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潍坊奥丰欢迎您,蔬菜生产的三大难题,病毒病 线虫危害 小体昆虫,员工素质,忠诚于公司 同事之间相互尊敬,相互学习。 语言文明,精神文明。 在和客户交流时,穿着得体。,设施农业主要病虫害 发生与防治,潍坊市植保站 杨进绪,自我简介,杨进绪 电话电子邮箱:wfjinxu QQ: 846195848,植保原则,植保理念是: 绿色植保、公共植保。 植 保 方 针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植 保 目 标 : 减灾防灾、食品安全、 农 民增效。,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农药残留中的有毒杂质和代谢物 杂质:三氯杀螨醇中的DDT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4滴中的二恶英属强致癌物;毒死蜱中的治螟磷引起脑老化、马拉硫磷中的马拉氧磷、喹硫磷中的喹硫氧磷等属高毒或剧毒化学物质;辛硫磷中的辛氧硫磷、杀螟硫磷中的杀螟氧磷等氧化物毒性都较高。代森类杀菌剂中的ETU(乙撑硫脲)具致癌毒性。等等。若相应产品中上述物质含量超标,很易导致残留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有资料报道,我国的一些地方涕灭威通过香蕉摄入的量已经达到急性RfD的140,马铃薯为230。 人们惊呼: 吃动物怕激素! 吃植物怕毒素! 喝饮料怕色素! 我们还能吃什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效快速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 生物农药 生物制剂以及生物衍生物 植物源农药,用药的原则,先低级,后高级的原则。 一般浓度(常量喷雾)逐渐增加浓度。 一种病害要采用2-3次的用药进行防控;防止一次用药,浓度过大,出现副作用严重的现象的发生。,病害的划分,真菌性病害 病症:病斑处长毛。,病害划分,细菌性病害 病症:病斑处腐烂或有浓痂,病害划分,病毒病 病症:畸形。,病害划分,生理性病害 病症:病斑处产生无菌性病变。,病害划分,生理性病害 病症:产生无菌性病变,番茄,低温造成番茄果实的畸形,番茄的发育温度,1、发芽期:最低温度11,适温20-30,最高35。 2、适宜昼温20-25,夜温13-17。 3、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2-26,30时光合强度明显降低,35生长停滞,引起落花落果。 结论:为提高番茄果实的质量,尽量避开1-2份低温时期坐果。,番茄的定植时间,建议番茄的定植时间应该在8月中旬左右定植,11月上、中旬最后一穗果实(每株结67穗果实)生长到本来的大小。在寒冷季节让其慢慢专色成熟。然后在雨水前后再定植早春番茄。,蔬菜病毒病,花叶病毒 调斑病毒 蕨叶病毒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毒病,病毒病的表现型,枯顶型 蕨叶型 条斑型 花叶型,枯顶型病毒病,枯顶型病毒病的田间表现症状:植株生长基本正常,但是生长点枯死,植株停止生长。,条斑病毒病,花叶型病毒病,辣椒植株上部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斑,但是叶脉颜色正常。植株出现矮化现象。,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在果实上的表现,TY一号防效,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发生以后,连续用药两次,第6天时的防效。,TY一号防效,蕨叶型病毒病,辣椒感染蕨叶病毒病后,上部叶片变小且黄化,花蕾大量脱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1964年在土耳其首先发生,经过50多年的传播蔓延,2002年传播到台湾,2004年在广西的百色地区爆发,2006年传播到长江沿岸,2008年在鲁西南的鱼台、枣庄等地大面积发生,2009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 传播的方向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发展。,番茄黄化花叶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表现型一,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表现型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表现型三,该种表形型发生最严重,田间发病最多。发病后传播蔓延快,可造成番茄地块的绝产。在当前番茄生产中应该重点预防的病毒病之一。,危害情况,田间表现,田间表现,田间表现,影响发病因素,1、品种之间病害差异显著。 2、勤中耕松土的大棚发病重于不中耕松土的大棚。 3、生长稳健的番茄较旺长的番茄发病轻。 4、烟粉虱防治不及时的大棚发病重于烟粉虱防治及时的大棚。 5、大棚上使用遮阳网的发病轻于没有上遮阳网的大棚。,由于该病主要由B型烟粉虱传播,在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时,一定重点防治白(烟)粉虱。 人为农事活动传播。,主要传播途径,黄化曲叶病毒的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止黄化曲叶病毒危害的根本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封闭式育苗,杜绝B型烟(白)粉虱在幼苗期危害(出苗1周之内的苗),防止幼苗感病。如果苗期感染病毒,定植以后15天左右开始发病。 做好烟(白)粉虱的防治,切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在苗期和定值初期,喷施使含牛蒡寡聚糖、氨基寡糖素、抗败坏性血酸的叶面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在田间进行农事操作时,可在手上适当涂抹鲜牛奶,减少病毒通过农事操作传播的机率。每整枝100株左右,涂抹一次。 田间一旦发病,可通过叶面喷施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嘧肽酶素、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等抗病毒农药,缓解病害的危害。,抗TY病毒生物农药防治,从当前来看,我公司生产的抗TY病毒的农药防治效果良好。,烟粉虱,烟粉虱(白粉虱),在山东地区每年发生8-12代,不能在室外越冬,但是可以在冬暖式温室越冬。 烟粉虱的防治可分为: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烟粉虱的物理防治,黄板诱杀成虫。 黄板有现成的,也可以自己做,杀虫效果都很好。 杀虫灯诱杀。当前用的比较多的是河南佳多杀虫灯,厂址在河南的鹤壁市。 选用40-50目防虫网覆盖栽培。,烟粉虱化学防治,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啶虫咪 大棚晚上密闭以后也用丁硫克百威烟雾剂熏蒸。,37-74,灰霉病,灰霉病可以危害番茄、椒类、黄瓜等越冬蔬菜。在植株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以发病,危害叶片、茎、花絮、果实。苗期染病,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茎,产生暗褐色病变,病部缢缩,易折断。成株叶片染病,多自叶尖向内呈V子型腐烂,呈水浸状,后变黄褐色,具有深浅相间的不规则轮纹。果实染病,蒂部残存的花瓣或残留柱头首先被侵染,并且向果面和果柄扩展,导致幼果软腐。,灰霉病,灰霉病,灰霉病发病条件,病原:半知菌类的灰葡萄孢菌。 传播途径: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或越夏。初侵染一般从伤口侵入。当气温在2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较重。灰霉病的发病条件适温高湿。,灰霉病防治,生态防治:放风降低湿度。 化学防治:喷施纳米灰斯、扑海因、嘧霉胺、速克灵、百菌清。 熏蒸:使用嘧霉胺、速克灵、百菌清熏蒸。 番茄防治灰霉病时,禁止使用嘧霉胺。,晚疫病,番茄的整个生育期内都可以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杆、花蕾以及青果。一般从中下部开始发病,发病叶片一般从叶缘开始,出现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斑点,病健交接不明显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造成主茎变细呈现黑褐色,青果染病,果实肩部产生暗绿色的近圆形污班,后边褐色凹陷,有时可波及半个果实。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白霉。,晚疫病,晚疫病,晚疫病发生条件,病原:卵菌纲霜霉目疫霉菌(卵孢子) 传播途径: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以及菌丝体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孢子萌发最适温度12-26,高湿是病害快速蔓延的重要条件。 晚疫病一般发生在深秋,灰霉病一般发生在冬季。有时两种病害混发。,化学防治,可以用甲霜灵锰锌、霜霉威盐酸盐、克露等农药复配丁香芹酚进行防治。 四霉素混加丁香芹酚。,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特殊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以危害花、茎、果实。 叶片染病多发生在中下部的叶片上,后向上、向下发展蔓延。初在叶片的正面出现边缘不清楚的黄色退绿斑,叶片的背面产生黑褐色的绒状霉层既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多个病斑融合连片致叶片卷曲、干枯、植株提早干枯。病花在坐果前干枯脱落。 该病害主要危害番茄和茄子。,叶霉病,叶霉病的发病条件,病原:褐孢霉,属于半知菌类。 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中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也可以附着在种子上远距离传播。发病最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高于90%时,发病重。,叶霉病防治,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曼西那高抗叶霉) 化学防治:高效氰菌唑(叶霉十分钟)、武夷菌素、四霉素、世高、阿米妙收等。,溃疡病,成株染病,从下部叶片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叶片边缘退绿打蔫后卷曲,严重后叶柄、侧枝上产生灰褐色条状枯斑,茎部开裂,剖茎可见,髓部开始变空,维管束变褐。病茎变粗,在病茎处,产生许多不定根或瘤装突起,最终病茎髓部全部变褐,造成全株死亡。染病果实上产生特征性的鸟眼斑,多个 病斑融合使果实表面粗糙。,溃疡病,溃疡病,传播途径,病原:属于厚壁细菌。 传播途径:病原菌可在病残体上或种子内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从各种伤口和幼果的表皮侵入。,防治方法,用四霉素750倍、链霉素300万单位、红霉素75万单位进行茎叶喷雾。,番茄花斑病,发病规律,该病是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突然降温或者是肥料等原因引起的根部生长不良造成缺镁形成的。先有中下部叶片发病,快速蔓延,在710天内可以蔓延到植株的顶部,造成番茄产量降低。,防治方法,使用双菌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拟康氏木霉菌、硝酸稀土、牛蒡寡聚糖)150200倍液,连续喷雾两次,即可治愈。,(激素中毒)点花药中毒,防治方法,改喷花为点花或减少喷花药的使用量。,椒类疫病,苗期染病,在小苗的茎基部产生暗绿色梭形病斑,后病斑变为黑褐色,病斑扩大绕茎一周,造成幼苗猝倒死亡。,椒类疫病,成株染病,多在茎基部和分叉处发病,初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成长条形黑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后,皮层腐烂。,椒类疫病,果实染病,在蒂部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造成果实腐烂、脱落。,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病原:霜霉目疫霉属卵孢子引发的土传病害。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24-26。 传播途径:病菌以卵孢子的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条件成熟萌发进行初侵染。主要侵染位置,新生根以及根茎部的韧皮部细胞。,化学防治,使用四霉素、抑快静、雷多米尔、普力克等复配丁香芹酚进行喷雾。 在苗期进行喷淋茎杆。,椒类茎基腐病,侵染条件和发病部位,茎基腐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病害,又名立枯病。 发病条件低温高湿。发病温度15-22度。 危害时间: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防治方法,甲霜灵锰锌混加异菌脲再混加丁香芹酚,进行茎杆喷淋,连续用药两次,即可痊愈。,黄瓜霜霉病,症状和流行规律 霜霉病是黄瓜最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变黄绿色,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斑块,最终变成黄褐色,病斑连片后,叶片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叶背面生成一层黑霉,在干燥环境或喷药后霜层易消失。病原真菌在土壤中越冬孢子或气传孢子为霜霉病的初侵染源。一般气温16-20,叶面结露或有水膜,是霜霉病菌侵染的必要条件。气温20-26,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是霜霉病菌生长的最适条件。因此,天气忽冷忽热,空气潮湿,昼夜温差大,病害发生严重。,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病原物,真菌霜霉目的霜霉菌 该病菌以孢子囊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以孢子或气流孢子的形式进行传播。,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2、生态防治。 3、增加营养。 4、物理防治。 5、化学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农业防治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5年以上轮作;定植前温室大棚用5百菌清烟剂熏蒸;栽培畦定植前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淋。,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生态防治 叶面上凝结的水珠是霜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先决条件,叶面结露再加上适宜温度,病害就会迅速蔓延。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和黄瓜对温湿度的要求,在上午、下午、前半夜和后半夜进行不同的温、湿度管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具体做法是:早上在室外温度允许的情况下,放风1小时左右以排除湿气;上午密闭棚室,温度提到28-32(但不超过35),这样利于黄瓜进行光合作用,并抑制霜霉病;中午下午放风,温湿度降至20-25和65-70,保证叶片上无水滴,这样温度虽然适于病菌萌发,但湿度条件绝对限制了病菌的萌发;夜间不通风,湿度上升到80以上,温度却降到11-12,湿度适合,但低温却限制了病菌的萌发,并且利于黄瓜植株减少消耗,积累养分。同时要适时浇水,必须选晴天早上浇,浇完后密闭棚室,温度提到40左右,闷1-2小时后放风排湿,晚上还要放风降湿,使黄瓜叶上没有水滴或水膜。,黄瓜霜霉病的防治,营养防治 ,当黄瓜植株内可溶性氮和含糖量降低时,霜霉病就发生,如果在短期内向黄瓜叶面喷布尿素和糖,就可以提高体内汁液的浓度,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具体方法为:尿素02千克十糖05千克对水50千克。在生长盛期每隔5d喷1次,连续喷4-5次,一般早晨喷于叶背面。,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物理防治 霜霉病菌在28以上时侵染不利,45时就停止活动而渐渐死亡。因此可进行高温闷棚来抑制和杀灭病菌,控制病害的发生。具体做法是:在准备闷棚的头一天灌足水,并适当提高夜温,减少地温散失,有利瓜秧忍受高温。闷棚前喷施1次杀菌剂,因为在高温时病菌抵抗力低,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闷棚必须在晴天进行,早晨揭苫后封严温室,事先不能放风排湿,避免闷棚时的高温灼伤上部叶片。闷棚时在棚内中部的黄瓜秧生长点的高度,分前、中、后各挂上一支温度计。到9-10时左右棚内温度急剧上升,然后每隔15-20min左右观测1次温度,当温度上升到45时就开始记时,连续2小时保持在45,最高不得超过47,温度低于43效果不明显。同时还要观察瓜秧的表现,当温度升到44-45时,生长点以下的3-4片叶应当向上卷,生长点斜向一侧。这说明一切正常,可继续闷下去。当温度超过45,闷棚的时间又没到2小时,注意千万不可开通风口放风降温。因为放风的同时要排出大量湿空气,如果继续闷棚就要灼秧。这时只需少放几块苫子来遮光就能达到安全降温的目的。闷棚时间到达后,一定要从棚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使室温缓慢下降,黄瓜霜霉病化学防治,丁香芹酚混加雷多米尔、普力克(防治疫病的农药)等进行喷雾。 喷雾时,以叶片的背面为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 被害,初为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发展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粘液,即菌脓,干后为一层白膜,或白色粉末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种子内可存活2年。种子带菌,发芽后即可侵染子叶,引起初侵染。出苗后子叶发病,在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蔓延,从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是湿度,保护地黄瓜在低温、高湿、重茬地温室、大棚发生严重,尤其是黄瓜叶片上有水珠或结露时间长,病害发生也严重。,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可减轻危害。常用药剂有30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200ppm喷施,或15%四霉素(悟宁霉素)600倍等。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喷药前,对中心病株要先摘除病叶病瓜后再喷药。,细菌性园斑病,细菌性园斑病,黄瓜黑星病,黄瓜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塑料大棚和温室黄瓜的毁灭性病害,因此被列为检疫对象,及早预防最为关键。 症状表现黄瓜的叶、茎、瓜条以及生长点均可受害。叶片感病时出现圆形病斑,直径12毫米,大斑5毫米左右,淡黄色,薄而脆,易穿孔脱落,幼叶感病时病斑常呈星状开裂;茎感病时,病斑呈圆形或梭形,淡黄褐色,稍凹陷,有胶状物溢出;幼瓜感病,初发生时为褪绿色小斑点,并溢出透明胶状物,不久变成黄褐色。幼瓜受害后从病部停止生长,从而形成畸形瓜,严重时瓜条腐烂;生长点受害时发生萎蔫变褐,23天烂掉。,黄瓜黑星病在龙头上的表现,黄瓜黑星病在叶片上的表现,黄瓜黑星病在瓜条上的表现,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黄瓜黑星病属真菌病害,是由黄瓜疮痂枝孢菌所致。种子带菌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时病菌也可以附着在棚室的建材上,遇到适宜条件便可引发此病。发病后,病菌以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农户操作传播。发病适宜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90%以上。因此棚室湿度大、温度低,植株过密、郁闭,天气连续阴雨(雾、雪)、光照少,连作地等均可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黄瓜黑星病农业防治,坚持从无病区引种并对进行种子消毒。消毒方法,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在冷水中浸4小时催芽播种。也可用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与非瓜类作物坚持2年以上轮作。连用无菌土育苗。对生产棚室在定植前用硫磺粉熏烟消毒,每亩用硫磺粉500克加锯末23千克熏烟。控制好棚室温度、湿度。,黄瓜黑星病的化学防治,药剂防治一旦发病要立即用药防治。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每亩1千克喷粉,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500克熏烟。喷粉宜在早晨放风前进行,熏烟应在傍晚闭棚后进行。福星75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新叶出现黄色小斑点,后出现花叶并带有浓绿色突起,叶脉间褪色呈叶脉绿带状。 瓜条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 黄瓜的龙头停滞生长或生长缓慢。,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在叶片上的表现,在果实上的表现,在果实上的表现,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防控技术,最根本的方法是切断第一侵染源,要实行严格检疫,不得引进和出售带毒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在70下干热处理3天或用310亚磷酸三纳浸种10分钟)。用过的设施和工具全部要消毒,定植前剔除病株,生育期间定期检测,拔除病株。最有效、最彻底的防治措施就是两年不种葫芦科作物,进行轮作。,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防控技术,土壤消毒 每亩施用磷酸三钠20公斤,定植前撒在土壤表面,进行深旋耕,旋耕深度20-25公分,杀死土壤中的病毒原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等招聘真题
- 中级财务会计学(下)(山东联盟)225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外歌剧鉴赏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外音乐鉴赏知到智慧树答案
- 医学心理伦理学考试模拟题(附答案)
- 老年护理模拟习题(附答案)
- 2025东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2025独家旅游度假广告代理合同范本助力市场拓展
- 突发事件报道规范-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房建泥工班组劳务分包及建筑节能材料研发合作合同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消防车辆事故课件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剑阁县普安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商务楼宇管理办法
- 中国兽药典三部 2020年版
- 学校校舍安全排查台账
- DB32T 4252-2021 民用建筑燃气安全规范
-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 《区域大地构造学》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