传感器电阻值。测量时先用红外 线温度计在温度传感器安装座附近测试变压器箱体温度并做记录,在温度测试完成1分钟内 用万用表测量温度传感器电阻值,根据红外线温度计测试出的变压器箱体温度,对照表1查 出对应的标准电阻值,要求测量出的电阻值与表中查出的标准电阻值相差2,最后将 两组红外线温度计测出的温度、万用表测出的电阻值做好记录。 6.1.7辅助变压器用温水、家用清洗剂和硬毛刷清洗辅助变压器各部分污垢,检查外观完好, 不许有变形或变色,接线紧固、正确,标记清晰,安装螺栓不许有松动。 表1 PT100温度传感器阻值对照表 电阻值()温度 () 0-1-2-3-4-5-6-7-8-9 -5080.3179.9179.5179.1178.7278.3277.9277.5277.1276.73 -4084.2783.8783.4883.0882.6982.2981.8981.5081.1080.70 -3088.2287.8387.4387.0486.6486.2585.8585.4685.0684.67 -2092.1691.7791.3790.9890.5990.1989.8089.4089.0188.62 -1096.0995.6995.3094.9194.5294.1293.7393.3492.9592.55 0100.0099.6199.2298.8398.4498.0497.6597.2696.8796.48 0100.00100.39100.78101.17101.56101.95102.34102.73103.12103.51 10103.90104.29104.68105.07105.46105.85106.24106.63107.02107.40 20107.79108.18108.57108.96109.35109.73110.12110.51110.90111.29 30111.67112.06112.45112.83113.22113.61114.00114.38114.77115.15 40115.54115.93116.31116.70117.08117.47117.86118.24118.63119.01 50119.40119.78120.17120.55120.94121.32121.71122.09122.47122.86 60123.24123.63124.01124.39124.78125.16125.54125.93126.31126.69 70127.08127.46127.84128.22128.61128.99129.37129.75130.13130.52 80130.90131.28131.66132.04132.42132.80133.18133.57133.95134.33 90134.71135.09135.47135.85136.23136.61136.99137.37137.75138.13 100138.51138.88139.26139.64140.02140.04140.78141.16141.54141.91 110142.29142.67143.05143.43143.80144.18144.56144.94145.31145.69 120146.07146.44146.82147.20147.57147.95148.33148.70149.08149.46 130149.83150.21150.58150.96151.33151.71152.08152.46152.83153.21 140153.58153.96154.33154.71155.08155.46155.83156.20156.58156.95 150157.33157.70158.07158.45158.82159.19159.56159.94160.31160.68 160161.05161.43161.80162.17162.54162.91163.29163.66164.03164.40 170164.77165.14165.51165.89166.26166.63167.00167.37167.74168.11 180168.48168.85169.22169.59169.96170.33170.70171.07171.43171.80 190172.17172.54172.91173.28173.65174.02174.38174.75175.12175.49 200175.86176.22176.59176.96177.33177.69178.06178.43178.79179.16 6.1.7 检查变压器油位计 6.1.7.1 变压器油位计安装在冷却塔1的油膨胀箱上,油温刻度标记应完好。变压器油标应 符合变压器油温度标记,如果油温与油位刻度相差大于5度需补油或放油调整。 6.1.1.2变压器补油时为防止大量空气注入变压器内部,应在车上副油箱快接头处用补油油 泵注油,注油完成后必须对布赫继电器放气处理,以防布赫误动作。 6.1.1.3观察储油柜上的油标,如果油位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油温误差大于30,用专用设备 对主变压器进行真空注油和真空充氮(纯度99.999%) ,调整油标温度与油温相符。调整后 氮气膨胀箱内氮气的压力须满足技术要求。 6.1.8油流继电器检查、试验。 6.1.8.1 检查油流继电器外观无破损,安装处无漏油。 6.1.8.2 通过试运行检查油流继电器动作情况,检查在有油流情况是否动作良好。 6.1.11 检查变压器箱体、副油箱、蝶阀、潜油泵、油管快接接头、油路系统各处无漏油, 检查变压器与冷却塔间联络管无漏油,接头无松动现象。 6.1.9温度继电器检查良好。 (注意:对于塑料联络管老化者,应及时更换新品)(注意:对于塑料联络管老化者,应及时更换新品) 。 6.2试验 6.2.1测量变压器及电抗器各绕组相互间及对地绝缘电阻。 用2500V兆欧表测量,测量时被测绕组应短接,其它绕组短接接地。 6.2.2用500V兆欧表测量辅助变压器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对地及其它的绝缘电阻不小于 5M。 序号测量部位 R60“/15“ R60”参考 值M 附注 1 HV对地及其它 1000 2 LV1 (LV1.1-LV1.2)对地及其它 500 3 LV2( LV2.1-LV2.2)对地及其它 500 4 LV3(LV3.1-LV3.2)对地及其它 500 5 LV4(LV4.1-LV4.2)对地及其它 500 6.2.2油样采集 6.2.2.1带插栓帽的A40排放装置:(1)旋松插栓帽。 (2)留下D40垫圈在排放装置上。 6.2.2.2 移除插栓帽的A40排放装置: 6.2.2.3 通过螺旋将F40装置旋在A40排放装置上: 6.2.2.4通过连接器底部的龙头提取油样: 提取油样采用龙头和排放油的管子,并使油样进入适于盛装矿物油的取样瓶中。 (注意:在每次从排放装置上移走塞帽后,必须使用一个新的D40 DIN42551型垫圈。样品应 该用适于盛装矿物油的瓶子装满,首选是带有塑胶材料的安全塞和垫圈的铝瓶子。) 6.2.3 变压器油的理化分析试验及气相色谱分析 6.2.3.1 变压器油理化试验检测变压器油的闪点、酸值、含水量等值,要求闪点不低于 130,酸值不高于0.4,含水量不高于35mg/L。 6.2.3.2 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变压器油总烃、乙炔含量等值,要求总烃含量不高于150ppm, 乙炔含量不高于5ppm。 6.2.3.3 耐压试验检测变压器油击穿电压,要求击穿电压不小于35kV/2.5mm。 7 物料清单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1 2000A 上瓷套 350233101 偶换件 2 2000A 下瓷套 350233111 偶换件 3 密封垫 DM90/451 偶换件 4 密封垫 DM104/701 偶换件 5 密封垫 709961 偶换件 6 密封垫 457741 偶换件 7 密封垫 4259181 偶换件 8 630A 上瓷套 350231801 偶换件 9 630A 下瓷套 350231811 偶换件 10 O 形密封圈 10061 偶换件 11 变压器油 131400202 12 箱盖密封圈 8.51185351 偶换件 13 油流继电器 YJ-80AD1 偶换件 14 电阻温度计 PT1001 偶换件 15 压力释放阀 50T1 偶换件 16 蝶阀 AOR803 偶换件 8、技术安全及注意事项 8.1 工作场地应干燥、清洁,设有“严禁烟火”警示牌,并备有灭火器材。 8.2 天车吊运作业时,应遵守有关安全规则。 8.3 试验时,应遵守有关安全规则。 2.高压电压互感器检修工艺高压电压互感器检修工艺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 HXD3C 型电力机车 JD160A 型牵引电动机的 C4 检修工艺流程、工艺要求 及质量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 HXD3C 型电力机车 C4 检修修程,并作为检修质量评比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HXD3C 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 C1-C4 修V1.0 3.主要材料 白布、变压器油、变色硅胶等。 4. 主要设备及工具 油盘、电器钳工常用工具、万用表、2500V 兆欧表、天车、专用吊具、油盘、烘箱、滤油 机,电阻焊设备,干燥炉。 5.工艺要求 5.1 高压电压互感器外表面清洁,不许有损伤,各螺栓紧固良好。 5.2 油位表油位须符合技术要求。 5.3 吸湿器内硅胶变色不超过三分之二。 5.4 铭牌及各接线端子的标志须齐全、清晰。 5.5 压力释放阀不许有喷油痕迹。 5.6 高压电压互感器比值差不超过1%。 5.7 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200M;用 5.8500V 兆欧表测量,二次绕组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100M。 5.8 对主变压器及高压电压互感器油样进行耐压试验及理化分析,闪点(闭口) 、酸值、介 质损耗因数(90) 、击穿电压(间距 2.5mm) 、水溶性酸或碱(PH)及水分须满足 GB/T7595-2008 的质量标准。 5.9 对高压电压互感器油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须满足 GB/T7252-2001 的质量标准。 (如图 所示) 图 1 高压电压互感器外形图 图示高压电压互感器结构 3.高压电流互感器检修工艺(试行)高压电流互感器检修工艺(试行)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 HXD3C 型电力机车 JD160A 型牵引电动机的 C4 检修工艺流程、工艺要求 及质量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 HXD3C 型电力机车 C4 检修修程,并作为检修质量评比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HXD3C 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 C1-C4 修V1.0 3 主要材料 无 4 主要设备及工具 电器钳工常用工具、万用表、专用吊具、电流表。 5 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频率: 50Hz 额定电流比: 250/1/1 A 二次组合: 1 级/0.5 级 二次额定负荷及准确级: 20VA 1 级 FS5 / 5VA0.5 级 FS10( cos=0.8) 绝缘等级: E 级 二次出线方式: 带接线盒 二次对地工频耐压: 3kV 6 工艺要求 6.1检查电流互感器浇注体完好、无破损。 6.2检查引线与接线端子的接触情况良好。 6.3检查电缆出线夹和连接器的安装情况良好。 6.4外表面清洁,外绝缘伞裙不许有破损。 6.5接地线和各接线柱连接可靠,紧固螺栓紧固到位。 6.6安装底座紧固螺栓紧固到位 (注释:如图所示)(注释:如图所示) 7. 技术安全及注意事项 7.1 工作场地整洁,严禁烟火。 7.2 工作前要认真检查所使用工具,严禁使用不合格工具。 7.3 使用电源插头及插座,必须完整,不得用线头直接插入插座孔内。 7.4 使用仪器与设备时,试验人员应熟悉其性能,否则不能操作使用。 四四 变流器部分检修工艺变流器部分检修工艺 1 1 引用标准及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及适用范围 1.1引用标准: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修) 、 HXD3C型电力机车机车说明 。 1.2本准则规定了HXD3C型电力机车变流器的检查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1.3本工艺适用于HXD3C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及辅助变流器C4修修程。 2.2.材料材料 棉丝、白布、毛刷、电器清洁剂。 3.3.工艺装备工艺装备 3.1工具 电器钳工常用工具、力矩扳手。 3.2量具 微电阻测试仪、万用表、兆欧表、电容表。 4.4.基本技术要求基本技术要求 4.1 牵引变流器 4.1.1 额定输入电压: 970V/50Hz 4.1.2 额定输入电流: 31390A 4.1.3 中间电压: DC 1800V 4.1.4 额定输出电压: 3AC 1375V 4.1.5 额定输出电流: 3598A 4.1.6 最大输出电流: 3814A 4.1.7 控制电压: DC 110V 4.1.8 辅助电源: 三相 440V/60Hz 4.1.9 外形尺寸: (310010602000)mm 4.1.10 质量: 2500kg 4.2 辅助变流器 4.2.1 参数型号:TGF54 4.2.2 额定输入电压:AC470V (329V582.8V) 4.2.3 额定输入平率:50Hz 4.2.4 中间电压:DC 850V 4.2.5 效率:94% 4.2.6 控制电压:DC 110V(77V-137.5V) 4.2.7 外形尺寸:12008862000mm 4.2.8 质量:1500kg 4.2.9 输出电压谐波含量:10% 4.2.1 VVVF 工作模式 4.2.1.1 输出电压:三相 80-440V 4.2.1.2 输出频率:10Hz-60Hz 4.2.1.3 额定容量:248Kva 4.2.1.4 额定输出电流:326A 4.2.2 CVCF 工作模式 4.2.2.1 输出电压:440V 4.2.2.2 输出频率:60Hz 4.2.2.3 额定容量:248Kva 4.2.2.4 额定输出电流:326A 5.工艺过程工艺过程 5.1 主变流器 图 1 牵引变流器 图 2 牵引变流器内部结构(正面) 图 3 牵引变流器内部结构(背面) 图 4 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 5.1.1 吹扫和清洗 5.1.1.1 用电气清洁剂对柜体内外可见部分进行清洁。 5.1.1.2 用毛刷清扫热交换风机和斩波风机。 5.1.1.3 用毛刷清扫控制机箱以及电子插件。 5.1.2 检查与检修 5.1.2.1 柜体各部检查与检修 5.1.2.2 变流器车载信息分析不许有异常 5.1.2.3 外观检查柜体表面油漆不能有锈蚀和剥落,主变流柜柜体盖板不许有缺失,柜体两 侧的插头、插座紧固状态良好,门盖板密封条状态良好接地线路齐全,紧固良好。 5.1.2.4 外观检查充电电阻、固定放电电阻须良好。确认直流电压、冷却水温度、压力值、 高压指示灯正常显示。 5.1.2.5 中间继电器过压吸收片不许有烧损,检查正常。充电接触器主触头不许有烧损、阻 滞现象,辅助触头动作灵活且不许有松动。直流母排、连接母排、短接排固定螺栓状态良 好。 5.1.2.6 直流回路支撑电容不许有鼓胀、漏液,连接端子紧固件状态良好。外观检查隔离开 关、断路器触点状态良好,接触器灭弧腔不许有机械损伤和金属堆积物。 5.1.2.7 冷却回路不许有渗漏,各接头不许有松脱。 5.1.2.8.TCU 与传感器检查与检修 5.1.2.9 观察控制机箱内电子插件、电缆插头不许有松动。隔离闸刀和电连接端子不许有烧 损、松动。整流/逆变模块接线牢固。低感母牌、输入输出铜母排连接部位不许有烧损,脉 冲分配板外观良好。 5.1.2.10 SMC 插件故障数据下载端口正常。 5.1.2.11 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水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各线路连接状态良好,电压传 感器、电流传感器外观不许有破损、开裂。 5.1.2.12 电流检测板器件外观良好,插头不许有松动。 5.1.2.13 斩波风机及热交换风机检查与检修 5.1.2.14 斩波风机和热交换风机接线排紧固状态良好可靠,保证运转正常,不许有异音。 5.1.2.15 门极驱动板、光纤、连接器不许有松动。同步变压器、风机隔离变压器外观不许有 变色、变形、烧损等异常现象。 5.1.2.16 冷却系统冷却液液位须在“运行时水位”范围之内;流量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披露
- 2025年土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子商务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实际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哲学与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仓储物流操作失误赔偿补充协议
- 粮油行业一级大豆油集中采购与投资合作合同
- 临床诊疗指南及规范自查报告
- 课前游戏-数字炸弹-模板可修改
- MOOC 跨文化交际入门-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辩论稿范文六篇
- 掏土纠偏法在地基纠偏中的应用
- 金蝶云星空操作手册
- 《精益生产培训》课件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模拟情景题及参考答案汇编(初中组)
- 国外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
- 基于单片机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附原理图、程序清单及外文翻译)
- 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