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ppt_第1页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ppt_第2页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ppt_第3页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ppt_第4页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2012年8月1日执行的卫生行业标准,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体现了消毒领域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方法。先清洗、后消毒,能物理灭菌的、不用化学消毒方法。 与新标准如手卫生、隔离、消毒供应中心有关标准一致。 规范的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原来的手术器械灭菌、缝线的灭菌等归类为:高度、中度、低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消毒管理方面的新要求。 充实了消毒技术的内容,突出重点。 删减了按照科室归类进行消毒的相关物品的消毒方法。 新增了消毒灭菌技术的相关内容。 修改了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中的部分内容与结果判断标准。,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增加了以下内容 管理要求 清洗与清洁方法 高度危险物品的灭菌 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 低度危险物品的消毒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二、规范性引用文件,读规范时应注意的用词释义 应必须 宜推荐、建议(个别条款) 可允许、可以(个别条款)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份: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内容,基本知识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灭菌监测 不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物品的清洗/洁消毒灭菌,处理方法 清洁 清洗 消毒 灭菌,处理效果 清洗效果 消毒效果 灭菌效果,流程:清洁/洗 消毒/灭菌,处理对象 一、物品污染及危害程度: 低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 二、对象性质 环境:低度物表 人体:手、皮肤、粘膜、伤口 医疗物品:高、中、低度,对象,一、对象性质: 1、环境 环境表面(墙壁、地面、物体表面)清洁/洗/消毒-低度 空气净化与消毒 水的消毒(在相关工程中解决) 2、人体 手卫生 皮肤黏膜消毒 伤口消毒 3、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高、中、低度),对象,二、污染后使用致感染危险性+在患者使用间消毒/灭菌要求,医疗器械分三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清洁与清洗,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对象:低度物表 环境物品 方法:清洁/消毒布巾擦拭 注意: 换布巾/患者单元 布巾、手套分区使用 统一洗消干备/次用后 少量溅污:洁消 大量溅污:吸湿材料去除洗消,清洗,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 对象:高、中、低度物品 医疗用品、皮肤的清洗 消毒/灭菌的前提 方法: 物品清洗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手工:复杂、特殊、污染重或无清洗消毒机 机械:常规 手:六部洗手法 皮肤:抗抑菌皂液/葡萄糖酸氯己定/彻底(生理盐水、双氧水、氯己定、过氧化氢)冲洗,,清洗,注意: 官腔、不光滑:手工/超声 可拆即拆 用品要求: 清洗用水:自来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软水、纯化/蒸馏水(电导率15us、cm,25) 清洗剂:碱、中、酸性、酶 清洗工具:每日洁消,清洁清洗效果检测,清洗效果监测 日常监测: 频次:每包装 方法:目测/带光源放大镜 内容:器械表面/关节、齿牙光洁、血/污渍、水垢、锈斑。 定期抽查: 频次:每月随机抽查3个待灭包内全部物品 方法与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 试验方法:蛋白残留、ATP生物荧光,定期测定。 处理:不合格重新清洗,清洁清洗效果检测,清洗消毒器效果监测(全自动) 日常监测:每批次监测物理参数+运转并记录。 定期监测 频次:每年、清洗物品/程序发生改变、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 方法: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监测 处理:结果不合要求,清洗器停用。,消毒与灭菌,消毒,定义: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合格标准:消毒后媒介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国家规定的数量或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消毒,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中效消毒剂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低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消毒效果,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物体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消毒,分类,灭菌,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合格:使用灭菌保证水平表示,指灭菌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10-n,SAL为10-6则灭菌合格,消毒、灭菌的流程,流程 1(消毒)-2清洗-3干燥-4消毒/灭菌-5(去残留)-6(干燥)-7使用 1、有阮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无防护设施时先消毒后,再洗消灭。 2、彻底清洗/洁,消毒/灭菌前提和成败关键。 3、物表有水影响消毒因子,如降低化学消毒剂有效浓度。 4、保证消毒/灭菌因子到位,如作用压力、温度、时间、浓度、强度等作用因子符合要求,被消/灭物品充分暴露于作用因子下确保消/灭效果。,消毒、灭菌的流程,5、消/灭方法的残留,如残留化学消毒液对皮肤黏膜损害可消/灭后冲洗,EO选择氨气中和首选环保方法 6、消/灭后干备。带水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致再次污染,如压力蒸汽灭菌后干燥、体温计酒精消毒后干燥备用、卫生洁具洗消后干备、氧气湿化瓶消毒后干备等。 7、消/灭后物品使用无菌开包,无菌使用,防止再次污染。,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二、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种类、数量 三、物品的性质 四、目的,一、污染后致感染风险大小高、中、低度危险性物品,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二、微生物污染种类数量 1、病原微生物种类; 2、污染数量:污染特别严重/被有机物保护 方法:加大使用剂量/延长消毒时间,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三、消毒物品性质 耐热/湿: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耐热不耐湿如油剂、干粉类:干热灭菌。 不耐热/湿:低温灭菌如EO(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甲醛蒸汽气体灭菌等。,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四、目的: 保护环境、保护患者、保护医务人员、保护被消毒物品、价廉物美的方法 在符合以上三原则基础上,根据目的选择 1、首选对环境污染或残留无或少的,如先物理后化学方法 2、选择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尽量单一,减少环境污染和抗耐消毒剂的产生,出现问题便于查找 3、选择方便易行、易确保作用因子,二次污染可能性小,达到消/灭目的外不产生其他影响或有其他好的结果。,消毒、灭菌的职业防护,医务人员感染性/损伤性因子职业暴露与处置 热力:防皮肤烫伤、灼伤,如手套,降低温度。 紫外线: 避免直接照射,如眼镜、头盔。 气体化学: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或对人体的危害。环氧乙烷灭菌应防燃烧和爆炸,如中和、通风、手套、监测。 液体化学:防过敏及皮肤、黏膜损伤。,消毒、灭菌管理要求,制定科学、可操作消/灭菌制度+SOP并落实。 对医务+消/灭人员培训 使用的消毒产品符合规定,对消毒产品相关证明审核存档备案。 环境表面保洁干燥,遇污染及时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定期消毒。 结合本单位实际,提供防护用品,保障职业安全。 定期对消毒工作检查监测,分析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医务人员掌握消+灭基本知识+职业防护技能。 从事洁/消/灭监测人员应培训。,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法:利用热力、光照、微波、超声波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以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化学法: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细胞浆蛋白凝固、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封闭细胞壁等作用,达到杀灭微生物的作用。,31,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菌 干热灭菌 紫外线消毒 戊二醛 邻苯二甲醛 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 碘伏 碘酊 氯己定 季铵盐类消毒剂 煮沸,1、压力蒸汽灭菌,适用范围:耐热、耐湿物品。下排气灭菌用于液体;快速灭菌适用于裸露物品灭菌。不适用于油类和粉剂。 分类:以冷空气排放方式程度分下排气+预排气。以灭菌时间长短分常规灭菌程序+快速灭菌程序。,1、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注:灭菌温度波动+3 以内,灭菌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灭菌时间内压力和温度持续维持在灭菌参数范围内,1、压力蒸汽灭菌,快速压力蒸汽灭(132)所需最短时间,1、压力蒸汽灭菌,注意事项 重量:器械包7kg,辅料包5kg 体积:下排气303025cm3,预排气303050cm3 生物监测包;:232315cm3 B-D包:长(30+2)X宽(25+2) X高(25-28) cm3 快速灭菌程序:不作为常规灭菌程序,应急情况裸露灭菌,用卡式盒/专用灭菌容器盛放,灭菌后4h内使用,2019/10/4,医疗器械处理流程,2019/10/4,一般应遵循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2 干热灭菌,适用范围:耐热 、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如玻璃、金属和油类、粉剂等制品。 灭菌方法:灭菌参数:150,150min;160,120min;170,60min;180,30min。 注意事项 灭菌物品不与灭菌器腔底及四壁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柜门。 包体积101030cm3,油剂、粉剂厚度0.6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1.3cm,装载高度灭菌器内腔高度2/3,物品间留隙。 灭菌温度考虑灭菌物品对温度耐受力;有机物品或用纸质包装的温度170。 灭菌温度达到要求时,打开柜体排风装置。 灭菌操作遵循厂家使用说明,3紫外线消毒,波长:杀菌作用最强的C波=250-270m,紫外线灯管发出紫外线的=273.5m。 管材:石英非高硼 灯架:不可使用节能灯架,需要稳压电源(U=220V),可用抛光铝板反射罩 容积:1.5W/m3,以30W灯管为例,7-9m2/支 高度:有效距离为1-1.2m,悬挂距地面 2m(空气、物表),贴顶悬挂(空气),3紫外线消毒,寿命:新灯-强度 70w/cm2,或强度原新灯管强度d的70%需要更换,使用时间1000h 强度(30w) 新 使用中 高强度 170w/cm2 普 通 90w/cm2 70w/cm2 作用时间: 30min 记录:累计从新灯开始0记时,1000h测定强度,70w/cm2应更换,1次/半年的顶强度,登记在纪录本上,擦灯记录,1次/2w,酒精擦拭,3紫外线消毒,影响因素 U:220V,湿度:60%,T:20-40 能量低,穿透力弱,消毒物品充分暴露,纸张双面消毒,空气中悬浮粒子有影响(湿式清扫) 防护问题:防止皮肤/黏膜损伤 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使用方法:开机30min后,交替开关1次/15min至结束,类环境动态使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灯,连续开机造成臭氧蓄积。,4戊二醛,适用:不耐热物品浸泡消毒与灭菌。 方法 洗净-干燥-放入2%碱性戊二醛(完全浸没)-去除表面气泡-加盖(温度2025)-消毒时间按说明,灭菌时间10h。无菌取出-无菌水冲洗-无菌纱布擦干-使用。 内镜消/灭按要求。,注意事项,消前彻底洗干。新启用物品去油污保护膜,清洁剂去油脂,干燥及时消/灭。 对人有毒,通风好环境使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注意个人防护。不慎接触立即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 不用于物表擦拭/喷雾、空气、手和皮肤黏膜、缝合针、缝合线消毒。 强化酸性戊二醛用前先加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钠)充分混匀。 浸泡灭菌容器洁净密闭,用前灭菌处理。 2025下,加pH调节剂+亚硝酸钠后连续使用14d。 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符合要求。 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中保存,5邻苯二甲醛,适用:不耐热消毒 方法 待消物品完全淹没5.5g/L、pH7.08.0、温度2025溶液中浸泡,容器加盖,5min12min。 内镜消毒按要求。,注意事项,消前彻底洗干。新启用物品除油污保护膜,清洁剂洗去油脂,干燥消毒。 注意通风。直接接触皮肤黏膜损伤。接触皮肤、黏膜致着色,处理时戴手套;溅入眼水冲洗,必要时就诊。 配制用专用塑料容器。 连续使用应14d。 使用中浓度符合要求。 密封,避光,阴凉、干燥、通风环境保存。,6过氧乙酸,适用:耐腐蚀物品、环境、室内空气消毒。专用机械消毒设备适用于内镜的灭菌。 配制:二元包装用前按说明书将A、B液混合放置所需时间。根据有效成分含量按容量稀释公式用蒸馏水将过氧乙酸稀释成所需浓度。,6过氧乙酸,方法 浸泡法: 待消物品浸没于容器中,加盖。一般物表,0.1%0.2%(1000mg/L 2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耐腐蚀医疗器械高水平消毒,.5% (5000mg/L)过氧乙酸冲洗10min, 无菌方法取出无菌水冲洗无菌巾擦干后使用。 擦拭法:浓度时间同浸泡法。 喷洒法:环境消毒0.2%0.4% (2000mg/L4000mg/L) 喷洒,作用30 min60min。 过氧乙酸为灭菌剂专用设备灭菌内镜按要求。,注意事项,不稳定,存于通风阴凉、远离可燃物。 用前测定含量,原液浓度12%不用。 稀释液现用现配,使用时限24h。 对金属、织物强腐蚀漂白。 防护措施,不慎入眼/皮肤立即清水冲洗。 熏蒸消毒空气,室内无人。,7过氧化氢,适用:外科伤口、皮肤黏膜冲洗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 方法 伤口、皮肤黏膜消毒:3%(30g/L)冲擦35min。 室内空气消毒:气溶胶喷雾器3%(30g/L)消毒液按20 ml/m330 ml/m3用量喷雾消毒,作用60min。 注意事项 避光、避热,室温储存。 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喷雾时采取防护措施;溅入眼/皮肤粘膜上,及时用清水冲洗。,8含氯消毒剂,适用:物品、物表、分泌/排泄物消毒。 配制:按稀释定律用蒸馏水稀释成所需浓度。 方法: 浸泡法:待消物品浸没消毒液容器中,加盖。细菌繁殖体污染消毒:500mg/L浸泡10min,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细菌芽孢污染消毒:2000mg/L5000mg/L浸泡30min。 擦拭法:浓度、时间同浸泡法。,8含氯消毒剂,喷洒法: 一般污染物表:400 mg/L700 mg/L均匀喷洒10min30min; 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污染表面:2000mg/L均匀喷洒60min。喷洒后人员离开现场。 干粉法: 分泌物、排泄物消毒:干粉加入分泌、排泄物中,使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作用2h; 医院污水消毒: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8含氯消毒剂,注意事项 粉剂阴凉、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阴凉避光、密闭保存。 使用液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h。 配制时戴口罩、手套。 未加防锈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用于金属器械消毒。加防锈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燥使用。 对织物有腐蚀漂白不用于有色织物消毒。,9醇类消毒剂(含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或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适用:手、皮肤、物表及诊疗器具的消毒。 方法 手消毒:符合规定 皮肤消毒:70%80%(体积比)擦拭2遍,作用3min。 物表消毒:70%80%(体积比)擦拭2遍,作用3min。 诊疗器具消毒:待消物品浸没于70%80%(体积比)溶液中30min,加盖;或擦拭消毒 注意事项 易燃,不应有明火。 不用于血、脓、粪便等有机物严重污染表面消毒。 用后盖紧,密闭,置阴凉处。 过敏者慎用。,10碘伏,适用:手、皮肤、黏膜及伤口消毒。 配制:冲洗黏膜:用灭菌蒸馏水或纯化水按稀释定律稀释成所需浓度 方法 擦拭法:皮肤/粘膜:用浸有碘伏原液无菌棉球擦拭消毒部位。 外科手消毒:用碘伏原液擦拭揉搓作用3min。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用碘伏原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2min。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碘伏原液局部擦拭2遍,时间按说明 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1000mg/L2000mg/L 碘伏擦拭3 min5min。 冲洗法 :阴道黏膜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碘伏冲洗到规定时间,10碘伏,注意事项 阴凉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含乙醇碘制剂不用于黏膜、伤口消毒。 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做相应金属制品消毒。 过敏者慎用。,11碘酊,适用: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的消毒。 方法: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时间1min3min,稍干后用7080%(体积比)乙醇脱碘。 注意事项 1 不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粘膜消毒。 2 不用于过敏者;过敏体质者慎用。 3 阴凉避光、防潮、密封保存。,12氯己定,适用:手、皮肤、黏膜的消毒。 配制:用灭菌蒸馏水或纯化水将消毒液稀释成所需浓度。 方法 擦拭法: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皮肤和伤口创面消毒: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比)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按说明;外科手消毒: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比)溶液,方法按说明。 冲洗法:口腔、阴道/伤口创面消毒:2g/L氯己定冲洗时间按说明。 注意事项:不应与肥皂、洗衣粉等阴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或前后使用。,13季铵盐类,适用:环境、物体表面、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方法 环境、物表消毒:1000mg/L2000mg/L浸泡/擦拭15min30min。 皮肤消毒:复方季铵盐原液皮肤擦拭3min5min。 黏膜消毒:1000mg/L2000mg/L作用规定时间。 注意事项: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合用。,14煮沸消毒,适用:金属、玻璃制品、餐饮具、织物或其他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 方法:待消物品完全浸没水中,热水沸腾后维持15min。 注意事项 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消毒时间,中途加入物品重新计时。 消毒物品保洁,全部浸没于水中,可拆卸物品应拆开。 高海拔地区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煮沸消毒用水宜使用软水。,消毒、灭菌监测,灭菌效果监测 紫外线灯监测 手监测 皮肤监测 物表监测 空气监测 消毒液监测 清洁用品监测 监测频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BD测试 标准生物测试包制作方法: 标准指示菌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标准测试包制作:16条41cm66cm全棉手术巾制成。方法:每条手术巾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叠放制成23cm23cm15cm测试包; 标准生物测试包/生物PCD制作:1个标准指示菌片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1个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培养方法:经一灭菌周期后,无菌条件取出标准试验包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批示物按说明),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阳性,阴性对照阴性,试验组阴性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阳性,阴性对照阴性,试验组阳性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污染所致。自含式生物批示物不做阴性对照;,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选择灭菌器常用有代表性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部位,灭菌器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PCD侧放,体积大可平放;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将一支生物批示物,置于空载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可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灭菌质量生物监测; 注意事项 监测用品符合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 1d内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B-D测试方法: B-D测试包制作:100%脱脂棉布/100%全棉手术巾折叠成长302cm、宽252cm、高25cm28cm大小布包;专用B-D测试纸放入布包中间;重量4kg0.2kg,或一次性使用/反复使用B-D测试包。 B-D测试方法 预热灭菌器,B-D测试包水平放灭菌柜前底层,近柜门排气口底前方;空载;134,t3.5min,取出包观察B-D测试纸颜色变化。 结果判定 B-D测试纸变色均匀一致试验通过,灭菌器可用;变色不均试验失败重复一次B-D测试,合格,灭菌器可用;不合格,检查失败原因,直至试通过后灭菌器方能使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紫外线消毒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度值测定 监测方法 辐照计测定法:开灯5min后,将辐照计探头置被检灯下垂直距离1m中央处,特殊紫外线灯在推荐使用的距离下测定,仪表稳定后,所示数值为该紫外线灯幅照度值。 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灯下垂直距离1m处,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后,观察指示卡色块颜色,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紫外线消毒监测,结果判定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辐照强度符合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70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灯180W/cm2为合格。 注意事项 测定时U=220V5V,T=2025,RH60%,辐照计应检定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符合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紫外线消毒监测,生物监测法 空气消毒的有效监测 按A.6的要求执行。 注意事项 紫外线灯:卫生安全评价。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时,采样液(平板中)不加中和剂。,消毒、灭菌监测-手消毒效果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卫生手消毒:10cfu/cm2 外科手消毒:5cfu/cm2 采样时机: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检验、急诊) -每季度监测一次 疑有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监测,并进行相应的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消毒、灭菌监测-皮肤消毒效果监测,皮肤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按说明规定作用时间达到消毒效果后及时采样。 采样方法: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被检皮肤,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不规则的皮肤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皮肤消毒监测,检测方法:(略)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细菌菌落数计算方法: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平板上菌落数X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2) 结果判定:皮肤消毒效果的判定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外科手消毒卫生标准。 注意事项:采样皮肤表面5cmx5cm,可用相应面积的规格板采样。,消毒、灭菌物表、空气监测-环境分类,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 类:洁净手术部或其他洁净场所 类: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类: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类: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病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物表消毒监测,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疑与院感暴发有关时采样。 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检测方法:(略)培养48h,计数菌落数。疑与院感暴发有关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物表消毒监测,结果计算 规则物表:菌落总数计算方法: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 cm2)=平均每皿菌落数X洗脱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小型物表:cfu/件表示。 结果判定 、类环境物表5cfu/ cm2。 、类物表10 cfu/ cm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空气消毒监测,非洁净房间:沉降法:面积30 c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cm2,四角、中央五点,四角点位置距墙1m。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90mm)放各采样点,高度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培养48h,计数菌落数,疑与院感暴发有关行目标微生检测。 结果计算 沉降法:cfu/(皿暴露时间) 浮游菌:空气中菌落总数(cfu/m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空气消毒监测,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3 类环境cfu(直径平皿)。 、类环境4cfu/(5min直径9cm平皿)。 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无人走动静止10min后采样。,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监测,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库存消毒剂含量按企标检测;使用中消毒液浓度测定可用企标/消毒剂浓度纸(卡)监测。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有关中和剂: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普通营养肉汤中和 含氯/含碘+过氧化物消毒剂含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 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含0.3%吐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 醛类消毒剂含0.3%甘氨酸中和剂, 含有表面活性剂复方消毒剂在中和剂中加吐温80至3%/用试验确定中和剂。,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监测,培养72h,计数菌落数;疑与院感爆发有关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注意事项:采样后4h内检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清洁用品监测,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用无菌方法剪取1cm3cm,投入5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及时送检。 检测方法:取采样液检测致病菌。 结果判定: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致病菌的检测 疑被某致病菌污染/疑院感与某致病菌有关时,致病菌检测按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菌的检测。,消毒、灭菌监测频次,高压、干热、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等 物理监测:每锅次 化学监测:每包 B-D测试:每晨 生物监测:高温高压锅:每周;有植入物:每锅次,低温锅:每锅次,消毒、灭菌监测频次,1、每批次采样监测:环氧乙烷灭菌(枯草) 2、每日采样监测:等离子体灭菌(嗜热脂肪) 3、每周采样监测:压力蒸汽(嗜热脂肪) 干热灭菌(枯草)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枯草),消毒、灭菌监测频次,4、每月采样: 4.1消毒剂中的灭菌剂细菌含量监测; 4.2、灭菌内镜细菌含量监测; 4.3、血液透析系统细菌含量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 4.4、血液透析室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细菌含量监测(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消毒、灭菌监测频次,5、每季采样监测: 5.1、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 5.2、使有中的消毒剂 5.3、消毒内镜(胃镜、支纤镜、喉镜、肠镜等细菌含量监测)(20cfu/件) 5.4、血液透析用水的内毒素监测; 5.5、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细菌含量监测(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消毒、灭菌的物品,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皮肤粘膜的消毒的消毒 地面物表的清洁消毒 清洁用品你的消毒,1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一、手术器械、器具和物 二、手术辅料灭菌 三、手术缝线的灭菌,一、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 耐热、耐湿: 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耐湿:首选低温灭菌,无条件灭菌剂浸泡灭菌。 耐热、不耐湿:干热灭菌。 外来医疗器械:按厂家提供参数验证合格后按参数灭菌 植入物:按厂家提供参数并验证合格后可按要求灭菌,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提前放行按要求。 动力工具:按说明进行,1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二、手术辅料灭菌 灭菌前准备:灭菌前保存温度18-22,相对湿度35-70%。棉布类用棉布包装,棉纱类医用纸袋、非织造布/复合包装袋,小包装/单包装。 灭菌方法:棉布类+棉纱类敷料: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三、手术缝线的灭菌 灭菌方法: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注意事项: 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1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方法: 耐热、耐湿(口腔护理用具):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体温计/氧气面罩/麻醉面罩):高/中水平消毒。 经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 耐高温、耐湿管道+引流瓶:首选湿热消毒; 不耐高温:中/高效如含氯消毒剂浸泡; 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清洗消毒机洗消/无条件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2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注意事项: 消毒程序:先洗后消。 管道中血污染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 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2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诊疗用品 患者生活卫生用品 床单元,3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洁,遇污染洁中、低效消。 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洁,专用,定期消毒;出/转院/死亡终末中、低效消毒;便器用冲洗消毒器洗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患者床单元:保洁 床单元(床栏、床头柜等)表面定期洁消,遇污染洁消;出院终末消毒。方法复合季铵盐、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元消毒器洗消。 直接接触患者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每周/遇污染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